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 三國遺事
  • 僧一然
  • 4923字
  • 2015-12-26 15:13:50

記昌寧誤)

阿羅(一作耶)伽耶(今咸安)古寧伽耶(今咸寧)大伽耶(今高靈)星山伽耶(今京山玄)

碧珍小伽耶(今固城)又本朝史略云。太祖天福五年庚子改五伽耶名。一金官(為

金海府)二古寧(為加利縣)三非大(今昌寧恐高靈之訛)余二阿羅星山(同前星山或

作碧珍伽耶)

北扶余

古記云。前漢書宣帝神爵三年壬戌四月八日。天帝降于訖升骨城(在大遼醫州界)

乘五龍車。立都稱王。國號北扶余。自稱名解慕漱。生子名扶婁。以解為氏焉。

王后因上帝之命。移都于東扶余。東明帝繼北扶余而興。立都于卒本州。為卒本

扶余。即高句麗之始祖

東扶余

北扶余王解夫婁之相阿蘭弗。夢天帝降而謂曰。將使吾子孫立國于此。汝其避之

(謂東明將興之兆也)東海之濱。有地名迦葉原土壤膏腴。宜立王都。阿蘭弗勸王

移都于彼。國號東扶余。夫婁老無子。一日祭山川求嗣。所乘馬至鯤淵。見大石

相對俠流。王怪之。使人轉其石。有小兒金色蛙形。王喜曰。此乃天賚我令胤乎。

乃收而養之。名曰金蛙。及其長為太子。夫婁薨。金蛙嗣位為王。次傳位于太子

帶素。至地皇三年壬午。高麗王無恤伐之。殺王帶素。國除

高句麗

高句麗即卒本扶余也。或云今和州又成州等皆誤矣。卒本州在遼東界。國史高麗

本記云。始祖東明圣帝姓言氏諱朱蒙。先是北扶余王解夫婁。既避地于東扶余。

及夫婁薨。金蛙嗣位。于時得一女子于太伯山南優渤水。問之。云我是河柏之女。

名柳花。與諸弟出游。時有一男子。自言天帝子解慕漱。誘我于熊神山下鴨綠邊

室中知之而往不返(壇君記云。君與西河河伯之女要親。有產子名曰夫婁。今按

此記。則解慕漱私河伯之女而后產朱蒙。壇君記云產子名曰夫婁。夫婁與朱蒙異

母兄弟也) 父母責我無媒而從人。遂謫居于此。金蛙異之。幽閉于室中。為日

光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而照之。因而有孕。生一卵。大五升許。王棄之與

犬豬。皆不食。又棄之路。牛馬避之棄之野。鳥獸覆之。王欲剖之而不能破。乃

還其母。母以物裹之。置于暖處。有一兒破殼而出。骨表英奇。年甫七歲。[山

/(敲-高+止)]嶷異常。自作弓矢。百發百中。國俗謂善射為朱蒙。故以名焉。金

蛙有七子。常與朱蒙游戲。技能莫及。長子帶素言于王曰。朱蒙非人所生。若不

早圖。恐有后患。王不聽。使之養馬。朱蒙知其駿者。減食令瘦。駑者善養令肥。

王自乘肥。瘦者給蒙王之諸子與諸臣將謀害之蒙母知之。告曰。國人將害汝。以

汝才略。何往不可。宜速圖之。于是蒙與烏伊等三人為友。行至淹水(今未詳)。

告水曰。我是天帝子河伯孫。今日逃遁。追者垂及。奈何。于是魚鱉成橋。得渡

而橋解。追騎不得渡。至卒本州(玄葂郡之界)遂都焉。未遑作宮室。但結廬于沸

流水上居之。國號高句麗。因以高為氏(本姓解也。今自言是天帝子。承日光而

生。故自以高為氏)時年十二歲。漢孝元帝建昭二年甲申歲。即位稱王 高麗全

盛之日。二十一萬五百八戶。珠琳傳第二十一卷載。昔寧稟離王侍婢有娠。相者

占之曰。貴而當王。王曰。非我之胤也。當殺之。婢曰氣從天來。故我有娠。及

子之產。謂為不祥。捐圈則豬噓。棄欄則馬乳。而得不死。卒為扶余之王(即東

明帝為卒本扶余王之謂也。此卒本扶余。亦是北扶余。之別都。故云扶余王也。

寧稟離乃夫婁王之異稱也)

卞韓  百濟(亦云。南扶余。即泗泚城也)

新羅始祖赫居世即位十九年壬午。卞韓人以國來降。新舊唐書云。卞韓苗裔在樂

浪之地 后漢書云。卞韓在南。馬韓在西。辰韓在東 致遠云。卞韓。百濟也

按本記。溫祚之起。在鴻嘉四年甲辰。則后于赫世東明之世。四十余年。而唐書

云。卞韓苗裔在樂浪之地云者。謂溫祚之系出自東明故云耳。或有人出樂浪之地。

立國于卞韓。與馬韓等并峙者。在溫祚之前爾。非所都在樂浪之北也。或者濫九

龍山亦名卞那山。故以高句麗為卞韓者蓋謬。當以古賢之說為是。百濟地自有卞

山。故云卞韓。百濟全盛之時。十五萬二千三百戶

辰韓(亦作秦韓)

后漢書云。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來適韓國。而馬韓割東界地以與之。相呼為

徒。有似秦語。故或名之為秦韓。有十二小國。各萬戶。稱國。又崔致遠云。辰

韓本燕人避之者。故取涿水之名。稱所居之邑里。云沙涿。漸涿等(羅人方言。

讀[泳-永+豕]音為道。故今或作沙梁。梁亦讀道)新羅全盛之時。京中十七萬八

千九百三十六戶 一千三百六十坊 五十五里 三十五金入宅(言富潤大宅也)

南宅 北宅 [百-日+ㄎ]比所宅 本彼宅 梁宅 池上宅(本彼部) 財買井宅

(庾信公祖宗) 北維宅 南維宅(反香寺下坊) 隊宅 賓支宅(反香寺犯) 長沙

宅 上櫻宅 下櫻宅 水望宅 泉宅 楊上宅(梁南) 漢岐宅(法流寺南) 鼻穴

宅(上同) 板積宅(芬皇寺上坊) 別教宅(川北) 衙南宅 金楊宗宅(梁官寺南)

曲水宅(川北) 柳也宅 寺下宅 沙梁宅 井上宅 里南宅([百-日+ㄎ]所宅)

思內曲宅 池宅 寺上宅(大宿宅)林上宅(青龍之寺東方有池) 橋南宅 巷叱

宅(本彼部) 樓上宅 里上宅 椧南宅 井下宅

又四節游宅

春。東野宅 夏。谷良宅 秋。仇知宅 冬。加伊宅 第四十九憲康大王代。城

中無一草屋。接角連墻。歌吹滿路。晝夜不絕

新羅始祖  赫居世王

辰韓之地。古有六村。一曰閼川楊山村。南今曇嚴寺。長曰謁平。初降于瓢巖峰。

是為及梁部李氏祖(奴禮王九年置。名及梁部本朝太祖天福五年庚子。改名中興

部。波替東山彼上東村屬焉)。二曰突山高墟村。長曰蘇伐都利。初降于兄山。

是為沙梁部(梁讀云道。或作涿。亦音道)鄭氏祖。今曰南山部。仇良伐麻等烏道

北回德等南村屬焉(稱今曰者。大祖所置也。下例知)。三曰茂山大樹村。長曰俱

(一作仇)禮馬。初降于伊山(一作皆比山)是為漸梁(一作涿)部。又牟梁部孫氏之

祖今云長福部。樸谷村等西村屬焉。四曰觜山珍支村(一作賓之又賓子又水之)長

曰智伯虎。初降于花山。是為本彼部崔氏祖。今曰通仙部。柴巴等東南村屬焉。

致遠乃本彼部人也。今皇龍寺南味吞寺南有古墟。云是崔侯古宅也。殆明矣。五

曰金山加利村(今金剛山柏栗寺之北山也)長曰祇沱(一作只他)初降于明活山。是

為漢岐部。又作韓岐部斐氏祖。今云加德部。上下西知乃貌等東村屬焉。六曰明

佸山高耶村。長曰虎珍。初降于金剛山。是為習比部薛氏祖。今臨川部。勿伊村

仍仇[方*爾]村闕谷(一作葛谷)等東北村屬焉。按上文此六部之祖。似皆從天而

降。弩禮王九年始改六部名。又賜六姓。令俗中興部為母。長福部為父。臨川部

為子。加德部為女。其實未詳。前漢地節元年壬子(古本云建虎元年。又云建元

三年等。皆誤)三月朔。六部祖各率子弟。俱會于閼川岸上。議曰。我輩上無君

主臨理蒸民。民皆放逸。自從所欲。蓋覓有德人。為之君主。立邦設都乎。于是

乘高南望。楊山下蘿井傍。異氣如電光垂地。有一白馬跪拜之狀。尋撿之。有一

紫卵(一云青大卵)馬見人長嘶上天。剖其卵得童男。形儀端美。驚異之。俗于東

泉(東泉寺在詞腦野北)身生光彩。鳥獸率舞。天地振動。日月清明。因名赫居世

王(蓋鄉言也。或作弗矩內王言光明理世也。說者云。是西述圣母之所誕也。故

中華人贊仙桃圣母。有娠賢肇邦之語是也。乃至雞龍現瑞產閼英。又焉知非西述

圣母之所現耶)位號曰居瑟邯(或作居西干。初開囗之時。自稱云。閼智居西干一

起。因其言稱之。自后為王者之尊稱)時人爭賀曰。今天子已降。宜覓有德女君

配之。是日沙梁里閼英井(一作娥利英井)邊有雞龍現。而左脅誕生童女(一云龍

現死。而剖其腹得之)姿容殊麗。然而唇似雞觜。將浴于月城北川。其觜撥落。

因名其川曰撥川。營宮室于南山西麓(今昌林寺)奉養二圣兒。男以卵生卵如瓠。

鄉人以瓠為樸。故因姓樸。女以所出井名。名之二圣。年至十三歲。以五鳳元年

甲子。男立為王。仍以女為后。國號徐羅伐。又徐伐(今俗訓京字云徐伐。以此

故也)或云斯羅。又斯盧。初王生于雞井。故或云雞林國。以其雞龍現瑞也。一

說。脫解王時得金閼智。而雞鳴于林中。乃改國號為雞林。后世遂定新羅之號。

理國六十一年。王升于天七日。后遺體散落于地。后亦云亡。國人欲合而葬之。

有大蛇逐禁。各葬五體為五陵。亦名蛇陵。曇嚴寺北陵是也。太子南解王繼位

第二南解王

南解居西干。亦云次次雄。是尊長之稱。唯此王稱之父赫居世。母閼英夫人。妃

云帝夫人(一作云梯。今迎日縣西有云梯山圣母。祈旱有應)前漢平帝元始四年甲

子。即位。御理二十一年。以地皇四年甲申崩。此王乃三皇之弟。一云。按三國

史云。新羅稱王曰居西干。辰言王也。或云。呼貴人之稱。或曰。次次雄。或作

慈充 金大問云。次次雄方言謂巫也。世人以巫事鬼神尚祭祀。故畏敬之。遂稱

尊長者為慈充。或云。尼師今。言謂齒理也。初南解王薨。子弩禮讓位于脫解。

解云。吾聞圣智人多齒。乃試以餅噬之。古傳如此。或曰麻立干(立一作袖)金大

問云。麻立者。方言謂橛也。橛標準位而置。則王橛為主。臣橛列于下。因以名

之。史論曰。新羅稱居西干。次次雄者一。尼師今者十六。麻立干者。四羅末名

儒崔致遠作帝王年代歷。皆稱某王。不言居西干等。豈以其言鄙野不足稱之也。

今記新羅事。具存方言亦宜矣。羅人凡追封者稱葛文王。未詳。此王代樂浪國人

來侵金城。不克而還。又天鳳五年戊寅。高麗之裨屬七國來投

第三弩禮王

樸弩禮尼叱今(一作儒禮王)初王與妹夫脫解讓位。脫解云。凡有德者多齒。宜以

齒理試之。乃咬餅驗之。王齒多。故先立。因名尼叱今。尼叱今之稱自此王始。

劉圣公更始元年癸未。即位(年表云。甲申即位)改定六部號。仍賜六姓 始作兜

率歌。有嗟辭詞腦格 始制黎耜及藏冰庫。作車乘。建虎十八年。伐伊西國滅之。

是年。高麗兵來侵

第四脫解王

脫解齒叱今(一作吐解尼師今)南解王時(古本云壬寅年至者謬矣近則后于弩禮即

位之初。無爭讓之事。前則在于赫居之世。故知壬寅非也)駕洛國海中有船來泊。

其國首露王與臣民鼓噪而迎。將欲留之。而舡乃飛走。至于雞林東下西知村阿珍

浦(今有上西知下西知村名)時浦邊有一嫗。名阿珍義先。乃赫居王之海尺之母。

望之謂曰。此海中元無石巖。何因鵲集而鳴。孥舡尋之。鵲集一舡上。舡中有一

樻子。長二十尺。廣十三尺。曳其船置于一樹林下。而未知兇乎吉乎。向天而誓

爾俄而乃開見。有端正男子并七寶奴婢滿載其中。供給七日乃言曰。我本龍城國

人(亦云正明國。或云琓夏國琓夏或作花廈國。龍城在倭東北一千里)我國嘗有二

十八龍王從人胎而生。自五歲六歲繼登王位。教萬民修正性命。而有八品姓骨。

然無棟擇。皆登大位。時我父王含達婆娉積女國王女為妃。久無子胤。禱祀求息。

七年后產一大卵。于是大王會問群臣。人而生卵。古今未有。殆非吉祥。乃造樻

置我。并七寶奴婢載于舡中。浮海而祝曰。任到有緣之地。立國成家。便有赤龍

護舡而至此矣。言訖。其童子曳杖率二奴登吐含山上作石冢。留七日。望城中可

居之地。見一峰如三日月。勢可久之地。乃下尋之。即瓠公宅也。乃設詭計。潛

埋礪炭于其側。詰朝至門云。此是吾祖代家屋。瓠公云否。爭訟不決。乃告于官。

官曰。以何驗是汝家。童曰。我本治匠乍出鄰鄉。而人取居之。請堀地檢看。從

之。果得礪炭。乃取而居為。時南解王知脫解是智人。以長公主妻之。是為阿尼

夫人。一日吐解登東岳。回程次令白衣索水飲之。白衣汲水。中路先嘗而進。其

角杯貼于口不解。因而嘖之。白衣誓曰。爾后若近遙不敢先嘗。然后乃解。自此

白衣詟服。不敢欺罔。今東岳中有一井。俗云遙乃井是也。及弩禮王崩。以光虎

帝中元六年丁巳六月。乃登王位。以昔是吾家取他人家故。因姓昔氏。或云。因

鵲開樻。故去鳥字姓昔氏。解樻脫卵而生。故因名脫解。在位二十三年。建初四

年己卯崩葬疏川丘中。后有神詔。慎埋葬我骨。其髑髏周三尺二寸。身骨長九尺

七寸。齒凝如一。骨節皆連瑣。所謂天下無敵力士之骨。碎為塑像。安闕內。神

又報云。我骨置于東岳。故令安之(一云崩后二十七世文虎王代。調露二年庚辰

三月十五日辛酉。夜見夢于太宗。有老人貌甚威猛。曰我是脫解也。拔我骨于疏

川丘。塑像安于工含山。王從其言。故至今國祀不絕。即東岳神也云)

金閼智  脫解王代

永平三年庚申(一云中元六年。誤矣。中元盡二年而已)八月四日。瓠公夜行月城

西里。見大光明于始林中(一作鳩林)有紫云從天垂地。云中有黃金樻。掛于樹枝。

光自樻出。亦有白雞鳴于樹下。以狀聞于王。駕幸其林。開樻有童男。臥而即起。

如赫居世之故事。故因其言。以閼智名之。閼智即鄉言小兒之稱也。抱載還闕。

鳥獸相隨。喜躍蹌蹌土擇吉日。冊位太子。后讓故婆娑。不即王位。因金樻而出。

乃姓金氏。閼智生熱漢。漢生阿都。都生首留。留生郁部。部生俱道(一作仇刀)

道生未鄒。鄒即王位。新羅金氏自閼智始

延烏郎  細烏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冈山市| 遵化市| 象州县| 新安县| 习水县| 墨江| 宁国市| 甘肃省| 建瓯市| 汉中市| 焉耆| 韶山市| 黑水县| 崇信县| 石嘴山市| 普格县| 乐业县| 岳阳县| 岱山县| 甘南县| 甘孜| 会昌县| 常德市| 收藏| 巴南区| 龙南县| 满洲里市| 富川| 永城市| 永顺县| 晋城| 泽库县| 古丈县| 娱乐| 沂南县| 城市| 吴堡县| 泰州市| 青海省| 垣曲县| 杨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