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2章

  • 儀禮注疏
  • 鄭玄
  • 4855字
  • 2015-12-26 15:10:39

鄉飲酒禮第四

賓北面坐取俎西之觶,阼階上北面酬主人。主人降席,立于賓東。(初起旅酬也。凡旅酬者,少長以齒,終於沃盥者,皆弟長而無遺矣。)

[疏]“賓北”至“賓東”。

釋曰:自此至“司正降復位”,論堂上堂下遍行旅酬之事。云“取俎西之觶”者,謂前一人舉觶,奠于薦右,今為旅酬而舉之。前主人酬賓奠于薦東者不舉,故言俎西以別之。云“主人降席”,不云自南方北方者,案下記云:“主人、介凡升席自北方,降席自南方。”指此文也。

注“初起”至“遺矣”。

釋曰:云“凡旅酬者,少長以齒”以下,并是《鄉飲酒義》文,是以彼云:“賓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眾賓,少長以齒,終於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案下記云:“主人之贊者西面北上,不與。”注云:“贊,佐也。謂主人之屬,佐助主人禮事,徹沃盥,設薦俎者。與,及也。不及,謂不及獻酒,言不及獻酒則旅酬,亦不與旅酬,所以酬正獻也。”記又云:“無爵然後與。”若然,此旅酬得終於沃洗者,鄭解酬之大法,欲見堂上賓、主人之黨無不與,故鄭君連引無爵旅酬,而言終沃洗也。其實此時未及沃洗也。

賓坐奠觶,遂拜,執觶興,主人答拜。不祭,立飲,不拜,卒觶,不洗,實觶,東南面授主人。(賓立飲卒觶,因更酌以鄉主人,將授。)

主人阼階上拜,賓少退。主人受觶,賓拜送于主人之西。(旅酬同階,禮殺。)

[疏]注“旅酬同階禮殺”。

釋曰:決上正酬時不同階,今同階,故云“禮殺”也。

賓揖,復席。(酬主人訖。)

主人西階上酬介。介降席自南方,立于主人之西,如賓酬主人之禮。主人揖,復席。(其酌,實觶西南面授介。自此以下旅酬,酌者亦如之。)

[疏]注“其酌”至“如之”。

釋曰:知“西南面授介”者,案賓酬主人時,於阼階上東南面向之,則知此主人酬介于西階上西南面可知。云“自此已下旅酬,酌者亦如之”者,謂亦如主人酬介,其酬酌介實觶,西南面授之,以其旅酬皆西階上故也。

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受酬者降席。(旅,序也。於是介酬眾賓,眾賓又以次序相酬。某者,眾賓姓也,同姓則以伯仲別之。又同,則以且字別之。)

[疏]注“旅序”至“別之”。

釋曰:上文“作相為司正”,注云:“將留賓,為有懈惰,立司正以監之。”今以賓、主及介旅酬不監之,至眾賓乃監者,以其主人與賓、介習禮已久,又各一位,不嫌失禮。至於眾賓,既不久習禮,又同在一位,恐其失禮,故須監之也。云“某者,眾賓姓也”者,以某在子上,故知是眾賓姓也。若單言某,則是字,故《鄉射》云“某酬某子”,注云:“某者,字也。”云“同姓則以伯仲別之”者,但此眾賓之內有同姓,司正命之,則呼伯仲別之也。云“又同,則以且字別之”者,為同姓之中有伯仲同者,則以某甫且字別之也。

司正退立于序端,東面。(辟受酬者,又便其贊上贊下也。始升相,西階西北面。)

[疏]“司正”至“東面”。

注“辟受”至“北面”。

釋曰:司正初時在堂上西階西,北面命受酬者訖,退立于西序端東面者,一則案此下文“眾受酬者受自左”,即是司正立處,故須辟之;二則東面時贊上贊下便也。云“始升相,西階西北面”者,雖無正文,以眾賓之席在賓西南面,介酬在西階上,司正升相旅,當在西階西北面命賓,故知位如此也。

受酬者自介右,(由介東也。尊介,使不失故位。)

[疏]“受酬者自介右”。

注“由介”至“故位”。

釋曰:北面以東為右,故鄭云“由介東”也。云“尊介,使不失故位”者,凡授受之法者,授由其右,受由其左,即下文“眾受酬者”是也。此受介酬者應自介左,而自介右者,介位在西,故云尊介使不失故位也。

眾受酬者受自左,(後將受酬者,皆由西變於介也。今文無眾酬者。)

[疏]“眾受”至“自左”。

注“後將”至“酬者”。

釋曰:言“眾受酬”者,謂上眾賓之內為首者一人,自介右受之,自第二以下,并堂下眾賓皆自左受之。言“變於介”者,即是授受之常法也。

拜,興,飲,皆如賓酬主人之禮。(嫌賓以下異也。)

辯,卒受者以觶降,坐奠于篚。(辯,辯眾賓之在下者。《鄉射禮》曰:“辯,遂酬在下者,皆升,受酬于西階上。”)

[疏]注“辯辯”至“階上”。

釋曰:引《鄉射》者,彼禮與此同。經直言辯,不云“遂酬在下者,皆升,受酬于西階上”者,文不具,故引以證也。

司正降,復位。(觶南之位。)

[疏]“司正降復位”。

注“觶南之位”。

釋曰:復位者,以相旅畢,堂上無事,故降復觶南之位。

使二人舉觶于賓、介,洗,升實觶于西階上,皆坐奠觶,遂拜,執觶興。賓、介席末答拜。皆坐祭,遂飲,卒觶,興,坐奠觶,遂拜,執觶興,賓、介席末答拜。(二人亦主人之吏。若有大夫,則舉觶于賓與大夫。《燕禮》曰:“媵爵者于洗南,西面北上,序進盥洗。”)

[疏]“使二”至“答拜”。

注“二人”至“盥洗”。

釋曰:自此至“無樂”,論賓主燕坐爵樂無數之事。云“賓介席末答拜”者,賓於席西南面答拜,介於席南東面答。云“二人亦主人之吏”者,亦上一人舉觶是主人之吏,以其主人使之,故知皆是主人之吏也。云“若有大夫,則舉觶于賓與大夫”者,以其大夫尊於介故也。引《燕禮》者,證此二人舉觶將盥時,亦於洗南西面北,上以次盥手也。

逆降,洗,升實觶,皆立于西階上,賓、介皆拜。(於席末拜。)

[疏]注“於席末拜”。

釋曰:言“席末拜”者,賓在席西南面,介在席南東面,以其俱是答拜,故同前席末拜也。

皆進,薦西奠之,賓辭,坐取觶以興。介則薦南奠之。介坐受以興。退,皆拜送,降。賓、介奠于其所。(賓言取,介言受,尊卑異文。今文曰賓受。)

[疏]“皆進”至“其所”。

釋曰:言“皆進”者,一人之賓所,奠觶于薦西,一人之介所,奠觶于薦南。

注“賓言”至“異文”。

釋曰:尊者得卑者物言取,是以《家語》云:“定公假馬於季氏,孔子曰:君於臣有取無假。”故賓尊言取,介卑言受也。

司正升自西階,受命于主人。主人曰:“請坐于賓。”賓辭以俎。(至此盛禮俱成,酒清肴乾,賓主百拜,強有力者猶倦焉。張而不弛,弛而不張,非文武之道。請坐者,將以賓燕也。俎者,肴之貴者。辭之者,不敢以禮殺當貴者。)

[疏]“司正”至“以俎”。

釋曰:云“司正升自西階,受命于主人”,此不言阼階上受,案《鄉射》:“司正升自西階,阼階上受命于主人,西階上,北面,請坐於賓。”則此亦同彼。云“主人曰:請坐于賓”者,亦是使司正傳語於賓也。

注“至此”至“貴者”。

釋曰:自此以上,皆立行禮,人皆勞倦,故請坐於賓也。云“酒清肴乾”者,案《聘義》云:“酒清,人渴而不敢飲也;肉乾,人饑而不敢食也。”彼上云:“聘、射之禮,至大禮也。”則是聘、射皆有飲酒禮,故此《鄉飲酒》引之。云“賓主百拜”者,《樂記》文。彼是飲酒禮,與此同,故引而相證。但此鄉飲酒之禮雖無百拜,舉全數而言也。云“強有力”者,亦《聘義》文。言此者,欲見自此以前未得安坐飲食也。云“張而不弛,弛而不張,非文武之道”者,此《雜記》文。略而言之,此以弓弩喻行禮之法。張而不弛,以喻旅酬已前立行禮;弛而不張,喻無爵以後坐食。一張一弛,是文武之道。張而不弛,弛而不張,非文武之道,故後須坐也。云“俎者,肴之貴者”,謂骨體貴而肉賤,故云肴之貴者。云“辭之者,不敢以禮殺當貴者”,自旅以前立行禮,是盛,自此後無爵,坐以禮,謂之殺,故今將坐辭以俎,不敢以禮殺當貴者。案《燕禮》司正奠觶于中庭,請徹俎而坐。此禮司正監旅訖,二人舉觶後將行無爵,始請坐于賓,不同者,《燕禮》司正之前云二人致爵,三舉旅,得爵多,故司正奠時即坐燕。此禮由來未行旅酬,故使二人舉觶,敵俎後乃坐也。

主人請徹俎,賓許。(亦司正傳請告之。)

司正降階前,命弟子俟徹俎。(西階前也。弟子,賓之少者。俎者,主人之吏設之,使弟子俟徹者,明徹俎賓之義。)

[疏]“司正降階”。

注“西階”至“之義”。

釋曰:云“弟子,賓之少者”,以其稱弟子,故知是賓之少者。西階前命之,故知賓弟子。賓敬主人而使弟子徹俎,故云“賓之義”也。

司正升,立于席端。(待事。)

[疏]“司正”至“席端”。

釋曰:司正降階前,命弟子徹俎訖即升,立于席端。弟子仍未徹俎,故鄭云“待事”也。

賓降席,北面。主人降席,阼階上北面。介降席,西階上北面。遵者降席,席東、南面。(皆立,相須徹俎也。遵者,謂此鄉之人仕至大夫者也,今來助主人樂賓,主人所榮而遵法者也,因以為名。或有無,來不來,用時事耳。今文遵為亻巽,或為全。)

[疏]“賓降階”至“南面”。

釋曰:“皆立”者,將取俎以授人。遵不北面者,以其尊,故席東、南面向主人。

注“皆立”至“為全”。

釋曰:云“皆立,相須徹俎也”者,須,待也,受俎之人一時徹而授之也。云“遵者,謂此鄉之人仕至大夫者也”者,以《鄉射》云“大夫若有遵者入門左”,注云:“謂此鄉之人為大夫者也。謂之遵者,方以禮樂化民,欲其遵法之也。”既云大夫若有遵,明士不得有遵,又士立于下,不得升堂,故知此遵是大夫也。云“或有無”者,下文云“賓若有遵”,言若者,不定之辭,故知或有或無也。云“來不來,用時事耳”者,言來之與不來,事在當時,故云用時事耳。

賓取俎,還授司正,司正以降,賓從之。主人取俎,還授弟子,弟子以降自西階。主人降自阼階。介取俎,還授弟子,弟子以降,介從之。若有諸公、大夫,則使人受俎,如賓禮。眾賓皆降。(取俎者皆鄉其席,既授弟子,皆降,復初入之位。)

[疏]“賓取”至“皆降”。

釋曰:主人取俎還授弟子,弟子以降自西階,案《燕禮》:“膳宰徹公俎,降自阼階。”與此不同者,彼公不降,故宰夫降阼階。此主人降自阼階,故弟子降自西階也。

注“取俎”至“之位”。

釋曰:云“取俎者皆鄉其席”者,以其俎在席前,鄉席取俎,還轉授之,故經皆言“還授”也。云“既授弟子,皆降,復初入之位”者,以其下云“揖讓如初升”,故知此降時,亦復初入之位,位在東階,西階相讓也。

說屨,揖讓如初,升,坐。(說屨者,為安燕當坐也。必說於下者,屨賤,不空居堂。說屨,主人先左,賓先右。今文說為稅。)

[疏]“說屨”至“升坐”。

釋曰:自此以下至“再拜”,論無爵飲酒禮終送賓之事也。云“如初,升,坐”者,謂賓主初入,揖讓而升堂,升堂雖同,前則升堂立,此則即席坐,與前異也。

注“說屨”至“為稅”。

釋曰:云“說屨者,為安燕當坐也”者,凡堂上行禮之法:立行禮不說屨,坐則說屨。屨空則不宜陳於側,故降,說屨,然後升坐也。云“說屨,主人先左,賓先右”者,案《曲禮》云:“上於東階則先右足,上於西階則先左足。”鄭注云“近於相鄉敬也”。案《玉藻》著屨之法,坐左納右,坐右納左。今說之亦北面鄉階,主人先坐左,賓先坐右,亦取近為相鄉敬之義也。

乃羞。(羞,進也。所進者,狗醢也。鄉設骨體,所以致敬也。今進羞,所以盡愛也。敬之,愛之,所以厚賢也。)

[疏]“乃羞”。

注“羞進”至“賢也”。

釋曰:知“所進者,狗醢”者,案下記云:“其牲狗。”《禮記》又云:“薦羞不逾牲。”則所羞者狗也。但醢是舊作之物,諸經又不見以狗作醢,則必狗也。醢則當兼有馀牲也。云“鄉設骨體,所以致敬也。今進羞所以盡愛也”者,骨體貴,人不食,故云致敬。醢,賤人所食,故云盡愛也。

無爵。(,數也。賓主燕飲,爵行無數,醉而止也。《鄉射禮》曰:“使二人舉觶于賓與大夫。”又曰:“執觶者洗,升實觶,反奠於賓與大夫。”皆是。)

[疏]“無爵”。

注“數”至“皆是”。

釋曰:引“《鄉射禮》”者,證此無爵從首至末,更從上至下,唯醉乃止。鄭云皆是者,從首至末皆是行無爵之義。

無樂。(燕樂亦無數,或或合,盡歡而止也。《春秋》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請觀于周樂。此國君之無。)

[疏]“無樂”。

注“燕樂”至“無”。

釋曰:云“燕樂亦無數”者,亦上無爵也。案上升歌笙合樂皆三終,言有數,此即無也。云“或或合,盡歡而止也”者,以其不言《風》、《雅》,故知或如上,歌用《小雅》也;或合用《二南》也。言“或或合”者,於後科用其一,但不并用也。引“《春秋》”者,彼是國君禮,此是大夫禮,見其異也。但無之樂,還依尊卑用之。案《春秋》為季札所歌《大雅》與《頌》者,但季札請觀周樂,魯為之盡陳。又魯,周公之後,歌樂得與元侯同,故無之樂,《雅》、《頌》并作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清市| 枣阳市| 多伦县| 遵义县| 巩留县| 和田县| 墨玉县| 琼结县| 赤水市| 靖宇县| 漾濞| 安塞县| 上林县| 石首市| 富蕴县| 和平县| 汶上县| 北京市| 海口市| 南丰县| 印江| 梅州市| 吉林省| 浠水县| 新平| 弋阳县| 贺州市| 库尔勒市| 凤台县| 张家口市| 宜黄县| 登封市| 吐鲁番市| 慈溪市| 土默特左旗| 金昌市| 囊谦县| 普陀区| 安化县| 稻城县|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