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6章

治湯火燒灼

《病源論》云∶凡被燒者,初慎勿以冷物及井下泥及蜜淋 之,其熱氣得冷冷卻,深搏至骨,爛人筋也。所以人中火湯瘡后,喜攣縮者,良由此也。

《短劇方》治猝被火燒,苦劇悶絕,不識人方∶冷水解蜜飲之。噤痙,挾口與之。

又方∶梔子膏方∶梔子(二十枚) 白 (五兩) 黃芩(五兩)三物, 咀,以水五升,麻油一升,合煎令水氣竭,去滓,冷之,以淋瘡,火熱毒則去,肌皮得寬。

《葛氏方》治湯火所灼,未成瘡者方∶取冷灰,以水和,沓沓爾以漬之。

又方∶破雞子白涂之。

又方∶以豆醬涂之。

此三藥皆能不痛、不成瘡。

又方∶末石膏涂之,立愈。

若已成瘡者方∶以白蜜涂之,竹中幕粘貼,日三。

又方∶煮大豆,煎其汁以敷之。

又方∶豬膏和米粉涂,日五、六。

又方∶以好酒洗漬之。

《極要方》療湯火燒灼爛方∶削梨,貼,不爛易愈。

又方∶豬膏煎柳白皮,涂上。

已成瘡方∶柳皮,燒作末,粉之。

《醫門方》云∶凡療湯火瘡,欲涂敷膏散,先取大豆煮。令汁濃,待冷洗瘡。然后涂膏散,極佳,止痛無瘢。

療熱湯膏油,火燒瘡痛不忍方∶狗毛細剪,烊膠和毛涂上,痂落不痛,神秘。

《僧深方》治火瘡方∶醬清和蜜涂,良。一分醬,二分蜜合和。

又方∶豬膏煮柏皮敷之。

《千金方》治火燒方∶丹參無多少,以羊脂煎涂之,神良。(今按∶無羊脂用豬脂。)又方∶死鼠一頭,豬膏煎,令消盡,以敷即瘥,不作瘢。神妙。

又方∶榆白皮,嚼,涂之。

《龍門方》火燒瘡方∶新出牛屎,涂,瘥。

又方∶桑柴灰和水敷,瘥。

又方∶梔子二七枚,蜜三合,漬涂,日三。

《新錄方》∶搗慎火草涂之。

《錄驗方》∶鍛石下篩,水和涂之。

《范汪方》治火爛瘡蜜膏方∶食蜜(一兩) 烏賊魚骨(二銖)凡二物,冶,烏賊魚骨下篩,納蜜中。攪令相得,薄涂瘡上,日二。

《耆婆方》治人火灼爛瘡長毛發方∶取柏白皮作末,和豬脂敷之,良。煮汁洗之。

《刪繁方》治火瘡、灸瘡等膏方∶柏樹白皮(五兩) 甘草(一兩) 甘草(一兩) 竹葉(三兩) 生地黃(五兩)凡四物,切,綿裹,苦酒五合,淹漬一宿。用豬膏一升,煎取竹葉黃為度,去滓,摩敷瘡。

治灸瘡不瘥

《病源論》云∶夫灸之法,中病則止,病已則瘡瘥。若病熱未折,或中風冷,故經久不瘥也。

《葛氏方》治火瘡、灸瘡終不肯燥方∶細末烏賊魚骨,粉之。

又方∶桑薪灰水和敷之。

《千金方》治灸瘡不瘥方∶日別灸上,六七壯自瘥。

《扁鵲針灸經》云∶凡灸,因火生瘡,長潤,久久不瘥,變成火疽方∶取谷樹東邊皮,煮熟去滓,煎令如糖,和散敷。

又方∶牛屎燒作灰,敷之。

又方∶兔毛燒灰,主灸瘡不瘥。

《僧深方》治灸瘡不瘥方∶白蜜(一兩) 烏賊魚骨(二銖)二物,和調,涂瘡上。

《集驗方》治灸瘡,薤白膏生肉止痛方∶薤白 當歸 (各二兩) 白芷(一兩) 羊脂(一升)凡四物, 咀,與脂和煎,去滓,敷之。日二。

治灸瘡腫痛

《病源論》云∶夫灸瘡,膿潰已后,更 腫急痛者,此中風冷故也。

《葛氏方》治灸瘡及諸小瘡,中水風寒,腫急痛方∶灶中黃土,水和,煮令熱,漬之。

又方∶但以火灸之令熱,熱則蛘蛘止,日六七,大良,瘥。

《范汪方》治灸瘡腫痛方∶取韭,搗以敷上,以火灸,令熱入瘡中,日三。

《醫門方》療灸瘡腫急痛方∶柏白皮 當歸(各三兩) 薤白(切一升) 豬膏(一升)切,以苦酒浸之三味一宿,以微火煎,三上三下,薤白黃為度。去滓,敷上,甚效。

又方∶以艾灸瘡口,日六七壯便瘥。

治灸瘡血出不止

《病源論》云∶夫針灸,皆是節、穴、俞、募之處。若病甚,則風氣沖擊于瘡。凡血與氣相隨而行,故風乘于氣,而動于血,血從灸瘡處出,氣盛則血不止,名為發洪也。

《千金方》治針灸瘡血出不止方∶燒人灰屎敷之。(今按∶熬馬矢封之。)又方∶死蜣螂末,豬脂和涂。

《范汪方》治灸瘡出血不止方∶蓮子草汁注中止,冬月未干者敷之。(今按∶《本草》云∶鱧腸,針灸瘡、發洪血不可止者,敷之立已。一名蓮子草。)

治金瘡

《病源論》云∶夫被金刃所傷,其瘡多變動。若按瘡邊干急,肌肉不生。青黃汁出,瘡邊寒清,肉消臭敗,前出赤血,后出黑血。如熟爛者,及血出不止,白汗隨出,如是者多兇。

若中絡脈,髀內陰股,天窗眉角,橫斷腓腸,乳上乳下及與鳩尾、攢毛少腹,尿從瘡出,氣如奔豚,及腦出,諸瘡如是者多兇少愈。

又云∶夫金瘡,冬月之時衣濃絮溫,故裹欲??;夏月之時,衣單且涼,故裹欲濃。

《范汪方》云∶凡裹縛金瘡,用故布帛,不寬不急,如系衣帶。

《葛氏方》治金瘡方∶急且斫桑,取白汁,以濃涂之。

又方∶燒馬屎敷瘡上。

又方∶以鍛石濃壅裹之,止血速愈。無鍛石,篩凡灰可用。

又方∶山行傷刺血出,猝無藥, 葛根葉敷之。

又方∶紫檀屑敷之。

又方∶即尿中良。

《千金方》云∶凡金瘡若刺痛不可忍,百方不瘥方∶蔥白一把,水三升,煮數沸,漬瘡即止痛。

又云∶金瘡煩滿方∶赤小豆一升,以苦酒漬之,熬,燥復漬之,滿三日,令色黑,冶,服方寸匕,日三。

《短劇方》金瘡無大小,冬夏始傷血出方∶便以白灰敷之,仍裹。若瘡甚深不欲便,令合者,納少滑石?;畀彶粫r合,又止痛。

亦可納少少牡蠣。若猝無白灰,可用凡灰。已膿中有蟲,白灰敷之。日三,蟲當出。故并 劉田方,蓋常秘之。

《劉涓子方》治金瘡癰不可忍、煩疼不得住,止痛當歸散方∶當歸(一兩) 甘草(一兩) 本(一兩) 桂心(一兩) 木占斯〔(形如濃樸,有縱橫紋理)一兩〕凡五物,合搗下篩,水服半方寸匕,日三夜一。

《龍門方》治金瘡方∶地菘草嚼敷之。(今按∶《本草》云∶路邊地菘為金瘡所秘。陶景注云∶搗敷之。)又方∶燒青布作灰敷之。

《極要方》療金瘡方∶生青蒿敷之,止痛,斷血生肉。

又方∶牡蠣二分,石膏一分,為散,以粉瘡上即止。

又云∶瘡中有蟲,熬杏仁搗著之。

又云∶療刀斧諸瘡方∶葛根為屑,療金瘡止血要藥,亦療虎, 狗嚙,飲其汁,良。

又方∶搗耐冬,封之立瘥。

《陶景本草注》治金瘡方∶搗景天葉敷之。

又方∶搗薤白敷之。

《蘇敬本草注》治金瘡方∶搗落石敷之。

又方∶生 草蒿,敷之,止血生肉。

《醫門方》金瘡止痛止血方∶艾葉熟 ,安瘡上裹之,神驗。

又方∶桑柴灰敷瘡,止痛止血極效。

《救急單驗方》療金瘡方∶嚼生粟黃敷之。

又方∶鍛石和豬脂,燒令赤,涂。

治金瘡腸出

《病源論》云∶若中于腹,則氣激,則腸隨瘡孔出也。

又云∶腸但出不斷者,當作大麥粥,取汁持洗腸,以水漬納之,當作研米粥飲之。二十余日,稍作強糜食之,百日后可進飯耳。

《短劇方》金瘡腸胃脫出欲令入法∶取人糞干末,以粉腸上,即入。(《集驗方》同之。)《刪繁方》治金瘡腸出方∶取桑皮線縫腸皮,用蒲黃粉之。

《劉涓子方》金瘡中腹腸出不能納方∶小麥五升,水九升,煮取四升,去滓,以綿度(漉歟)之,使極冷,旁人含遜腸上自入。

又云∶金瘡腸出,欲入之磁石散方∶磁石(三兩) 硝石(三兩)凡二物,下篩,白飲服方寸匕,日五夜再,二日入。

《葛氏方》腸出欲燥,而草土著腸者方∶作薄大麥粥,使才暖,以潑之,以新汲冷水之,腸則還入,草土輩當 。《玉》∶從圣的反,又子陸反,畏敬也?!抖Y記》∶ 然避席是也,在皮外也。

治金瘡腸斷

《病源論》云∶夫金瘡腸斷者,視病深淺各有死生。腸一頭見者,不可連也。若腹痛、短氣、不得飲食者,大腸一日半死,小腸三日死。腸兩頭見者,可連續之。先以針縷如法,連續斷腸,便取雞血涂其際,勿令泄,即推納之。

《葛氏方》若腸已斷者方∶以桑皮細線縫合,雞熱血涂之,乃令入。

治金瘡傷筋斷骨

《病源論》云∶夫金瘡,始傷之時,半傷其筋,營衛不通,其瘡雖愈,已后仍令痹不仁也。若被瘡截斷諸解、身軀,肘中及腕、膝、髀,若在踝際,亦可連續。須急及熱療之,其血氣未寒,即去。碎骨,便縫連,其愈后,直不屈伸。若碎骨不去,令人痛煩,膿血不絕,不能得安。諸中傷人神,十死一生。

《短劇方》金瘡被筋絕令還續方∶取蟹頭中腦及足中肉髓熬之,納瘡中,筋即生續之。

治金瘡血出不止方第九

《病源論》云∶金瘡血出不斷,其脈大而止者,三七日死。血出不可止,前赤后黑,或黃或白,肌肉腐臭,寒冷靳急者,其瘡雖愈亦死。

《葛氏方》∶金瘡中筋交脈,血出不可止爾,則血盡殺人方∶急熬鹽三指撮,酒服之。

《千金方》∶金瘡血出不止,令唾之法。咒曰∶某甲今日不良,為其所傷。上告天皇,下告地王,清血莫流,濁血莫揚,良藥百裹,不如熟唾。日二七度,唾之即止。(今按∶《如意方》作神若唾。)又方∶蒲黃(一斤) 當歸(二兩)二味,篩,下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搗車前草汁敷之。

又方∶以蜘蛛膜貼之,血即止。

《孟詵食經》治金瘡血出方∶薊葉封之。

《范汪方》金瘡血出方∶以白灰濃裹之。

《耆婆方》治金瘡血出方∶口嚼薯蕷以敷之,避風早瘥。

《極要方》金瘡血不斷方∶以熟艾敷之。

又方∶麝香末敷之。

又方∶干馬矢掩之。今按∶火灸掩之,良。

《廣利方》∶金瘡血不止方∶騏麟竭末敷之。

又方∶斫桑樹,取白汁涂之。

治金瘡血內漏

《病源論》云∶凡金瘡通內,血多內漏,若腹脹滿,兩脅脹,不能食者死。瘀血在內,腹脹,脈牢大者生,沉細者死。

《葛氏方》若血內漏者方∶服蒲黃二方匕,血立下。

又方∶煮小豆,服汁五升。

又方∶以器盛湯,令熱熨腹,達內則消。

又方∶掘地作坎,以水潑坎中攪之。取濁汁,飲二升許。

《千金方》金瘡內漏方∶牡丹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血出。

《醫門方》金瘡血內漏,腹滿欲死方∶白芷 黃 當歸 續斷 芎 (各八分) 甘草(六分,炙) 蒲黃 干地黃(各十二分)搗篩為散,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瘀血化為水下。口噤,加大黃十二分。

治金瘡交接血驚出

《病源論》云∶夫金瘡,多傷經絡,去血損氣,其瘡未瘥,則血氣尚虛。若因而房室者,致情意感動,陰陽發泄,驚觸于瘡,故血汁重出也。

《葛氏方》云∶金瘡未愈以交接,血漏驚出則殺人方∶急以蒲黃粉之。

又方∶取所交婦人中裙帶三寸,燒末服之。

治金瘡中風

《醫門方》治金瘡中風, ,欲死方∶生葛根一斤,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無生葛,以干葛末,溫酒服三指撮。若口噤,多飲竹瀝亦佳。

治金瘡禁忌

《葛氏方》云∶金瘡,忌 怒,大言,大笑,思想陰陽,行動作力,多食飲咸酸、飲酒、熱羹 ,皆使瘡痛。瘡瘥后百日、半年,乃稍稍復常耳。

又云∶若多飲粥輩,則血溢出殺人。

《陶景本草注》云∶金瘡禁食豬肉、梨。

治毒箭所傷

《病源論》云∶夫被弓弩所傷,若箭鏃有 藥,入人皮脈,令人短氣,須臾命絕??卩浯礁桑獮閿嘟^,腸滿不言,其人如醉,未死之間,為不可治。若營衛青瘀,血應時而出,瘡邊壯熱,口開能言,其人乃活。毒箭有三種∶嶺南夷俚,用焦銅作箭鏃。次,嶺北諸處,以諸蛇、蟲毒螫物汁,著管中,漬箭鏃。此二種才傷皮,便洪腫沸爛而死。唯射豬犬,雖困得活,以其啖糞故也。人若中之,便即食糞,或飲糞汁,并涂瘡即愈。不爾,須臾不可復救。

箭著寬處者,雖困漸活,不必死;若近胸腹,便宜速治,小緩,毒入內,則不可救矣。

《葛氏方》云∶治猝毒箭方∶搗藍青,絞飲汁,并薄瘡。無藍,可漬青布及紺輩,絞飲汁,亦以汁灌瘡中。

又方∶服竹瀝數合至一、二升。

又方∶煮藕飲汁,多多益善。

又方∶以鹽滿瘡中,灸鹽上。

《千金方》毒矢方∶煎地黃汁,作丸服百日,矢當出。

又方∶煮蘆根汁,飲一、二升。

《短劇方》猝被毒箭方∶舂藍汁飲之,亦灌瘡 箭,得藍即醒。

又方∶服蒲黃二合許,血亦下。

又方∶服麻子汁數升。

《范汪方》治毒箭所傷方∶掘葛根食之,如常食法,務多為佳。(《千金方》飲汁。)又方∶干姜、藍青、鹽等分,搗和敷瘡上,毒皆出。

又方∶末雄黃,敷瘡,瘡當沸汗流便愈。

《集驗方》治兵瘡醫不能治方∶剝桑白皮,去上黑者,以裹之,桑白汁入瘡。冬月用桑根皮汁。

治箭傷血漏瘀滿

《錄驗方》治射箭 入腹破腸中血滿葵子湯方∶取葵子一升,小便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下出,即瘥。

又云∶治被箭血內漏、腹中瘀滿瓜子散方∶干姜(二兩) 瓜子(二兩)凡二物,冶篩,先食,酒服方寸匕。

又方∶蘆茹散∶蘆茹(三兩) 杏仁(二兩)凡二物,冶,先食,酒服方寸匕。

治箭鏃不出

《病源論》云∶箭中骨,骨破碎者,須令箭鏃出,仍應除碎骨盡,乃敷藥。不爾,瘡永不合,縱瘡合,常疼痛。若更犯觸損傷,便驚血沸潰有死者。

《葛氏方》治箭鏑及諸刀刃在喉咽胸膈諸隱處不出方∶搗杏仁涂之。

又方∶以螻蛄腦涂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壤塘县| 嘉义市| 盐山县| 禹州市| 武乡县| 三台县| 和林格尔县| 民丰县| 涞源县| 天津市| 绥滨县| 衢州市| 平和县| 沈丘县| 祥云县| 湾仔区| 漾濞| 额济纳旗| 苏尼特右旗| 商丘市| 清新县| 雷州市| 峨眉山市| 屯昌县| 黄骅市| 民乐县| 凤庆县| 洛浦县| 湘阴县| 临湘市| 青龙| 灵武市| 荔波县| 衡山县| 舒兰市| 淮安市| 子洲县| 安福县| 彩票| 景德镇市| 库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