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泄瀉門

  • 幼科切要
  • 王錫鑫
  • 1089字
  • 2015-12-26 15:03:48

泄瀉一門,傷暑傷食,痰濕火郁,脾虛腎虛肺虛,皆有瀉癥,惟變其寒熱虛實。若水瀉則分之,食瀉則消之,熱瀉則清之,寒瀉則溫之,虛瀉則補(bǔ)之,久瀉則止之、澀之。今將諸方開列于下,用此察實的當(dāng),加減用之可也。

水瀉乃脾氣不溫,腹不痛者,濕也。宜服∶分水神丹焦術(shù)(七錢) 車前子(三錢) 水煎服。

白術(shù)芍藥湯 治脾經(jīng)受濕,水泄注下,體重困倦,不欲飲食,水谷不化等癥。

焦術(shù) 芍藥(各四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熱瀉乃過于燥熱而成,腹痛腸鳴,腹痛一陣,瀉一陣,糞如醬色者。宜服∶瀉青丸 方在驚風(fēng)門。

芍藥湯 清熱行血調(diào)氣。經(jīng)曰∶溲而便膿血,知氣行則血行,行血則便自愈,調(diào)氣則后重除。

芍藥(八錢) 當(dāng)歸 黃芩 黃連 大黃(各二錢) 檳榔(一錢) 肉桂 甘草 木香(各八分) 如便后臟毒,加黃柏二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煎水去渣服。

痛瀉要方 治痛不止。

白術(shù)(二錢) 白芍 陳皮 防風(fēng)(各一錢) 久瀉加升麻,水煎服。

痰瀉或瀉或不瀉,或多或少。宜服∶平胃散 治脾有停濕,痰飲痞隔,宿食不消,滿悶嘔吐,乃山嵐瘴,不服水土。

蒼術(shù) 紫樸 陳皮(各一錢) 甘草(六分) 姜棗煎服。傷食加神曲,濕勝加五苓,痰多加半夏,脾倦不思食加條參,痞滿加枳殼、木香,大便秘加大黃,小便赤澀加豬苓、澤瀉,傷寒頭痛加蔥白、豆豉,取微汗皆可。

食積瀉,腹痛,瀉后痛。宜服∶神曲 麥芽 焦楂(各二錢) 水煎服。

保和丸 治食積飲停,腹痛,泄瀉,痞滿吐酸積滯,惡食,食瘧下利。

山楂 神曲 茯苓(各一錢) 半夏 陳皮 萊菔子 連翹 麥芽(各一錢) 水煎服。

脾虛作瀉,完谷不化。宜服∶四柱散 治元陽不足,臟氣虛,真陽耗散,腹痛冷痛。

茯苓 附子 黨參(各二錢) 木香(一錢) 姜(三片) 水煎服。滑泄不止,加豆蔻(去油)、訶子(各一錢),名曰六柱散。《活人書》有焦術(shù)無訶子。

參苓白術(shù)散 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神氣不足,或久病陽虛作瀉,及老幼體弱,均可服之。

條參 白術(shù) 茯苓 廣皮 山藥 炙草 扁豆 蓮肉(各二錢) 砂仁 桔梗 苡仁(各一錢)上為細(xì)末,棗湯米汁調(diào)下。

久瀉不止,脾虛者。宜服∶加味六君子湯 治一切脾胃虛弱,泄瀉之證,及傷寒病米谷不化,腸中虛滑;發(fā)瀉微痛,久不瘥者,乃小兒脾疳,泄瀉久痢。

條參 焦術(shù) 茯苓 箭 山藥 甘草(各二錢) 砂仁 紫樸 肉蔻(面裹煨另研。各一錢)棗(二枚) 水煎服。如為丸,每服二錢,米湯下。

加味地黃丸 治小兒泄瀉、日少夜多。

熟地 棗皮 茯苓 懷山藥(各二錢) 澤瀉 丹皮 故紙 吳萸(各五分) 肉蔻(去油,六分)四肢冷,加附子、肉桂各五分,姜棗為引。

真人養(yǎng)臟湯 治瀉痢日久,赤白已盡,虛寒脫肛,亦治下痢赤白,臍腹疼痛,日久無度。

粟殼 訶子(曲裹煨) 肉蔻(曲裹煨) 木香 蒙桂(各八分) 條參 焦術(shù) 當(dāng)歸(土炒,各二錢白芍(一錢) 甘草(五分) 如寒甚,加附子去當(dāng)歸,紅棗為引,水煎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秉县| 县级市| 邹平县| 饶平县| 公安县| 玉屏| 南江县| 赤峰市| 淮北市| 察隅县| 金门县| 贞丰县| 晋城| 方城县| 拉孜县| 本溪市| 鞍山市| 霍邱县| 松溪县| 东台市| 商水县| 龙南县| 方山县| 鄯善县| 历史| 平谷区| 光山县| 漠河县| 上杭县| 乐都县| 措勤县| 孟州市| 会同县| 遂川县| 绥德县| 岳西县| 册亨县| 金寨县| 安义县| 临泽县| 荆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