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香甲丸 治小兒積疳,潮熱盜汗,羸瘦煩渴,手足心熱,服之皆效,輕骨長肌。
木香二錢五分 鱉甲去裙襕醋炙 檳榔 使君子肉 柴胡 黃連各半兩
右為末,豮豬脂汁和丸菉豆大,每服二十丸,臨臥米飲下。久發潮熱,多汗無力者,服之即效。
趙氏青蒿丸 療小兒久積疳氣,日漸羸瘦,面黃頭發作穗,好食土,咬指甲捻鼻;兼治骨蒸勞熱,及取疳蟲,退諸臟橫熱。小兒常服,遍身香為效。
檳榔一枚 白蕪荑四十九個 黃連十四莖 夜明砂淘凈,二錢半,已上為末 太陰元精石 麝香 小蔥子炒 朱砂飛,各半錢 蘆薈 天竺黃 青黛各一錢
右將后七味同研細,與前四味一處再研勻,令極細,取青蒿自然汁慢火熬濃,仍用豮豬膽一枚取汁同搗,丸如粟大,每服五丸至七丸,并用米飲下,釅醋湯亦得。取疳蟲,煎酸石榴湯下,二十服取盡蟲。
五疳傷積方
蕪荑 黃連各一兩 使君子連殼,十四個 鶴虱少許 神曲半兩 末之,豬膽調面糊為丸菉豆大,每服十丸,米飲下。
青金膏 治疳積。
青黛 朱砂 蘆薈 蟾酥各一錢 麝香半錢 蜣螂一枚 蛇皮項后,四寸
右末,水化酥丸粟大,每服兩丸,倒流水送下;又水化一丸,注于鼻中,須臾眉上白蟲出便安。青難治。
豆蔻散 治疳積或冷利,腹大腳小,身熱,面無顏色。
肉蔻二個 胡連一錢 使君子四枚 青黛 楝根 蕪荑 厚樸姜汁炙 炙草各半兩 麝香少許 夜明砂一錢半,別研
右末,每服一錢或半錢,蜜水或粥飲調下。
知母散 治諸般疳積肚脹,無時瀉痢,或時壯熱,狀如瘧疾。
知母 青皮焙干 柴胡各二錢 甘草炙 紫參各三錢 訶子肉煨熟,三枚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五分,煎至三分,溫服。有熱則退,有痢則除,有結則通。
經驗檳榔丸 治小兒疳病,積氣成塊,腹大有蟲等證,其效如神。
檳榔一兩 三棱醋炙 莪朮醋炒 青皮麩炒 陳皮 雷丸 干漆炒煙盡 麥芽 神曲炒 山楂肉各半兩 鶴虱炒 木香不見火 炙草 胡連各三錢 蕪荑二錢半 良姜土炒,二錢 砂仁一錢
右為細末,醋糊為丸如菉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姜湯下。
粉霜丸 治小兒疳一切瀉。
粉霜 白丁香各一錢 巴豆二枚,不出油
右末,爛飯為丸如小菉豆大,每服井華水下二丸。
二圣丸 治小兒臟腑瀉久不愈,羸瘦成疳,宜常服此方。
川黃連 黃蘗去粗皮,各一兩
右為細末,將藥末入豬膽內,湯煮熟,丸如菉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頻服無時。
胡黃連飲子 治小兒疳熱,作瀉少食,面黃體黑,日漸瘦悴。
胡黃連 黃藥子 人參 炙甘草 白朮微炒 秦艽 柴胡各等分
右各味,用凈(口父)咀,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嫩桃柳枝各七寸,烏梅少許,同煎八分,去滓分作兩分,早食后少空一服,臨臥再服,以小便深赤為驗,候小便清住藥,便生肌膚進食。大抵小兒羸瘦,并宜服此。
黃連丸 治疳瀉疳痢。
凈黃連為末 大蕪荑仁乳缽研細,各等分
右二末一處和勻,糯粟米相和,煮稀粥為丸小菉豆大,量兒大小,三歲七丸至十丸,三歲以上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陳米飲下,日進三服。
胡黃連丸 治小兒疳疾瀉痢。
胡黃連 丁香 密陀僧各半兩 肉豆蔻一個 檳榔一枚 紅雪一兩 訶子二枚,一煨一生用
右七味研細,入麝香二錢半和勻,入菉豆末少許,水和丸如麻子大,三歲以下一丸,三歲以上五丸。孩子腦疳、鼻癢及赤爛,黃連湯下。脾虛羸瘦,泄痢,四肢虛腫,青州棗湯下。肝疳眼濇生瘡,甘草湯下。骨疳冷地臥,愛食土,紫蘇茶湯下,常服米飲下。肺疳上氣急喘,橘皮湯下。筋疳瀉血,鹽湯下。疳蟲及瀉無定,生姜湯下。
錢氏沒石子丸 治泄瀉白濁,及疳痢滑兒腹痛者。
木香 黃連各二錢半 沒石子 豆蔻各二個 訶子肉三個
右為細末,飯丸麻子大,米飲下食前,量兒加減。
聚寶黃龍丸 定小兒疳冷瀉。
朱砂研,一錢 龍腦半字,研 舶硫黃一兩 雄黃二錢半
右用甘鍋子,上炭火,燒甘鍋,其藥飛在盞底上,刮與珠砂、雄黃同研,入腦子,糯米粥丸如黃米大,每服三丸,食前椒湯下。
吉氏蘆薈丸 治疳瀉不止,不思飲食腹脹。
丁香 肉豆蔻去皮 木香銼,各半兩
右三味,用面裹,慢火中煨熟為度,取出去面,入蘆薈一兩、使君子肉半兩,同為細末,稀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米飲下。
良方吳婆散 治小兒疳瀉不止,日夜不計遍數,漸漸羸瘦。
楝根白皮一錢半 桃根白皮 黃蘗蜜炙 蕪荑 黃連微炒,已上各二錢半 厚樸姜汁炙 木香 檳榔 丁香各一錢 沒石子一錢半
右為末,每服一字,三歲以上半錢,五六歲一錢,用紫蘇木瓜米飲調下,乳食前一日三服。張三錫曰:此藥若是疳瀉,無不驗者。藥性小溫,暴熱瀉者,或不相當。
斗門方 治小兒疳瀉。
赤石脂
右杵羅為末,極細如面,以粥飲調半錢服立瘥。或以京芎等分同服,更妙。
莊氏家傳方 治疳瀉久不瘥。
赤石脂 綠礬 石灰各二兩 硫黃半兩
右研勻,入罐子內,燒令焰碧,去火放冷,取研,每服一字或半錢,煎小黃米飲放冷調下,食前服。
又方
便君子炮 五倍子瓦上炒黃 沒石子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半錢,陳米飲調下。
孟詵方 療小兒疳痢。
樗木根取白皮一握 倉梗米五十粒 豉二合 炙草二寸 蔥白一握
右以水一升,煮取半升,以意服。枝葉與皮勿用。
青黛散 治小兒疳痢不止,下部癢。
青黛 蟾灰 胡粉微炒 黃連去須微炒 麝研,各二錢半 赤石脂半兩 訶梨勒皮一兩,煨
右件搗羅為散,每以乳汁調下半錢,日三四服。
殺疳丸 治疳痢不止。
雄黃 麝香 牛黃 蘆薈 朱砂各研細 龍骨燒赤 密陀僧燒紅 胡黃連各二錢半 青黛半兩 金箔十片 肉豆蔻二枚,去殼 蟾酥一錢二分半,熱水化如泥
右件藥搗羅為末,入研藥及蟾酥,研令勻,湯浸蒸餅和丸如黃米大,每以溫水下三丸;煎黃連苦參湯洗身上,用青衣蓋出蟲瘥。
白龍骨丸 治疳痢不止。
白龍骨 白石脂 礬燒令汁盡 黃連微炒 胡粉微炒 白茯苓 阿膠搗碎炒黃,各半兩
右為末,煉蜜圓麻子大,每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
肉豆蔻丸 治小兒疳痢,不吃乳食。四肢瘦弱。
內蔻去殼一枚 木香半兩 人參 訶子肉煨 朱砂 麝香并細研,各二錢半
右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軟飲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米飲化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兒加減。
圣惠黃連散 治小兒疳痢久不瘥,肌肉消瘦,面黃發焦,啼叫不常。
胡黃連末 白礬燒令汁盡 白龍骨末,各半兩 胡粉微炒,二錢半
右件藥同細研為散,一歲兒每服以米飲調下一字,二歲每服半錢,隨兒大小,量病輕重加減。
蕪荑丸 治小兒久疳痢不瘥。
蕪荑末,半兩 羊子肝一具
右先以子肝切作片子,以蕪荑末摻在肝內,線纏合,米泔中煮令熟,搗爛,糯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以粥飲下五丸,早晨晚后各一服,量兒加減。
八香丸 莊氏第一候,瀉膿血,日漸瘦,是冷熱疳,宜服此。
胡連一錢 腦 麝各半錢 牛黃一錢二分半 蘆薈一錢五分 蟾酥五捻子作塊者亦得 白花蛇半兩,酒浸去骨 蝎梢二錢半
右為細末,豬膽丸如黃米大,每服五丸,米飲下。如患甚,仍用生米泔調,作散服半錢,日三服。
又方 治小兒腸鳴瀉痢,口鼻干,常有鮮血,日夜疼。
白朮炮 硫黃各二錢半 枳殼炒 胡黃連 當歸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半錢,熟水調下。
沉香丸 治小兒疳痢,下赤色膿血,下部脫肛。
沉香 人參 蝎 胡黃連 乳香各一分 龍骨 甘草各二分
右件棗肉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飲下,日二服,久患七服效。
白朮散 治小兒疳痢,腹脹(疒丂)痛,日夜三二十行。
白朮一兩,微炒 當歸 地榆并銼微炒 木香 赤芍藥 甘草炙,半兩
右件藥搗粗未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
胡黃連丸 治小兒疳痢,腹痛不止。
胡黃連半兩 沒藥 木香各二錢半
右件藥搗羅為末,糯米飯和丸如菉豆大,每服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疳腫脹方 治小兒五疳八痢,及發焦黃,肚脹手足瘦細,肚上筋脈起,揩眼,鼻涕垂至口,咬指甲,或下部生瘡,及大小便不通,宜此療之。
蘆薈 夜明砂炒 蛇脫灰 黃牛角屑,各一分 蟾酥少許
右為末,入麝香少許,煉蜜丸菉豆大,每服三丸,用米飲下。間用桃柳葉湯浴兒,將青衣蓋之,更用藥一二丸,安兒臍中,醋面糊青帛貼之,候蟲出為度。如無蟲,但汗出為妙。服藥三日后,宜減一丸。
又方 治小兒疳氣腹腫,有似水氣。
肉豆蔻一個 木香炮 麝香 朱砂各一分 胡黃連半兩,煨
右末飯丸麻子大,米飲下三五丸。莊氏第十八候,用此方。
吉氏家傳方 治疳肚如鼓。
密陀僧 風化灰各一錢 黃丹半錢
右為末,以豬肉炙一片,用藥半錢蘸上與吃。如不會吃,乳母嚼與。
御苑勻氣散 治脾肺氣逆,喘咳面浮,胸膈痞悶,小便不利。
桑白皮二兩 陳皮一兩半 桔梗炒 炙草 赤茯各一兩 藿香半兩 木通四兩 姜水煎服。
烏金膏 治小兒疳氣灌入陰,黃亮色。
通草 黃皮 大黃各二錢半,燒
右各燒存性為末,每用一錢,豬膽調成膏,于陰上涂;如未退,煎蛇床子湯洗后,再調涂之。
地黃丸 治腎疳腦熱消瘦,手足厥冷,寒熱往來,滑瀉肚脹,齒齦潰爛,爪黑面黧,遍身兩耳,生瘡出水。
熟地黃八錢 赤茯苓 山茱萸肉 牡丹皮 山藥 澤瀉各三錢
右為末,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溫水化下。加肉桂一兩,名加減八味丸。
補中益氣湯 治中氣虛弱,體疲食少,或發熱煩渴等證。
人參 黃芪各一錢 白朮土炒 炙甘草 陳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當歸八分
右,姜棗水煎,空心午前服。
錢氏異功散 治吐瀉不食,凡虛冷證,先與數服,以正胃氣。
人參 白朮炒 白茯苓 炙甘草 橘紅 木香各一兩
右銼散,每服二錢,姜棗煎服。一方去木香。
充悅方 【《外壹》小品】 療四五歲兒因食及在胎中宿熱,乳母飲食粗惡辛苦,乳汁不起,兒哺不為肌,心腹痞滿,痿黃瘦脊,四肢痿躄繚戾。
芍藥一錢,炙黃 黃芪 鱉甲炙 人參各四分 柴胡八分 茯苓六分 甘草炙 干姜各二分
右八味搗篩,蜜和為丸如大豆,服五丸,日二。《千金》有大黃,無黃芪。如熱,去干姜用枳實。
圣惠黃芪丸 治小兒羸瘦體熱,面色萎黃,不欲乳食。
黃芪銼 赤芍藥 人參 甘草炙微赤銼 胡連各半兩 麥門冬 鱉甲醋炙微黃,各一兩 柴胡三分
右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拘時候,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秦艽丸 治小兒羸瘦體熱,心神煩悶,小便赤黃。
秦艽 桑根白皮 枳殼麩炒微黃 地骨皮 黃芪 人參 赤茯苓 炙草 犀角屑,各半兩 龍膽一分 柴胡三分
右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菉豆大,不計時候,用粥飲下五丸,更隨兒大小加減。
麥門冬丸 治小兒雖食,不著肌膚,羸瘦骨熱,小便赤黃。
麥門冬一兩 人參 黃芪 青蒿子 黃連 桑根白皮 枳殼麩炒微黃 地骨皮各半兩 柴胡三分
右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菉豆大,不計時候,以熟水研五丸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燒黃瓜丸 治小兒羸瘦體熱,乳食全少。
黃瓜大者一枚 陳橘皮焙 黃連各半兩 鱉甲童便浸三宿炙黃 胡連 柴胡各一兩
右件藥搗細羅為散,以黃瓜切開頭去瓤,內藥末令滿,以切下蓋子蓋之,用香麥面和搗固濟,可厚三分,于糖灰火內燒面焦黃,取出去面放冷,入麝一錢,都研和丸如菉豆大,每服食前,米飲下七丸。
大黃丸 治小兒胃氣不調,不嗜食,不生肌肉。
大黃 干地黃 茯苓 當歸 柴胡 杏仁
右各三錢為末,蜜丸麻子大,飲下五丸,日進三服。
豬肚丸 解小兒肌熱,時泄瀉,及積滯,不思飲食,肌肉消瘦。
鱉甲一兩,同童便并醋共一升,熱浸炙盡為度 白朮 薯蕷各一兩 胡黃連 人參 青橘皮 紫菀 桃仁去皮尖 木香 炙草各半兩 柴胡一兩
右末,入凈豬肚內系定,煮令極爛,與藥同杵令粘,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計時候,溫水飲下。
香甲丸 治童男室女氣血虛疏,肌膚消瘦,百節疼,潮作溫,五心煩熱,四肢逆冷,不思飲食,中滿氣滯。健脾胃,暢神氣,充肌膚,澤顏色。
柴胡 生干地黃 三棱各三分 鱉甲醋炙黃 神曲 杏仁 熟干地黃 麥芽炒,各一兩 牛膝 木香 姜黃 當歸各半兩 白朮 川芎各一分
右為細末,白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茶清下,或米飲亦得。
右八方,挾熱者宜之。
圣惠訶梨勒散 治小兒羸瘦,脾胃氣弱,挾宿食,不乳食,四肢不和。
訶梨勒皮 陳橘皮焙,各半兩 黃芪 人參 白朮 藿香 桂心 白茯各一分 炙草半分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棗一枚,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溫脾散 治小兒脾氣不和,食少無力,肌膚羸瘦。
訶梨勒皮 人參各三分 白朮 木香 黃芪 白茯苓 藿香 陳橘皮焙 桔梗各半兩 炙草一分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棗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五香煎 治小兒脾胃久虛,吃食減少,四肢羸瘦。
丁香 沉香 木香 藿香 白朮各一兩 麝三錢 白茯苓 陳橘皮焙 黃芪各一兩 訶梨勒皮 炙草半兩
右件藥搗篩為散,以水五升,慢火煎至一升,以布絞汁入鍋內,煎麝香及蜜三合、生姜汁半合、棗肉二十枚,慢火熬成膏,每服以粥飲調下半茶匙。
右三方,挾冷者宜之。
蘆薈丸 湯氏云:小兒疳積,其狀漸黃瘦,拍背如鼓鳴,脊骨如鋸,乃積而成熱成疳也,宜服此。
蕪荑去皮,先炒黃色,次入后二味一處炒赤色 龍膽草 黃連各一兩
右為末,另入蘆薈一分和勻,爛飯丸如黍米大,二歲兒服三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露星膏
黃芪蜜水炙 胡黃連 地骨皮 柴胡各等分
右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隔宿酒浸露一宿,次日澄去酒,薄荷湯浸服之。
二圣丸 治小兒臟腑或好或瀉,久不愈。羸瘦宜常服。
黃連 黃蘗去粗皮,各一兩
右為細末,入豬膽內,重湯煮熟,丸如菉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量兒加減,頻服無妨。
香蟾丹 治肌瘦面黃,胸高腳細。
干蟾五枚,浸去骨,用瓦藏瓶一枚,入蟾瓶內,鹽泥固濟,炭火燒,留一竅子,以煙息為度,取出存性 胡黃連二兩 蛇蛻一兩,燒灰 地龍半兩,微炒 天竺黃 蟬殼各一分,并為細末,入 朱砂半兩 麝香一分
右件都一處研勻,糯米飯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加減。
雷丸丹 萬全云:治小兒一切疳,肚大腳細,眼目口鼻生瘡,身體壯熱,痢下泔淀,日漸羸瘦,面無光澤。
生雷丸 土鶴虱 生史君子去殼 胡黃連 蘆薈各半兩 蟾一枚,酒浸炙熱去皮足骨焙 木香 肉豆蔻各一分 蕪荑一兩,微炒,研入 朱砂二錢,研留少許為衣 麝香半錢
右為末,研合令勻,用豮豬膽一個,取汁傾入瓷盞中,外以重湯煮過,和杵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麥門冬熟水下,早晨日午空心臨臥服。
孔氏神圣丸 治小兒疳,常服永無腸臟之疾。
胡黃連 宣連 白蕪荑 木香 蘆薈各一錢 使君子二十枚
右除蘆薈一味,外五味銀器內用豬膽汁熬成膏,后入蘆薈,同丸如菉豆大,每服五七粒,空心日午臨臥米湯下,神效。
豬肚丸 治小兒疳熱而瘦。
蕪荑二兩,同瓦煿干取肉,別為末,臨時入用 柴胡 黃連 秦艽各一兩
右用豬肚一個,中庸者,破開洗凈,入柴胡、秦艽、黃連末于內,以酒半瓶、童便一升煮干,舂令得所,放蕪荑末,又舂勻,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飲下。
趙氏斧槌丸 治小兒疳,久服肥白。
蘆薈 熊膽各一錢 干蝦(蟲麻)一枚 白礬 膽礬 綠礬各半兩。四味同入罐內燒,礬枯為度 京三棱 石三棱 雞爪三棱 萆薢 鶴虱 雷丸 淡蕪荑 黑狗脊 南木香各半兩 三枚使君子 十枚沒石子
右為末,醋煮干棗,取肉爛研,入少面糊,和藥極熟,丸如菉豆大,每服七丸,米飲下。
蘆薈丸 治小兒諸疳羸瘦,不生肌肉。
蘆薈另研 南木香 紅芍藥 沒石子半兩 使君子去殼 胡黃連各二錢半 肉豆蔻二錢 人參一錢
右為細末,入麝香半錢,別研令細,與藥拌勻,蜜水打面糊為丸,每服十五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服。
吉氏益兒丸 治小兒一切疳瘦,夜多盜汗,肌肉熱。
人參 白朮 茯苓 柴胡 炙甘草 陳皮 鱉甲醋炙去裙襕 京三棱濕紙裹煨香,各等分
右末,煉蜜圓雞頭實大,每一丸,米飲化,食前,日三。
秘方肥兒丸 消疳進食。
黃連五錢 木香一錢 神曲 麥芽各一兩,炒 白朮一兩 使君子肉煨 白豆蔻煨,各五錢 檳榔一枚 蝦蟆一個
右為末,面糊丸如粟米大,空心米飲下,量兒加減。
朱氏家傳方 治小兒脾疹疳瘦驚積。
黃瓜蔞一個,去瓤,用黃連末填滿,蒸爛取出,用(石卜)硝末一錢蓋頭,臨夜方取露一宿
右研爛為丸如小菉豆大,每服五丸,熟水下。
圣惠人參丸 治小兒哺露,失衣當風,腹大時痢,或寒熱如瘧,不欲食,縱食不生肌肉,或不消化,四肢羸瘦。
人參 麥門冬去心焙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 黃芪 大黃微炒 白茯 柴胡 黃芩各三分 訶梨勒皮 炙草 鱉甲酢炙黃去裙襕,各一兩 芎藭半兩
右件藥搗羅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以粥飲下三丸,四五歲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醍醐散 治吐瀉后調和脾胃,消進飲食,及丁奚哺露,虛熱煩渴,氣逆惡心。
陳皮 砂仁 厚樸姜汁浸一宿。慢火焙干 麥芽洗凈焙 烏梅各五錢 良姜銼東壁土炒 干葛 烏藥各二錢半 草果仁炮,二錢 炙草三錢
右碎,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一枚,鹽少許,煎七分,空心溫服。
快活丸 治丁奚疳,皮膚瘦削,骨露如柴,肚大青筋,小便白濁,睡臥煩躁,神氣昏沉。常服健脾化積,進食肥肌。
蒸餅一兩,去頂剜空,入青礬半錢,仍以碎餅屑緊塞,上用水紙封定,灰火中炮透,取出候冷用之
右件銼焙為末,別以肥棗用米泔水浸經一宿,飯上蒸少時,去皮核,用乳缽爛杵如糊,同前餅末停分再杵勻,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溫米清湯無時送下。兒小者,亦以米湯化服。其蒸餅不拘個數,大約以一兩入青礬半錢重為定,下常如前法制半斤作一料,后人切勿以見方不重藥為誤,余嘗屢試屢驗。其餅如南饅頭樣是也。
圣惠赤芍藥丸 治小兒丁奚,雖食不生肌肉,腹大,食不消化
赤芍藥 川大黃微炒 鱉甲醋炙黃,各三分 桂心 赤茯苓 柴胡各四分
右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煎蜜湯下五丸,日三服。
嬰孺芍藥丸 治小兒寒熱腹大,食不消化,不生肌肉,痿痹。
芍藥 白茯苓 大黃各五分 柴胡四分 鱉甲三分,炙 桂心二分 人參一分,一方二分
右為末,蜜丸,三歲以下服三小豆大,不知加之;七八歲三桐子大,不知加之。若腹堅大者,加鱉甲一分。渴者加瓜蔞二分。病甚者,服二十日效,已試大良。一方有杏仁二兩,人參三分。
張渙大麝香丹 治小兒羸瘦,腹大見青筋,及丁奚等病。
麝香研 朱砂細研水飛 粉霜研,各半兩 五靈脂 肉豆蔻仁 干蟾涂酥炙,各一兩 夜明砂 白礬灰各半兩 干地龍炒,一分 干蜣螂七個,去翅炙令黃熟
右件搗羅為末,與朱砂等同研勻細,煉蜜和如黍米大,每服三粒至五粒,溫水下,量兒大小加減服。
單方
小兒羸瘦:甘草三兩炙焦為末,蜜丸菉豆大,每溫水下五丸,日二服。 【《金匱玉函》】
小兒疳痢:地榆煮汁,熬如飴糖,與服便已。 【《肘后方》,下同】
治哺露:搗生薤根,以豬脂煎服;或炙鼠肉哺之。
治小兒疳濕瘡:用鐵衣著下部,即瘥。 【《千金方》,下同】
治小兒疳瘡:以豬脂和胡粉傅之,日五六度。
又:嚼麻子傅之,日五六度。
又:羊膽二枚,和醬汁,于下部灌之;豬脂亦佳。
治小兒鬾病:炙伏冀熟,嚼哺之。
又:燒伏翼末,飲服之。
小兒鬾病:寒熱如疳,用冬瓜仁、扁蓄各四兩,水二升,煎湯洗之。
小兒蛔病羸瘦:豬膏服之。一云治蟯蟲。
小兒疳痢頻數;用生薔薇根洗切,煎濃汁細飲。
治小兒蛔蟲:削楝木上蒼皮,以水煮取汁飲之,量大小多少為之。此有小毒,或為末,米飲服二錢。
治小兒羸瘦有蛔蟲:以雚蘆二兩,水一升,米二合煮,取米熟,去滓與服。
又:用扁蓄三兩,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或搗汁服。
又:以桃白皮三兩,東引吳茱萸根白皮四兩,二味 (口父)咀以酒一升,二合漬之,一宿漸與服取,瘥 。
又:搗槐子內下部中自瘥。
又:楝實一枚內孔中。
治白蟲:以東行石榴皮一把,水一升,煮取三合分服。
又:搗桃葉絞取汁服之。
治小兒三蟲:以雷丸、芎藭等分為末,服一錢,日二。
小兒疳瘦,久服消食和氣,長肌肉:用陳橘皮一兩,黃連以米泔水浸一日,一兩半,研末,入麝三分,豬膽盛藥,以漿水煮熟,取出用粟米飯和丸菉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錢氏小兒方》,下同】
小兒疳熱,有蟲瘦瘁:用榆仁一兩、黃連一兩為末,豬膽汁七枚,和入碗內,飯上蒸之,一日蒸一次,九蒸乃入麝香半錢,湯浸蒸餅和丸菉豆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久服充肥。
小兒脾疳:使君子、蘆薈等分為末,米飲一錢。 【《儒門事親》】
小兒疳瀉吐利:白藥子一兩、甘草半兩為末,豬肝一具,批開摻末五錢,煮熟食之。 【《直指方》,下同】
小兒鬾病:以紅紗袋盛夜明砂佩之。
小兒疳痢:薤白生搗如泥,以粳米粉和蜜作餅,炙熟與食,不過三兩服。 【《楊氏產乳》】
解小兒疳熱疳痢殺蟲:用青黛,不以多少,水研服。 【《宮氣方》】
療小兒瘦頭干無辜兼痢:用馬齒莧搗絞汁,服三合,以瘥止。 【《外臺》方,下同】
治疳痢曉夜無度者:取樗根濃汁及粟米泔各一雞子殼許,以竹筒吹入下部,再度瘥。
治疳痢大孔開,痢不止:以黃連末入麝香少許和勻,以竹筒吹入。
小兒疳瘡:生嚼栗子傅之。
小兒疳痢困重者:用樗皮白搗粉,以水和作羹,棗大如飩子,日曬少時,又拌,如此三遍,以水煮熟,空肚吞七枚,重者不過七服。忌油膩熱面毒物。
小兒一切疳疾:用自死蝸殼七枚,皮薄色黃白者,洗凈,不得少有塵滓,日干,內酥蜜于殼中,以瓷盞盛之,蓋紙糊盞面,置炊飯上蒸之,下甑時即坐甑中,仍裝飯,候蒸飯熟取出,研如水淀,漸漸與吃,一日令盡取效止。【《圣惠方》,下同】
五疳下痢:兔屎炒半兩,干蝦(蟲麻)一枚,燒灰為末,綿裹如蓮子大,納下部,日三易之。
小兒諸疳:棘針、瓜蒂等,研為末,吹入鼻中,日三次。
小兒急疳瘡:水調蚺蛇膽敷之。
小兒吃泥及肚脹:用膩粉一分,沙糖和丸麻子大,空心米飲下一丸,良久泄出泥土瘥。【《經驗方》,下同】
走馬牙疳:用雞肫黃皮不落水者五枚,枯礬五錢,研搽立愈。
治小兒無辜痢赤白兼成疳:用胡粉熟蒸,熬令色變,以飲服之。 【《子母秘錄》,下同】
治一歲至二歲無辜病:用夜明砂熬搗為散,任意拌飯,并吃食與吃。三歲號干無辜。
小兒疳疾:椿白皮日干二兩為末,以粟米淘凈,研汁和丸梧子大,十歲三四丸,米飲下,量大小加減,仍似一丸納竹筒中,吹入鼻內三度,良。
小兒閃癖,頭發堅黃,瘰痹瘦弱者:干林檎脯研末,和醋傅之。
小兒冷疳,面黃腹大,食即吐者:母丁香七枚為末,乳汁和蒸三次,姜湯服之。 【《衛生易簡方》】
小兒嗜土:買市中羊肉一斤,令人以繩系,于地上拽至家,洗凈沙炙食,或煮汁亦可。【《姚和眾方》,下同】
小兒好食土:取好黃土煎黃連汁和之,曬干與食。
小兒一切疳疾:六月取糞坑中蛆淘浸,入竹筒中封之,待干研末,每服一二錢,入麝香,米飲下。【《圣濟總錄》,下同】
又:用蛆蛻,米泔逐日換浸五日,再以清水換浸三日,曬焙為末,入黃連末等分,每半兩入麝香五分,以豮豬膽汁和丸黍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神效。
口鼻疳蝕穿唇透頰:用銀屑一兩,水三升,銅器煎一升,日洗三四次。
小兒蟲病,胃寒蟲上,危惡證與癎相似者:干漆搗燒煙盡,白蕪荑等分為末,米飲服一字至一錢。【《杜仁方》】
小兒疳瀉:赤石脂末,米飲調服半錢立瘥;加京芎等分更妙。 【《斗門方》】
小兒蛔痛:五靈脂末二錢,靈礬火飛半錢,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五分溫服,當吐蟲。【閻孝忠《集效方》】
小兒疳痢垂死者:益母草嫩葉,同米煮粥食之,取足,以瘥為度,甚佳;飲汁亦可。 【《廣利方》】
小兒疳氣不可療者:綠礬煅赤,醋淬三次為末,棗肉和丸菉豆大,每服十丸,溫水下,日三。【《集驗方》】
小兒疳氣浮腫,常服自消:黑牽牛、白牽牛各半生半炒,取末,陳皮、青皮等分為末,糊丸菉豆大,每服三歲兒服二十丸,米湯下。【《鄭氏小兒方》,下同】
小兒疳氣攻腎,耳聾陰腫:牽牛末一錢,豬腰子半個,去膜薄切,摻入,內加少鹽,濕紙包煨,空心服。
小兒蛔蟲,口流涎沫:使君子仁為末,米飲五更調服一錢。 【《全幼心鑒》】
胃氣熱吃泥:用石膏、生地黃、白朮、茯苓。 【丹溪方,下同】
小兒蛔蟲:楝樹根為君,佐以二陳湯煎服。
小兒吃枯炭瓦片泥土等積:宜訶子、白朮各一兩,使君子肉炒、甘草各二錢,麥芽炒半斤,隨其素所好食之物半斤共為細末,入白糖調食。【周慎齋方】
小兒疳疾:木鱉子仁、使君子仁等分搗泥,米飲丸芥子大,每服五分,米飲下。 【孫天仁《集效方》】
小兒疳疾:土裹蜣螂煨熟,與食之。 【《韓氏醫通》】
小兒諸疳羸瘦:用熊膽、使君子末等分研勻,磁器蒸,浸蒸餅丸麻子大,每米飲下二十丸。【《保幼大全》,下同】
小兒疳瀉,冷熱不調:胡黃連半兩,綿姜一兩,炮為末,每服半錢,甘草節湯下。
小兒疳:以水珠子、甘遂炒、青橘皮等分為末,三歲用一錢,以麥芽湯下,及利為度。忌酸咸三五日。
小兒疳:以天南竺煎湯飲效。 【《幼幼近編》,下同】
治吃泥:以膩粉、砂糖,丸麻子大,空心米飲下一二丸。
疳蟲食土及生物:以皂礬煅,豬膽汁為丸,米飲下二三十丸。
疳痢垂死:新羊屎一升,水一升,浸一夜絞汁,頓服,日午乃食。
疳積:金眼蝦蟆一個,去頭足腸肚,蛆一升,俱入新瓦中,以鐵線系定兩頭,泥團慢火炙脆,加瓦壟子煅過、谷精草等分,吐瀉加木香、橘皮為末,白湯下五分。
小兒疳積,腹大黃瘦骨立,頭生瘡,結如麥穗:用立秋后大蝦蟆去首足腸,以清油涂之,陰陽瓦炙熟食之,積穢自下。連服五六,形容改變,妙不可言。【《本草綱目》,下同】
小兒熱疳,尿如疳,大便不調:糞蛆燒灰,雜物與食。
小兒繼病者,母有娠乳兒,兒病如瘧痢,他日相繼腹大,或瘥或發,他人有娠相近,亦能相繼也,宜取伯勞鳥毛與兒帶之。
小兒蛔蟲:用楝根皮同雞卵煮熟,空心服,次日蟲下。
又:用苦楝皮二兩,蕪荑半兩為末,每服一錢水煎。
走馬牙疳:干姜、白礬、棗子燒焦存性為末,敷患處。
尿桶中白,焙干為末,入冰片少許,揩牙立效。
治走馬牙疳:用溺桶中白垢火煅過,每一錢入銅綠三分,麝香一分半,敷之立愈。
治走馬牙疳:用鯽魚一個去腸,入砒一分,生地黃一兩,紙包燒存性,入枯礬、麝香少許為末,摻之效。
小兒鼻(上匿下蟲),鼻下兩道赤色,有疳:以米泔洗凈,用黃連末敷之三四次。
小兒口疳:以人中白煅、黃蘗炙焦為末,等分,入冰片少許,以青布拭凈,摻之累效。【陸氏方】
治小兒口疳:用天南星一個去皮為末,好醋調,攤在紙上,男左女右,貼在腳心底,以帛系定,三日外取了,以溫水洗盡腳下藥。
治小兒牙疳:煉信、青黛、輕粉各一錢,麝香五分,同為細末,用麻油調,薄攤紙上,用木錘錘實,收起。每用臨臥以漿水洗凈印干,可瘡口大小,以藥紙封之,至曉去藥紙,漱凈,勿令咽下,大者不過三上,必效。
小兒諸疳遍身,及面上生瘡爛成臼,如大人楊梅瘡者:用蒸糯米甑蓬四邊滴下氣水,以盤承取,掃瘡上,不數日即效。百藥不效者,用之神效。【《集簡方》,下同】
牙疳口瘡:孩兒茶、硼砂等分為末搽之。
治走馬牙疳:用孩兒茶、雄黃、貝母等分為末,米泔漱凈搽之。
治走馬牙疳:以銅青、滑石、杏仁等分為末擦之。 【《經驗方》】
口鼻疳瘡:銅青、枯礬等分研敷之。
又:以桃白皮三兩,東引吳茱夷根白皮四兩,二味口 父咀,以酒一升二合漬之一宿,漸與服,取瘥。
口疳齦爛,氣臭血出,不拘大人小兒:鉛白霜、銅綠各二錢,白礬豆許為末掃之。 【《宣明方》】
走馬牙疳,臭爛出血:雄黃豆大七粒,每粒以淮棗去核包之,鐵線穿于燈上,燒化為末,每以少許摻之,去涎,以愈為度。【《全幼心鑒》】
小兒牙疳:雄黃一錢、銅錄二錢為末,貼之。 【《陳氏小兒方》】
疳蟲蝕鼻:雄黃、葶藶等分研末,用臘豬膽和,用槐枝點之。
走馬牙疳:北棗一枚去核,入鴨嘴膽礬,紙包煅赤,出火毒,研末敷之。 【《簡便方》】
小兒齒疳蝕爛:膽礬燒煙盡,研末摻之,一二日愈。
小兒齒疳:鴨嘴膽礬一錢,匙上煅紅,麝香少許研勻,敷齦上立效。 【《活幼口議》,下同】
走馬牙疳:砒霜石、銅綠等分為末,攤紙上貼之,其效如神。
走馬牙疳:綠礬入鍋內,炭火煅紅,以醋拌勻,如此三次為末,入麝香少許,溫漿嗽凈按之。【《試效方》】
小兒口疳:黃連、蘆薈等分為末,每蜜湯服五分,走馬疳入蟾灰等分,青黛減半,麝香少許。【《簡便方》】
治小兒疳熱肚脹,潮熱發焦,切不可用大黃、黃芩傷胃之藥,恐生別證,止以胡黃連五錢,五靈脂一兩為末,以雄豬膽汁和丸如菉豆大,每服米飲下一二十丸。
小兒肥熱疳疾:用胡黃連、黃連各半兩,朱砂二錢為末,入豬膽內扎定,以杖子釣懸于沙鍋內,不可著底,用漿水煮一炊久,取出研爛,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和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錢乙小兒方》】
小兒肝疳病肚脹,或時泄痢,暖熱不調:以漏蘆一兩杵為散,每服一錢,以豬肝一兩,入鹽少許,同煮熟,空心頓食之。【《圣惠方》】
治小兒疳(上匿下蟲)蝕口:及蝕下部,用飛廉蒿燒灰搗篩,以兩錢匕著痛處,甚痛則忍之,若不痛便非疳也。下部蟲如馬尾大,其相纏處無數,用此十日瘥,二十日平復。【《千金翼方》】
小兒疳疾,及諸病后天柱骨倒,乃體虛所致:宜木鱉子六個去殼,蓖麻子六十粒去殼,研勻,先用包頭擦。脾病則肺虛不能生腎,故有是證,當先消導積滯,遂用越鞠丸加三棱、蓬朮,姜湯下四服,二便通利;又用大安丸二服,下血亦止。后復傷食,發熱腹脹,小便下血,服保和丸四服而愈。
小兒走馬牙疳侵蝕,透骨穿腮:用生南星一個,當心剜空,入雄黃一塊,面裹燒,候雄黃作汁,以盞子合定,出火毒,去面為末,入麝香少許,拂瘡上甚驗。【《經驗方》】
小兒走馬牙疳:用橡斗殼入鹽填滿,合定燒透,出火毒,研末,入麝香少許,先以米泔漱過,后用涂之,神效。【《全幼心鑒》】
走馬牙疳:胡桐堿、黃丹等分為末摻之。 【《醫林集要》】
小兒口疳:蔗皮燒研摻之。 【《簡便方》】
小兒五疳:川楝子肉、川芎等分為末,豬膽汁丸,米飲下。 【《摘元方》】
小兒疳勞,潮熱往來,五心煩噪,盜汗咳嗽:用黃連、胡黃連各二兩,以鱉血一盞,吳茱萸一兩,同入內浸過一夜,炒干去茱,血研末,入柴胡、川芎、蕪荑各一兩,人參半兩,使君子仁二十個為末,煮粟米粉糊和為丸如黍米大,每用熟水量大小,日三。【《全幼心鑒》】
小兒疳蝕口鼻,數日欲盡:以文蛤燒灰,用臘豬脂和涂之。 【《千金翼》】
五疳八痢,面黃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用大干蟾蜍一枚燒存性,皂角去皮弦一錢燒存性,蛤粉水飛三錢,麝香一錢為末,糊丸粟米大,每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日二服。【《全嬰方》】
小兒疳泄下痢:用蝦蟆燒灰存性研,米飲服方寸匕。 【《子母秘錄》】
走馬牙疳,侵蝕口鼻:用干蚵蚾黃泥裹固煅過、黃連各二錢半,青黛一錢為末,入麝香少許和研敷之。【《鄭氏小兒方》】
治疳瘡腮穿牙落:以抱退雞子軟白皮包活土狗一個,放入大蝦蟆口內,草縛泥固,煅過取出,研末貼之,以愈為度。【《普濟方》】
一切疳(上匿下蟲),無問去處,皆能治之:蝦蟆燒灰,醋和敷,一日三五度。【《梅師方》】
一切口瘡:雞內金燒灰敷之,立效。 【《活幼心書》】
治小兒腹大項小,四肢瘦者:用黑骨雞子一個,破頂,入蜘蛛一枚于內,外以濕紙糊竅,仍裹數層,用文武火將雞子煨熟,剝去蝴蛛,食其雞子,累效。然必數枚方愈。【《初虞世方》】
針灸
《千金方》曰:小兒疳濕瘡,灸第十五椎夾脊兩傍七壯;未瘥加七壯。
《原機啟微》曰:小兒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壯,炷如小麥大,手大指次指兩骨間陷者中。
田氏曰:小兒疳瘦,于胸下骨尖上灸三壯,次于脊下端尾翠骨尾上灸三壯。
小兒疳瘦,脫肛體瘦,渴飲,形容瘦悴,諸方不瘥者,取尾翠骨上三寸骨陷中,灸三壯。
小兒身羸瘦,賁豚腹腫,四肢懈惰,肩背不舉,章門二穴各灸七壯。
《醫學綱目》曰:瘡蝕龂斷,臭穢沖人者,灸勞宮一壯。
《古今醫統》曰:小兒多疳者,是腦門被風拍著及肺寒也,灸顖會一穴二壯。在上星上一寸,直鼻上。
小兒羸瘦,飲食少進,不生肌肉,灸胃俞二穴各一壯,在十二椎下兩傍,各開一寸半陷中。
醫案
錢氏論用藥識證曰:鄭人齊郎中者,家好收藥散施人,其子忽臟熱,齊自取青金膏二服并一服而餌之。服畢,至三更瀉五行,其子困睡。齊言子睡多因驚,又與青金膏一服,又瀉二行,加口干而身熱。齊言尚有微熱未盡,又與青金膏。其妻曰:用藥十余行未安,莫生病否?召錢氏,曰:已成虛羸。先多煎白朮散,時時服之,后用香瓜丸,十三日愈。
《醫學綱目》曰:一富家子年十四歲,面黃,善啖易饑,非肉不飽,泄瀉一月,來求治。脈之,兩手皆大,怪不甚瘦倦,以為濕熱,當脾困而食少,今反形健而食多,且不渴,余意其疾必疳蟲作痢也,取大便視之,果蛔蟲所為。適往他處,有一小兒醫在側,教其用治蟲藥治之,禁其勿用去積藥,約回途當為一看診而止痢也。偶弗果至。次年春夏之交,其瀉復作,腹不痛而口干,此去年治蟲而不治疳故也。遂以去疳熱之藥,濃煎白朮湯下,三日而瀉止。半月后偶過其家,見其子甚瘦,余教以白朮為君,芍藥為臣,川芎、陳皮、黃連、胡黃連,入少蘆薈為丸,白朮湯服之,半月而止。禁其勿食肉與甜物,三年當自愈。
《保嬰金鏡錄》曰:一小兒眼泡微腫,咳嗽惡心,小便泔白,余謂脾疳食積,脾氣虛甚也,以五味異功散為主,佐以四味肥兒丸而愈。后不禁飲食,視物不明。余曰:此脾胃復傷,須補養為主。不信,乃服峻厲之劑,后變風證,竟為不起。
一小兒四肢消瘦,肚腹漸大,寒熱嗜臥,作渴引飲。余曰:證屬肝脾,名為丁奚哺露也。以白朮散為主,佐以徐氏十全丹,月余諸證漸愈;乃以異功散加當歸,及六味丸,又月余尋愈。
一小兒患前證,諸疳悉具,熱如火炙,病狀不能盡述。朝用異功散,夕用四味肥兒丸,月余,諸證稍愈;佐以地黃丸,自能行立;遂朝以地黃丸,夕以異功散及蝦蟆丸數服而全愈。
一小兒言步未能,牙發猶少,體瘦骨立,面赤作渴,服肥兒丸不應。余謂此腎虛疳證,乃稟父精氣不足故也。蓋肥兒丸,脾胃經之藥也,久服則腎益虛而疳益甚。不信,果牙發漸落。余用六味地黃丸加鹿茸、五味子,半載元氣健而諸證愈。
一小兒十歲,患瘡疥久不愈,肌體羸瘦,寒熱時作,腦熱足冷,滑瀉肚痛,齦爛口臭,干渴,爪黑面黧,此腎疳也。服六味地黃丸,更搽解毒散而愈。
一小兒項結一核,堅硬如疬,面色萎黃,飲食不甘,服托里藥不應,此無辜疳毒也。余以蟾蜍丸治之而愈。若數服不消,按之轉動,軟而不痛者,內有蟲如粉,宜急針去之。若不速去,則蟲隨氣走,內蝕臟腑,不治。
《外科心法》曰:一小兒眉皺多啼,嘔吐清沫,腹中作痛,肚脹筋青,唇口紫黑,肛門作癢,名曰蛔疳。以大蘆薈丸治之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