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戶部(3)

一凡各處府州縣學訓導與教官一體歷俸九年考滿給由其訓導給由到部出題考試將所試文字送翰林院批考通經者于縣學教諭內敘用若不通經旨本處復充訓導自來不通經者量材別用教官考核稱職升一等平常者本等用不稱職者黜降不通經者別用若承差考滿無私過于行人內用其犯私笞杖罪發行人司聽差一年無過升用有贓私者發在京衙門充吏其五軍都督府知印三年考滿于從八品內升用六部知印三年考滿于正九品內升用

一凡內外入流并雜職應考官員任滿給由赴京本部從實考較才能優劣依例黜陟果有殊功異能超邁等倫者取自上裁繁而稱職無過升二等有私笞公過升一等有紀錄徒流罪一次本等用二次降一等三次降二等四次降三等五次以上雜職內用繁而平常無過升一等有私笞公過本等而有紀錄徒流罪一次降一等二次降二等三次降三等四次以上雜職內用簡而稱職與繁而平常同簡而平常無過本等用有私笞公過降一等有紀錄徒流罪一次降二等二次雜職內用三次以上黜降考核不稱職初考繁處降二等簡處降三等若有紀錄徒流罪者俱于雜職內用

一凡九年之內

二考稱職一考平常從稱職

二考稱職一考不稱職或二考平常一考稱職或稱職平常不稱職各一考者俱從平常

二考平常一考不稱職從不稱職

一繁簡則例在外府以田糧十五萬石以上州以七萬石以上縣以三萬石以上或親臨王府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并有軍馬守御路當驛道邊方沖要供給去處俱為事繁府州縣田糧在十五萬七萬三萬石之下僻靜去處俱為事簡在京衙門俱從繁例

凡在京大小衙門及在外布政司并直隸府州縣吏典各以三年考滿給由其倉攢典以周歲為滿除稅課司庫局攢典考滿之日隨即交割明白給由府州縣倉攢典將經收糧斛支銷盡絕方許給由應有府州縣吏典考滿當即給由如布政司府州縣過違一年直隸并在京過違半年給由到部俱送法司取問如不過違者隨付司封照依資格撥用

事故

極刑

凡在京衙門及在外布政司并直隸府州縣官吏果有家屬干犯極刑除緦麻疏遠異姓親屬不準外其小功已上親例合回避務要開寫為因何事得何罪名系何衙門取問處決實跡親身赴京陳告以憑行移原籍及任所并原取問衙門照勘取具原籍官吏里鄰結狀并宗支圖本及任所官吏保結明白以憑定擬奏準方許去官離職

老疾

凡在京衙門及在外布政司并直隸府州縣官吏具告老病殘疾札付太醫院轉行惠民局委官相視明白果成篤廢殘痼疾病分豁堪與不堪醫治明白具奏取自上裁

行止

凡在京及在外府州縣官員除授之時投報供狀當即于簿內附寫歷仕腳色始末緣由或任內調除如有事故開附行止以憑稽考

紀錄

凡有在京衙門及在外布政司并直隸府州縣見任官員但系兵刑等部都察院等衙門或因事提問等項問過應有的決紀錄公私過名開咨本部于紀錄文冊內明白附寫候九年通考以憑黜陟其有司官員三年考滿給由到部供報任內公私過名于冊內比查除上司未行知會紀錄罪名另行抄錄外有巳行知會任內公私過名隱匿不報者議擬具奏送法司問罪

貢舉

凡各府州縣每歲于所轄隅廂鄉都內拔選容止端謹無過人材一名申送布政司考核轉行按察司覆考堪充歲貢開坐考過詞語差人送部應有賢良方正及山林巖穴隱逸之士并通曉經書儒士秀才孝廉俱各訪求到官審無過犯違(得去彳改石)不拘名數差人伴送到部或內外官員人等薦舉人材秀才即便行移原籍官司起取赴部如儒士秀才出題考試果否通經賢良隱逸等項人材量其才能定其高下仍取本戶丁糧數目作何營生及戶內有無雜役事故供結明白然后開發選部選用如將鄙陋不堪之人一(上既下木)朦朧濫舉原舉官吏依貢舉非其人律問罪

朝覲

凡在外官員三年(彳扁)行朝覲其各布政司按察司鹽運司府州縣及土官衙門流官等衙門官一員帶首領官吏各一員各理問所官一員照依到任須知依式對款攢造文冊及將原領(來力)諭諸司職掌內事跡文簿具本親赍奏繳以憑秀核各衙門先盡正官正官到任日淺佐貳官到任日久必先佐貳官來若系裁革未及二十里長州縣止設正官首領官各一員去處只令首領官史來朝其程途遠近各量里路比照行人馳驛日期起程本衙門速將起程月日申部遠者不許過期近者不許預先離職俱限當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到京其來朝官員服色各照品級花樣及欽依今定樣制務要新鮮潔凈俱各自備腳力不許馳驛及指此為由科擾于民

諸司職掌

凡諸司置立文簿將行過事跡逐件從實開寫承行發落緣由務要簡當每季差典吏一名依期赍赴本管上司查考布政司考府府考州州考縣務從實效除將(來力)諭事理令諸司進課官吏赍擎前去及行移布政司并直隸府州縣照依(來力)諭事理各置紅油木牌刊寫青字于本衙門公廳上常川懸掛永為遵守每歲進課之時將考過事跡各赍赴京奏繳以憑通考若遇三年朝覲來朝官吏先將舊年春夏秋三季來考冬季事跡未完許于次年進課之時令該吏進呈毋得誑惑繁文因而生事科擾

戶部

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戶口田糧政令按古其屬有四曰民部度支金部倉部洪武二十三年為天下庶務浩繁欽改為十二部曰浙江江西湖廣陜西廣東山東福建北平河南山西四川廣西各令清理一布政司戶口錢糧等事仍量其繁簡帶管直隸府州每一部內仍分為民度金倉四科以領其事其有應合行移內外衙門文書俱各案呈本部參詳允當以憑施行十二子部郎中員外郎主事各掌該部所屬戶口田糧等項

民科

州縣

圖志

凡十二部所屬布政司府州縣地理人物圖志所載古今沿革山川險易戶口賦稅多寡之數俱要周知

田土

凡各州縣田土必須開豁各戶若干及條(假去人)四至系官田者照依官田則例起科系民田者照依民田則例征斂務要編入黃冊以憑征收稅糧如有出賣其買者聽令增收賣者即當過割不許灑(口料)(上夭下山) 詭寄犯者律有常憲其民間開墾荒田從其自首首實三年后官(爾簡體無兩點)收科仍仰所在官司每歲開報本部以憑稽考

凡公侯祿米各有等第皆于浙西蘇松等府官田內撥賜其佃戶仍于有司掌差

凡民間有犯法律該籍沒其家者田土合拘收入官本部書填勘合類行各布政司府州縣將犯人戶下田土房屋召人佃賃照依沒官則例收科仍將佃戶姓名及田地頃畝房屋間數同該科稅糧賃錢數目開報合干上司轉達本部知數

十二布政司并直隸府州田土總計八百四十九萬六千五百二十三頃零

浙江布政司田土計五十一萬七千五十一頃五十一畝

湖廣布政司田土計二百二十萬二千一百七十五頃七十畝

河南布政司田土計一百四十四萬九千四百六十九頃八十二畝零

江西布政司田土計四十三萬一千一百八十六頃一畝

北平布政司田土計五十八萬二千四百九十九頃五十一畝

陜西布政司田土計三十一萬五千二百五十一頃七十一五畝

廣西布政司田土計一十萬二千四百三頃九十畝

山東布政司田土計七十二萬四千三十五頃六十二畝

山西布政司田土計四十一萬八千六伯四十二頃四十八畝零

廣東布政司田土計二十三萬七千三百四十頃五十六畝

四川布政司田土計一十一萬二千三十二頃五十六畝

福建布政司田土計一十四萬六千二百五十九頃六十九畝

云南布政司田土

直隸蘇州府田土計九萬八千五百六頃七十一畝

寧國府田土計七萬七千五百一十六頃一十一畝

徐州田土計二萬八千三百四十一頃五十四畝

滁州田土計三千一百五十頃四十五畝

池州府田土計二萬二千八百四十四頃四十五畝

揚州府田土計四萬二千七百六十七頃三十四畝

廬州府田土計一萬六千二百二十三頃九十九畝

安慶府田土計一萬一千二十九頃三十七畝

松江府田土計五萬一千三百二十二頃九十畝

鳳陽府田土計四十一萬七千四百九十三頃九十畝

應天府田土計七萬二千七百一頃二十五畝

廣德州田土計三萬四千七頃八十四畝

淮安府田土計一十九萬三千三百三十頃二十五畝

徽州府田土計三萬五千三百四十九頃七十七畝零

常州府田土計七萬九千七百三十一頃八十八畝

鎮江府田土計三萬八千四百五十二頃七十畝

太平府田土計三萬六千二百一十一頃七十九畝

和州田土計四千二百五十二頃二十八畝

農桑

凡民間一應桑株各照彼處官司原定則例起科絲綿等物其絲綿每歲照例折絹俱以十八兩為則折絹一匹所司差人類解到部札付承運庫收納以備賞賜支用其樹株果價等項并皆照例征收錢鈔除彼處存留支用外其余錢鈔一體類解本部行移該庫交收仍將存用數目出給印信通關具本入遞奏繳本部查領附卷作數其進納絹匹錢鈔一節俱照依后項金科課程條款一體施行

災傷

凡各處田禾遇有水旱災傷所在官司踏勘明白具實奏聞仍申合干上司轉達本部立案具奏差官前往災所覆踏是實將被災人戶姓名田地頃畝該征稅糧數目造冊繳報本部立案開寫災傷緣由具奏如奉旨賑濟仍定奪大小男女口數則例差官前去賑濟給賞畢日仍將散過糧鈔分豁備細數目造冊繳報以憑稽考

戶口

丁口

凡各處戶口每歲取勘明白分豁舊管新收開除實在總數縣報于州州類總報之于府府類總報之于布政司布政司類總呈達本部立案以憑稽考仍每十年本部具奏行移各布政司府州縣攢造黃冊編排里甲分豁上中下二等人戶遇有差役以憑點差若有逃移者所在有司必須窮究所逃去處移文勾取赴官依律問罪仍令復業十二布政司并直隸府州人戶總計一千六十五萬二千八百七十戶人口總計六千五十四萬五千八百二十一口

浙江布政司

人戶二百一十三萬八千二百二十五戶

人口一千四十八萬七千五百六十七口

湖廣布政司

人戶七十七萬五千八百五十一戶

人口四百七十萬二千六百六十口

江西布政司

人戶一百五十五萬三千九百二十三戶

人口八百九十八萬二千四百八十一口

河南布政司

人戶三十一萬五千六百一十七戶

人口一百九十一萬二千五百四十二口

北平布政司

人戶三十三萬四千七百九十二戶

人口一百九十二萬六千五百九十五口

陜西布政司

人戶二十九萬四千五百二十六戶

人口二百三十一萬六千五百六十九口

廣西布政司

人戶二十一萬一千二百六十三戶

人口一百四十八萬二千六百七十一口

山東布政司

人戶七十五萬三千八百九十四戶

人口五百二十五萬五千八百七十六口

山西布政司

人戶五十九萬五千四百四十四戶

人口四百七萬二千一百二十七口

廣東布政司

人戶六十七萬五千五百九十九戶

人口三百萬七千九百三十二口

福建布政司

人戶八十一萬五千五百二十七戶

人口三百九十一萬六千八百六口

四川布政司

人戶二十一萬五千七百一十九戶

人口一百四十六萬六千七百七十八口

云南布政司

人戶五萬九千五百七十六戶

人口二十五萬九千二百七十口

直隸

蘇州府

人戶四十九萬一千五百一十四戶

人口二百三十五萬五千三十口

寧國府

人戶九萬九千七百三十二戶

人口五十三萬二千二百五十九口

徐州

人戶二萬二千六百八十三戶

人口一十八萬八百二十一口

滁州

人戶三千九百四十四戶

人口二萬四千七百九十七口

池州府

人戶三萬五千八百二十六戶

人口一十九萬八千五百七十四口

揚州府

人戶一十二萬三千九十七戶

人口七十三萬六千一百六十五口

廬州府

人戶四萬八千七百二十戶

人口三十六萬七千二百口

安慶府

人戶五萬五千五百七十三戶

人口四十二萬二千八百四口

松江府

人戶二十四萬九千九百五十戶

人口一百二十一萬九千九百三十七口

鳳陽府

人戶七萬九千一百七戶

人口四十二萬七千三百三口

應天府

人戶一十六萬三千九百一十五戶

人口一百一十九萬三千六百二十口

廣德州

人戶四萬四千二百六十七戶

人口二十四萬七千九百七十九口

淮安府

人戶八萬六百八十九戶

人口六十三萬二千五百四十一口

徽州府

人戶一十二萬五千五百四十八戶

人口五十九萬二千三百六十四口

常州府

人戶一十五萬二千一百六十四戶

人口七十七萬五千五百一十三口

鎮江府

人戶八萬七千三百六十四戶

人口五十二萬二千三百八十三口

太平府

人戶三萬九千二百九十戶

人口二十五萬九千九百三十七口

和州

人戶九千五百三十一戶

人口六萬六千七百一十一口

賦役

凡各處有司十年一造黃冊分豁上中下三等人戶仍開軍民匠等籍除排年里甲依次充當外其大小雜泛差役各照所分上中下三等人戶點差

婚姻

凡民間男女嫁娶不許同姓及尊卑親屬相為婚姻違者律有常憲

讀法

凡民間須要講讀大誥律令(來力)諭老人手榜及見丁著業牌面沿門輪遞務要通曉法意仍仰有司時加提督

會計

糧儲

凡所在有司倉廩儲積糧斛除存留彼處衛所三年官軍俸糧外務要會計周歲關支數目分豁見在若干不敷若干餘剩若干每歲開報合干上司轉達本部定奪施行仍將次年實在糧米及該收該用之數一體分豁舊管新收開除實在開報

草料

凡各處倉場收積草料以備軍馬往來支用草於本處官司照田糧徵收料於秋糧內折納務要常存預備果係調撥軍馬及有本部印信文憑方許支給仍仰所在官司將支過數目申達合干上司作數

轉運

凡有軍馬去處所需錢糧等項本部必先查考某處蓄積有餘某處歲用不給量其水陸路程地里遠近難易計其人夫多寡明白具奏差官於糧多去處撥運缺糧衛分支用

雜行

凡一應錢糧等事行移各布政司及直隸十八府州本部預為編置勘合并底簿二扇一扇本部收貯一扇發下各司府州如有行移將各該事件移付通類科通行於原編底簿內附寫置立前件書填勘合內云洪武某年某月某日書填某字幾號勘合照會某布政司或札付某府州仰比對朱墨字號相同行下所屬照依坐去勘合內事件施行候事完呈報到部于前件下注寫回銷緣由以憑稽考其內外倉庫司局等衙門官員任滿須從本部查考任內錢糧等項如是收支明白別無虧欠然后咨發吏部聽用若有虧少及收支不明必須究問至若本部官員考核及皂隸更替公用印色紙札等事悉皆理之

度支科

經費

賞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果县| 明溪县| 长岛县| 沙洋县| 壤塘县| 普兰店市| 左云县| 定边县| 庆安县| 乐业县| 明溪县| 璧山县| 华安县| 金山区| 长子县| 运城市| 江永县| 齐河县| 湘阴县| 呼图壁县| 金湖县| 睢宁县| 中阳县| 拜泉县| 天等县| 沙河市| 阿瓦提县| 恩平市| 盈江县| 乌兰县| 彰化县| 涞水县| 普兰县| 彩票| 八宿县| 宜丰县| 岑溪市| 神木县| 沈阳市| 原阳县|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