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仙問曰∶嘗聞月宿所宜食者,愿賜其法。
真人曰∶每月宿下,各有所宜之物。人若擇而食之,亦可除其疾疹矣。今傳于爾,亦可曉示將來。
養生論云∶正月卯日。食 魚,使人無瘟病。
二月春分。食龜,使人不蛔,子孫蕃息。
三月宿畢。食鮪魚,使人不蛔,美色,多氣力。送迎各二日。
春三月。食大肉,又先酸麥,無齒病。因甲乙以具。
四月宿昂。食雞,使人目明。
五月夏至。食鳴 ,送迎各二日。食鴟梟,送迎十日。
六月宿房。食野雉,使人陽多,遂子孫矣。
夏三月,食雞雉及苦先麥,食之無癉病。因丙丁以具。
七月。食蠹,使人宜子孫,送迎各二日。蠹,木蝎也。
八月秋分。食蠹,使人無病淫,眾人畏之,送迎二日。
九月宿建星。食雁,使人不病癉,得良辰,美筋骨,送迎二日。
秋三月。食馬肉及辛,食之無寒病。因庚辛以具。
十月宿營室。食諸鳥使人爍心,益壽美色,送迎二日。
十一月冬至,食兔,令人不蛔,利足不僵。
十二月臘夜。令人持椒臥井旁,無與人言。納椒井中,除瘟病。
冬三月。食彘及咸,食之無足病。因壬癸以具。常以其月,不盡三月夕半,食者無飽。
修齡要指
四時調攝
春三月,此謂發陳。夜臥早起,節情欲,以葆生生之氣。少飲酒以防逆上之火。肝旺脾衰,減酸增甘。肝藏魂,性仁,屬木,味酸,形如懸匏。有七葉,少近心,左三葉,右四葉。著于內者為筋,見于外者為爪。以目為戶,以膽為腑。故食辛多則傷肝。治肝用噓字導引。以兩手相重,按肩上。徐徐緩緩,身左右各三遍。又可正坐,兩手相叉,翻覆向胸三五遍。此能去肝家積聚風邪毒瓦斯,不令病作。
一春早暮,須念念為之。不可懈惰使一暴十寒,方有成效。
正月,腎氣受病,肺臟氣微。減咸酸,增辛辣,助腎補肺,安養胃氣。衣宜下濃而上薄,勿驟脫衣,勿令犯風,防夏餐雪。
二月,腎氣微,肝正旺。戒酸增辛,助腎補肝。衣宜暖,令得微汗,以散去冬伏邪。
三月,腎氣已息,心氣漸臨,木氣正旺。減甘增辛,補精益氣。勿處淫地,勿露體三光下。
膽附肝,短葉下,外應瞳神、鼻柱間。導引,可正坐,合兩腳掌,昂頭,以兩手挽腳腕起,搖動為之三五度。亦可大坐,以兩手拓地,舉身努力腰脊三五度,能去膽家風毒邪氣。
夏三月,此謂蕃秀。夜臥早起。伏陰在內,宜戒生冷。神氣散越,宜遠房室。勿暴怒,勿當風,防秋為瘧。勿晝臥,勿引飲,主招百病。心旺肺衰,減苦增辛。心藏神,性禮,屬火,味苦,形如例懸蓮蕊。著于內者為脈,見于外者為色。以舌為戶,以小腸為腑。故食咸則傷心,治心用呵字導引。可正坐,兩手作拳用力,左右互相虛筑各五六度。又以一手按髀,一手向上拓空,如擎石米之重,左右更手行之。又以兩手交叉,以腳踏手中各五六度,間氣為之,去心胸風邪諸疾。
行之良久,閉目三咽津,叩齒三通而止。
四月,肝臟已病,心臟漸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為純陽之月,忌入房。
五月,肝氣休,心正旺。減酸增苦,益肝補腎,固密精氣,早臥早起。名為毒月,君子齋戒。薄滋味,節嗜欲,霉雨淫蒸,宜烘燥衣。時焚蒼術,常擦涌泉穴,以襪護足。
六月,肝弱脾旺。節約飲食,遠避聲色。陰氣內伏,暑毒外蒸。勿濯冷,勿當風,夜勿納涼,臥勿搖扇,腹護單衾,食必溫暖。脾藏意,性信,屬土,味甘,形如刀鐮。著于內者為臟,見于外者為肉。以唇口為戶,以胃為腑。故食酸多則傷脾。旺于四季末,各十八日。呼吸橐龠,調和水火。會合三家,發生萬物,全賴脾土,脾健則身無疾。治脾用呼字導引。可大坐,伸一腳,屈一腳,以兩手向后,及掣三五度。
又跪坐,以兩手據地,回頭用力作虎視各三五度。能去脾家積聚風邪毒瓦斯,又能消食。
秋三月,此謂容平。早臥早起,收斂神氣。禁吐、禁汗。肺旺肝衰,減辛增酸。肺藏魄,性義,屬金,味辛。形如懸磬,名為華蓋。六葉兩耳,總計八葉,著于內者為膚,見于外者為皮毛。以鼻為戶,以大腸為腑。故食苦多則傷肺。治肺用 字導引。可正坐,以兩手據地,縮身曲脊,向上三舉。去肺家風邪積勞。又當反拳槌背上,左右各槌三度。去胸臆間風毒邪氣。為之良久,閉目咽液叩齒而起。
七月,肝心少氣,肺臟獨旺。增咸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安靜性情,毋冒極熱。須要爽氣,足與腦宜微涼。
八月,心臟氣微,肺金用事。減苦增辛,助筋補血,以養心肝脾胃。勿食姜,勿沾秋露。
九月,陽氣已衰,陰氣太盛。減苦增甘,補肝益腎助脾胃。勿冒暴風、恣醉飽。
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暖足涼腦。曝背避寒,勿令汗出。目勿近火,足宜常濯。腎旺心衰,減咸增苦。腎藏志,性智,屬水,味咸。左為腎,右為命門。上對臍,附腰脊。著于內者為骨,見于外者為齒,以耳為戶,以膀胱為腑。故食甘多則傷腎。治腎用吹字導引。可正坐,以兩手聳托,左右引脅三五度。又將手反著膝,挽肘,左右同捩身三五度。以足前后踏,左右各數十度。能去腰腎風邪積聚。
十月,心肺氣弱,腎氣強盛。減辛、苦,以養腎氣。為純陰之月,一歲發育之功,實胚胎于此,大忌入房。
十一月,腎臟正旺,心肺衰微。增苦減咸,補理肺胃。一陽方生,遠帷幕,省言語。
十二月,土旺,水氣不行。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氣。勿冒霜雪,禁疲勞,防汗出。
修齡要指
起居調攝
平明睡覺,先醒心,后醒眼。兩手搓熱,熨眼數十遍。以睛左旋右轉各九遍。閉住少頃,忽大掙開。卻除風火。披衣起坐,叩齒集神,次鳴天鼓,根據呵、呼、 、吹、噓、嘻六字訣,吐濁吸清。按五行相生循序而行一周,散夜來蘊積邪氣。隨便導引,或進功夫,徐徐櫛沐,飲食調和。面宜多擦,發宜多梳,目宜常運,耳宜常凝,齒宜常叩,口宜常閉,津宜常咽,氣宜常提,心宜常靜,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護,囊宜常裹,言語宜常簡默,皮膚宜常干沐。食飽徐行,摩臍擦背,使食下舒,方可就坐。飽食發痔,食后曲身而坐,必病中滿。怒后勿食,食后勿怒。身體常欲小勞,流水不腐,戶樞不朽,運動故也。勿得久勞∶久行傷筋,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臥傷氣,久視傷神,久聽傷精。忍小便膝冷成淋,忍大便乃成氣痔,著濕衣、汗衣,令人生瘡。夜膳勿飽,飲酒勿醉,醉后勿飲冷,飽余勿便臥。頭勿向北臥,頭邊勿安火爐。切忌子后行房,陽方生而頓減之,一度傷于百度。大怒交合,成癰疽;疲勞入房,虛損少子。觸犯陰陽禁忌,不惟父母受傷,生子亦不仁不孝。
臨睡時,調息咽津,叩齒,鳴天鼓。先睡眼,后睡心。側曲而臥,覺直而伸。晝夜起居,樂在其中矣。
修齡要指
延年六字訣
(此法,以口吐鼻吸、耳不聞聲,乃妙。此行六字工夫,秘要訣也。非此六氣行不到手。本經以此導之。若不引經,不可知耳。)肝若噓時目瞪睛,肺知 氣手雙擎。
心呵頂上連叉手,腎吹抱取膝頭平。
脾病呼時須撮口,三焦客熱臥嘻寧。
吹腎氣訣腎為水病主生門,有病 羸氣色昏。
眉蹙耳鳴兼黑瘦,吹之邪妄立逃奔。
呵心氣訣心源煩燥急須呵,此法通神更莫過。
喉內口瘡并熱痛,根據之目下便安和。
噓肝氣訣肝主龍涂位號心,病來還覺好酸辛。
眼中赤色兼多淚,噓之立去病如神。
肺氣訣數多作生涎,胸膈煩滿上焦痰。
若有肺病急須 ,用之目下自安然。
呼脾氣訣脾宮屬土號太倉,痰病行之勝藥方。
瀉痢腸鳴并吐水,急調呼字免成殃。
嘻三焦訣三焦有病急須嘻,古圣留言最上醫。
若或通行土壅塞,不因此法又何知。
修齡要指
四季卻病歌
春噓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閑。
秋 定收金肺潤,腎吹惟要坎中安。
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長呼脾化餐。
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尤勝保神丹。
修齡要指
長生一十六字妙訣
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右(即上)十六字,仙家名曰十六錠金,乃至簡至易之妙訣也。無分于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務,在士商不妨本業,只于二六時中,略得空閑,及行住坐臥,意一到處,便可行之。口中先須嗽津三五次,舌攪上下 。仍以舌抵上 ,滿口津生,連津咽下, 然有聲。隨于鼻中吸清氣一口,以意會及心目,驀地直送至腹臍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謂之一吸。隨用下部輕輕如忍便狀,以意力提起,使歸臍,連及夾脊、雙關、腎門一路提上,直至后頂玉枕關,透入泥丸頂內。其升而上之,亦不覺氣之上出,謂之一呼。一呼一吸謂之一息。無既上升,隨又似前, 然有聲咽下。鼻吸清氣,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自下部,如前輕輕提上,與臍相接而上。所謂氣氣歸臍,壽與天齊矣。凡咽下,口中有液愈妙,無液亦要 然有聲咽之。如是一咽一提,或三五口,或七九、或十二、或二十四口。要行即行,要止即止,只要不忘作為正事,不使間斷,方為精進。如有瘋疾,見效尤速。久久行之,卻病延年,形體不變,百疾不作。自然不饑不渴,安健勝常。
行之一年,永絕感冒、痞積、逆滯不和、癱疽瘡毒等疾,耳目聰明,心力強記,宿疾俱瘳,長生可望。如親房事,欲泄未泄之時,亦能以此提呼咽吸,運而使之歸于元海。把牢春汛,不放龍飛,甚有益處。所謂造化吾手,宇宙吾心,妙莫能述。
修齡要指
十六段錦
莊子曰∶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法,養形之秘,彭祖壽考之所由也。其法,自修養家所談,無慮數百端。今取其要約切當者十六條參之,諸論大概備矣。凡行導引,常以夜半及平旦將起之時。此時氣清腹虛,行之益人。先閉目握固,冥心端坐,叩齒三十六通。即以兩手抱項,左右宛轉二十四,以去兩脅積聚風邪。復以兩手相叉虛空托天,按項二十四,以除胸隔間邪氣。復以兩手掩兩耳,卻以第二指壓第三指,彈擊腦后二十四,以除風池邪氣。復以兩手相提,按左膝左捩身,按右膝右捩身二十四,以去肝家風邪。復以兩手一向前一向后,如挽五石弓狀,以去臂腋積邪。復大坐,展兩手扭項,左右反顧肩膊隨轉二十四,以去脾家積邪。復兩手握固,并拄兩肋,擺撼兩肩二十四,以去腰肋間風邪。復以兩手交捶臂及膊上連腰股各二十四,以去四肢胸臆之邪。復大坐斜身偏倚,兩手齊向上如排天狀二十四,以去肺間積邪。復大坐,伸腳,以兩手向前低頭扳腳十二次,卻鉤所伸腳,屈在膝上,按摩二十四,以去心胞絡邪氣。復以兩手據地,縮身曲脊向上十三舉,以去心肝中積邪。復起立據床,扳身向背后視左右二十四,以去腎間風邪。復起立齊行,兩手握固。左足前踏,左手擺向前,右手擺向后;右足前踏,右手擺向前,左手擺向后二十四,去兩肩之邪。復以手向背上相捉,低身徐徐宛轉二十四,以去兩脅之邪。復以足相扭而行前數十步,高坐伸腿,將兩足扭向內,復扭向外各二十四,以去兩足及兩腿間風邪。復端坐,閉目,握固,冥心,以舌抵上 ,攪取津液滿口,漱三十六次,作谷谷聲咽之。復閉息,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燒身體,內外熱蒸乃止。能日行一二遍,久久身輕體健,百病皆除,走及奔馬,不復疲乏矣。
修齡要指
八段錦導引法
閉目冥心坐(冥心盤趺而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叉兩手向項后,數九息,勿令耳聞。自此以后,出入息,皆不可使耳聞)。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移兩手心,掩兩耳,先以第二指壓中指,彈擊腦后,左右各二十四次)。微擺撼天柱(搖頭左右顧,肩膊隨轉動二十四,先須握固),赤龍攪水津(赤龍者,舌也。以舌攪口齒并左右頰,待津液生而咽)。漱津三十六(一云鼓漱),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所漱津液分作三口,作 聲而咽之),龍行虎自奔(液為龍,氣為虎)。閉氣搓手熱(以鼻引清氣,閉之少頃。
搓手急數,令極熱,鼻中徐徐乃放氣出),背摩后精門(精門者,腰后外腎也,合手心摩畢,收手握固)。盡此一口氣(再閉氣也),想火燒臍輪(閉口鼻之氣,想用心火下燒丹田。覺熱極,即用后法)。左右轆轤轉(俯首擺撼兩肩三十六,想火自丹田透雙關入腦戶,鼻引清氣,閉少頃間),兩腳放舒伸(放直兩腳)。叉手雙虛托(叉手相交,向上托空三次或九次),低頭攀足頻(以兩手向前攀腳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以候逆水上(候口中津液生。如未生,再用舌急攪,取水同前法),再漱再吞律。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謂再漱三十六如前,口分三咽,乃為九也)。
咽下 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訖(擺肩并身二十四及再轉轆轤二十四次),發火遍燒身(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燒身體。想時口鼻皆閉氣少頃)。邪魔不敢近,夢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災病不能 。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
訣曰∶其法于甲子日夜半子時,起首行時,口中不得出氣,唯鼻中微放清氣。每日子后午前,各行一次,或晝夜共行三次。久而自知蠲除疾病,漸覺身輕。能勤苦不怠,則仙道不遠矣。
修齡要指
導引卻病歌訣
水潮除后患平明睡起時,即起端坐,凝神息慮,舌抵上 ,閉口調息,津液自生,漸至滿口,分作三次,以意送下。久行之則五臟之邪火不炎,四肢之氣血流暢,諸疾不生,久除后患,老而不衰。
訣曰∶津液頻生在舌端,尋常數咽下丹田。
于中暢美無凝滯,百日功靈可駐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