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正值盛夏,我剛剛進入公安局工作不久,局里接到一個案子,說是位于黃河街的一家糧站連續4個月收到了假糧票。那時還是計劃經濟,糧食定量供應,老百姓每個月都要在27日那天到定點糧站去領下個月全家的口糧。
案子并不復雜,卻有些蹊蹺。據糧站張主任介紹說,最開始發現假糧票是3月27日,假糧票是一張面值為5市斤的遼寧省地方糧票。造假者非常聰明,5市斤在市面上用得最多,一般不容易被發現。 ...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1976年7月,正值盛夏,我剛剛進入公安局工作不久,局里接到一個案子,說是位于黃河街的一家糧站連續4個月收到了假糧票。那時還是計劃經濟,糧食定量供應,老百姓每個月都要在27日那天到定點糧站去領下個月全家的口糧。
案子并不復雜,卻有些蹊蹺。據糧站張主任介紹說,最開始發現假糧票是3月27日,假糧票是一張面值為5市斤的遼寧省地方糧票。造假者非常聰明,5市斤在市面上用得最多,一般不容易被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