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治少小石淋方∶蜂房(一分),炙 桂心(一分)凡二物,冶篩,服一刀圭,以銅器承尿,尿與石俱出。
治小兒遺尿方
《病源論》云∶遺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約于水故也。
《千金方》∶灸臍下一寸半,隨年壯。
又方∶小豆葉搗汁服之。
《葛氏方》∶取燕巢中蓐燒,服一錢匕即瘥。
治小兒身黃方
《病源論》云∶小兒在胎,其母臟氣有熱,熏蒸于胎;至生兒皆體黃,謂之胎疸。
《千金方》治小兒身黃方∶搗土瓜根汁五合服之。
又方∶麥青汁服之。
又方∶搗韭根汁, 滴兒鼻口,大豆許。
治小兒身有赤處方
《病源論》云∶小兒因汗,為風邪熱毒所傷,與血氣相搏,熱氣蒸發放外,其肉色赤而壯熱是也。
《千金方》治小兒身有赤處者方∶熬米粉令黑,唾和涂之。
又方∶伏龍肝、亂發灰、豬脂,和,涂之。
《葛氏方》∶燒牛屎涂之。
又方∶雞冠血涂之。
治小兒腹皮青黑方
《病源論》云∶小兒因汗,腠理則開,而為風冷所乘,冷搏于血,隨肌肉虛處停之,則血氣沉澀,不能榮其皮膚,而風冷客之于腹皮,故青黑。
《千金方》治小兒猝腹皮青黑方∶炙臍上下左右,各去臍半寸,并鳩尾下一寸,五處三壯。
又方∶酒和胡粉涂上,若不急治,須臾即死。
治小兒赤疵方
《病源論》云∶小兒有血氣不和,肌肉變生赤色,染漸長大無定,或如錢大,或闊三數寸。〔今按∶小兒藍注有《病源》死(無)治方。〕《千金方》∶治小兒體有赤疵,赤黑方∶摘父腳中,取血貼疵上,漸消。
又方∶狗熱屎涂之,皮自卷落。
《產經》云∶小兒赤斑駐方∶唾、胡粉和,從外向內涂之。
又方∶屋塵,臘月豬膏和,敷之。
又方∶ 鐵屎,以豬膏敷之。
治小兒癘瘍方
《產經》云∶治小兒身上癘易方∶石硫黃以苦酒研之,涂病上,日三。(出《產經》。)又方∶生栝蔞切一升,以驗苦酒三升,煎取一升汁,涂病上良。此是德家秘方不傳。(出《產經》。)
治小兒疣目方
《病源論》云∶人有附皮肉生,與肉色無異,如麥豆大,謂之疣子,即疣目也。此多由風邪客于皮膚,血氣變化所生。故亦有藥治之瘥者,亦有法術治之瘥者,而多生于手足。
《千金方》方∶以刀子決目根四面,令血出。取患瘡人瘡中黃膿敷之,勿近水,三日即膿潰、根動、自脫。
《產經》∶以松脂涂疣上一宿,即落。良。
又方∶以礬石拭疣上七過,即去。
又方∶艾柱小作,可灸始生疣上三壯,即自去。良。
又方∶月晦日于廁前取故草二七枚,拭目上,訖,祝曰∶今日晦疣驚去。勿反顧之,不過十日枯死。
今按∶俗人以赤莧汁敷之即落,或以煮荒布之汁洗之。
治小兒身上方
《千金方》治小兒體上 方∶取馬尿洗之,日三四度。
又方∶揩破以牛鼻津涂之。
治小兒身熱方
《病源論》云∶小兒血氣盛者,表里俱熱。則煩躁不安,皮膚壯熱。
《千金方》治少小身熱李葉湯方∶李葉無多少, 咀,以水煮,去滓,浴兒。(今按∶《短劇方》∶避目反陰處。)《蘇敬本草注》云∶梓白皮主小兒熱瘡,身頭熱煩,煮湯浴并散敷之。
《葛氏方》∶治小兒猝身熱如火,不能乳哺方∶猝急斷犬耳,取血以涂兒面及身也。
《本草拾遺》云∶小兒暴熱,搏(搗)水芹,取汁涂之。
又方∶生銀,小兒諸熱,以水磨服,功勝紫雪。
治小兒盜汗方
《病源論》云∶小兒盜汗者,眠睡而汗自出也。若將養過溫,因于睡臥陰陽氣交,津液發泄,而眠臥汗自出也。
《葛氏方》;以干姜末一分,粉三分,合以粉之。
又方∶石膏一兩,麻黃二兩,蜜和如小豆,服一丸。
《短劇方》∶黃連三分,貝母三分,牡蠣二分。凡三物,粉一升,合搗下篩,以粉身。
《集驗方》∶麻黃根三分,故扇燒作屑一分。冶合乳汁,飲三分匕,大人方寸匕,日三。
(《短劇方》同之。)
治小兒隱疹方
《病源論》云∶小兒因汗而解脫衣裳,風入腠理。與血氣相搏成之,結聚起相連,成隱疹。風氣止在腠理浮淺,其勢微,故不腫不痛,但成隱疹癢耳。
《千金方》治隱疹方∶鹽湯極咸,洗,絞蓼涂之。
又方∶蠶砂(二升),水(二升),煮,去滓,洗之。
《產經》云∶治小兒風瘙隱疹入腹,身體腫強舌干燥。腫方∶末蕪菁子,酒服方寸匕,日三。
《極要方》∶芒硝二兩,清酒三升,煮取二升,洗癢上,良。菁子酒服存匕日三。
治小兒丹瘡方
《病源論》云∶風熱毒客在腠理,熱毒搏于血,蒸發于外,其皮上熱而赤,如涂丹,故謂之丹也。若久不歇,則肌肉爛傷也。
《產經》云∶夫丹者,惡毒之氣,五色無常,不即治,轉壞肌肉,治之方;則去膿血。
或發于節解間,多斷人四肢,治之方∶赤小豆作屑以甘草湯和涂之。
今按∶《錄驗方》∶和麻油(經溫)涂之。
又方∶升麻湯,大黃湯主之。
《錄驗方》治小兒丹毒方∶取甘蕉根敷之,亦宜服少許汁。
又方∶搗慎火草敷之。
又方∶取白鵝血敷之。
《千金方》搗赤小豆和雞子白涂之。
又方∶牛屎涂之(干復易)。
又方∶伏龍肝下篩,雞子白和油敷之。
又方∶和油涂之。
《短劇方》∶水中苔搗敷之。
又方∶芒硝納湯中取汁拭上。
《新錄方》∶水若油研(和)梔子仁,采汁洗之。( 取濃汁,洗涂,日二三易)。
又方∶生藍汁涂之。
《范汪方》∶以生魚血涂之。(《葛氏方》干更涂之。)《蘇敬本草注》涂鯉血,良。
又云∶搗 菜敷之。
又方∶煮栗毛殼洗之。
《本草拾遺》云∶鯽魚膾,主小兒大人丹毒。
又云∶淬鐵水,主小兒丹毒,飲一合,是打鐵槽中水也。
治小兒赤游腫方
《病源論》云∶小兒有肌肉虛者,為風毒熱氣所乘,熱毒搏于血氣,則皮膚赤而腫起,其風隨氣行游不定,故名赤游腫也。
《千金方》∶凡小兒赤游行于體上,不治入腹即死。治之方∶用伏龍肝,末,和雞子白涂,干易之。
《葛氏方》∶糯米研,和粥敷之。
又方∶米粉熬唾,和涂之。
《華佗方》云∶蕓苔搗敷之。
治小兒身體腫方
《病源論》云∶小兒腫滿,由將養不調,腎脾二臟俱虛也。其狹水腫者,皮薄如熟梨(李)之狀。若皮膚受風,風搏血氣致腫者,但虛腫如吹,此風氣腫也。
《產經》云∶少小兒中風,水中身體腫滿浴方∶取香 以水煮取汁,以漬浴之。良。
又方∶赤小豆煮取汁,漬浴,甚良。
《千金方》云∶小兒手足身體腫方∶以小便溫漬之,良。
《僧深方》云∶少小手足身體腫方∶取咸菹汁溫漬之。汁味盡易。
治小兒惡核腫方
《產經》∶治小兒惡核腫,壯熱欲死,升麻湯方∶升麻(一兩) 夜干(半兩) 沉香(一分) 黃芩(一分) 丁子(三銖)凡五物,切,以水一升五合,煮取六合,分三服,一歲兒一服半合,隨兒大小,增減水藥,神驗。
治小兒瘰方
《產經》云∶治小兒瘰 如梅李海藻酒方∶海藻一斤,切,以酒二斗漬之,稍稍飲之。
治小兒諸方
《產經》云∶治小兒諸 方∶以大膏和胡粉磨瘡,良。
治小兒癭方
《產經》云∶治少小癭瘰 ,久年不瘥海藻酒方∶海藻一斤,去咸,切,好酒二斗漬,服二合,日二三,酒盡滓干作散,服方寸匕。
治小兒附骨疽方
《產經》云∶凡小兒有附骨疽者,招抱才近其身,便大啼喚,即是肢節有痛處,或四肢有不欲動搖,如不隨狀。治之方∶初得即服漏蘆湯下之,敷小豆薄。
治小兒疽方
《產經》云∶凡 疽喜著指,與代指相似,人不知不忽治,其毒入臟,殺人。更審之,疽著指端者,先作黑 ,痛入心也。先刺指頭,去惡血,以艾灸七壯,良。
又方∶服犀角汁,佳。
又方∶服升麻汁。
又方∶服葵根汁。
又方∶服竹瀝汁。
又方∶服藍青汁。
治小兒代指方
《產經》云∶代指者,先腫,欣欣熱色不黯也。然后緣爪甲結膿,劇者脫爪也。治之方∶甘草湯熱漬之。
又方∶芒硝汁漬之。
又方∶刺去血,漬熱湯。
又方∶以豬膏和鹽熱納指甲,須臾即安。若已膿者,針去膿血。
治小兒疥瘡方
《病源論》云∶饒蟲多變化所作,其瘡里有細蟲,甚難見。小兒因乳養之人疥而染著。
《千金方》∶燒竹葉末,和雞子白敷,日二三。
又方∶酥和胡粉涂之。
又方∶亂發灰和臘月豬脂敷,之。
《產經》∶蜀椒五合,搗末,以水一斗,煮三沸,去滓,溫洗浴,良。食頃良,若癢不止,復漬之。食頃良。
治小兒癬瘡方
《病源論》云∶癬瘡由風邪與血氣相搏為癬。小兒面上生癬謂之為乳癬,言乳汁潛穢兒面而生,仍以乳汁洗之便瘥。
《產經》∶凡癬不揩破上皮而藥涂者不除,用黑毛牛矢溫洗之。良。
又方∶末桃白皮,以苦酒和涂之。
又方∶胡粉熬令黃色,和酢涂上,燥復涂,良。
《千金方》濕癬方∶桃青皮,搗,和酢涂之。
又云∶干癬方∶枸杞根,搗,以豬脂和敷之。又以醋和佳。
《集驗方》以水銀合胡粉敷之。
又方∶蛇床子末和白膏敷之。
治小兒浸淫瘡
《病源論》云∶小兒五臟有熱,外為風濕所折,發瘡。
《千金方》∶灶中土二分,發灰一分,末,下篩,豬脂和敷之。
《產經》∶取牛屎,絞取汁,涂之。
又方∶以干牛屎燒熏,良。
又方∶胡燕巢,末,和水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