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商代的政教

商代是興于西方的。其始祖名契,封于商,即今陜西的商縣。傳十四世而至成湯。《史記》說:自契至于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八遷的事實和地點現在不大明了。其比較可靠的:《世本》說契居于蕃;其子昭明,居于砥石,遷于商。《左氏》襄公九年,說昭明子相土,居于商丘。蕃在今陜西華縣附近。砥石不可考。商丘,即春秋時的衛國,系今河南濮陽縣。殷人帝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帝嚳冢在濮陽,都邑亦當相去不遠。唯冥居地無考。湯所從的先王,如其是嚳或契,則其所居之亳,該在商或商丘附近了。

這是湯初居之亳,至于后來,其都邑容有遷徙。湯征伐的次序,據《史記》、《詩經》、《孟子》,是首伐葛,次伐韋、顧,次伐昆吾,遂伐桀。《孟子》謂湯居亳,與葛為鄰。后儒釋葛,謂即漢寧陵縣的葛鄉,地屬今河南寧陵縣。因謂湯居亳之亳,必即漢代的薄縣,為今河南商丘、夏邑、永城三縣之地。葛究在寧陵與否,殊無確據。韋是今河南的滑縣,顧是今山東的范縣,亦不過因其地有韋城、顧城而言之,未敢決其信否。唯昆吾初居濮陽,后遷舊許,見于《左氏》昭公十二年和哀公十七年,較為可信。桀都陽城,見于《世本》,其說亦當不誣。舊許,即今河南的許昌。陽城,在今河南登封縣。《史記》說:桀敗于有娥之虛,奔于鳴條。有娥之虛不可考。鳴條則當在南巢附近。南巢,即今安徽的巢縣,桀放于此而死。然則湯當是興于陜西或豫北,向豫南及山東、安徽發展的。

商代傳三十一世,王天下六百余年。其制度特異的,為其王位繼承之法。商代的繼承法,似乎是長兄死后,以次傳其同母弟;同母弟既盡,則還立其長兄之子。所以《春秋繁露》說:主天者法商而王,立嗣與子,篤母弟。主地者法夏而王,立嗣與孫,篤世子。我們觀此,知商代的習慣,與夏不同,而周朝則與夏相近。又商代之法,“君薨,百官總已,以聽于冢宰,三年”。所以古書說“高宗諒闇,三年不言”。觀此,則商代的君權,似不十分完全,而受有相當的限制。

此外,商代事跡可考見的,只有其都邑的屢遷。至其治亂興衰,《史記》雖語焉不詳,亦說得一個大概。今節錄如下:

【太甲】修德,諸侯成歸殷,百姓以寧。

【雍己】殷道衰,諸侯或不至。

【太戊】殷復興,諸侯歸之。

【仲丁】遷于敖。

【河亶甲】居相。殷復衰。

【祖乙】遷于邢。殷復興。

【陽甲】自仲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諸侯莫朝。

【盤庚】涉河南,治亳。殷道復興,諸侯來朝。

【小辛】殷復衰。

【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歡,殷道復興。

【帝甲】淫亂,殷復衰。

【武乙】去亳,居河北。

【帝乙】殷益衰。

帝乙的兒子,就是紂了。

公元一八九八至一八九九年間,河南安陽縣北的小屯,曾發見龜甲獸骨。有的刻有文字。考古的人,謂其地即《史記·項羽本紀》所謂殷墟,或者是武乙所都。據以研究商代史事和制度的頗多,著書立說的亦不少。但骨甲中雜有偽品,研究亦未充分,所以其所得之說,尚未能據為定論。殷代政教,見于書傳,確然可信的,則古書中屢說殷質而周文。可見其時的風氣尚較周代為質樸;一切物質文明的發達,亦尚不及周朝。又商人治地之法,名為助法,是把田分別公私,公田所入歸公;私田所入,則全歸私人所有。但借人民之力,以助耕公田,而不復稅其私田,故名為助,這確較夏代的貢法,進步多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垣县| 雅安市| 清原| 祥云县| 三江| 兴安盟| 眉山市| 沾化县| 深圳市| 买车| 华宁县| 广昌县| 敦化市| 邯郸县| 陕西省| 大埔区| 新建县| 伊吾县| 平顺县| 奉化市| 英山县| 昭苏县| 册亨县| 靖远县| 五家渠市| 莱芜市| 池州市| 合肥市| 平泉县| 双柏县| 竹溪县| 红河县| 六安市| 东方市| 无锡市| 三穗县| 高安市| 密山市| 三门峡市| 互助| 辽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