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8章

  • 儀禮注疏
  • 鄭玄
  • 4944字
  • 2015-12-26 15:10:39

士虞禮第十四

尸謖,祝前,鄉尸。(前,道也。祝道尸,必先鄉之,為之節。)

[疏]“尸謖祝前鄉尸”。

注“前道”至“之節”。

釋曰:此記尸謖之時,祝前尸之儀也。云“必先鄉之,為之節”者,言必先面鄉尸者,為之節度也。

還,出戶,又鄉尸。還,過主人,又鄉尸。還,降階,又鄉尸。(過主人則西階上,不言及階,明主人見尸,有之敬。)

[疏]“還出”至“鄉尸”。

注“過主”至“之敬”。

釋曰:“過主人則西階上,不言及階,明主人見尸,有之敬”者。以其經出戶降階,及門皆指物而言主人者,欲見階上不言,西階而言主人者,欲見主人見尸有之敬,故沒去階名,而云主人也。

降階,還,及門,如出戶。(及,至也。言還至門,明其無節也。降階如升時,將出門如出戶時,皆還鄉尸也。每將還,必有辟退之容。凡前尸之禮儀在此。)

[疏]“降階”至“出戶”。

注“及至”至“在此”。

釋曰:言還至門明其無節也者,以經自階已前,皆不言及,從階到門言及者,以其自階到門,其中道遠,故特言及以殊之,是以鄭云“言還至門,明其無節”,謂無還鄉尸之節也。云“降階如升時,將出門如出戶時,皆還鄉尸也”,經直云“及門如出戶”,雖不言降階如升時,以將出門如出戶,明降階如升時,故鄭約出門以明降階也。云皆還鄉尸者,欲見經還者皆還鄉尸也,謂鄉尸乃前道也。云“每將還,必有辟退之容”者,辟退即逡巡,謙讓之容貌也。云“凡前尸之禮儀在此”者,以《儀禮》一部所云,前尸之禮儀在此經為具悉者。

尸出,祝反,入門左,北面復位,然後宗人詔降。

[疏]“尸出”至“詔降”。

釋曰:“尸出,祝反,入門左,北面復位”者,謂祝既送尸出,反入門復位,復上文祝入門左北面位,故云復位也。云“然後宗人詔降”者,謂祝復位,宗人乃詔告主人降,以其無事故也。

尸服卒者之上服。(上服者,如《特牲》士玄端也。不以爵弁服為上者,祭於君之服,非所以自配鬼神。士之妻則宵衣耳。)

[疏]“尸服卒者之上服”。

注“上服”至“衣耳”。

釋曰:上經直見主人服,不見尸服,故記人明之。云主服對深衣在下玄端者,案《特牲》經筮日云主人冠玄端,至祭日“夙興,主人服如初”,是士之正祭服玄端,即是卒者生時所著之祭服,故尸還服之。云“不以爵弁服為上者,祭於君之服,非所以自配鬼神”者,案《曾子問》:“孔子曰:尸弁冕而出,卿大夫士皆下之。”注云:“為君尸或弁者,先祖或有為大夫士者。”彼君之先祖為士,尸服爵弁,不服玄端者,子孫為諸侯,先祖尸在中,故先祖為士者,尸還服助祭於君之服也。云“士之妻則宵衣耳”者,以其經直云尸,不辨男女,《士虞》既男女別尸,明經云尸可以兼男女,故鄭并云士之妻也。案《特牲》正祭主婦著纟麗笄宵衣,明女尸亦宵衣可知。

男,男尸。女,女尸,必使異姓,不使賤者。(異姓,婦也。賤者,謂庶孫之妾也。尸配尊者,必使也。)

[疏]“男男”至“賤者”。

注“異姓”至“也”。

釋曰:虞卒哭之祭,男女別尸,故男女別言之也。云“異姓,婦也”者,以男無異姓之禮故也。知經云“必使異姓”者,據與婦為尸者也。不使同姓與婦為尸者,尸須得孫列者,孫與祖為尸,孫婦還與夫之祖姑為尸,故不得使同姓女為尸也。云“賤者謂庶孫之妾也,尸配尊者,必使也”者,男尸先使孫,無孫乃使庶孫。女尸先使孫妻,無孫妻使孫妾,又無妾乃使庶孫妻,即不得使庶孫妾,以庶孫之妾是賤之極者。若然,庶孫妻亦容用之,而鄭云必使也者,據經不使賤,有孫妻則先用而言,其實容用庶孫妻法也。必知無容用庶孫者,以《曾子問》:“孔子曰:祭成喪者必有尸,尸必以孫,孫幼使人抱之,無孫則取于同姓可也。”彼不言,是容無而用庶。此經男女別尸,據虞祭而言。至卒哭已後,自礻覃已前,喪中之祭皆男女別尸。知者,案《司幾筵》云“每敦一幾”,鄭注云:“雖合葬,及同時在殯,皆異幾。體實不同,祭於廟,同幾,精氣合。”《少牢》吉祭云“某妃配”是男女共尸,篇末云“是月也吉祭猶未配”,注云:“是月,是礻覃月也。當四時之祭月則祭,猶未以某妃配某氏,哀未忘也。”則引《少牢》吉祭妃配之事為證,明礻覃月不當四時祭月,則不云某妃配,配則共尸可知。

無尸,則禮及薦饌皆如初。(無尸,謂無孫列可使者也。殤亦是也。禮,謂衣服即位升降。)

[疏]“無尸”至“如初”。

注“無尸”至“升降”。

釋曰:自此盡“詔降如初”,論喪祭無尸之事。云“無尸謂無孫列可使”者,知謂無孫列者,《禮記》云“無孫則取同姓之”,則大夫士祭先取孫,無孫取同姓之,是有孫列可使,復無同姓之,是無孫列可使者也。云“殤亦是也”者,《禮記曾子問》云“祭成喪者必有尸”,明殤死無尸可知。《曾子問》又云宗子直有陰厭,庶殤直有陽厭。是無尸也。云“禮謂衣服即位升降”者,雖無尸,主人亦如葬所服,即位於西序,及升降與有尸相似。

既饗,祭于苴,

[疏]“既饗祭于苴”。

釋曰:云“既饗”者,正謂祝釋饗神辭,告之使令之,安之。釋饗訖,佐食取黍稷祭于苴。

祝祝卒。(記異者之節。)

[疏]“祝祝卒”。

注“記異者之節”。

釋曰:云“記異者”,謂記無尸者異於有尸何者。有尸,祝釋孝子辭,釋辭訖,為祝祝卒,別有迎尸已後之事。今無尸者,祝祝卒,饗神訖,無迎尸已後之事。故下文云“不綏祭”之等,是記異者之節也。

不綏祭,無泰羹、氵音、、從獻。(不綏,言獻,記終始也。事尸之禮,始於綏祭,終於從獻。綏,當為墮。)

[疏]“不綏”至“從獻”。

注“不綏”至“為墮”。

釋曰:此四事皆為尸,是以上文有尸者,云迎尸而入,祝命佐食,綏祭,又泰羹氵音自門入,設于南,四豆,設于左,又尸食之後,主人獻之後,賓長以肝從,主婦亞獻,賓長以燔從,賓長獻後亦如之,無尸闕此四事。自羹已下,三事皆蒙無字解之也。云“不綏,言獻,記終始也”者,以見經無尸,具陳四事,凡祭禮以獻為終,舉終以見始,亦得為義。今不但言獻,記其終始,具言四事者,欲明始於綏祭,終於從獻,故鄭即云“事尸之禮始於綏祭,終於從獻”者,故具言之。云“綏當為墮”者,《周禮守祧職》云:“既祭,藏其墮。”字為正,取減為義。

主人哭,出復位。(於祝祝卒。)

[疏]“主人哭出復位”。

注“於祝祝卒”。

釋曰:謂祝祝卒,無尸可迎,既無上四事,主人遂即哭出,復戶外東面位也。

祝闔牖戶,降,復位于門西,(門西北面位也。)

[疏]“祝闔”至“門西”。

注“門西北面位也”。

釋曰:鄭此及下注皆云“復位者,門西北面位”者,據上文“尸出,祝反,入門左,北面復位”也。

男女拾踴三。(拾,更也。三更踴。)

[疏]“男女拾踴三”。

注“拾更也三更踴”。

釋曰:凡言“更踴”者,主人踴,主婦踴,賓乃踴,三者三,為拾也。

如食。(隱之,如尸一食,九飯之頃也。)

[疏]“如食”。

注“隱之”至“頃也”。

釋曰:隱之者,謂闔牖戶也,九飯之頃,時節也。

祝升,止哭,聲三,啟戶。(聲者,噫歆也。將啟戶,警覺神也。今文啟為開。)

[疏]“祝升”至“啟戶”。

注“聲者”至“為開”。

釋曰:云“聲者,噫歆也”者,若《曲禮》云:“將上堂,聲必揚。”故云將啟戶,警覺神也。

主人入,(親之。)

[疏]“主人入”。

注“親之”。

釋曰:云“親之”者,啟牖鄉是親之事。主人無事而入者,是主人親至神所恭敬之事也。

祝從,啟牖鄉,如初。(牖先闔後啟,扇在內也。鄉,牖一名也。如初者,主人入,祝從在左。)

[疏]注“牖先”至“在左”。

釋曰:云“牖先闔後啟,扇在內也”者,見上文“闔牖戶”,闔時牖先言,此經上云主人入,祝從,乃言啟牖,是戶先開,乃啟牖,故須解之扇在內也。云“鄉牖一名也”者,案《詩》云“塞鄉堇戶”,注云:“鄉,北出牖也。”與此注不同者,語異義同。北牖名鄉,鄉亦是牖,故云牖一名也。云“如初者,主人入,祝從入在左”者,鄭以經“如初”之文在“牖鄉”之下,恐人以為啟牖鄉如初,上既無啟牖鄉之事,明據主人與祝位如初也。

主人哭,出復位。(堂上位也。)

[疏]“主人哭出復位”。

注“堂上位也”。

釋曰:案下文云“宗人詔降如初”,注云:“詔主人降之。”乃降堂,明此“復位”者,復堂上東面位也。

卒徹,祝、佐食降,復位。(祝復門西北面位,佐食復西方位,不復設西北隅者,重閉牖戶,褻也。)

[疏]注“祝復”至“褻也”。

釋曰:鄭知祝與佐食位如此者,見上經云:“主人即位于堂,眾主人及兄弟賓即位于西方。”佐食即賓也,故知佐食言復位,復西方可知。知祝復位,復門西北面位者,上經“祝入門左北面”,注:“不與執事同位,接神尊也。”明此祝復位,復門西北面位可知。云“不復設西北隅者,重閉牖戶,褻也”者,上經有尸者有陰厭、有陽厭,無闔牖戶之事。今無尸者,陰厭時闔牖戶,今更設饌於西北隅,復更闔牖戶為褻瀆,故不為也。

宗人詔降如初。(初,贊闔牖戶。宗人詔主人降之。)

[疏]“宗人詔降如初”。

注“初贊”至“降之”。

釋曰:此降謂禮畢降堂也。上經云“贊闔牖戶,主人降,賓出”,注云:“宗人詔主人降。”彼謂降堂,故鄭知此云如初,亦如上經詔降也。

始虞用柔日。(葬之日,日中虞,欲安之。柔日陰,陰取其靜。)

[疏]“始虞用柔日”。

注“葬之”至“其靜”。

釋曰:自此下盡“哀薦成事”,論初虞、二虞、三虞卒哭,明三者之祭饗神辭及用日不同之事。云葬之日日中者,上文云“日中行事”是也。葬用丁亥,是柔日。葬始虞用日中,故云“始虞用柔日”也。

曰:“哀子某,哀顯相,夙興夜處不寧。(曰,辭也,祝祝之辭也。《喪祭》稱哀顯相,助祭者也。顯,明也。相,助也。《詩》云:“於穆清廟,肅雍顯相。”不寧,悲思不安。)

敢用牲剛鬣、(敢,昧冒之辭。豕曰剛鬣。)

[疏]注“敢昧”至“剛鬣”。

釋曰:“敢,昧冒之辭”者,凡言“敢”者,皆是以卑觸尊,不自明之意,故云昧冒之辭。云“豕曰剛鬣”者,《下曲禮》文。

香合、(黍也。大夫士於黍稷之號,合言普淖而已。此言香合,蓋記者誤耳。辭次黍,又不得在薦上。)

[疏]“香合”。

注“黍也”至“薦上”。

釋曰:案《下曲禮》云“黍曰香合,粱曰香萁,稷曰明粢”是也。云“大夫士於黍稷之號,合言普淖而已,此言香合,蓋記者誤耳”者,《曲禮》所云黍稷別號者,是人君法。《特牲》、《少牢》黍稷合言普淖,此別號黍為香合,下特號稷為普淖,故知記誤也。云“辭次黍又不得在薦上”者,依設薦法,先設菹醢,次設俎,後設黍稷。今黍在嘉薦之上,此亦記者之誤,故鄭非之也。若然,俎在後,今牲在黍上者,祭以牲為主,故先言,非設時在前也。

嘉薦、普淖、(嘉薦,菹醢也。普淖,黍稷也。普,大也。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故以為號云。)

[疏]“嘉薦普淖”。

注“嘉薦”至“號云”。

釋曰:言“故以為號云”者,鄭以意解之,無正文,故言云“以”疑之。

明齊溲酒,(明齊,新水也。言以新水溲釀此酒也。《郊特牲》曰:“明水氵兌齊,貴新也。”或曰:當為明視,為兔臘也。今文曰明粢。粢,稷也。皆非其次。今文溲為叟。)

[疏]“明齊溲酒”。

注“明齊”至“為叟”。

釋曰:云“言以新水溲釀此酒也”者,鄭以溲水邊為之,與縮字義異,謂以新水漬麴乃溲釀此酒,又引《郊特牲》“明水氵兌齊貴新也”者,彼注云:“氵兌猶清也。五齊濁,之使清,謂之氵兌齊及取明水,皆貴新也。”據彼注,明水則《周禮》司ピ氏所取月中之水,與此明齊新水別。鄭引之者,彼此雖異,引之直取新義是同,故引為證,非謂為一物也。云“或曰當為明視,謂兔臘也”者,士祭有兔臘,是故或有人作如此說。云“今文曰明粢。粢,稷也,皆非其次”者,若以明齊當為明視,作兔臘解者,應在上與牲為次,何因退在下。今文又為稷解者,上已云普淖兼黍稷,何用又見稷也,故知二者皆非其次也。若然,《特牲》、《少牢》無臘號,以小物略之。

哀薦事,(始虞謂之事者,主欲其先祖也,以與先祖合為安。今文曰古事。)

[疏]“哀薦事”。

注“始虞”至“古事”。

釋曰:云“虞謂之事者,主欲其先祖也”者,案《公羊傳》文二年云:“大者何?合祭也。”合先君之主於大廟,故此鄭亦以為合而言。但三虞卒哭後,乃有祭,始合先祖始虞而已。言者,鄭云“以與先祖合為安”,故下文云“爾皇祖某甫”,是始虞預言之意也。

爾皇祖某甫。(爾,女也。女,死者,告之以皇祖,所以安之也。皇,君也。某甫,皇祖字也。若言尼甫。)饗!”(勸強之也。)

再虞,皆如初,日“哀薦虞事”。(丁日葬,則己日再虞,其祝辭異者一言耳。)

[疏]注“丁日”至“言耳”。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阆中市| 洛扎县| 宁强县| 富顺县| 泰顺县| 什邡市| 富平县| 台中县| 外汇| 武宁县| 名山县| 宜君县| 西畴县| 昭平县| 南岸区| 宁南县| 瓮安县| 禄丰县| 津南区| 化德县| 乌审旗| 邯郸县| 万年县| 西青区| 天峨县| 桂林市| 个旧市| 屯昌县| 定州市| 平果县| 铁力市| 理塘县| 宜良县| 文昌市| 云南省| 镇赉县| 灵山县| 阿图什市| 弋阳县| 韩城市| 察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