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文:麝香五分膽礬一錢石斛一錢穿山甲三錢朱砂三錢沒藥三錢郁金三錢川芎三錢細辛三錢甘草節五錢沉香五錢磁石一兩以上諸藥氣味,能引入針內。
外科卷下正骨心法
四肢部
篇名:上編 外治法分類:靈樞經骨度尺寸肩至肘,長一尺七寸。
肘至腕,長一尺二寸半。(臂之中節曰肘。)腕至中指本節,長四寸。(臂掌之交曰腕。)本節至末,長四寸半。(指之后節曰本節。)膝以下至外踝,長一尺六寸。
膝腘以下至跗屬,長一尺二寸。(腘,腿灣也。跗,足面也。膝在前,腘在后。跗屬者,凡兩踝前后脛掌所交之處,皆為跗之屬也。)跗屬以下至地,長三寸。
外踝以下至地,長一寸。
足長一尺二寸 ,廣四寸半。
按、方劑:骨度乃『靈樞經·骨度篇』之文,論骨之長短,皆古數也。
然骨之大者則太過,小者則不及,此亦言其則耳。
其周身手足折量之法,用前中指同身寸法為是。同身寸量法,詳刺灸書中。
注:
環跳
篇名:上編 外治法分類:四肢部環跳者,髖骨外向之凹,其形似臼,以納髀骨之上端如杵者也,名曰 機,又名髀樞,即環跳穴處也。
或因跌打損傷,或踒墊掛鐙,以致樞機錯努,青紫腫痛,不能步履,或行止欹側艱難,宜先服正骨紫金丹,洗以海桐皮湯,貼萬靈膏,常 服健步虎潛丸。
按、方劑:正骨紫金丹:見顛頂骨傷萬靈膏:見囟骨傷海桐皮湯:見兩顴骨傷虎潛丸:見胯骨傷注:
臂骨
篇名:上編 外治法分類:四肢部臂骨者,自肘至腕有正輔二根: 其在下而形體長大,連肘尖者為臂骨。
其在上而形體短細者,為輔骨,俗名纏骨。
疊并相倚,俱下接于腕骨焉。
凡臂骨受傷者,多因迎擊而斷也,或斷臂、輔二骨,或惟斷一骨,瘀 血凝結疼痛。
以手法接對端正,貼萬靈膏,竹簾裹之,加以布條扎緊。
俟三日后開簾視之,以手指按其患處,或仍有未平,再揉摩其瘀結 之筋,令復其舊,換貼膏藥,仍以竹簾裹之。
每日清晨服正骨紫金丹 。
按、方劑:萬靈膏:見囟骨傷正骨紫金丹:見顛頂骨傷注:
鎖子骨
篇名:上編 外治法分類:胸背部鎖子骨,經名拄骨,橫臥于兩肩前缺盆之外,其兩端外接肩解。
擊打損處,或騎馬乘車,因取物偏墜于地,斷傷此骨: 用手法先按胸骨,再將肩端向內合之,揉摩斷骨,令其復位,然后 用帶掛臂于項,勿令搖動。
內服人參紫金丹,外熨定痛散,再敷萬靈膏,其證可愈。
按、方劑:人參紫金丹、定痛散、萬靈膏:俱見囟骨傷注:
臑骨
篇名:上編 外治法分類:四肢部臑骨,即肩下肘上之骨也。
自肩下至手腕,一名肱,俗名胳膊,乃上身兩大肢之通稱也。
或墜車馬跌碎,或打斷,或斜裂,或截斷,或碎斷。打斷者有碎骨,跌斷者則無碎骨,壅腫疼痛,心神忙亂,遍體麻冷。
皆用手法,循其上下前后之筋,令得調順,摩按其受傷骨縫,令得 平正。
再將小杉板周圍逼定,外用白布纏之。
內服正骨紫金丹,外貼萬靈膏。
如壅腫不消,外以散瘀和傷湯洗之。
按、方劑:正骨紫金丹:見顛頂骨傷萬靈膏:見囟骨傷散瘀和傷湯:見顛頂骨傷注:
竹節骨
篇名:上編 外治法分類:四肢部竹節骨,即各指次節之名也。
跌打損傷,骨碎筋彎,指不能伸,以手捻其屈節,則指必舒直。
洗以散瘀和傷湯,貼以萬靈膏。如指甲縫蓄積毒血,其甲必脫落,若 再生指甲,其形多不如舊。
若第三節有傷,治同次節,其指甲名爪甲。
按、方劑:散瘀和傷湯:見顛頂骨傷萬靈膏:見囟骨傷注:
大楗骨
篇名:上編 外治法分類:四肢部一名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樞之臼,下端如錘,接于囗骨,統名曰 股,乃下身兩大肢之通稱也,俗名大腿骨。
墜馬擰傷,骨碎筋腫,黑紫清涼,外起白泡,乃因骨碎氣泄,此證治 之鮮效。
如人年少氣血充足者,雖形證腫痛而不昏沉,無白泡者可治。
法以兩手按摩碎骨,推拿復位,再以指頂按其傷處,無錯落之骨,用竹廉裹之。
每日早服正骨紫金丹,俟三日后,開廉視之,若有不平處,再捻筋 結,令其舒平,貼萬靈膏,仍以竹廉裹之。
按、方劑:正骨紫金丹:見顛頂骨傷萬靈膏:見囟骨傷注:
五指骨
五指之骨,名錘骨,即各指本節之名也。
若被打傷折,五指皆同,株連腫痛,因其筋皆相連也。
手掌與背,其外體雖混一不分,而其骨在內,乃各指之本節相連而成 者也。
若手背與手心,皆堅硬壅腫熱痛,必正其骨節,則無后患。
若不實時調治,其所壅之血,后必化而為膿。
氣盛者,服瘡毒之劑,調治可愈;氣虛者,將來成漏矣。
洗以散瘀和傷湯,貼萬靈膏。
按、方劑:散瘀和傷湯:見顛頂骨傷萬靈膏:見囟骨傷注:
玉堂
篇名:上編 外治法分類:頭面部玉堂在口內上顎,一名上含,其竅即頏顙也。
若被觸刺傷于左右者,惟腫痛而已。
若觸傷正中之孔,則上通于頞,必傷鼻孔之卷肉(俗名鼻須),或再犯 空竅(俗名玉堂),則血流不止,以致鼻目皆腫,滿面青紫,神倦頭暈 ,四肢無力,痛連腦髓。
若傷及會厭與上橫骨,輕者易愈,重者即不能言。
若痛連心膈,則昏迷沉重。
急用膩粉冰片敷于紙上,貼肉破處,以止其血。
內服正骨紫金丹,以散瘀定痛,理氣健脾,寧神定志。
復用蟹黃血竭煎湯,日漱口二三十次。
如氣不舒和,飲食少進,日以柿霜、玉露霜、牛奶皮、奶餅、奶酥油 、并炒囗子面諸物,以涼潤將息之,則愈。
按、方劑:注:
玉梁骨
篇名:上編 外治法分類:頭面部玉梁骨,即耳門骨。
其處上即曲頰,下即頰車,兩骨之合鉗也。
耳門內上通腦髓,亦關靈明。
若墊傷擊傷,而有礙于骨肉者,腫痛流血 服正骨紫金丹 八仙逍遙湯洗之 洗畢貼混元膏 坐臥避冷處。
若傷重內連腦髓,及傷靈明,必昏沉不省人事,不進飲食,若再平素 氣血皆虛,必為不治之證。
按、方劑:八仙逍遙湯專洗跌仆損傷,腫硬疼痛,及一切冷振風濕,筋骨血肉肢體酸痛諸證防風荊芥川芎甘草各一錢當歸(酒洗)黃柏各二錢 茅山蒼術牡丹皮川椒各三錢苦參五錢共合一處,裝白布袋內,扎口,水熬滾,熏洗患處。
注:
地閣骨
篇名:上編 外治法分類:頭面部地閣骨,即兩牙車相交之骨,又名頦,俗名下巴骨,上載齒牙。
打撲損傷者,囗唇腫痛,牙車振動虛浮,飲食不進,目閉神昏,心熱 神亂,氣弱體軟。
用布兜裹系縛頂上 內服大神效活絡丹消瘀散,止痛和血,理氣健脾。
再噙化人參紫金丹。
搽固齒散,口漱蓽撥散,以去牙根腫痛。
外貼萬靈膏 忌風寒冷物,戒氣惱。
按、方劑:大神效活絡丹此丹宣暢氣血,通利經絡,并風濕諸痹,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行步艱難,筋骨拘攣,手足疼痛等證。
白花蛇(酒浸,焙)烏梢蛇(酒浸,涪)麻黃(去節)防風 灸草官桂草豆蔻羌活元參天麻藿香何首烏白芷 川連黃老耆熟地黃川大黃各二兩遼細辛赤芍藥砂(水飛)沒藥(去油)乳香(去油)直僵蠶(去黑嘴,炒)天竺黃 敗龜板(酥炙)丁香虎脛骨(穌炙)烏藥青皮黑附子 白蔻仁(炒)骨碎補白茯苓于白術(土炒)當歸(酒洗) 沉香各一兩金蝎(去毒)葛根威靈仙(酒浸)各二兩五錢 瓜兒血竭犀角各七錢五錢麝香五錢地龍(去土)五錢 凈松香五錢兩頭尖川芎各二兩京牛黃二錢五分片腦二錢五分共為細末,煉蜜為丸,金鉑為衣,每丸重一錢,以蠟皮封裹,溫酒送,隨病上下,食前后服。
人參紫金丹:見山角骨傷固齒散:見齒傷蓽撥散:見兩顴傷萬靈膏:見顛頂傷注:
補遺
顛撲損傷入于肺者,縱未即死,二七難過。
左脅下傷透至內者。
腸傷斷者。
小腹下傷內者。
證候繁多者。
傷破陰子者。
老人左股壓碎者。
血出盡者。
肩內、耳后傷透于內者。
脈不實重者。
以上皆不必用藥。
按、方劑:注:
山角骨
山角骨,即頭頂兩旁棱骨也。
凡有跌打損傷未破者 不拘左右,宣紫腫硬,瘀血凝聚疼痛,或昏迷目閉,身軟而不能起 ,聲氣短少,語言不出,心中忙亂,睡臥喘促,飲食少進者。
宜內服正骨紫金丹,外用灸熨,如囟骨傷法。
如肉破流血不止者 先用馬屁勃灰止血,后以榆樹皮蓋傷處,以艾合定痛散灸之。
如傷重者,先服人參紫金丹,后如前法。
如損傷太重,成破傷風,不治。
按、方劑:正骨紫金丹:見前顛頂傷。
人參紫金丹:見前囟骨傷。
注:
外科卷下頭面部
中血堂
中血堂,即鼻內頞下脆骨空虛處也。
若被打撲損傷,血流不止,神氣昏迷者,宜塞鼻丹塞于鼻中,外復以 新汲冷水,淋激頭頂。
視其人如氣虛,內服人參紫金丹。
如血瘀,服蘇子桃仁湯。
服后如血仍不止,飲食不進,氣虛、目閉、面黃者,八日死。
凡跌打損傷鼻梁骨者,無妨。
按、方劑:塞鼻丹此丹治跌打損傷,鼻中流血不止,神氣昏迷,牙齒損傷,虛浮腫痛者,及一切衄血之證,皆可用之。
朱砂麝香丁香烏梅肉川烏草烏當歸三奈各一錢 乳香三錢皂角七分共為細末,用獨頭蒜泥為丸,以絲棉包裹,寒于鼻中。
人參紫金丹:見囟骨傷蘇子桃仁湯:見顛頂傷注:
手法總論
篇名:上編 外治法分類:手法總論夫手法者,謂以兩手安置所傷之筋骨,使仍復于舊也。
但傷有重輕,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遲速,及遺留殘疾與否,皆 觀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盡其法也。
蓋一身之骨體,既非一致,而十二經筋之羅列序屬,又各不同,故必 素知其體相,識其部位,一旦臨證,機觸于外,巧生于內,手隨心轉 ,法從手出,或拽之離而復合,或推之就而復位,或正其斜,或完其 闕,則骨之截斷、碎斷、斜斷,筋之弛縱、卷攣、翻轉、離合,雖在 肉里,以手捫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手 法也。
況所傷之處,多有關于性命者,如七竅上通腦髓,膈近心君,四末受 傷,痛苦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氣素壯,敗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 ,手法亦不可亂施;若元氣素弱,一旦被傷,勢已難支,設手法再誤 ,則萬難挽回矣,此所以尤當審慎者也。
蓋正骨者,須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復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 。誠以手本血肉之體,其宛轉運用之妙,可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 ,輕重開合,能達病者之血氣凝滯,皮肉腫痛,筋骨攣折,與情志之 苦欲也。較之以器具從事于拘制者,相去甚遠矣。是則手法者,誠正 骨之首務哉。
按、方劑:注:
竹簾
篇名:上編 外治法分類:器具釋義竹簾者,即夏月涼簾也,量患處之大小長短裁取之。
用法釋義: 凡肢體有斷處,先用手法安置訖,然后用布纏之,復以竹廉圍于布 外,緊扎之,使骨縫無參差走作之患,乃通用之物也。
按、方劑:注:
耳
篇名:上編 外治法分類:頭面部耳者,司聽之竅也。耳門之名曰蔽,耳輪之名曰廓。
凡耳被砍跌打落,或上脫下粘,或下脫上粘 內用封口藥,外用消毒定痛散敷貼。
及耳后看脫落所向,用鵝翎橫夾定,卻用竹夾子直上橫縛定,縛 時要兩耳相對,輕輕縛住,或用綴法。
按、方劑:封口藥、消毒定痛散、綴法:俱見鼻梁骨傷注:
囟骨
篇名:上編 外治法分類:頭面部囟骨者,嬰兒頂骨未合,軟而跳動之處,名曰囟門。
或跌打損傷,骨縫雖綻,尚未震傷腦髓,筋未振轉。其形頭項浮光,面虛眼腫,鼻大唇翻舌硬,睡困昏沉。
肉雖腫而未皮破出血者 宜扶起正坐。
即以蔥汁合定痛散,敷于傷處;再以毛頭紙蘸醋貼藥上,燒鐵熨斗 烙紙上,以傷處覺熱疼,口中有聲為度。
去藥貼萬靈膏,三日一換。
待疼止思食,始揭去膏,以和傷湯洗之,則風除腫散,血活氣理矣肉破出血者 即用馬屁勃灰先止其血。
次用榆樹皮灸熨法。
內服人參紫金丹,以健脾胃,提元氣,止渴生津,增長精神,強壯 身體,令筋血和通為要。
忌發物、火酒。戴抽口,穿帶布帽,以避風寒,不可出房。
若肉破血流不止,骨陷筋翻,必損腦髓,身軟屈手筋強,氣息無聲,則危篤難醫。若破痕觸冒寒風者,不治。
馬屁勃,俗名狗頭灰,產口外者佳。
按、方劑:定痛散治一切打撲損傷,定痛消腫,舒筋和絡。
當歸川芎白芍 官桂各一錢三奈三錢麝香三分紅花五錢 紫丁香根五錢升麻一錢防風一錢共為細末,老蔥搗汁合敷患處,再用熨法。
灸熨法此法專以灸熨肉破血出諸傷。蓋因血液津漬潮潤,以樹皮隔之,方灸熨也,先以榆樹皮安患處,再以老蔥搗爛,并蘄艾止痛散和勻,置樹皮上,連灸五次畢,以軟絹包裹。戴抽口布帽,系緊帶子,謹避風冷萬靈膏治跌打損傷,消瘀散毒,舒筋活血,止痛接骨如神,兼去麻木風痰,寒濕疼痛等證。
鸛筋草透骨草紫丁香根當歸(酒洗)自然銅(醋淬七次) 瓜兒血竭沒藥各一兩川芎八錢赤芍二兩半兩錢(醋淬)一枚紅花一兩川牛膝五加皮石菖蒲茅山蒼術各五錢木香秦艽蛇床子肉桂川附子(制)半夏(制)石斛蓽薢鹿茸各三錢虎脛骨一對麝香二錢以上除血竭、沒藥、麝香三味,各研細末另包外,共二十三味。先將香油十斤微火煨浸三日,然后將群藥入油內,熬黑為度,去滓加黃丹五斤再熬,將至滴水成珠,離火,俟少時藥溫,將血竭、沒藥、麝香下入,攪勻,取起出火氣。
人參紫金丹此丹提補元氣,健壯脾胃,止渴生津,增長精神,和通筋血,被跌仆閃撞而氣虛者,最宜服之。
人參三錢丁香一兩五加皮二兩甘草八錢茯芩二錢 當歸(酒洗)一兩血竭一兩骨碎補一兩五味子一兩沒藥(去油)二兩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三錢,早晚淡黃酒化服,童便化服亦可。
注:
尾囗骨
篇名:上編 外治法分類:胸背部尾囗骨,即尻骨也。其形上寬下窄,上承腰脊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