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5章

調食第一

《黃帝養身經》云∶食不饑乏、先衣不寒之前,其半日不食者,則腸胃虛,谷氣衰;一日不食者,則腸胃虛勞,谷氣少;二日不食者,則腸胃虛弱,精氣不足 ;三日不食者,則腸胃虛燥,心悸氣紊,耳鳴;四日不食者,則腸胃虛燥,津液竭,六腑枯;五日不食者,則腸胃大虛,三焦燥五臟枯;六日不食者,則腸胃虛變,內外變亂,意魂疾;七日不食者,則腸胃大虛竭,谷神去,眸子定然而命終矣。

陳延之《短劇方》云∶食飲養小至長,甚難逆忤致變甚逆,豈可不慎。

《養生要集》云∶頻川陳紀萬云∶百病橫生,年命橫夭,多由飲食。飲食之患,過于聲色;聲色可絕之俞年,飲食不可廢。一日當時可益,亦交為患,亦切美物,非一滋味百品,或氣勢相伐,觸其禁忌成瘀毒,緩者積而成 ,急者交患暴至,飲酒啖棗,令人昏悶,此其驗也。

又云∶已勞勿食,已食勿動,已汗勿飲,已汗勿食,已怒勿食,已食勿怒,已悲勿食,已食勿悲。

又云∶青牛道士言∶食不欲過飽,故道士先饑而食也。飲不欲過多,故道士先渴而飲也。

食已畢,起行數百步中益人多也。暮食畢,步行五里乃臥,便無百病。

又云∶青牛道士云∶食恒將熱,宜人易消,勝于習冷也。

又云∶郜仲堪曰∶堅細物多燥澀。若不能不啖,當吐去滓,萬不一消生積聚;柔脆物無貞,常啖令人骨髓不充實。

又云∶魚、肉諸冷之物多損人,斷之為善,不能不食,務節之。

又云∶《神仙圖》曰∶禁無大食,百脈閉,禁無大飲,膀胱急;禁無熱食,傷五氣;禁無寒食,生病結;禁無食生,害腸胃;禁無酒醉,傷生氣。

孫思邈《千金方》云∶食欲少而數,不欲頓多難消也。常欲令如飽中饑,饑中饑。

又云∶當熟嚼食,使米脂入腸,勿使酒脂入腸。

又云∶人食畢,當行步躊躇,有所修為為快也。

又云∶食畢當行,行畢使人以粉摩腸上數百過,易消,大益人。

又云∶食訖,以手摩面,令津液消調。

又云∶廚膳勿脯肉豐盈,恒令儉約,飲食勿多食肉,生百病。少食肉,多食飯及菹菜,每食不用重肉。

又云∶多食酸,皮槁而毛夭;多食苦,則筋急爪枯;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多食辛,則肉胝而唇騫;多食咸,則脈凝而變化。此以五味所傷也。(今按∶《太素》楊上善云∶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夭;多食辛,則筋急之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肥而唇 ;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又云∶食上不得諸,諸而食者,?;夹乇程弁?。

又云∶食不得語,每欲食,先須送入腸也。

又云∶食竟仰臥成氣痞,作頭風。

又云∶凡人常須日在己前食訖,則不須飲酒,終身不干嘔。

又云∶日入后不用食,鬼魁游其上。

又云∶夏熱,常飲食暖飲;冬,長食細米稠粥。

《抱樸子》云∶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則傷脾,苦多則傷肺,辛多則傷肝,咸多傷心,甘多則傷腎。此五氣自然之理也。

又云∶不欲極饑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

凡食過則結聚,飲過則成痰 也。

《馬琬食經》云∶凡食,欲得安神靜氣,呼吸遲緩,不用吞咽迅速,咀嚼不精,皆成百病。

《延壽赤書》云∶九華安妃曰∶臨食勿言配牽。(《曲禮》云∶臨食不歡,良有以焉。)又云∶勿露食,來眾邪也。(露食謂特造失覆之謂也。)《養生志》云∶食冷勿令齒疼,冷則傷腸,食熱灼加唇,熱則傷骨。

又云∶食熱食,汗出蕩風,發頭病,發墮落,令人目澀饒睡。

又云∶凡飲食無故變色,不可食,殺人。

又云∶諸食熱食訖,枕毛臥,久成頭風,令人目澀。

《食經》云∶凡飲食衣服,亦欲適寒溫。寒無凄滄,暑無出汗。食飲者,熱毋灼之,寒無滄之。

又云∶凡飲食調和,無本氣息者,有毒飲食,上有蜂 并有倉蠅者有毒。

《膳夫經》云∶凡臨食不用大喜大怒,皆變成百病。

《七卷食經》云∶非來哭訖,即勿用食,反成氣滿病。

《服氣導引抄》云∶凡食時恒向本命及王氣。

又云∶臨食勿道死,事勿露食。

《朱思簡食經》云∶經宿羹 ,不可更溫食之,害人。

崔禹錫云∶人汗入食中者,不可食,發惡瘡,其女人尤甚。宜早服雞舌香飲,即瘥。

四時宜食第二

《崔禹錫食經》云∶春七十二日宜食酸咸味,夏七十二日宜食甘苦味,秋七十二日宜食辛咸味,冬七十二日宜食咸酸味。四季十八日宜食辛苦甘味。

上,相生之味,其能生長化成。

《千金方》云∶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養肝氣;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養心氣。四季十八日,省甘增咸以養腎氣。

四時食禁第三

《崔禹錫食經》云∶春七十二日,禁辛味,黍、雞、桃、蔥是也;夏七十二日,禁咸味,大豆、豬、栗、藿是也;秋七十二日,禁酸味,麻子、李、菲是也;冬七十二日,禁苦味,麥、羊、杏、薤是也;四季十八日土王,禁酸咸味,麻、大豆、豬、犬、李、栗、藿是也。

上,食禁可慎。相賊之味,其傷生氣,故不成王相也。

《膳夫經》云∶春勿食肝,須增咸苦,禁食脾肺及辛甘。

夏勿食心,須增酸甘,得食肝脾,禁食腎肺及苦辛。

秋勿食肺,須增甘咸,得食脾腎,禁食肝心及苦酸。

冬勿食腎,須增辛酸,禁食心脾及甘苦。

四季勿食脾,須增苦辛,得食心肺,禁肝腎酸咸。

《養生要集》云∶高本王 升和日夏至迄秋分,節食肥膩餅 之屬,此物與酒水瓜果相妨,當時不必皆病,入秋 變陽消陰息,氣 至,輒多諸暴猝病癘。由于此涉夏取冷大過,飲食不節故也。而或人以病至之日便謂是受病之始,不知其由來者漸也。

又云∶南陽張衡平子云∶冬至陽氣歸內,腹中熱,物入胃易消化;夏至陰氣潛內,腹中冷,物入胃難消化。距四時不欲食迎節之物,所謂不時傷性損年也。

月食禁第四

《本草食禁》云∶正月,一切肉不食者(吉)。

《養生要集》云∶正月勿食鼠殘食,立作鼠 ,發出于頭頂。或毒入腹脾,下血不止;或口中生瘡,如月蝕,如豆許。

又云∶不食生蔥,發宿病。

又云∶二月行久,遠行途中勿飲陰地流泉水。復發瘧久,喜作噎,損脾,令人咳嗽少氣,不能息。

《本草食禁》云∶二月寅日食,不吉。

又云∶二月九日食魚鱉,傷人壽。

《養生要集》云∶三月勿食陳齏,一夏必遭熱病,發惡瘡,得黃膽,口中饒唾,齏者,蔓菁菹之屬。

《崔禹錫食經》云∶三月芹子不可食,有龍子,食之殺人。

又云∶三月三日食鳥獸及一切果菜五辛,傷人。

《枕中方》云∶三月一日勿食一切肉及五辛。

《養生要集》云∶四月不食大蒜,傷人五內。

又云∶四月八日勿食百草菜肉。

《食經》云∶四月建巳勿食雉肉。

《養生要集》云∶五月勿食不成果及桃李,發癰癤,不爾,夜寒極,作黃膽,下為泄利。

又云∶五月五日,食諸菜至月盡,令冷陽,令人短氣。

又云∶五月五日,豬肝不可合食鯉子,鯉子不化成瘕。

又云∶五月五日不可食芥菜及雉肉。

崔禹云∶五月不可食韭,傷人目精。

又云∶五月五日,莫食一切菜,發百病。

《食經》云∶五月五日勿食青黃花菜及韭,皆不利人,成病。

《本草食禁》云∶不食獐鹿及一切肉。

《養生要集》云∶六月勿飲澤中停水,喜食鱉肉,成鱉瘕。

又云∶不得食自落地五果,經宿者蚍蜉、螻蛄、蜣螂游上,喜為漏。

雀禹∶勿食鷹鵜,傷人精氣。

又云∶五六月芹菜不可食,其莖孔中有蟲之令人迷悶。

《養生要集》云∶七月勿食生蜜,令人暴夏發霍亂。

又云∶不食生麥,變為蟯蟲。

《朱思簡食經》云∶七月不得食落地果子及生麥。

《養生要集》云∶八月勿食豬肺及胎胙,至冬定發咳。若飲陰地水,定作 瘧。

《本草食禁》云∶不食葫,令人喘。

又云∶不食姜,傷神。

《孟詵食經》云∶四月以后及八月以前,鶉肉不可食之。

《千金方》云∶八月勿食雉肉,損人神氣。

《養生要集》云∶九月勿食被霜草,向冬發寒熱及溫病。食欲吐,或心中停水不得消,或為胃反病。

又云∶不食姜,令人魂病。

又云∶勿食豬肉。

《本草食禁》云∶九月不食被霜瓜及一切肉,大吉。

《養生要集》云∶十月勿食被霜生菜,面無光澤。令目澀,發心痛腰疼,或致心瘧手足清。

又云∶不食椒,令人氣痿。

又云∶禁螺 豬肉。

《千金方》云∶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勿食生韭,令人多涕唾。

《養生要集》云∶十一月勿食經夏臭肉、脯肉。動于腎,喜作水病及頭眩,不食螺 著用之物。

又云∶十二月不食狗鼠殘之物,變成心癇及漏。若小兒食之,咽中生白瘡死。

又云∶正月二月水旺,勿食其肝。食肝傷其魂,魂傷狂妄。

四五月火旺,勿食心。傷其神,神傷多悲懼。

七八月金旺,勿食其肺,食肺傷魄,魄傷狂妄。

十月十一月水旺,勿食其腎,食腎傷其志,志傷五臟不安。

三、六、九月、十二月土旺,勿食其脾。食脾傷其意,意傷四肢不遂。

日食禁第五

《養生要集》云∶凡六甲月勿食黑獸。

又云∶壬子日勿食諸五臟。

《本草食禁》云∶甲子日勿食一切獸肉,傷人神。

又云∶月建日勿食雄 肉,傷人神。

又云∶子日勿食諸獸肉,吉。

又云∶午日勿食祭肉,吉。

《枕中方》云∶勿以六甲日食鱗甲之物。

夜食禁第六

《養生要集》云∶凡人夜食傷飽,夜飲大醉,夏日醉飽。流汗來 冷水洗漬,特扇引風,當風露臥,因醉媾精;或和冰和食,不待消釋,以塊吞之,是以飲食男女,最為百 之本焉。

又云∶夜食恒不飽滿,令人無病。此是養性之要術也。

又云∶夜食夜醉,皆生百病,但解此慎之。

又云∶夜食飽訖,不用即脾眠,不轉食不消,令人成百病。

《七卷食經》云∶夜食飽滿,不媾精,令成百病。

又云∶夜食不用啖生菜,不利人。

夜食啖諸獸脾,令人口臭氣。

夜食不用諸獸肉,令人口臭。

夜食不須禽膊,不利人。

夜中勿飲新汲水,被吞龍子生腸脹之病。

夜食不用啖蒜及薰辛菜,辛氣歸目,不利人。

夜食啖蘆茯根,氣不散不利人。

飽食禁第七

《養性志》云∶食過飽,傷膀胱,百脈閉不通。

《本草雜禁》云∶飽食,夜失覆為霍亂。

《千金方》云∶養性之道,不欲飲食便臥及終日久坐,皆損壽。

《養生要集》云∶青牛道士云∶飽食不可疾走,使人后日食入口則欲如廁。

又云∶青牛道士云∶飽食而坐,乃不以行步及有所作 ,不但無益而已,乃使人得積聚不消之病及手足痹蹶,面目梨 ,損賊年壽也。若不得常有所為又不能食畢行者,但可止家中大小 述如手博 戲狀,使身中小汗乃傅粉而止,延年之要也。

又云∶飽食即飲水,谷氣即散,成癖病腰病。

又云∶飽食即浸水兩腳,腎脹成水病。(水病者,四服皆腫,成水脹病也。)又云∶傷饑,猝飽食,久久成心瘕及食癖病。

《七卷食經》云∶飽食構精,傷人肝;面目無澤,成病傷肌。

又云∶飽食即沐發者,作頭風病。

《神農食經》云∶飽食訖,多飲水及酒。成痞癖,醉當風。

醉酒禁第八

《養生要集》云∶頻川韓元長曰∶酒者,五谷之華,味之至也。故能益人,亦能損人。

節其分劑而飲之,宣和百脈,消邪卻冷也。若升量轉久,飲之失度,體氣使弱,精神侵昏,物之交驗,無過于酒也。宜慎無失節度。

又云∶飽食醉酒,酒食未散以仍構精,皆成百病,一日令兒癲瘕病。

又云∶飽食夜醉,皆生百病。但能慎此,養生之妙也。

又云∶酒已醉,勿強飽食之,不幸則發疽。

又云∶大醉不可安臥而止,當令人數搖動反側之,不爾成病。

又云∶酒醉不可當風,當風使人發喑不能言。(一曰不可向陽。)又云∶飲酒醉,灸頭殺人。

又云∶酒醉熱未解,勿以冷水洗面,發瘡。輕者渣 。

又云∶酒醉眠黍穣上,汗出,眉發交落,久還生。(此事難,然不可信。)又云∶大飲酒、飽,不可大呼喚及大怒,奔車走馬 距,使人五臟顛倒,或致斷絕殺人。

又云∶夏日飲酒大醉流汗,不得以水洗潑及持扇引風,成病。

又云∶醉不可露臥,使人面發 ,不幸生癲(癩)。

又云∶凡祭酒,自動自竭,并不可飲傷人。

又云∶祭酒肉 ,回有氣,勿飲之,棄去江河中。

又云∶錫姜多食飲,酒醉殺人。

又云∶蒜與食飽,飲酒醉,不起步。死。

又云∶飲酒醉,合食蒜,令人傷心至死。

又云∶食麻子飲酒,令人脹滿,為水病。

又云∶食豬肉飲酒,臥秫稻穣中見星者,使人發黃。

又云∶飲酒不得用合食諸獸腎,令人腰病。

又云∶飲酒不用飲乳汁,令人氣結病也。

又云∶飲酒不用食生胡 ,令人心疾。

又云∶茄蘆合,多食飲酒殺人。

飲水宜第九

《養生要集》云∶凡煮水飲之,眾病無緣得生也。

《崔禹錫食經》云∶春宜食漿水,夏宜食蜜水,(今安∶《大清經》云∶作蜜漿法,白粳米二斗,凈洮汰,五蒸五露竟,以水一石、白蜜五斗,合米煮之。作再沸止。納甕器中成,香美如乳汁味。夏月作此飲之佳。)秋宜食茗水。(今按∶《囗食經》云∶采葉茗苗葉,蒸,曝干,雜米搗為飲粥食之,神良。)冬宜食白飲,是謂為調水養性矣。

飲水禁第十

《養生要集》云∶酒水漿不見 者,不可飲,飲之殺人。

又云∶凡井水無何沸,勿飲,殺人。

又云∶井水無故變急者不可飲之,傷人。

又云∶井水陰日涌者,其月勿飲之。令人得溫病。

又云∶夜勿飲新汲井水,吞龍子,殺人。

又云∶鳥中出泉流水,不可久居,常飲作癭。

又云∶山水其強寒,飲之皆令人利、溫瘧、癭瘤腫。

又云∶夏月勿飲山中陰下泉水,得病。

又云∶夏月不得飲田中聚水,令人成鱉瘕。

又云∶凡立秋后不得飲水漿,不利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云县| 新巴尔虎右旗| 北安市| 布尔津县| 涿鹿县| 旬邑县| 丰原市| 太湖县| 北流市| 沅陵县| 土默特左旗| 杭锦后旗| 揭西县| 大悟县| 夹江县| 游戏| 邮箱| 桦川县| 阿坝| 青川县| 武义县| 正定县| 铜陵市| 门源| 丽水市| 德昌县| 海伦市| 蒙城县| 原阳县| 民乐县| 无为县| 凤冈县| 黔东| 牙克石市| 定襄县| 中超| 邳州市| 来凤县| 荔波县| 玉门市| 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