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紀事
- 明倫匯編人事典年齒部
- (清)陳夢雷
- 4642字
- 2015-12-26 15:35:29
禮記文王世子文王謂武王曰女何夢矣武王對曰
夢帝與我九齡文王曰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我百
爾九十吾與爾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終武王九十三
而終
周禮夏官司士掌群臣之版以治其政令辨其年歲
秋官伊耆氏共王之齒杖按注鄭鍔曰國老年齒已
高在禮宜杖是之謂齒杖以齒論之雖可以杖必出
于王之所賜然后杖伊耆氏則共之于王而王用以
賜也
晉語公使狐偃為卿辭曰毛之知賢于臣其齒又長
毛也不在位不敢聞命乃使狐毛將上軍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使子玉去宋曰無從晉師
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
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
置其可廢乎
文公元年初楚子將以商臣為太子訪諸令尹子上
子上曰君之齒未也而又多愛黜乃亂也楚國之舉
恒在少者按注齒年也言尚少
襄公三十年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絳縣人或
年長矣無子而往與于食有與疑年使之年曰臣小
人也不知紀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
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走問諸朝師曠曰
魯叔仲惠伯會郄成子于承匡之歲也是歲也狄伐
魯叔孫莊叔于是乎敗狄于咸獲長狄僑如及虺也
豹也而皆以名其子七十三年矣史趙曰亥有二首
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shù)也士文伯曰然則二萬六
千六百有六旬也趙孟問其縣大夫則其屬也召之
而謝過焉曰武不才任君之大事以晉國之多虞不
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武之罪也敢謝不
才遂仕之使助為政辭以老與之田使為君復陶以
為絳縣師而廢其輿尉于是魯使者在晉歸以語諸
大夫季武子曰晉未可偷也有趙孟以為大夫有伯
瑕以為佐有史趙師曠而咨度焉有叔向女齊以師
保其君其朝多君子其庸可偷乎勉事之而后可
昭公元年楚右尹子干奔晉從車五乘叔向使與秦
公子同食皆百人之餼趙文子曰秦公子富叔向曰
底祿以德不聞以富秦楚匹也使后子與子干齒(
以年
齒為高下而坐)
辭曰針懼選楚公子不獲是以皆來亦唯命
且臣與羈齒毋乃不可乎史佚有言曰非羈何忌
家語正論篇哀公問于孔子曰二三大夫皆勸寡人
使隆敬于高年何也孔子對曰君之及此言將天下
實賴之豈惟魯哉公曰何也其義可得聞乎孔子對
曰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夏后氏貴爵而尚齒殷
人貴富而尚齒周人貴親而尚齒虞夏殷周天下之
盛王也未有遺年者焉高年者貴于天下久矣次于
事親是故朝廷同爵而尚齒七十杖于朝君問則席
八十則不仕朝君問則就之而悌達乎朝廷矣其行
也肩而不囗不錯則隨斑白者不以其任于道路而
悌達乎道路矣居鄉(xiāng)以齒而老窮不匱強不犯弱眾
不暴寡而悌達乎州巷矣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役頒
禽隆之長者而悌達乎搜狩矣軍旅什伍同爵則尚
齒而悌達乎軍旅矣夫圣王之教孝悌發(fā)諸朝廷行
于道路至于州巷放于搜狩循于軍旅則眾感以義
死而弗敢犯公曰善哉寡人雖聞之弗能成
韓子外儲說篇鄭人有相與爭年者其一人曰我與
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后息者為勝耳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十六年九月發(fā)卒受地韓南
陽假守騰初令男子書年
漢書東方朔傳朔上書曰臣朔少失父母長養(yǎng)兄嫂
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
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zhàn)陣之具征鼓
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
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
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
朔文辭不遜高自稱譽上偉之令待詔公車
魏志司馬朗傳朗年十二試經為童子郎監(jiān)試者以
其身體壯大疑朗匿年劾問朗曰朗之內外累世長
大朗雖弱無仰高之風損年以求早成非志所為
也監(jiān)試者異之
晉書瑯邪孝王裒傳裒初封宣城郡公拜后將軍及
帝為晉王有司奏立太子帝以裒有成人之量過于
明帝從容謂王導曰立子以德不以年導曰世子宣
城俱有朗囗之目固當以年于是太子位遂定
世說王文度范榮期俱為簡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
王年小而位大將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
后王因謂曰簸之揚之囗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
礫在后
南齊書王融傳上以融才辨使兼主客接鹵使房景
高宋弁弁見融年少問主客年幾融曰五十之年久
踰其半
文中子立命篇繁師元聞董常賢問賈瓊以齒瓊曰
始冠矣師元曰吁其幼達也瓊曰夫子十五為人師
焉陳留王孝逸先達之囗者也然白首北面豈以年
乎瓊聞之德不在年道不在位
隋唐嘉話英公嘗言我年十二三為無賴賊逢人則
殺十四五為難當賊有所不快者無不殺之十七八
為好賊上陳乃殺人年二十便為天下大將用兵以
救人死
宋史司馬旦傳旦生于丙午與文彥博程公珣席汝
言為同年會賦詩繪像世以為盛事比唐九老
硯岡筆志本朝狀元多同歲比于星歷必有可推者
但數(shù)問術士無能曉之爾前徐奭梁固皆生于乙酉
王曾張師德皆生于戊寅呂溱楊置皆生于甲寅賈
黯鄭獬皆生于壬戌彭汝礪許安世皆生于辛巳陳
堯咨王整皆生于庚午
老學庵筆記王定國素為馮當世所知而荊公絕不
樂之一日當世力薦于神祖荊公即曰此孺子耳當
世忿曰王鞏戊子生安得謂之孺子蓋鞏之生與同
天節(jié)同日也荊公愕然不覺退立
紹興末巨公丁丑生者數(shù)人或戲以衰健放榜陳福
公作魁凌尚書景夏末名張魏公黜落
老幼部雜錄
書經盤庚汝無侮老成人無弱孤有幼
微子曰父師少師我其發(fā)出狂吾家耄遜于荒按注
紂暴虐無道老成人皆逃遁于荒野
詩經小雅采章方叔元老克壯其猶按注元大猶
謀也言方叔雖老而謀則壯也
正月章召彼故老訊之占夢
大雅板四章老夫灌灌小子蹺蹺匪我言耄爾用憂
謔按注灌灌款款也蹺蹺驕貌耄老而昏也
魯頌泮水章永錫難老
禮記曲禮恒言不稱老按注平常言語之間自以老
稱則尊同于父母而父母為過于老矣古人所以斑
衣娛戲者欲安父母之心也
老者不以筋力為禮
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
文王世子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反養(yǎng)老幼
于東序終之以仁也
學記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
祭義貴老為其近于親也慈幼為其近于子也
坊記父母在不稱老
儀禮士相見禮與老者言言使弟子與幼者言言孝
弟于父兄
說文老考也
筆記蜀人謂老為皤取皤皤黃發(fā)義后有蠻王小皤
作亂今國史乃作小波非是
青波雜志人少則發(fā)黑老則發(fā)白久則黃人少則膚
白老則膚黑久則黯若有垢然發(fā)黃而膚為垢故曰
黃見王充論衡而今韻略字下亦注老人面若
垢為
青箱雜記唐路德延有孩兒詩五十韻盛傳于世近
代洛中致政侍郎張公師錫追次其韻和成老兒詩
亦五十韻合錄之曰鬢發(fā)盡皤然眉分白雪鮮周遮
延客話傴僂抱孫憐無病常供粥非寒亦衣綿假溫
推擁背借力仗搘肩貌比三峰客年過四皓仙喚方
離枕上扶始到門前每愛烹山茗常嫌饤石蓮耳聾
如塞纊眼暗似籠煙宴坐羸囗幾乘騎困亸鞭頭搖
如轉旋唇動若抽牽骨冷愁離火牙疼怯漱泉形骸
將就木囊橐尚貪錢膠睫干眵綴粘髭冷涕懸披裘
腰懶系濯手袖慵揎囗舉衣頻換扶持藥屢煎坐多
茵易破行少履難穿喜婢裁裙布嗔妻買粉鈿房教
深下幕囗遣厚鋪氈琴聽憐三樂圖張笑七賢看嫌
經字小敲喜磬聲圓食罷羹流袂杯余酒帶涎樂來
須遣罷醫(yī)到久相延裹帽縱橫掠梳頭取次纏長吁
思往事多感聽哀弦氣注腰還重風牽口便偏墓松
先遣種志石豫教鐫客到惟求藥僧來忽問禪養(yǎng)茶
懸壁曬艾曝檐椽怒仆空睜眼嗔兒謾握拳心驚
嫌蹴踘腳軟怕秋千局縮同寒狖推豗似飽鳶觀瞻
多目眩牽動即頭旋女嫁求紅燭男婚乞彩錢已聞
捐幾杖寧更佩韋弦賓客身非與兒孫事已傳養(yǎng)和
屏作伴如意拂相連久棄登山屐唯存負郭田呻吟
朝不樂展轉夜無眠呼稚臨囗畔看書就枕邊冷疑
懷貯水虛訝耳聞蟬束帛非無分安車信有緣伏生
甘坐末絳老讓行先拘急將風夜昏沉欲雨天雞皮
塵漸漬齯齒食頻填每憶居郎署常思釣渭川喜逢
迎佛會羞赴賞花筵徑狹容移檻囗危索減磚好生
焚鳥網惡殺拆漁船既感桑榆日常嗟蒲柳年長思
當弱冠悔不剩狂顛
希通錄俗斥年長者為老物實非惡語人亦物也故
曰人物況六經中已有之周禮鑰祭章祭蠟以息老
物
東齋記事今言人之衰老者則曰鐘鳴漏盡隋柳彧
傳伏見詔以上柱國和平子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
八十鐘鳴漏盡若令刺舉所損殊大人皆以此言始
于彧非也田豫為并州刺史遷衛(wèi)尉年老求遜位司
馬仲達以為豫克壯書喻未聽豫答書曰年過七十
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當
以此為始豫書見于魏書本傳
容齋隨筆唐世赦宥推恩于老人絕優(yōu)開元二十三
年耕籍田侍老百歲以上版授上州刺史九十以上
中州刺史八十以上上州司馬二十七年赦百歲以
上下州刺史婦人郡君九十以上上州司馬婦人縣
君八十以上縣令婦人鄉(xiāng)君天寶七載京城七十以
上本縣令六十以上縣丞天下侍老除官與開元等
國朝之制百歲者始得初品官封比唐不侔矣淳熙
三年以太上皇帝慶壽之故推恩稍優(yōu)遂有增年詭
籍以冒榮命者使如唐日將如何哉
經鉏堂雜志造物勞我以生逸我以老少年不勤是
不知勞也年老奔競是不知逸也天命我佚而我自
勞以取困辱豈非逆天乎
續(xù)釋常談鮑明遠少年時至衰老行篇云寄語后生
子作樂當及春今俗少年者呼為后生子士往往笑
之不謂此乃古語而人尚用之也
二老堂詩話朱新中川志載郭功父老人十拗謂
不記近事記得遠事不能近視能遠視哭無淚笑有
淚夜不睡日睡不肯坐多好行不肯食囗要食硬兒
子不惜惜孫子大事不問碎事絮少飲酒多飲茶暖
不出寒即出丁巳歲予年七十二目視昏花耳中無
時不作風雨聲而實雨卻不甚聞因補一聯(lián)云夜雨
稀聞聞耳雨春花微見見空花是亦兩拗也嘗錄寄
朱元晦朱大以為然請予足成之遂貼兩句云自矜
闕
二字
盲宰相今復癡聾作富家
老學庵筆記老杜寄薛三郎中詩云上馬不用扶每
扶必怒瞋東坡送喬同詩云上山如飛瞋人扶皆言
老人也蓋老人諱老故爾若少壯者扶與不扶皆可
何瞋之有
鼠璞鬻熊年九十見周文王曰老矣鬻子曰捕虎逐
麋臣已老矣使坐而策國事尚少也孟嘗謂楚丘先
生春秋高多遺忘矣楚丘曰使拔距投石追車赴馬
何暇見老深謀遠計役精神而決嫌疑吾始壯矣周
家尊事黃不過乞言非勞其筋力強之以事也大
夫七十致仕禮之常也間有特異之賢尊而禮之任
其德而不任其力也使鞭鈍策朽以盡瘁于群有司
何補于其國哉
存余堂詩話張師錫老兒詩五十韻摹寫極工中有
看嫌經字小不免是老僧腳軟怕秋千不免是老婦
病榻寤言夫生人之初陰陽和會絪缊凝結資血氣
以為榮衛(wèi)故血陰而氣陽陽旺乃生陰血方其少壯
則氣盛而血華及其老也氣餒而血衰發(fā)白膚皺是
其征也加之以五欲交攻二火焚和語云燥萬物者
莫燥乎火膏油所以繼火于無窮人當暮齒則壯膏
既盡衰燼漸微譬之春楊條枝柔可綰結至秋枯瘁
脆若拉朽木液竭而生理盡矣故養(yǎng)生者以惜精氣
為本
近峰聞略東坡云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
頭康節(jié)云花見白頭人莫笑白頭人見好花多康節(jié)
壯而東坡怯
讀書鏡趙子昂老態(tài)詩云老態(tài)年來日日添黑花飛
眼雪生髯扶衰每藉過頭杖食肉先尋剔齒簽右臂
拘攣巾不裹中腸慘戚淚常淹移囗獨就南榮坐畏
冷思親愛日檐籜冠徐延之云非身處老境真知灼
見者不能諳此悲夫洪皓熙寧中游太學十年不歸
其父作詩寄皓曰太學何蕃且一歸十年甘旨誤庭
闈休辭客路三千遠須念人生七十稀腰下雖無蘇
子印篋中幸有老萊衣歸時定約春前后免使高堂
賦式微浩得詩即歸養(yǎng)錢塘吳慥洪武間官四川其
父敬夫思之作詩云劍閣凌云鳥道邊路難聞說上
青天山川萬里身如寄鴻雁三秋信不傳落葉打囗
風似雨孤燈背壁夜如年老懷一掬鐘情淚幾度沾
衣獨泫然敬夫卒而慥始以丁憂還家嗟乎世之宦
游者多矣銜命千里親老不獲從甚則倚閭陟屺目
窮心折終不敢少露于賓客笑語及郵筒筆楮之間
而子或浮沉宦轍垂五載十載出而裾絕入而室虛
者豈少哉則前詩可念也
野客叢談漢武至郎署見顏駟鬢眉皓白問何其老
也對曰臣文帝時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
老臣尚少陛下好少臣已老是以三棄不遇上感其
言擢為會稽都尉此事與馮唐絕類白帖云漢文帝
時馮唐白首為郎帝問之對曰臣三朝不遇樂天詩
亦曰重文疏卜式尚少棄馮唐楊巨源詩曰此地含
香從白首馮唐何事怨明時劉孝標辨命論曰賈大
夫沮志于長沙馮都尉皓發(fā)于郎署左太沖詠史詩
曰馮唐豈不偉白首不見招兩君皆有白首不遇之
說是以顏駟事嘗為馮唐用也
高齋詩話山谷嘗云杜荀鶴詩舉世盡從愁里老正
好對韓退之詩誰人肯向死前休余考荀鶴詩原有
是對其詩曰南來北去二三年年去年來兩鬢斑舉
世盡從愁里老誰人肯向死前閑退之易閑字為休
字耳退之在前荀用其語誰人肯向死前休誰人肯
向死前閑二句皆當理然豈可誣舉世之人盡從愁
里老邪蓋有春風和氣中過一生者但不多耳不若
浮世多從忙里老
巖棲幽事余嘗愛夷堅支乙序云老矣不復觀心猶
獨愛奇氣習猶與壯等耳力未減客話尚能欣聽心
力未歇憶所聞不遺忘筆力未遽衰觸事大略能述
此洪適語也
安得長者言后輩輕薄前輩者往往促筭何者彼既
賤老天豈以賤者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