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十四日,同沈都司出車城堡南門,由新街路過溪,行至龜潭,有日營兵約百名左右,均右手抱槍站隊。轉行至日營西鄉住屋竹籬前下轎。福島九成至轎前來請,西鄉在院中迎接,入座上茶。琦向書記生吳碩曰:久仰中將大名,今日幸得拜晤。碩轉述。西鄉應曰:咳。碩道謝。沈都司面遞夏、潘兩大人名片,代問中將安好。碩轉述。西鄉諭碩均致意請安。琦將沈、潘兩大人會銜照會面遞。西鄉拆閱。西鄉問:貴府現帶兵若干名?琦曰:五百名;現留一百五十名,余仍由原船回郡。陸路尚有五百名。西鄉問:何日可到?琦對曰:現駐赤山,約十七日以前可到。西鄉諭碩告曰:撤回之兵已五百余名。楓港之兵,約十七、八可以撤歸。俟三、四日,敝國大船到時,將現存兵卒陸續載回。刻下營內空出兵營數十間,貴國兵到,可以居住。琦對曰:兩國兵卒同住一營,恐不方便,仍候貴國兵卒全數撤退,再行酌量派扎。碩轉述。西鄉曰:咳。琦將沈、潘兩大人前發照會五件,開單請換。福島領事已先檢出面交。琦亦將該營兩次照覆面交,西鄉中將接收,轉交福島領事。琦曰:尚有閩浙總督李兩次照會,可并交否?福島領事對曰:我中將亦有照覆之件,我至廈門與道臺互換。琦曰:我奉沈、潘兩大人札文,內指明凡民間交涉字據,請一并檢還。碩對曰:所有生番租地契文,從前俱無。如其買物等件,或有收單,須俟查明送交。琦曰:不是生番,是我瑯〈王喬〉本處人民,當貴營初到此地時,與張光清等租地合同各件。復開一單,遞與西鄉閱看,請其飭交。福島隨即接閱,日:內有數件,系我經承見過,容再查明檢送。琦曰:貴國兵卒骸骨,葬在此地,未免孤寂,何不遷回,省得伊家屬前來掃祭?碩對曰:我國兵卒尸骸,昨已全數起運回國;現在遺骸,系琉球被害人民,手足不全,且是否確系琉球人骨,亦不可考,故不必起回。遂陳酒果糖食四件,西鄉親自酌酒。琦曰:本處土產帶有數包,容再送來。碩轉述。西鄉道謝。沈都司曰:貴中將面目較前癯瘦。琦曰:督兵勞苦,中將是好將材,在我中國亦并不可多得。碩轉述。西鄉諭碩曰:營中無以為敬,請開槍隊以盡禮數。琦遜謝。西鄉諭福島領事傳營官數人來說了幾句言語而去。旋隊伍齊至籬門外,西鄉起立曰:兵卒均喜打仗。琦對曰:彼此兵卒,總是一般見識。西鄉笑應之。請同走營,至龜山前面海埔,坐閱演放洋槍隊完竣。琦曰:手法熟練,步伐整齊,欽佩之至。西鄉遜(謝)。仍同走回營。途次,福島九成曰:我中將大人擬在山頂造一花園。琦曰:惡風濁水,花園無趣;我國將造炮臺,以備轟擊洋面船只。福島轉述。西鄉笑應之。回營入座。茶畢,琦起立,又訂將人民交涉字據檢還。碩曰:現已飭檢,如有,自當送交。我中將大人另日再當會敘。西鄉中將等均送至轎前而回。至龜潭地方,槍隊均雙手捧槍拱立。

十五日下后三點鐘,西鄉令福島九成等來寓曰:今日天氣甚熱,敝營相距三里以外,無處雇夫,中將大人難以步行,另日再行親詣,先遣敝領事等來回拜。琦遜謝。福島曰:張光清合同,先檢出七件奉繳。此項地租合同,原系彭城中平收管,該員現已病故,恐檢不齊全。琦曰:請仍細查。碩曰:續有查出,再行奉繳。福島曰:我明日赴楓港撤兵,請派員前往。所派何員,請即知會。琦曰:楓港系周巡檢管轄地方,即派該員前去。福島曰:甚好。碩曰:西鄉大人請先致意,此間地主雇工人等,懇免查辦。琦曰:兩國用兵,此等奸民,應即正法;現雖無兵事,容稟明欽差察辦。至營中備用土人,事所常有,可以從寬免咎,將來欲至貴國,亦須雇用貴處百姓也。碩曰:彼此一樣。琦曰:龜山頂聞有豎立大日本營字樣,應請毀去。福島曰:不知,容再查。琦曰:此地百姓呈有告示,內有民人歸之清國等語,殊屬不是。本我大清國之民人,并非貴國之民人,何用歸還?請毀去。碩曰:容稟西鄉奉復。陳茶酒點食,時已上燈,借小轎而去。

十月二十三日上諭

軍機大臣密寄,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三日奉上諭:沈葆楨等奏,臺灣近日情形,并淮軍到臺一折。日本兵船尚未退去臺灣,刻下退兵章程,業經定議。惟此后海防各事宜,亟宜講求,以期有備無患。現在淮軍三起均抵澎湖,應如何分扎要隘之處,仍著沈葆楨等酌度情形,妥為布置。其南北開路,以及郡城修筑炮臺各事,并著該大臣等悉心經理,毋得以日本事已辦結,稍形松動。莿桐腳莊民已與龜紋社釋嫌尋好,瑯〈王喬〉諸社均受約束,其余亟須次第備查,惟入山愈深,番社愈雜,北路復有生番撲犯碉樓、傷斃兵丁之事,亟應妥為籌辦,俾番眾悉為我用,藉可自固藩籬。著沈葆楨、文煜、李鶴年、王凱泰、潘霨飭令派出各員,設法招徠,隨時撫恤。招墾事宜,仍須商同羅大春認真籌劃。臺郡城工,業已過半;安平炮臺現擬設于三鯤身地方,一切工程,沈葆楨等務當悉心經畫,毋得畏難畏阻。將此由五百里密諭沈葆楨、文煜、李鶴年、王凱泰,并傳諭潘霨知之,欽此。遵旨寄信前來。

委員鄭秉機探報

十六日午刻,到倭人輪船一只。十七日辰刻,又到倭輪船一只。

十六日酉刻,倭輪船一只載去倭兵、夫役人等共五百余名,及軍裝等項。

十八日辰刻,瑯〈王喬〉倭營派船到楓港,悉將該處并莿桐腳所扎之倭兵、夫役、槍炮、軍裝等項,盡數下船,于二十日申刻,由瑯〈王喬〉開去。

二十日未刻,瑯〈王喬〉到倭輪船二號。二十一日卯刻,又到一號。

二十一日午刻,瑯〈王喬〉開倭輪船一號,載去傷兵、夫役人等四百余名,以及糧米、軍裝等項。

二十三日,倭官西鄉從道約會同本府,二十四日己刻交割后灣營房以及一切事宜。

二十三晚,瑯〈王喬〉開去倭輪船一號,內載倭兵、夫役五百余名。

二十四日午刻,周本府與西鄉中將將營房圖冊、字據,一切交割。西鄉即帶同倭兵夫役一千余名,盡數下船,于亥刻開去。安撫軍隨即鎮扎后灣營內。

欽差大臣沈葆楨等奏

為倭兵盡數退出,業將草房營地撤回,恭折馳陳,仰祈圣鑒事。竊臣等于本年十月十四日,業將倭使遵約撤兵,派往交代情形,奏明在案。嗣迭據臺灣府知府周懋琦稟稱:十月十三夜,帶同委員陳謨、都司沈國光等抵瑯〈王喬〉登岸,隨即函知倭將西鄉從道。十四日,該倭將遣其通事吳碩來請到彼營會晤,即交出臣等前發照會五件,該府亦將倭營前發照會兩件還之,且向索倭營與民間交涉字據,倭將允諾,因出酒果相款,排槍隊送歸。十五日未刻,倭官福島九成送來本處民人租地合同七紙,并通知十六日先撤楓港之兵。是日游擊鄭榮所帶安撫軍適至,該府遂派巡檢周有基引鄭榮所部把總沈如生前赴楓港。迨十八日,該處倭兵始掃數登舟。福島九成寄繳楓港租約呈詞十一紙。該府復索民間尚有呈詞字跡。旋據西鄉函復,以該營人員內有數員病故,無從尋檢,以后均為廢紙,兩無異言等語。其遺下營房三十七間,經周有基等接收填扎。二十四日己刻,西鄉從道將龜山老營兵勇五百余人登舟;酉刻,福島九成復將兵役五百余人登舟。一面開單遣人交出草房一百零二間,板片一千二百零五片。當即派巡檢周有基、千總郭占鰲照數點收,復由鄭榮派安撫軍四哨赴該營填扎。西鄉之船,于是夜亥刻開駛而去。其余倭船于二十五日盡行放洋等因。現在交代事竣,該府周懋琦已于二十六日坐揚武輪船回郡。龜山、楓港兩處,留鄭榮駐扎,以資彈壓。至所有瑯〈王喬〉一帶善后事宜,容臣等悉心妥籌,再行請旨定奪。茲先將倭兵盡退及交代營房情形,恭折由輪船到滬,交上海縣付驛六百里馳奏,伏乞皇上圣鑒訓示。再此折系臣葆楨主稿,合并聲明。謹奏。

十一月十三日上諭

軍機大臣密寄,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奉上諭:沈葆楨等奏,日本遵約退兵,收回草房營地一折。日本兵船盡數退去臺灣,其遺下營房、草房、板片,均經點收完竣,該處已派官軍填扎。惟瑯〈王喬〉一帶善后機宜,亟須悉心籌劃,妥善經營。所有招撫生番及修城開路各事宜,仍當妥籌辦理,毋得以倭兵已退,即形松懈。著沈葆楨、文煜、李鶴年、王凱泰、潘霨凜遵十二月二十八日諭旨,妥為布置,毋稍因循。倭人詭譎性成,此次退兵,原不足恃,沈葆楨等惟當于此時力圖自強之策,以期未雨綢繆,庶幾有備無患。另片奏道員黎兆棠因病回籍等語,該員現經簡放津海關道,即著沈葆楨傳知黎兆棠,病痊后迅速赴任,以重職守。將此由五百里密諭沈葆楨、文煜、李鶴年、王凱泰,并傳諭潘霨知之,欽此。遵旨寄信前來。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州市| 江源县| 泗阳县| 房产| 巢湖市| 崇明县| 承德市| 家居| 香河县| 开平市| 汉沽区| 南丹县| 澳门| 三原县| 庆云县| 广州市| 兴义市| 察隅县| 分宜县| 河源市| 新干县| 江北区| 遵义市| 喜德县| 咸丰县| 阜新市| 石林| 红原县| 龙州县| 蒲江县| 长海县| 大关县| 南安市| 望奎县| 德保县| 长白| 凤凰县| 沙雅县| 青铜峡市| 彝良县| 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