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升陽散火方 【《趙氏醫貫》,下同】  因冬暖,小兒服之,升陽散火清滯。

山楂五分 黃芩四分 甘草 干葛 柴胡 陳皮各二分 黃連 芍藥 防風 連翹 當歸尾 蔓荊子各三分

右,水一鍾,姜一片,煎六分,食遠服。如飲食過傷,山楂倍用。

退內熱方 治小兒內熱,神不爽,胸高。

芍藥酒炒 茯苓 麥門冬 白扁豆各五分 山藥 當歸各四分 甘草 貝母 干葛 陳皮各三分 桔梗 黃連各二分水一鍾,姜一小片,煎六分,食遠服。

梔子清肝散 【《證治準繩》,下同】  一名柴胡梔子散。治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發熱,其內作癢生瘡,或出水疼痛;或胸乳間作痛,寒熱往來。

柴胡 梔子炒 牡丹皮各一錢 茯苓 川芎 芍藥 當歸 牛蒡子炒,各七分 甘草三分

右,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 治肝膽三焦風熱怒火,或乍寒乍熱,往來寒熱,發熱,或頭發瘡毒等證。

柴胡 山梔炒,各一錢半 黃芩炒 人參 川芎各一錢 連翹 甘草各五分 桔梗八分

右,水煎服。

柴胡飲子 解肌熱、蒸熱、積熱,或汗后余熱,脈洪實弦數,大便堅實。

黃芩七分 甘草四分 大黃八分 芍藥七分 柴胡 人參各五分 當歸一錢

右,每服一錢,姜水煎。

龍腦飲子 此瀉脾經熱,可代瀉黃散。用治小兒蘊熱,咽喉腫痛,赤眼口瘡,心煩鼻衄,咽干多渴,睡臥不寧;及除痰熱咳嗽,中暑煩躁,一切風壅。

甘草四兩,炙 大梔子三兩,炒 藿香葉半兩 石膏一兩 縮砂 瓜蔞各七錢半

右為末,每服一錢,蜜調水服,不拘時。治傷寒余毒,潮熱虛汗,加竹葉煎服。

滋腎丸 治腎熱。

黃蘗酒拌炒焦,三錢 知母二錢 肉桂五分

右為末,熟水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前百沸湯下。

三解牛黃散 治實熱潮熱。

白僵蠶 全蝎炙 防風 白附子 桔?!〈ù簏S 甘草炙 白茯苓 川黃芩 人參 川郁金皂角水煮

右各等分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薄荷蜜湯調。

牛黃涼膈散 治風壅痰實,蘊積不散,頭痛面赤,心煩潮熱,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臥不安,口干多渴,唇焦咽痛,頷頰赤腫,口舌生瘡。

牛黃一兩 甘草炙十兩 寒水石 牙硝枯 石膏各二十兩 紫石英飛 腦 麝各五兩 膽星七兩半

右末之,蜜丸,每兩作三十丸,溫薄荷人參湯,嚼一丸,食后服。常服半丸。治急驚,并薄荷水化。

當歸補血湯 治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脈虛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必死,宜此主之。

黃芪三錢 當歸一錢

右,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 治中氣虛弱,體疲食少,或發熱煩渴等證。

當歸三分 人參 黃芪各八分 白朮 甘草 陳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右,姜棗水煎,空心,午前服。

加味逍遙散 去牡丹皮、山梔,即逍遙散,治肝脾血虛等證。

當歸 甘草炙 芍藥酒炒 茯苓 白朮炒 柴胡各一錢 牡丹皮 山梔炒,各七分

右,水煎服。王肯堂曰:愚按前方,若乳母肝脾血虛,內熱寒熱,遍身癢癢,肢體作疼,頭目昏重,怔忡頰赤,口燥咽干;或發熱盜汗,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瘡,耳內作痛,胸乳腹脹,小便不利,致兒為患,尤宜用之。又治婦人陰虛發熱,兒飲其乳。以致患瘡者。

清解散 治感風發熱,頭疼鼻塞涕流及溫壯,悉主之。

北參 防風 天麻 北前胡 茯苓 北?!¤讱やS 甘草各二錢 細辛 柴胡各一錢半 川芎三錢

右末,每一錢,水一小盞,干薄荷三葉,略煎溫和服。

集驗荊朮散 治小兒傷風傷寒,或瘡或疹。此藥無寒無熱,疏風順氣,一切諸熱證。

荊芥穗 赤芍藥各一兩 蒼朮二兩,泔制 甘草半兩,炒 細末隨大小一二錢。又名沖和散。傷風傷寒,壯熱咳嗽,鼻塞聲重,生姜蔥白湯下;傷風潮熱,或變蒸發熱,薄荷湯下;風熱傷肺,鼻涕氣粗,紫蘇湯下。暴卒急驚風熱,宜急驚門疏風散;久病后急慢驚熱,保嬰全蝎散。發汗,去節麻黃湯調;盜汗自汗,牡蠣、浮麥湯調;丹毒風熱,煎四順飲調;眼暴赤熱腫,煎羌活、黃芩、生地黃湯調;口舌腮項熱腫生瘡,煎防風、牛蒡子湯調;咽喉重舌,煎升麻、枳殼、大黃、防風、薄荷湯調。

人參羌活散 治傷寒發熱,頭痛身疼,或潮熱煩渴,痰實咳嗽。

羌活 白獨活 柴胡 川芎 人參 甘草炙 白茯苓 枳殼各一兩 前胡 桔?!〉毓瞧ぁ√炻榫平?,各半兩(口父)咀,每一錢,水半盞,姜一片,棗半個,薄荷一葉煎,溫服無時。瘡疹未發亦可服。

羌活散 治傷風時氣頭痛發熱,身體煩疼,痰壅咳嗽,失音鼻塞,聲重,及解時行下痢赤白。

人參去蘆 羌活 赤茯苓去皮 柴胡去蘆 前胡去蘆 川芎 獨活 桔梗銼炒 枳殼 蒼朮各如前制 甘草各一兩

右銼,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薄荷三葉,煎七分,無時熱服。發散風邪,入蔥白同煎。痢證,姜、倉米煎。

人參辛梗湯 治小兒傷風發熱,鼻塞咳嗽,時行瘡疹。

人參七分 細辛五分 桔?!「筛稹∩椤“讝X 茯苓 柴胡各七分 薄荷 甘草各五分 每服,水一鍾,姜三片,煎五分,不拘時服。

紅綿散 治小兒四時感冒風寒,遍身發熱,變蒸、諸驚、胎驚、丹毒等熱,并皆治之;及急慢驚風,亦宜服之。

人參二錢五分 天麻洗 僵蠶炒 麻黃去節 全蝎去毒,各二錢 甘草炙 辰砂一錢五分,研

右為末,入朱砂和勻,再乳極細,每服半錢,用水半盞,煎數沸,入干胭脂少許,再煎一沸,不時溫服。

大黃(石卜)硝湯 治小兒驚熱涎風,前后不通。

川大黃蒸 生甘草?。ㄊ罚┫醺饕粌?

右銼碎,每服二錢,水半盞,入蜜少許,煎至三分,不拘時服。

五和湯 主宣利臟腑積熱,調和榮衛。

當歸酒洗 赤茯苓去皮,各半兩 甘草炙 大黃 枳殼水浸,去穰銼,麥麩炒微黃,各七錢半

右(口父)咀,每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寬熱飲 主伏熱在里,風壅滿氣促昏悶,或脾胃停滯,日久飲食減少,面黃脈實,發熱無時,并宜服之。

粉草七錢五分 元明粉二錢五分 大黃 枳殼去穰,各一兩,銼片;巴豆十五拉,作兩片去殼膜心同炒,枳殼見微黃色,去巴豆

右銼焙為末,臨時入元明粉,乳缽內同藥末杵勻,無時調服半錢至一錢,兒小止抄一字,并用姜蜜湯或薄荷湯。

七寶散 治小兒溫壯伏熱,傷寒煩躁,面赤氣喘,夜熱曉涼。此藥涼心臟,消風熱。

川大黃蒸 赤芍藥 甘草炙 當歸各二錢半 麻黃 白朮 荊芥穗各二錢

右為末,一歲一錢,水半盞,蔥白一寸,薄荷一葉,煎至三分,不拘時溫服。

實脾散 治小兒余熱不除。

川芎 茯苓 甘草 白朮

右銼散,用水煎,食遠服。

參苓白朮散 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氣,中滿痞噫,嘔吐逆。此藥不寒不熱,性味和平,常服調脾悅色,順正去邪。

人參 白茯苓 粉草 白朮土炒 白扁豆 山藥去皮 桔梗銼炒 蓮肉去心 縮砂仁 薏苡仁各一兩

右銼焙為末,每服半錢至二錢,用棗湯空心調服,或溫米湯亦可。

安神散 治吐瀉諸病后,心虛煩悶,觸物易驚,氣郁生涎,涎與氣搏,睡不得寧,預防變生他證。

人參 白茯苓 半夏制 甘草炙 陳皮去白 枳實制,各五錢

右銼,每服二錢,水一盞,姜兩片,棗一枚,竹茹小團,煎七分,無時溫服。有微熱渴,入麥門冬去心同煎。

簡易凝神散 治小兒經汗下,熱去復作,收斂胃氣,清涼肌表,神效。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山藥炒,各一兩 扁豆 粳米 知母 生地黃 甘草各半兩 淡竹葉 地骨皮 麥門冬各一分 細末,每二錢,水小盞,姜二片,棗一枚煎,無時。

地黃煎 治小兒壯熱煩心,眠臥不安。

生地黃汁一升 白沙蜜 酥 麥門冬汁各三合

右,重湯煮至成膏,每服數匙。

火府丹 治小兒壯熱。

生地黃 木通 甘草 黃芩

右,水一鍾煎服。

金蓮飲子 治小兒蘊積壯熱,赤眼口瘡,心煩躁悶,咽干多渴,潮熱不止。

防風 炙甘草 連翹 柴胡 山梔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用水六分,煎至三分,食后服。

天竺黃散 治小兒驚風熱。

天竺黃研 郁金 山梔 白僵蠶炒去絲嘴 蟬殼去土 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一歲半錢,熟水薄荷湯皆可服,不拘時。

甘露散 治小兒驚熱,通利小腸,去驚涎,清心腑,止煩渴,安神穩睡。加朱砂,名加朱甘露散。

寒水石 石膏各二兩 生甘草末一兩

右件為末和勻,量兒大小,或一錢、或半錢,熱月冷服,寒月熱服,用薄荷湯調、或燈心湯調。被驚心熱不安臥,皆可服。小便不通快,麥門冬燈心湯。若驚熱,入朱砂少許,不拘時服。一方,有赤茯苓一兩。《蘇沈方》用滑石,不是石膏。錢氏名玉露散,或服一字,或半錢,或一錢,食后溫白湯調下。

辰砂金箔散 治小兒心膈邪熱,神志不寧,驚惕煩渴,恍惚怔忡,夜臥不安,齒龂腫爛;及痰實咳嗽,咽膈不利。

辰砂 桔梗各二錢半 人參 白茯各一錢半 蛤粉四錢,(飛牙)硝一錢半 炙草一錢二分半 片腦一分半 金箔一片

右為末,一歲半錢,薄荷湯調,不拘時。百晬小兒,臟腑多熱,睡臥不穩,大便不利,蜜湯調一字。

地骨皮飲 治小見骨蒸,潮熱往來,心膈煩悸,及傷寒后氣未解。

柴胡 地骨皮各二兩知母 炙草 黃芩 鱉甲酢炙黃 人參各二錢半 赤茯苓五錢

右銼碎,一歲二錢,水六分,姜、梅各一片,煎三分,不拘時服。

柴胡散 治骨蒸疳氣,五心煩熱,日晡轉盛,口干無味,渴多身瘦,胸滿痰緊,小便黃色,食減神昏。

北柴胡 人參 當歸酒洗 黃芩 赤芍藥 甘草炙,各一兩 大黃 桔梗銼炒 北五味 半夏各半兩

右銼,每服二錢,水一盞,小烏梅一個,姜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一粒金丹 治小兒五臟蘊熱,胸膈煩悶,五心煩熱。

人參 犀角 玳?!$辍》里L各一錢 白茯苓 寒水石煅 甘草各二錢 龍腦 朱砂水飛,各半錢

右為細末,入麝半錢,用陳米糊丸芡實大,金箔二十五片為衣,麥門冬去心煎湯下。

絳雪丹 治小兒煩熱。

芒硝 朱砂各一兩

右為末,飯丸芡實大,三歲一丸,砂糖水化下。

地黃煎丸 治小兒風壅,上膈煩熱,鼻衄口瘡,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或血熱,五七常熱,多渴飲水。

生地黃 熟地黃各一兩 薄荷葉一兩一錢 甘草炙 山梔仁 黑參各七錢半 片腦半錢

右為丸,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磨化,乳后服。

錢氏秦艽散 治潮熱減食蒸瘦。

秦艽切焙 炙草各一兩 薄荷葉切焙,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鍾,煎八分,食后溫服。

人參芎歸散 治小兒虛勞,內熱潮熱,或遍身瘡。

北參 當歸 遠志浸取肉,姜制焙 北前胡 柴胡 地骨皮 防風 北桔?!¤讱ぶ啤“胂那饕诲X五分 川芎 赤芍藥 茯苓 麥門冬去心,各二錢 甘草三錢,焙

右銼細,每服二錢,水小盞,姜三片。紫蘇葉三四葉。發瘡者兼服豬肚黃連丸。別作小丸,不惟治瘡治渴,其發熱而脹者,可與服二十丸。

十味人參散 治潮熱,身體倦怠。

柴胡 甘草 人參 茯苓 半夏 白朮 當歸 芍藥 葛根 黃芩

右(口父)咀,水一鍾,姜二片,煎服。

曾氏百解散 主和解百病,虛慢陰證不宜。

干葛二兩半 升麻 赤芍各二兩 黃芩一兩 麻黃制,七錢半 薄桂二錢五分 甘草一兩五錢

右碎,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蔥一根,煎七分,無時溫服。有風熱盛,加薄荷同煎。

當歸散 順調氣血,和解表里,爽利心腹,疏理百?。患爸螠責嵬7e自痢,煩躁不寧。

當歸酒洗 赤芍各二兩 甘草半生半炙,一兩 大黃半生半炮,一兩二錢 川芎 麻黃各半兩

右碎,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三解散 一名寧心湯。主上焦蘊熱,傷風面紅目赤,狂躁氣急,飲水,驚啼煩悶,丹毒口瘡,痰嗽搐掣。

人參 防風 天麻 茯神 郁金如無,山梔代 白附子 大黃各二錢半 赤芍藥 黃芩 僵蠶各五錢 全蝎十五尾,去尖毒 枳殼二錢 粉草六錢

右碎焙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用溫薄荷湯無時調下,或燈心湯。

龍膽丸 治小兒食后發熱,夜則涼,此血熱證;疳熱皆可治。

宣黃連去毛 赤芍藥各半兩 龍膽草去苗 青皮去穰,各二錢半 檳榔一大個 麝香少許

右為末,豬膽汁少入面糊為丸蘿葡子大,每三二十丸,米飲空心服。

六合湯 治小兒血熱,每日巳午間發熱,遇夜則涼。

當歸 大黃 川芎 熟地黃

右為末,三歲水半盞,煎至三分,無時服。

金星丸 治風熱結聚,喉內痰鳴,喘粗咳嗽,面紅腮腫,咽膈壅塞,發熱,狂躁,多渴。

川郁金末 雄黃另研,各一分 膩粉半分 巴豆七枚,去油

右為末,米酢糊丸麻子,薄荷臘茶下。

四物二連湯 治血虛勞,五心煩熱,晝則明了,夜則發熱,脅肋并一身盡熱,日晡肌熱。

當歸 生地黃 白芍藥 川芎 川黃連 胡黃連各等分

右,水煎服。

紅綿散

白僵蠶炒 天南星切薄片,油浸黃,各二兩 蘇木節另研,二兩半 天麻生用,一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紅綿少許,同煎至六分溫服。凡小兒風熱,頭目不清,并宜服之。若傷寒有表證發熱者,每服入去節麻黃末五分;有里熱心燥渴者,入滑石末半錢,同煎服之。

六神散

人參 白茯苓 干山藥 白朮 白扁豆 甘草炙,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棗一枚,姜二片,同煎至五分服。治胃冷加附子,治風證加天麻,治痢加罌粟殼。

銀白散

干山藥 白朮 白茯苓各半兩 人參 白扁豆 知母 炙草 升麻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棗一枚,姜二片,同煎溫服,不拘時。

桃枝丸 疏取積熱及結胸。又名桃符丸。

巴霜 大黃 黃蘗各一錢 輕粉 硇砂各半錢

右細末,面糊丸粟米大,煎桃枝湯下。一歲兒五七丸,五七歲二三十丸,未晬兒二三丸,臨臥服。

梔豉飲子 治小兒蓄熱在中,身熱狂躁,昏迷不食。

梔子仁七枚 豆豉半兩

右用水三盞,煎至二盞,看多少,服之,無時?;蛲拢煌乱嘈?。

梔子湯 治小兒積熱心臟,小便赤腫,口內生瘡。

梔子仁 木通 當歸尾 白芷各二錢 防風 甘草各一錢

右為細末,麥門冬煎湯送下。

益元散 解暑毒,利小便,理煩渴,除驚悸。

滑石六兩 粉草一兩,細銼

右二味,或曬或焙,研為細末,每服一錢至二錢,溫水無時調服,涼水亦可。

萬安飲 推陳致新,除邪輔正,和益脾胃,宣通氣血,調順飲食,疏解風寒,寧心化痰,去煩理熱,不拘證在表里,并宜可投。常服,百病不生。真元益固,補養諸虛,亦有奇驗。此與《宣明論》當歸飲相類不遠,治法最多,其藥品之外,惟加枳殼、半夏。

人參去蘆 當歸酒洗 大黃生用 柴胡去蘆 枳殼去瓤炒 半夏泡制 芍藥洗凈 黃芩 防風去蘆 甘草各一兩 滑石末六兩

右銼,除滑石末,臨入和勻,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或加棗一枚同煎。

調胃散 桃枝丸取積熱后服之。

人參三錢 白朮二錢半 甘草炙 藿香 罌粟子各一錢 白附子制,半分 白茯苓 丁香各半錢

右為末,紫蘇湯下半錢或一錢。

橘皮湯

橘皮去白,一兩半 炙甘草 竹茹各半兩 人參二錢五分

右,每服五錢,姜水煎,食前服。

酸棗仁湯

酸棗仁去殼取白 炙甘草 生地黃 梔子仁 麥門冬 人參 當歸身各等分

右銼細,加燈心,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清暑益氣湯 治暑邪干衛,身熱自汗。

黃芪 蒼朮泔浸去皮,各一錢 升麻七分 白朮 陳皮炒 神曲炒 澤瀉各五分 甘草 黃蘗酒浸炒 當歸身 麥門冬去心 青皮炒 葛根各三分 五味子九粒,杵

右,水煎服。

清燥湯 治小兒自汗,或因熱傷元氣,大小便秘濇。

黃芪炒 蒼朮各五分 白朮 陳皮 澤瀉 人參 白茯苓 升麻 麥門冬去心 當歸身 生地黃 神曲炒 豬苓黃蘗酒拌炒,各三分 五味子五粒,杵 黃連炒 甘草炙,各二分

右,姜一片,水一鍾,煎服。

加減瀉黃散 此藥退脾土,復腎水,降心火。

黃連 茵陳各五分 黃蘗 黃芩 山梔 茯苓各三分 澤瀉二分

右(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稍熱服,食后。一服減半,待五日再服而良愈。經云:土位之主,其瀉以苦。又云: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故用黃連、茵陳之苦寒,除濕熱為君。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所以黃蘗之苦辛寒強筋骨為臣。濕熱成煩,以苦瀉之,故以黃芩、山梔子之苦寒,止煩滿為佐。濕淫于內,以淡泄之,故以茯苓、澤瀉之甘淡利小便,導濕為使也。

張渙蘆根湯 治黃病。

蘆根一兩 茵陳 山梔 黃芩 甘草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薄荷三葉,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服。

子苓散 治黃病。

黃芩 瓜蔞根 茯神去木,各一兩 甘草 胡黃連各半兩

右件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五分,去滓溫服。

茵陳湯 治小兒發黃等病,身如橘色。

山茵陳 山梔子仁各一兩 川大黃 川芒硝 木通 寒水石各半兩

右,煎服法同前。

雙連丹 治疸病。

川黃連去須 胡黃連各一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用黃瓜一枚去穰,留一小蓋子,入二藥末后,以蓋子蓋定,用面裹,慢火燒令面焦,去面搗熟,如菉豆大,每服七粒至十粒,溫水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當歸丸 治小兒冷熱不調,大便青黃,心腹多痛,或腹中氣滿,或時嘔逆,不欲飲食。加枳殼尤妙。亦治陰黃。

當歸 白芍藥 人參 川芎各三錢 炙甘草 白朮各半兩

右為末,水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三歲兒每服十丸,粥飲下,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冷甚,加陳皮。

茯苓滲濕湯 治小兒黃疸寒熱,嘔吐而渴欲飲水,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不得安臥,不思飲食。

茯苓五分 澤瀉三分 茵陳六分 豬苓 山梔 黃連 防己 白朮 蒼朮 陳皮 青皮 枳殼 黃芩各二錢

右(口父)咀,水煎,徐徐溫服。

丹溪棱朮散 治小兒吐瀉黃疸。

三棱 蓬朮 青皮 陳皮 神曲 麥芽 黃連 甘草 白朮 茯苓各等分

右為末,溫熟水調服。若傷乳食吐瀉,加山楂;時氣吐瀉,加滑石;發熱,加薄荷。

搐鼻瓜蒂散 治小兒忽發心滿堅硬,腳手心熱,變為黃疸,不急治則殺人。

瓜蒂七枚 赤小豆七粒 秫米七粒

右為末,用一字吹兩鼻內,令黃水出;余未盡,水調服之,得吐出黃水即愈。

瓜蒂一兩 赤小豆四兩

右為末,每一錢,溫湯調服,服后即臥,當吐清黃汁為效。虛者不宜服。

秦王九疸散 兼治大人小兒。

胃痘,食多喜飲,梔子仁主之。心疸,煩躁心中熱,茜根主之。腎疸,唇干,熬亭藶子主之。脾疸,尿赤出少,惕惕恐,瓜蔞主之。膏疸,飲水尿多,秦椒、瓜蒂主之。膏一作肺。舌疸,渴而數便,鍾乳主之。肉疸,小便白,凝水石主之。髓疸,目深,多嗜臥,牡蠣、澤瀉主之。肝疸,胃熱飲多水激肝,白朮主之。右一十一味等分,隨病所在加半,搗篩為散,飲服五分匕,日三;稍稍加至方寸匕。兒小者量與之。

黃黑等疸方 [黃黑等疸方 原作千金翼方,據《千金翼》卷十八改。 ]【《千金翼方》】  治大人小兒黃黑等疸。

當歸三兩 桂心六兩 干棗十七枚,去核 麥門冬一升,去心 生大黃一兩 茵陳 黃芩 黃芪一本無 干姜 茯苓 芍藥 黃連 石膏碎 人參 甘草炙,各二兩

右十五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四服。小兒減服。

赤苓散 主黑疸,身皮大便皆黑。通治大人小兒。

赤小豆三十枚 茯苓 女萎各六銖 雄黃一銖 瓜丁四銖 甘草炙,二銖

右六味,以水三升,煮豆、茯苓,取八合;搗四味為散,和半錢匕服之,須臾當吐,吐則愈。亦主一切黃。小兒服半字匕。

犀角圓 【《衛生總微》,下同】  治小兒積熱痰實,三焦蘊毒;及風熱面赤,大小便秘濇。

生犀末一分 人參 枳實 檳榔各半兩 大黃酒浸切片,以巴豆一百個去皮,貼在大黃上,紙裹飯上蒸三次,切碎炒黃焦,去巴豆,只用大黃 黃連去須,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圓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圓,臨臥熟水下。未利,加圓數疏導,極穩。

勝金散 治小兒潮熱溫壯。

雄黃一錢,水飛 白附子半錢 甘草半兩,炙 芍藥半兩,水煮十沸曬干 天南星半兩,泡 荊芥穗一分

右為末,每服半錢,水一小盞,入薄荷三葉,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金花散 治小兒潮熱發躁。

川大黃一兩 秦艽半兩

右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水一小盞,入青蒿三兩葉,蔥白二寸,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若變骨蒸勞氣,用童子小便浸青蒿、蔥白煎藥。

涼肌圓 治小兒溫壯,身熱臉赤,煩渴躁悶。

龍膽草二兩 元參一兩 當歸洗凈,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圓菉豆大,每服二十圓,竹葉湯下,兒大增之,無時。

牛黃膏 治小兒溫壯風熱。

寒水石四兩,煅雄黃水飛 牙硝各一兩 山梔一錢半 炙草一分 鉛白霜半兩

右為細末,入麝香少許,煉蜜和,旋取皂子許,薄荷水化下,乳食后。

克效散 治小兒溫壯風熱,睡臥不穩,咳嗽喘急。

薄荷二兩 白僵蠶炒去絲嘴 元朗索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蜜湯調下,無時。

鎮心丹 治小兒風熱驚熱,眠睡不安。

鐵粉一分 蛇黃一兩 代赭石俱煅醋淬七次 馬屁勃各半兩 麝香一分,別研

右為細末,煉蜜入糊,圓如小豆大,每服一粒,磨剪刀環水化下,食后。亦治驚癎發搐。

梨汁粥 治小兒風熱昏塞,躁悶不食。

鵝梨三枚

右切碎,以水二升,煮取汁一升,去滓,入梗米一臺,煮粥食之。

龍齒散 治小兒驚熱如火;亦治溫壯。

龍齒

右為末,調服,或以爛龍角研濃汁,服一二合。

人參牛皮散

人參 牛黃

右等分為末,以薄荷水調下,最佳。

竹瀝湯

竹瀝二合

右溫之,分三四服。無即刮竹茹,以酢煎溫服。

青金丹 治小兒積熱啼叫,三焦壅滯。

青黛四兩 生甘草二兩 蟬殼去足,一兩 麝香一錢,研 辰砂一分,研,水飛 牛黃研 腦子各三銖 龍齒末 天竺黃各半兩

右為細末,以飴糖和圓雞頭大,每一粒分四服,溫水化下,無時。

四順飲子 治小兒諸熱。

地骨皮去骨 防風去蘆并椏枝 山梔仁 連翹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用一錢或二錢,水一小盞,入燈心、竹葉少許,煎至五分,放冷服,無時。

甘露散 治小兒諸熱。

薄荷葉一兩 大黃 甘草各半兩 牙硝 芎藭 雄黃水飛,各一分

右為末,每服半錢,蜜水調下,無時。

牛黃散 治小兒諸熱煩躁。

郁金大者濕紙裹,慢火煨熟

右為末,入牛黃少許,冷水調下,大者一錢,小者半錢,無時。

雞卵蜜

雞卵一枚

右,和白蜜服之。

除熱湯 小兒立夏后有病,身熱者,慎勿妄為吐下,但以此浴之。

白芷根苗各等分

右為粗散,用清漿水煎,更入鹽少許,以浴兒,浴畢,用粉粉之。

白芷 苦參 秦皮

右煎湯;或無眾藥,但得一味煮湯皆可。

楮葉一升

右用水七升,煎至五升,通溫暖用之澡浴。

涼肌粉

白芷 楓葉 槁本 苦參 黃連

右等分為細末,每用三錢,以蛤粉三大塊同研勻細,入生絹袋子,每浴了以撲身,遍令勻。亦治夏月伏暍,遍身生赤疿子,用之極妙。

豬膽圓 治小兒血熱,早食后發熱,至晚則涼。

胡黃連 宣黃連去須,各半兩 赤芍藥一兩

右為細末,以豮豬膽汁和成劑,卻入在膽皮中,懸銚上,用漿水煮,勿令漿水入,煮熟取出,圓如菉豆大,每服三十圓,米飲湯下,食后臨臥,日三。有生瘰疬一證,亦早食后身熱頗相似,但以鼻衄泄瀉,宜審辨之。

升麻葛根湯 治小兒溫壯驚風,及傷寒身體發熱,或作瘡疥,身熱未辨之間,并宜服此。

干葛細銼 升麻 芍藥 甘草炙,各等分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桔梗湯 治小兒風熱溫壯,或傷寒時氣,瘡疹未發,并宜服之;仍兼小黑膏服尤善。

桔?!〖毿痢∪藚ⅰ」鲜V根 白朮 甘草 川芎 白茯苓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薄荷三葉,同煎至七分。三歲以下兒,作四服,無時。

小黑膏

川烏 南星各一枚,大者

右入一小瓶子內,用濕紙密搭封口,慢火燒之。候火滅取出,削出中心所存白處,如皂子大用之,須燒數枚,擇中度者,方用為末,次入薄荷、元參末各五錢匕,研勻,煉蜜和成劑,每用旋剝豆許圓之,蔥白湯下,頻頻服。若筋脈或緩或急,加乳香,同蔥白湯下之。

腦子圓 治小兒發熱極甚,因伏留心經,昏迷不醒,或誤服熱藥,蓄熱所致,用之神效。

生梅花腦子半字或一字

右取新殺豬心中血一兩滴,同研作一圓,新汲水少許化下,大良。未醒即再服一粒。

薄荷散 治小兒風熱溫壯,及傷寒傷風,痘疹未辨之間,皆可服之。

薄荷葉 藿香葉去土 荊芥穗 甘松去土白芷 防風去蘆,并椏枝 川芎 桔梗去蘆 白僵蠶去絲嘴 甘草炙 槁本去土,各一兩 細辛去苗,半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茶調溫服。亦治大人風氣不順,頭面風等疾,大能清利頭目,止昏眩,聰明耳目。

單方

小兒寒熱及熱氣中人:用豬后蹄甲燒灰,乳汁調服一撮,日二服。 【《千金方》,下同】

治小兒傷寒發黃:搗土瓜根汁三合服之。

又:搗韭根汁澄清,取大豆許滴兒鼻中,即出黃水,立瘥。

又:搗青麥汁服之。

小兒出汗有熱:雷丸四兩,粉半斤,為末撲之。

小兒熱痛,口噤體熱:青竹茹三兩,酢二升,煎一升,服一合。 【《子母秘錄》】

小兒發熱,不拘風寒飲食,時行痘疹,并宜用之。以蔥涎入香油內,手指蘸油,摩擦小兒五心頭面頂背諸處,最能解毒涼肌?!尽吨敝阜健贰?

小兒陽明經風熱濕氣相搏,陰莖無故腫或痛縮,宜寬此一經自愈。廣木香、枳殼麩炒二錢半,炙甘草二錢,水煎服?!尽对闲悍健贰?

小兒潮熱往來,盜汗:用南番胡黃連、柴胡等分為末,煉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至五丸,安器中,以酒少許化開,更入水五分,重湯煮二三十沸和滓服?!尽秾O兆秘寶方》】

小兒熱渴久不止:葛根半兩,水煎服。 【《圣惠方》,下同】

小兒天行壯熱頭痛:木香六分,白檀香為末,清水和服,仍溫水調涂顖頂,取瘥。

小見骨蒸,體瘦心煩:天靈蓋酥炙黃連等分研末,每服半錢,米飲下,日二服。

小兒熱病壯熱頭痛:用瓜蔞根末,乳汁調服半錢。

小兒頭熱,鼻塞不通:濕地龍糞捻餅,貼顖上,日數易之。

小兒身熱:苦參煎湯浴之,良。 【《外臺秘要》,下同】

小兒蒸熱,脾虛羸瘦,不能飲食:用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為散,姜棗煎服。

小兒五心煩熱:胡黃連末,米飲服一錢。 【《易簡方》】

小兒心經實熱:瀉心湯。用黃連三錢半,水一盞,煎半盞,食遠溫服。 【《和劑局方》】

小兒發黃,皮肉面目皆黃:用生瓜蔞根搗取汁二合,蜜二大匙和勻,暖服,日一服。 【《廣利方》】

小兒疳熱肚脹,潮熱發焦:不可用大黃、黃芩傷胃之藥,恐生別證;以胡黃連五錢、靈脂一兩為末,雄豬膽汁和丸菉豆大,米飲服,每服一二十丸。【《全幼心鑒》】

小兒五心煩熱,渴欲飲水者:煮黑豆與食之,安。 【《古今醫統》】

小兒夏月傷暑:用赤茯苓、豬苓、澤瀉、炒扁豆、姜制厚樸、香茹各三分,用生姜一片煎。如有吐,加藿香。【《窮鄉便方》】

小兒渴疾:桑葉不拘多少,遂片染生蜜,綿系蒂上,陰干細切,煎汁,日飲代茶。 【《勝金方》】

小兒熱渴:蓮實二十枚,炒浮萍二錢半,生姜少許,水煎分三服。 【《圣濟總錄》,下同】

小兒身熱汗出拘急,因中風起:丹參半兩,鼠屎三十枚為末,每服三錢,漿水下。

小兒熱病,壯熱煩渴頭痛:生地黃汁三合,蜜半合和勻,時時與服。 【《普濟方》,下同】

小兒挾風,蘊熱體熱:太陰元精石一兩,石膏七錢半,龍膽半兩為末,每服半錢,新汲水下。

小兒身熱:石膏一兩、青黛一錢為末,糕糊九龍眼大,每服一丸,燈心湯化下。

小兒腦熱,嘗欲閉目:大黃一分,水三合,浸一夜,一歲兒服半合;余者涂頂上,干即再上?!尽吨翆毞健罚峦?

小兒狂語,夜后便發:竹瀝,夜服二合。

小兒多熱:熟湯研郁李仁如杏酪,一日服二合。

小兒黃疸:胡黃連、川黃連各一兩為末,用黃瓜一個,去瓤留蓋,入藥在內,合定面裹煨熟,去面搗丸菉豆大,每量大小,溫水下。【《總微論》,下同】

小兒躁渴:粉霜一字,大兒半錢,蓮花湯調下;冬月用蓮肉。

小兒積熱毛焦,睡語欲發驚者:牛黃六分,朱砂五錢,同研,以犀角磨汁調服一錢。

針灸

《古今醫統》曰:小兒飲水不歇,面目黃者,灸陽剛二穴各一壯,在十四椎下兩傍各開一寸陷中。

醫案

《錢氏直訣》曰:朱監簿子五歲,忽發熱。醫曰:此心熱也。腮赤而唇紅,煩躁引飲。遂用牛黃丸三服,以一物瀉心湯下之。來日不愈,反如無力而不能食;又下之,便利黃沫。錢曰:心經虛而有留熱在內,必被寒藥下之致此,虛勞之病也。宜先用白朮散,生胃中津海我隕⒅沃?。朱曰:大便黃沫如何?曰:胃氣正,即瀉自止,虛熱也。朱曰:醫用瀉心湯如何?錢曰:瀉心湯者,黃連一吻耳。黃連性寒,多服則利,能寒脾胃也。坐久眾醫至,皆曰實熱。錢曰:虛熱。若實熱,何以瀉心湯下之不安?又加面黃頰赤,五心煩躁,不食而引飲。醫曰:既虛熱,何大便黃沫?錢笑曰:便黃沫者,服瀉心湯故也。錢與胡黃連丸治愈。

鄭人齊郎中者,家好收藥散施。其子忽臟熱,齊自取青金膏三服,并一服餌之。服畢至三更,瀉五行,其子困睡。齊言子睡多驚,又與青金膏一服,又瀉三行,加口干身熱;齊言尚有微熱未盡;又與青金膏。其妻曰:用藥十余行末安,莫生他病否?召錢氏至,曰:已成虛羸。先用白朮散時時服之,后服香苽丸十三日愈。

朱監簿子五歲,夜發熱,曉即如故。眾醫有作傷寒治者,有作熱治者,以涼藥解之,不愈。其候多涎而喜睡,他醫以鐵粉丸下涎,其病益甚。至五日,大引飲。錢曰:不可下之。乃取白朮散一兩,煎藥汁三升,使任意取足服。朱曰:飲多不作瀉否?錢曰:無生水不作瀉,縱多不足怪也,但不可下耳。朱曰:先治何?。垮X曰:止瀉治痰,退熱清神,皆此藥也。至晚服盡。錢視曰:更可服三升。又煎白朮散三升,服盡得稍愈。第三日又服白朮散三升,其子不渴無涎,又投烏膠散二服而安。

曹宣德子三歲,面黃,時發寒熱,不食飲水?;蛴门|S、麝香二丸,不愈;用止渴干葛散,反吐。師謂食伏于胃脘,先以白餅子下之,又以消積丸磨之而愈。

《儒門事親》曰:蔡寨成家一童子,年十五歲,病疸一年,面黃如金,遍身浮腫乏力,惟食鹽與焦物。戴人以茶調散吐之,涌涎一盂,臨晚又以舟車丸七八十粒、通經散三錢,下四五行。待六七日,又以舟車丸、浚川散,下四五行。鹽與焦物見而惡之,面色變紅。后再以茶調散涌之,出痰二升方愈。

萬氏《幼科發揮》曰:一兒發熱,至日晡尤甚,其醫作瘧治不效,又作潮熱治亦不效。予曰:此胃虛有宿食也。謂瘧疾則寒熱有發有止;謂潮熱則發有時如水之潮,過即退,次日依時復發。此兒身嘗溫熱,至申酉時則甚,故知是宿食發熱也。彼曰:有所據乎?曰:出仲景傷寒正理論陽明病證云:潮熱者實也,宜下之。以三化丸下之愈。

一兒驚風時熱不退,群醫有議用小柴胡湯者,有欲用竹葉湯者,有欲用涼驚丸者。予曰:大驚之后,脾胃已虛,宜溫補之。三藥寒涼,不可服也。乃作理中湯,用炒干姜,一劑熱除。

《明醫雜著》曰:李閣老子患潮熱,飲食如故,自申西時甚,至子丑時方止,遍身似疥,大便秘結,小便赤濇,熱渴飲冷。余以為脾胃實熱,傳于肺與大腸,先用清涼飲四劑,結熱始退;又用四物湯加柴胡、黃連數劑,其瘡漸愈。彼欲速效,另用槐角丸之類,諸證益甚,遂求于施院長。亦用四物湯加柴胡、黃連,加桃仁、赤芍藥,至百劑而愈。

《保嬰金鏡錄》曰:一小兒四歲,發熱飲冷,口內生瘡,額鼻黃赤,吐舌流涎。余謂心脾有熱,用導赤、瀉黃二散而愈。后復作,余因他往,服清熱化痰等藥,前證益甚,更弄舌。余用異功散加釣藤鉤而安;又用六君子湯而愈。蓋吐舌者,為脾經實熱而舌長出也;弄舌者,乃脾臟虛熱也,令舌時舒而即收也。治者審之!

一小兒發熱,飲食少思,大便不實,常服蘆薈等丸。視其鼻赤,此寒涼之劑,復傷脾土而虛熱也。用五味異功散數劑而元氣復。

一小兒小便不利,鼻干衄血,鼻間色赤,屬脾肺有熱,用濟生犀角地黃湯,前證已愈。后頦間常赤,作渴有痰,此稟賦腎氣不足,用地黃丸而諸證皆瘥。

一小兒發熱咳嗽,右腮色赤,此肺金有熱,用瀉白散而愈。復感冒風邪,前證更作,又加聲重流涕,用參蘇飲加杏仁、桑皮而愈。但右腮仍赤,兼額微赤,此兼心火乘肺金也,用人參平肺散,一劑遂痊。

一小兒五歲,作渴,右腮鼻準微赤,或飲冷水,或服涼藥,即時嘔吐。余曰:右腮微赤,肺經虛熱也;鼻準微赤,胃經虛熱也。此胃虛不能生肺耳。先用四君子加升麻一劑,服之而不吐;又用白朮散二劑而不渴;再用四君子四劑而安。

一小兒潮熱煩渴,大便干實,氣促咳嗽,右腮色赤,此肺與大腸有熱,用柴胡飲子一服,諸證頓退。后因微驚,又發搐咬牙煩悶;此肝脾氣血虛也,用四君子加芎、歸、釣藤鉤而愈。

一小兒潮熱煩躁,左腮青赤;此心肝血虛,用秘旨安神丸及四物湯加防風、酸棗仁治之,尋愈;又用六味地黃丸調補肝腎而愈。

《保嬰撮要》曰:一小兒先壯熱便秘,服清涼飲之類,愈而復作;服地骨皮散而潮熱不已;服四物連芩之類不時而熱甚。余曰:不時而熱,或晝見夜伏,晝伏夜見,是虛火也,當滋化源。不信,仍服寒藥,愈甚。余夕用六味丸,朝用補中益氣加山藥、山茱萸而瘥。

一小兒五歲:發熱作渴,右腮鼻準微赤,或與冷水涼藥,即時嘔吐。余曰:右腮微赤,肺經虛熱也,鼻準微赤,胃經虛熱也,此胃虛不能生肺耳。先用四君子加升麻三分一劑而不吐,又用白朮散二劑而不渴,再用四君子四劑而頓安。

一小兒發熱作渴,用瀉黃散,大便重墜,口角流涎,仍欲瀉火。余曰:鼻準青白,脾虛肝木所侮也;口角流涎,胃氣不能攝涎也;大便重墜,脾氣不能升也。不信,另服涼劑,果眉唇微動,四肢微抽。余曰:此元氣虛極而變慢脾風也。用六君子加炮姜、當歸、木香、釣藤鉤二劑,益甚。彼欲更劑。余曰:此藥力不及也。設藥不對其證,禍在反掌。仿以前藥加炮姜,附子一片,服之即安;乃去附子,又二劑而愈。

一小兒旬日內先兩目發黃,漸及遍身。用瀉黃散服之,瘥。

一小兒因母食郁而致飽脹咽酸,遍身皆黃。余以越鞠丸治其母,以瀉黃散治其子,并愈。

一小兒患前證,服五苓散消食丸之類,其黃不退,作渴飲湯,腹膨少食。余謂胃氣虛,津液少,故喜飲湯;脾氣虛,故腹脹少食也。先用白朮散漸愈,又用補中益氣湯而痊。

一小兒飲食不調,腹脹身黃,小便金色,雜用治疸劑,作渴飲水。余謂胃氣實熱,先用瀉黃散二劑,其渴頓止;用梔子蘗皮湯,其黃亦退;用白朮散而飲食進。

一小兒寅卯時發熱,或兼搐有痰,服抱龍瀉青二丸而愈。后復患,服前藥,兼咳嗽氣喘,不時發搐,面赤色或青黃,或浮腫,或流涎。予謂咳嗽氣喘,脾肺氣虛也;不時發搐,肝木乘脾也;面青而黃,肝入心脾也;浮腫流涎,脾氣虛也。用益智丸以養心血,補中益氣湯以補脾氣而愈。

一小兒巳午時發熱驚悸,發時形氣倦怠,面黃懶食,流涎飲湯。予謂心氣不足所致。不信,反服涼心之藥,更加吐瀉,睡而露睛,手足并冷,幾致慢脾風。先用六君姜桂湯,佐以地黃丸而愈。

一小兒申酉時發熱面赤,腹中作痛,或用峻利之劑下之,致發搐吐痰,作渴腹痛,按之即止,此脾胃傷而變證也,用七味白朮散、補中益氣湯頓安。

一小兒亥子時發熱,形氣倦怠,面黃懶食,流涎飲湯,用益黃散而愈。后又復發,服前藥及清熱之劑,病發不時,嗜臥露睛,作渴少食,大便頻黃,此脾虛而肝木勝之,兼元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佐以地黃丸而愈。

一小兒夜間發熱腹脹,此脾虛肝盛,朝用五味異功散,夕用四味肥兒丸,熱止;乃朝用六味地黃丸,夕用異功散而痊。

女子年十四,患注夏,經行之后,發熱晡熱,煩躁作渴,面赤脈洪大,按之如無,此血脫發躁,先用當歸補血湯四劑,又用八珍湯而安。

一小兒每春夏口干發熱,怠惰嗜臥,勞則頭痛,服清涼化痰之藥,喘瀉煩躁不安;服香薷飲,脈大神思昏憒。余用補中益氣湯去升麻、柴胡,加五味、麥門、炮姜一劑,未愈;又加肉桂五分即蘇;更用六味丸而愈。

一小兒稟脾腎虛弱,注夏發熱,二便不調,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地黃丸而愈。后因乳母怒氣,致兒發熱驚搐,用柴胡梔子散,母子并服而瘥。

一小兒素有食積,注夏發熱,倦怠少食,大便不實,朝用五味異功散,少加升麻、柴胡,夕用四味肥兒丸而尋愈。

一小兒稟賦腎虛,患注夏之疾,因乳母大勞,則發熱益甚,用補中益氣湯,令母子并服而愈。后因乳母多食膏梁,又患瘡疾,煩躁作渴,先用竹葉石膏湯及補中益氣湯將瘥;母著怒氣,大熱發搐,用柴胡梔子散、加味逍遙散而痊。

一小兒注夏,食生冷之物,腹中作痛之甚,則發搐厥冷,用人參理中丸而愈。

一小兒吐瀉后患渴證,飲食少思,肌體消瘦,用七味白朮散渴漸止;五味異功散加升麻,飲食漸進;又用補中益氣湯,肌肉頓生。

一小兒嗜膏梁甘味,發熱作渴,小便白濁,用四味肥兒丸,佐以瀉黃散,稍愈;復傷食吐瀉,服消食丸;胃氣復傷,飲食少思,肢體倦怠而渴,先用七味白朮散而渴止,次用五味異功散而痊。

一小兒面目色白,患渴證,吐痰發熱,服清熱化痰之藥,大便洞瀉,小便頻數,此脾腎虛而復傷也,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四神丸,諸證漸愈;又佐以六味地黃丸而愈。

一小兒煩躁驚悸,熱渴飲冷,額間色赤,此心經實熱,先用瀉心湯一服稍緩,又用柴胡梔子散而瘥。

嘉靖甲寅,敬臣之女年十二,患脾胃素弱,自夏入秋,時瀉時止,小腹微痛。至八九月間,隨成疳積之證,發熱凡二十余日不止,汗泄熱解,汗已復熱。自中脘至小腹,膨脹堅直,大便溏,氣喘咳嗽,作噯,俱晝輕夜重,徹夜煩躁不睡,鼻塞眼暗,讝語,其家以為必死矣。余診之曰:脈浮大而無根,此大虛證也,非獨參湯不可。乃用參一兩,加熟附三分,煨生姜三片,日進二劑,乃并渣煎服之,大下疳積,其氣則腥,腹漸寬,熱漸減,脈漸斂,然手猶尋捻不已,鼻孔出血。余曰:此肝證也,煎六味丸料與之,一服如脫。乃晝服獨參姜附湯,夜服六味丸料,脈漸有根,諸證漸退。先此手足恒熱,至是乃始覺寒。余喜曰:此病邪盡退,而真氣見矣。然猶飲食不進,乃單用六君子湯加炮姜,遂能食;咳嗽獨甚,與補中益氣湯,嗽遂止,夜始安睡前痊。

《證治準繩》曰:羅謙甫治一小兒季夏身體蒸熱,胸膈煩滿,皮膚如漬橘之黃,眼中白睛亦黃,筋骨痿弱,不能行立。此由季夏之熱,加以濕氣而蒸熱,搏于經絡,入于骨髓,使臟氣不乎,故脾遂乘心,濕熱相合而成此疾也。蓋心火實則身體蒸熱,胸膈煩滿,脾濕勝則皮膚如漬橘之黃,有余之氣,必乘己所勝而侮不勝,是腎肝受邪,而筋骨痿弱,不能行立?!秲冉洝费云嵴呱S而肉糯動,又言濕熱成痿,信哉斯言也!所謂子能今母實,實則瀉其子也。蓋脾土退其本位,腎水得復,心火自乎矣。又《內經》曰:治痿獨取于陽明,正謂此也。加減瀉黃散主之。

《景岳全書》曰:余之仲兒,生于乙卯五月,于本年初秋,忽爾感寒發熱,脈微緊。然素知其臟氣屬陰,不敢清解,遂與芎、蘇、羌、芷、細辛、生姜之屬,冀散其寒。一劑下咽,不惟熱不退而反大瀉作,連二日瀉不止而喘繼之,愈瀉則愈喘。斯時也,將謂其寒氣盛耶,何以用溫藥而反瀉?將謂其火刑金耶,豈以清瀉連日而尚堪寒涼?將謂其表邪之未除耶,則何以不利于疏散?束手無策,疑懼已甚,且見其表里俱劇,大喘垂危,又豈淺易之劑所能挽回?因沉思良久,漸有所得。乃用人參二錢,生姜五片,煎汁半盞,然未敢驟進,恐再加喘,必致不救。因用茶匙挑與二三匙,即懷之而旋走室中,徐察其呼吸之進退。然喘雖未減,而亦不見其增甚,乃又與三四匙。少頃則覺其鼻息似乎少舒,遂放膽與以半小鍾,更覺有應。自午及酉,完此一劑。適一醫至,急呼曰:誤矣!誤矣!焉有大喘如此而尚可用參者?速宜以抱龍丸解之。余諾之而不聽,乃復以人參二錢五分,如前煎湯,自酉至子,盡其劑,劑完而氣息遂平,齁齁大睡,瀉亦止而熱亦退矣。此所以知其然者,觀其因瀉反喘,豈非中虛?設有實邪,自當喘隨瀉減,是可辨也。向使誤聽彼醫,易以清利,中氣一脫,即當置之死地,必仍咎余之誤用參也。孰是孰非,何從辨哉?余因紀此,以見溫中散寒之功,其妙有如此者。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麻城市| 金沙县| 海口市| 巴彦淖尔市| 根河市| 祁东县| 焉耆| 筠连县| 安徽省| 台山市| 玛多县| 宣化县| 明水县| 友谊县| 安达市| 高碑店市| 辽中县| 余干县| 阿尔山市| 阿勒泰市| 攀枝花市| 黔江区| 鹤壁市| 山西省| 临夏市| 内江市| 保靖县| 会昌县| 卓资县| 仁化县| 张北县| 常宁市| 商都县| 炎陵县| 邢台县| 五指山市| 昌都县| 长乐市| 万山特区| 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