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1章

  • 醫宗金鑒
  • 佚名
  • 4944字
  • 2015-12-25 16:25:33

條文:鬼魘暴絕最傷人,急灸鬼眼可回春,穴在兩足大趾內,去甲韭葉鬼難存。

注:凡一切鬼魘暴絕,當灸奇穴。

在足兩大趾內,去爪甲如韭葉許,名鬼眼穴。

灸之則鬼邪自去,而病可愈也(圖一○九)。

灸鬼眼穴歌

條文:腫滿上下灸奇穴,上即鬼哭不用縛,下取兩足第二趾,趾尖向后寸半符。

注:灸腫滿奇穴,上穴即兩手大指縫,鬼哭穴也;下穴在兩足第二趾趾尖向后一寸五分,即是也(圖一一○)。

灸贅疣穴歌

條文:贅疣諸痣灸奇穴,更灸紫白二癜風,手之左右中指節,屈節尖上宛宛中。

注: 灸癜風及贅疣諸痣奇穴,其穴在左右手中指節宛宛中,俗名拳尖是也(圖一一一)。

灸瘰囗穴歌

條文:瘰囗隔蒜灸法宜,先從后發核灸起,灸至初發母核止,多著艾火效無匹。

注:瘰囗隔蒜灸法,用獨蒜片先從后發核上灸起,至初發母核而止,多灸自效(圖一一二)。

灸腋氣歌

條文:腋氣除根剃腋毛,再將定粉水調膏,涂搽患處七日后,視有黑孔用艾燒。

注:凡腋氣先用快刀剃去腋毛凈,乃用好定粉水調搽患處,六七日后,看腋下有一點黑者,必有孔如針大,或如簪尖,即氣竅也。

用艾炷如米大者灸之,三四壯愈,永不再發(圖一二三)。

灸瘋犬咬傷歌

條文:瘋犬咬傷先須吮,吮盡惡血不生風,次于咬處灸百壯,常食灸韭不須驚。

注:瘋犬咬傷之處,急急用大嘴砂酒壺一個,內盛干燒酒,燙極熱,去酒以酒壺嘴向咬處,如拔火罐樣,吸盡惡血為度,擊破自落,上用艾炷灸之,永不再發。

灸韭,炒韭菜也。

灸蛇蝎蜈蚣蜘蛛咬傷歌

條文:蛇、蝎、蜈蚣、蜘蛛傷,印時疼痛最難當,急以傷處隔蒜灸,五六十壯效非常。

注:凡蛇、蝎、蜈蚣、蜘蛛咬傷,痛急勢危者,急用艾火于傷處灸之,拔散毒氣即安;或用獨蒜片隔蒜灸之,二三壯換一片,毒甚者,灸五六十壯。

足三里穴歌

條文:三里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除胸脅痛,腹脹胃中寒,腸鳴并泄瀉,眼睡膝脛酸,傷寒羸瘦損,氣蠱證諸般,年過三旬后,針灸眼光全。

注:三里,足三里穴也。

其穴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大筋內宛宛中,針五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胸脅疼痛,腹脹,胃寒腸中雷鳴,脾寒泄瀉,眼目紅腫,膝脛酸痛,傷寒熱不已,瘦弱虛損,小腸氣痛,與水氣,蠱毒,鬼擊諸證,悉宜針灸。

但小兒忌灸,恐眼目不明,惟三十以外方可灸之,令眼目光明也(圖一一四)。

內庭穴歌

條文:內庭次趾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痛,數欠及牙疼,瘧疾不思食,耳鳴針便清。

注:內庭穴,在足之大趾次趾外間陷中,屬足陽明胃經穴也。

主治四肢厥逆,喜靜惡聞人聲,癮疹不快,咽喉腫痛,數欠,牙齦疼,瘧疾,不思飲食,耳內蟬鳴等證。

針三分,留十呼,灸三壯(圖一一五)。

曲池穴歌

條文:曲池拱手取,屈肘骨邊求,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挽弓開不得,臂瘓怯梳頭,喉痹促欲死,發熱更無休,遍身風癬癩,針著實時瘳。

注:曲池穴,其穴在肘輔骨屈肘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

主治肘中疼痛,偏風半身不遂,臂痛拉弓不開,兩臂癱瘓不能舉手向發,喉痹喘促欲死,傷寒振熱,余熱不盡,皮膚干燥,痂疥等證。

刺七分,留七呼,灸三壯(圖一一六無)。

合谷穴歌

條文:合谷在虎口,兩指岐骨間,頭疼并面腫,瘧病熱還寒,體熱身汗出,目暗視茫然,齒齲鼻衄血,口噤不能言,針入深三分,能令人病安。

注:合谷穴,其穴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

主治偏正頭疼,面目浮腫,瘧疾寒熱,身體發熱,汗不收,目翳視物不明,齒蠹朽痛,鼻中流血不止。

口噤不開等證。

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圖一一七無)。

委中穴歌

條文:委中曲囗里,橫紋脈中央,腰痛不能舉,酸沉引脊梁,風囗及轉筋,疼痛難移向,風痹痛無比,熱病久在床,足膝難伸屈,針入即安康。

注:委中穴,其穴在腘中央,約紋動脈陷中。

主治腰俠脊沉墜疼痛,瘛瘲,癲疾,及兩腿肚轉筋,疼痛難動,風痹疼痛,流注不定,熱病難愈,兩足膝疼痛難伸屈等證。

針五分,留七呼,禁灸(圖一一八)

承山穴歌

條文:承山名魚腹,囗腸分肉間,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難,腳氣并膝腫,兩足盡寒酸,展轉成時疫,戰栗瘧熱寒,霍亂及轉筋,刺之立便安。

注:承山穴,其穴在腿肚下尖分肉間。

主治腰背疼痛,痔腫,大便難,腳氣膝腫,脛酸跟痛,傷寒時疫,寒熱瘧疾,戰栗不能行立,霍亂轉筋等證。

針元分。灸五壯(圖一一九)

太沖穴歌

條文:太沖足大趾,節后二寸,動脈知生死,能醫驚囗風,咽喉并心腋,兩足不能動,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朦,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

注:太沖穴,其穴在足大趾本節后二寸陷中,動脈應手,病者有此脈生,無此脈者死。

主治急慢悚風,羊癇風證,及咽喉疼痛,心腋脹滿,寒濕腳氣痛,行步難,小腹疝氣,偏墜疼痛,兩目昏暗,腰背疼痛等證。

針三分,留十呼,灸三壯(圖一二○)。

昆侖穴歌

條文:昆侖足外踝,跟骨上邊尋,轉筋腰尻痛,膊重更連陰,頭痛脊背急,暴喘滿沖心,舉步行不得,動足即呻吟,若欲求安樂,須將此穴針。

注:昆侖穴,在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

主治腰尻疼痛,膊重不能舉,及前陰腫痛,偏正頭痛,脊背拘急,暴咳喘促,足囗腫不得履地等證。

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圖一二一)

環跳穴歌

條文: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能針偏廢軀,折腰返顧難,冷風并濕痹,身體似繩牽,腿胯連囗痛,屈轉重吁嘆,若人能針灸,頃刻病消痊。

注:環跳穴,其穴在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

主治半身不遂,閃挫腰痛不能回顧,冷風濕痹,周身拘急,腿胯腿肚疼痛不能動轉等證。

針一寸,留十呼,灸三壯(圖一二二)。

陽陵泉穴歌

條文:陽陵居膝下,外廉一寸中,膝腫并麻木,冷痹及偏風,起坐腰背重,面腫滿胸中,舉足不能起,坐臥似衰翁,針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注:陽陵泉穴,其穴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尖骨前筋骨間。

主治兩膝腫痛,及冷痹不仁,半身不遂,腰背重痛,起坐艱難,面目浮腫,胸中脹滿,兩足疼痛難移,起坐不能支持等證。

針六分,留十呼,灸七壯(圖一二三)。

通里穴歌

條文:通里腕側后,去腕一寸中,欲言聲不出,懊囗及怔仲,實則四肢重,頭腮面頰紅,聲平仍數欠,喉痹氣難通,虛則不能食,暴瘖面無容,毫針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注:通里穴,其穴在腕側后一寸陷中。

主治聲囗,心煩極甚,怔仲不寧,四肢重痛,頭囗面頰紅腫,倦言,數欠,喉咽疼痛,氣息不通,虛損不思食,暴瘖面無潤澤。

針三分,灸三壯(圖一二四)。

列缺穴歌

條文:列缺腕側上,次指手交叉,善療偏頭患,遍身風痹麻,痰涎頻上壅,口噤不開牙,若能明補瀉,應手即能瘥。

注:列缺穴,其穴在腕后側上一寸五分,兩手交叉,當食指末筋骨罅中。

主治偏風頭痛,偏身風痹麻木,痰壅氣堵,口噤不開等證。

針二分,留三呼,灸三壯(圖一二五)。

四季針灸坐向歌

條文:四季針灸坐向理,宜從四季順自然,東南西北四維向,以迎生氣本乎天。

注:針灸坐向,避忌之理,『醫學入門』:「春坐東向西,夏坐南向北,秋坐西向東,冬坐北中向南」。

皆背四季生氣之向,不可為法。

宜從春向東,夏向南,秋向西,冬向北,四土旺月向四維,以迎生氣,本乎天理,順其自然為是也。

灸法點穴用火歌

條文:點穴坐臥立直正,炷用蘄艾火珠良,灸病古忌入木火,今時通行一炷香。

注:凡灸法,坐點穴則坐灸,臥點穴則臥灸,立點穴則立灸。

須四體平直,毌令傾側,若傾側穴即不正。

其炷所用之艾,必用蘄艾,艾令干燥,入臼搗去凈塵屑,作炷堅實,置穴上,用蔥涎粘固。

上古用火珠映日取火點之,忌松、柏、枳、橘、榆、束、桑、竹,八木之火;今時惟用香火灼艾,亦通行簡便之法也。

灸法早晚次序歌

條文:灸法溫暖宜于午,上下陽陰先后分,脈數新愈不宜灸,欲灸三里過三旬。

注:凡灸百病,原為溫暖經絡,宜在午時陽盛之時,火氣易行,必分上下先后:上下經皆灸者,先灸上,后灸下;陰陽經皆灸者,先灸陽,后灸陰。

若脈數有熱,新愈氣虛,俱不宜灸,恐傷氣血。

但人有病,欲灸足三里者,須三十年以上,方許灸之,恐年少盛傷目。

故凡灸頭,必灸足三里者,以三里能下火氣也。

灸法大小多少歌

條文:頭骨手足皮薄瘦,巨闕鳩尾小少宜,背腹臍下皮肉厚,大多方能起痼疾。

注:凡灸諸病,必火足氣到,始能求愈。

然頭與四肢,皮肉淺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氣血難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炷宜小,壯數宜少。

百病必當灸巨闕、鳩尾二穴者,必不可過三壯,艾炷如小麥,恐火氣傷心也。

背腹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使火氣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

灸法調養歌

條文:灸后風寒須謹避,七情過極慎起居,生冷醇酒諸厚味,惟茹蔬淡適其宜。

注:凡灸后,須謹避風寒,慎其起居,養其氣血,其喜、怒、憂、思、悲、恐、驚不可過極,和其情志,及禁食一切生冷醇酒厚味等物,即食蔬淡,亦當適宜,不可過度,以適養脾胃也。

灸瘡調治歌

條文:灸瘡不發氣血竭,七日發膿病必除,發熱膏貼防外襲,薄連蔥荽凈瘡污。

注:凡灸諸病,灸瘡應發不發,是其氣血大虧,不必復灸,即灸亦多不能愈。

過七天之后,艾疤發時,膿水稠多,其病易愈,以其氣血充暢,經絡流通也。

發后貼膏藥者,防其六淫外襲也。

如灸瘡黑痛,膿汁污穢,及艾火毒盛,必用薄荷、黃連、蔥皮、芫荽煎湯,洗之自愈也。

灸瘡膏藥歌

條文:芩連白芷金星草,乳香淡竹當歸好。薄荷川芎與蔥白,香油煎藥粉成膏。

注:以上藥味各等分,用香油煎藥去滓,再下鉛粉熬成膏,專貼灸瘡。

行針避忌歌

條文:行針避忌雨大風,饑飽醉怒渴勞驚,男內外女外堅守,更看人神不可逢,行針避忌雖如此,還推病之緩急行,緩病欲針擇吉日,急病行針稍停。

注:按行針避忌,于未刺之先,如風雨晦冥,人之氣血,即凝滯而不調。

大饑者氣虛,新飽者氣盛,大醉者氣亂,大怒者氣逆,大渴者液少,大勞者氣乏,大驚者氣散,凡此者脈亂氣散,行針須當避忌,俟其必清必靜,聚精會神,方保無誤也。

既刺之后,尤當戒慎,男子忌內,女子忌外,忌外者堅拒勿出,忌內者謹守勿內,則邪氣必去,正氣必復,是謂得氣,理固然矣。

猶有達變之法存焉,緩病須擇神吉,急病豈可待時哉。

四季人神所在禁忌針灸歌

條文:四季人神所在處,禁忌針灸莫忘施,春在左脅秋在右,冬在于腰夏在臍。

注:四季人神所在之處,謂人之神氣初動之處,同乎天之流行也,禁針灸者恐傷生氣也。

人神常在心,春在左脅者肝主升也,秋在右脅者肺主降也,冬在腰者神主藏,夏在臍者脾主化也。

逐日人神所在禁忌針灸歌

條文:一日足大二外踝,三日股內四在腰,五口六手七內踝,八腕九尻十背腰,十一鼻柱二發際,三牙四胃五遍身,六胸七氣八股內,九足二十內踝尋,廿一手小二外踝,三日肝足四手明,五足六胸七在膝,八陰九脛晦趺停。

注:足大,足之大指也。

氣,氣沖也。

手小,手之小指也。

手明,手陽明也。

足,足陽明也。

陰,男女前陰中也。

晦,月盡也。

趺,足十趾岐骨也。

十二時人神所在禁忌針灸歌

條文:子踝丑頭寅耳邊,卯面辰項巳乳肩,午脅未腹申心主,酉膝戍腰亥股端。

注:子踝,左、右內踝、外踝也。

寅耳邊,左右兩耳也。

辰項,頸項也,巳乳肩,兩乳兩肩也。

午脅,左右脅也。

未腹,大腹少腹也。

申心主,胸膈也。

酉膝,左右兩膝也。

戍腰,腰背也。

亥股,兩股內外也。

禁針穴歌

條文:禁針穴道要先明,腦戶囗會及神庭,絡卻玉枕角孫穴,顱息承泣隨承靈,神道靈臺膻中忌,水分神闕并會陰,橫骨氣沖手五里,箕門承筋及青靈,乳中上臂三陽絡,二十三穴不可針。孕婦不宜針合谷,三陰交內亦通論,石門針灸應須忌,女子終身無妊娠。外有云門并鳩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時人悶倒,三里急補人還平,刺中五臟膽皆死,沖陽血出投幽冥。

海泉顴窌乳頭上,脊間中髓傴僂形,手魚腹陷陰股內,膝臏筋會及腎經,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關節皆通評。

禁灸穴歌

條文:禁灸之穴四十七,承光囗門風府逆,睛明攢竹下迎香,天柱素囗上臨泣,腦戶耳門瘛脈通,禾囗顴囗絲竹空,頭維下關人迎等,肩貞天牖心俞同,乳中脊中白環俞,鳩尾淵液和周榮,腹哀少商并魚際,經渠天府及中沖,陽池陽關地五會,漏谷陰陵條口逢,殷門申脈承扶忌,伏兔髀關連委中,陰市下行尋犢鼻,諸穴休將艾火攻。

制針法歌

條文:制針須用馬銜鐵,惟有金針更可嘉,囗煉涂酥插臘肉,煮針之藥有多法。

注:制針用馬嚼環鐵者,以馬屬午,午為火,火克金,取克制之義也。

若以真金制針,用之更佳。

其囗煉之法:將鐵絲于火中囗紅,截為二寸,或三寸或五寸,長短不拘,次以蟾酥涂針上,入火中微囗,取起,復照前涂酥,囗三次,乘熱插入臘肉皮之里,肉之外,將后藥用水三碗煎沸,次入針肉在內,煮至水干,傾于水中,待冷將針取出,于黃土中插百余下,以去火毒,其針要光圓,不可用尖峰,次以銅絲纏其柄。

煮針藥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昌市| 阳春市| 文成县| 陇西县| 布尔津县| 安多县| 内黄县| 阜康市| 枞阳县| 云龙县| 福鼎市| 清水县| 家居| 浪卡子县| 屏南县| 临清市| 沁源县| 湘潭县| 图木舒克市| 岐山县| 涿州市| 孟州市| 溆浦县| 施甸县| 隆林| 德清县| 万安县| 广安市| 塔城市| 稷山县| 文昌市| 桐城市| 蚌埠市| 永德县| 平谷区| 杭锦旗| 岳池县| 柏乡县| 江川县| 寿宁县| 龙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