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九要
為政九要自箴序
四體百骸乃周乎一身,百揆萬務而成乎一國。為政之道不一也,有政乎人才者,有政乎農畯者,有政乎禮樂者,有政乎刑法者,有政乎百工者,然殊涂而同歸,萬慮而一致。予童時于先大人賜號“歸明陽子”篋笥中,見一書曰《自箴》,觀之數百條,聊記其節目,不知始末誰作也。近為天家創制垂統,撫治萬民,因書強記者數十條,庶俾后進者之為政云。
特賜恒山皇極道院虛白處士河中心庵趙素才卿書。
因書第一
三皇圣紀,盤古氏之君,生而知之,神而化之,身心形體行踐,不教而從,不言而化,為政治民者,使民巢居穴處,隱避其風雨也,茹毛飲血,養其饑渴也,此為政民之本也。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觀俯察,觀鳥獸之文,畫卦造書,以生文籍也,儷皮為衣,以待寒暑,以佃以漁,以待庖廚也,上棟下宇,以待風雨也,治民飽暖是也。
神農氏斵木為耜,揉木為耒,日中為市,貨財交易,皇親耕,后親織,以化天下,使民不饑不寒,是治民之本也。
黃帝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安四方,平四海,克九黎,教萬民鑿井耕田,教農桑,以為治天下之大本也。
帝堯之時,洪水橫流,汜濫于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谷不登,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一民饑,曰我饑之。一民寒,曰我寒之。洪水九年,民無菜色,土階三尺,茅茨不剪,恐勞民也。知饑,知寒,知人,是知天下也。
帝舜耕歷山,人讓畔;漁雷澤,人讓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教民農桑,始成其孝悌忠信。管子曰:“禮義生于富足,盜賊起于貧窮。”
禹薄飲食,惡衣服,膚毛不生,惟水是治,是愛民也。湯剪爪為牲,惟雨是祈。二王之圣德,不出乎救民于水火之中也。
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五谷熟而人民育,農業茂而萬姓按堵也。
周文王問太公曰:“何為之寶?”公曰:“農桑為太寶,玉次之。”心庵曰:“三冬無衣而亡,七日不食而死,農桑非寶而何?”
后唐明宗問民苦樂,馮道引聶夷中詩對曰:“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是有愛民之心也。
后周世宗留意于農民,刻木為農夫、蠶婦置于殿前,晝夜不忘小人之艱難,漢唐以來,一人而已。
正心第二
天無心,以天子為心;天子無心,以百姓為心(百姓者,公侯伯子男);百姓亦無心,以萬民為心也。得民心者,可以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
高不可欺者,天也;尊不可欺者,父也;上不可欺者,君也;下不可欺者,民也。欺天,欺父,欺君,欺民,是名濫官污吏也。
公侯之職,在上不驕。驕者倨傲,官吏賢善去矣,不知君使臣以禮焉。敬者,敬重民也。高而不危,危者奪人妻女,并人名位,侵人田宅,探人異物,禍必危矣。滿而不溢,溢者遺逸政事,沉湎酒色,盤游飛放,奢侈宅園,職必流矣,富貴去矣,身必賤矣,悔必及矣。
京府州縣安寧,公事不可增損更改,動之必亂,反受其殃。見前政之能,善加而遷之,見前政之不善,舒緩而更之,此公侯之體也,民心易搖而難安故也。
公侯之職,當求公正,大忌求異政,沽名釣譽,敗眾成己也。要忠名者好訐告,要高名者好詐偽,要廉名者好聚歛,要清名者好怪異,不知重己身者不仁也,好自大者不義也,貪名譽者不智也,是以君子不求異政也。
正內第三
官府,衙院,宅司,三姑六婆,往來出入,勾引廳角關節,搬挑奸淫,沮壞男女。三姑者,卦姑、尼姑、道姑;六婆者,媒婆、牙婆、鉗婆、藥婆、師婆、穩婆,斯名三刑六害之物也,近之為災,遠之為福,凈宅之法也。犯之勿恕,風化目興焉。
官府宅司,但用諸般物色,金銀器皿,珠玉犀象,綾錦羅彩,食用物料,招行人對面商量,立支價錢,永無詞訟。勿令夫人娘子親面買賣,倒換物色,其受贓不可測也。
公侯縣司宅院,子弟郎君,女婿孫侄,常令入學,勿使非時出入市肆,飛放田野,或欺騙良人,或密受饋獻,抵撞貴官,勾引關節,惹莫大之禍,主人無緣得知,糊突污濫,因此失矣。
州府司縣同正官大要和睦,但于不系利害小事,上從下順,尊主愛民,自然成合。若邊關、錢谷、刑名公事違錯,于無人處款慢諫導,陳其利害,反復咨稟,再三陳說,必自從政,不失公私,更得和美,此大事也。(既得和從,不可賣功;不得,不可激惡。)
正婚第四
民間但有繼母小妻,前婚后嫁,多系不良之人,每每謀害正妻子孫,若告抵觸生分者,不得便行受理,密行體察得實,別作施行。(正妻害婢子孫亦同。)民間父子兄弟不和,多因婢妾后婚,并妯娌先后相爭家財,令封禁延遲,日月勿斷,日久自和,不傷親義。
民間多招女婿,其夫懦弱者,女多奸淫,父母反索休離,送官告說,五逆浮浪,抵斷完聚,并不許分離,及將寫休書人磨勘治罪,永除此弊。
民間夫婦不和,婦尋出路,往往誣誤許媒翁伯大人加淫之事,大害風俗,夫婦封禁,連月勿問,暗行體察,教唆之人必是奸夫,得實別作施行。
民間夫妻不和,背夫逃走者,女者反告翁婆,并不得受理,令捕遠限搜捉,日后自知,依法治罪。
夫妻不和,夫婿丑陋軟弱,無病卒暴而死者,令巡尉、鄉老、保司、用心密察,多因奸夫謀害,毒藥厭鎮所殺,最為急務大事也。
女有五不娶者,五逆之家、淫亂之家、犯死罪之家、齅癘之家、亡父母之家,子故多不良,招惹詞訟也。
女有七去者,一不順父母,二無子嗣,三犯淫亂,四妒忌,五言語無定,六竊盜家財,七有惡疾體臭者。
婦人出嫁,不可去者三:有所取無所歸投,不去;守翁婆三年孝服滿,不去;先貧賤后富貴,不去。此人倫之常法也。
禁捕第五
停閑、窩家、沽屠、破落戶、酒肆、茶房、浴堂、兌房、妓館、旅店、勾欄、庵舍、軍旅卒屋、水手場屋、罷役弓手、廟宇貧子、打爻窮漢,若識此徒,萬無一失,民自然安矣。
盜行時日,巡尉須知,十九、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二十七、二十九、初一、初二、初三、初五、初七、冬年節日,其余畏月明不行也;及風、陰、煙、霧、蘆葦,蒿荒、黃昏,昧爽,假此之便也。捕盜抗拒敗走,不得手去掖領,先拿其駿發踏背立地,不得肘膝胸前,七手五把,反傷主人兵吏性命,切要防之。
司縣破落戶、潑底官,往往造鹽、酒、麯,宰殺牛馬,開閱兌房,窩藏盜賊,橫賽神社,配散酒食,不畏國法。嚴威禁治,久而自息。
司縣約束賭博錢物,煞歸、拔牌、打破、買鬼、雙陸、象棋、樗蒲、握槊、開閱匱房。幫閑子弟破壞良家、窮極為盜也,禁之可矣。
巡尉覺察行壇、大仙、佛牙舍利,妄作光明廟宇,師巫托詐鬼神,夜聚曉散,扇惑人戶,惹叛亂,生嘯聚,連累平人亦遭殺害,禁約則可。
正農第六
勸農為政。周公曰,谷不熟為饑,菜不熟為饉,果不熟為荒,牛不安農困,一夫不耕一家饑,一婦不蠶一室寒;養親祭祀,租稅差役,則皆廢矣。農家殺牛食肉,年年瘴癘疾病,牛能努力,傷坤順之氣也。殺馬食肉,歲歲蠶死桑枯,馬為蠶父,傷天陽之氣。雞豚狗彘,羊豬鵝鴨,二社冬年,足可養老祭祀矣。農家豪富,置買金銀頭面,招賊,榜文錦繡紈,差發由帖,好賽神社,非突橫禍,大屋高房,官兵館驛,輕車肥馬,藉借生冤,攀高接貴,張羅讐隙,可逐一鄉一社,立耆老教化民也。
諺云,由人而窮,窮者有十:一要貧,學燒銀;二要貧,孝空門;三要貧,好相論;四要貧,好移墳;五要貧,置寵人;六要貧,陪女門;七要貧,要宅新;八要貧,酒賭頻;九要貧;宴貴賓;十要貧,好賽神。其犯一者,未有不貧也。又云人有十可富:一可富,孝親族;二可富,少奴仆;三可富,省追逐;四可富,效勤苦;五可富,不高屋;六可富,長忍辱;七可富,粗衣服;八可富,養六畜;九可富,多糞土;十可富,沒名目。為之三五,無不可富足也。
公侯州郡,常切用心,罷不急之役,無名之費,及冗官繁吏,民戶難以養贍;可省費者,即當罷去,莫大之便,利民之要也。公侯之職,當教文武醫卜,士農工商,道釋九流,衣服不得過越奢侈僭易。
朝儀及堂亭屋宇,橫費資財,引惹盜賊,當令勤儉于家,助益豐富。諺云:萬民足,則百姓富;百姓足,則邦國富;邦國足,則天下富。萬國咸寧,在乎斯矣。
民有五恥:不畜者,祭無牲;不耕者,祭無盛;不蠶者,身無衣;不樹者,棺無槨;不績者,喪無衰。民為邦本,有道之主,以逸逸民,無道之主,以樂樂身,志驕業泰,體逸農安。
急務第七
公卿伯之職,治民酷虐,治兵怯懦,治身恕己,治事冗煩,治家寒碎,治政畏上,一日臨位,必失職矣。
桀紂秦煬,破國亡家,心愛禽獸[(食人之食)]、土木[(衣人之衣)]、軍旅[(蹂踐田禾)]、宮室[(發奪耕耨)]。農夫不足于飽,蠶婦不足于暖。不知王道,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稼穡不識菽麥不辨。
為政第八
為政妄興功役,橫起事端,害州縣不過千日,害國者不過期年,害天下者不過十旬,自投坑井,取禍之道也。
為政在上欺君,在下誑民,舞文弄法,諭假像真,因公私惠,仗勢行權,辭辛憚苦,口是心非,明退暗進,何為政邪。為政好名者立異危身,務名者殺身,要名者害身,賣名者敗身,彰名者危身,若盡公干事立政,不召名而名自至矣。
為政,功名官爵貨利聲色,皆謂之私欲,人情也。然知足不貧,知節不淫,不沾名,不吊利,人若不知,必享天爵,而子孫亦昌盛也。
司縣到任,體察奸細、盜賊,陰私謀害,不明公事,密問三姑六婆,茶房、酒肆、妓館、食店、柜房、馬牙、解庫、銀鋪、旅店,各立行老,察知物色名目,多必得情,密切告報,無不知也。
時利第九
教農民栽接園林,廣種蔬菜,拆洗涼衣,多作鞋腳,掛備繩索、農器、鐮擔、車仗,飽飼牛畜,趁時布種,不致荒閑田地。
保庇農民,禁止諸色雜人游樂甘閑,乞覓投散,提繩把索,三教九流,師巫樂戲排場。兵卒官吏不得聚歛搔擾誘說,不惟吞食民財,大誤國家徭役,利害甚大。
二麥三青一黃,催督火速收歛,般載上場,不分晝夜,打碾子粒,暴曬入倉,方屬民物。山東、吳不知熟麥青釤自然子粒圓實,幽燕但過焦雨水頓放多,十去其三四矣。
夏麥薄收,火速勸諭多種蕎麥、黍、谷、豆、晚田蔬菜、果木、苜蓿、野菜、勞豆、蓬子、稊稗,可備春首饑荒。加力鋤刨三五次,亦能倍收。
十月收打蕎麥、黍、豆,積垛草秸以備官草牛食,不致風雨損壞。
勸諭豪富贍賑鰥寡孤獨、老弱殘患,不致凍餒餓莩。不爾申官存恤,勸率寺觀德行僧道安養,使用兩便,是補不足而損有余也。
三冬人閑,收歛乾桑葉,搭苫積聚,以備蠶場。桑葉飼蠶,亦成救歛,其方亦得絲錦。大救生民,蠶桑也。
神農形瘁,堯癯瘦黧黑,禹胼胝,伊尹負鼎而干湯,呂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傳賣,管夷吾束縛,孔子無暖席,墨子無黔突,非貪祿,將起民之利,除民之害也。自天子至于庶人,四體不勤,思慮不困,于是求贍者,未之有也。
修身正家,然后可以治人;居家理,然后可以長官。民之所以生活,衣與食也,事于衣食即有功,不周于衣食即無功。帝王富其民,霸王富其地,危國富其吏。治國若不足,亡國囷倉虛。故曰上無事而民自富,得民力也。
古有言:冬飽則身溫,夏飽則身涼,溫涼時適,人無疾殃。凡加賦歛,妄興徭役,織女農夫,晝夜苦楚,集草為舍,容膝庇足,夜寒無眠,風霜砭骨,數米而炊,并日而食,無廬可居,無田可耕,燒地而眠,炙體而睡,絲不期身,谷不期腹,深山曠野,穹檐敗屋,楮絮不溫,茅次不足,罔有營衣,寒饑空腹。
三王順民情固本。民情欲壽,生之而不傷;民情欲富,厚之而不困;民情欲安,扶之而不危;民情欲逸,節力而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