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5章

  • 全唐詩補編
  • 佚名
  • 4969字
  • 2015-12-24 16:09:11

我逃世難來出家,宗師指示個歇處。住山聚眾三十年,尋常不欲輕分付。今日分明說似君,我斂目時齊聽取。【見《五燈會元》卷六。】

義存

義存,俗姓曾,泉州南安人。年十七出家,嗣德山。大中間北游,咸通間南歸,后移居福州雪峰山,時稱雪峰和尚。開平二年卒,年八十七。詩四十三首又四句。【(《全唐詩》無義存詩,傳據《宋高僧傳》卷十二。)】

住山后作【題從《小草齋詩話》卷四】

光陰倏忽【《小草齋詩話》作「迅速」】暫須臾,浮世那【《小草齋詩話》作「何」】能得久居。出嶺年登【《祖庭事苑》卷四作「始年」】三十二,入閩【《祖庭事苑》作「如今」】蚤是四旬余。他非不用頻頻檢【《祖庭事苑》、《小草齋詩話》作「舉」】,已過還【《祖庭事苑》作「當」】須旋旋除。為報滿朝【《小草齋詩話》作「報與滿朝」】朱紫道,閻王【《祖庭事苑》作「羅」】不怕佩金魚。

游檉洋

青山無適莫,四畔無來路。安居不到處,出身終有余。

因學人問事

佗事佗人斷,己事己自裁。萬法剎那包,何用更往來?

送澄沼

忽告歸鄉去,崎嶇枉涉途。雪嶺三秋外,澄沼一事無。

因讀寒山詩

可憐寒山子,多言復多語。橫路作籬障,何如直下覓光舒?

詠魚鼓二首

我暫作魚鼓,懸頭為眾苦。師僧吃茶飯,拈槌打我肚。身雖披鱗甲,心中一物無。鸕鶿橫溪望,我誓不入湖。

可憐魚鼓子,天生從地養。粥飯不能(歹肖),空肚作聲響。時時驚僧睡,懶者煩惱長。住持鬧喧喧,不如打游漾。

放牛

早朝放牛承露草,直至日晝干飽好。牛飽更無思食念,牛兒無事唱牛歌。

勸人

莫道肯去易,肯去也大難。虛空滿天下,迷人坐不安。

若切老婆心,勸君莫掠虛。忽遇明眼人,相逢笑殺渠。

枯樹解藏龍,貪睡不聞鐘。一朝侵早起,忽覺是何龍。

低頭不見地,仰面不見天。欲知白牛處【《林間錄》作「欲識金剛體」】,但看髑髏前。【《林間錄》卷上云此篇為見亡僧后作。】

達摩來路遠,汝莫辜負佗。子細審思觀,忽然悟去好。

人人盡有乾坤眼,莫隨妄境顛倒窺。恒沙國土總吞盡,吞盡不我何旨旨。

枯木藏龍,雷動必驚。驚者是少,不驚者多。

絕頂白似雪,眾水一源深。道場平如掌,我宗超佛心。

長江拋釣子,游魚帶絲絳。恩重鉤頭餌,輕欺上祖歌。

腳踏香積壟,頭枕馬鳴崎。身臥白云里,神光萬里秘。會我最后句,與汝同一枝。

冬瓜長儱侗,葫蘆剔突。玲瓏滿天下,覽子黑漫漫。

君不見【《祖堂集》卷七「不見」二字作「覓」】路邊華表柱,天下忙忙總一般。琵琶柦(木戾)【《祖堂集》作「拗捩」】隨手轉,廣陵妙曲無人彈。若有人能解彈得,一彈彈盡天下曲。

世中【《祖堂集》卷七作「間」】有一事,奉勸學者取。雖無半錢活,流傳歷劫富。

登天不借梯,遍地無行路。包盡乾坤處,禪子火急悟。【又見《祖堂集》卷七。】

寅朝不肯起,貪坐昏黃晡。魚被網裹【從《祖堂集》卷七改】卻,脹【《祖堂集》作「張」】破獵師肚。

滿天不見路,萬里迷也沒。問汝世間人,何時得成佛?

磨磚不成鏡,虛空終有月。火急自提取,莫受多生屑。

高拋不至天,低擲豈著地?日輪隱山去,回頭更覓鼻。

我今勸汝道,汝休念文字。兼勸采樵人,努力莫相欺。

多生不出家,萬劫受辛苦。今日舍恩愛,誓愿莫回顧。

春霜滿天寒,覽子黑漫漫。白牛常在髑髏前,勸君審細看。

報汝等知乎,真性不在途。色身祇要閑,何用苦區區。

須知不從人處得,何勞晝夜苦求人。己珠迥然越三界,不是圣人非色塵。

天色晴明綠嶂分,萬里虛空絕點云。可惜時人何不悟,肯者同游此法門。【此首又見《石倉歷代詩選》卷一一一。】

萬里無寸草,迥迥絕煙霞。歷劫長【《祖堂集》卷七作「常」】如是,何須【《祖堂集》作「煩」】更出家?

辭曾氏

昔年曾許郁多羅,直至如今未動梭。此日且隨云水去,誰能待得鴨成鵝。

贈實師伯

善哉道者,頓息大機。堂堂密密,將何顯伊?千山絕頂,萬重綠衣。風云抱合,我終不知。以此浮幻,

隨處徉癡。嚴霜欲至,放發齊眉。僧俗不辯,懷量任疑。曉我微功,雨勢云飛。

幽州未得授戒

一十出家未是時,二十出家正是時。今遇官壇緣未合,躘踵且作老沙彌。

自述

思量未到雪峰時,愛把浮生取次疑。及至法門非法法,到頭無我亦無師。【此首又見《石倉歷代詩選》卷一一一。】

師親寫版牌云

妄身臨鏡照影,影與妄身不殊。若欲去影留身,不知身影常虛。身影從來不異,不得一有一無。若擬憎凡愛圣,生死海里常浮。

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有物密救人,爭奈人不知。

題枯木庵【題擬】

庵前永日無狼子,磨下終年絕雀兒。

題僧堂前梁

今朝不保明朝,常作千載遮頭。【以上均見《卍續藏經》本《雪峰真覺禪師語錄》卷下。是書附北宋王隨、孫覺等人序。】

心鏡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萬像森羅影現中,一性圓光非內外。【見《宗鏡錄》卷十。】

和雙峰偈

非但拋僧去,云嶺不相關。虛空無隔礙,放曠任縱橫。神光迥物外,豈非秋月明。禪子出身處,雷罷不停聲。【同前卷七。】

暉和尚

暉和尚,義存同時人。詩一首。【(《全唐詩》無暉和尚詩)】

雪山養得一條蛇,寄著南山意如何?不是尋常毒惡物,參玄須得會先(左阿去可右施去方)。【見《祖堂集》卷七。】

光云

光云,莆田人。嗣長慶慧棱。閩主請住福州報慈院,世稱報慈和尚。【(《祖堂集》卷一二)】

和暉和尚頌

勸君崄處好看蛇,沖著臨時爭奈何。欲得安身覓負物,向南看北正先(左阿去可右施去方)。【同前。】

道溥

道溥,姓鄭,福唐縣人。嗣雪峰。在泉州,時稱睡龍和尚。詩二首。【(《全唐詩》無道溥詩)】

三種病人頌

奇哉大師惡盲聾,善能方便唱真宗。為報知音須帶會,莫將意句競來通。

示學偈

瞎眼善解通,聾耳卻獲功。一體歸無性,六處本來同。我今齊舉唱,方便示汝濃【疑應作「儂」】。相傳佛祖印,繼續老胡宗。【均見《祖堂集》卷十一。】

神晏

神晏,姓李,汴州人。嗣雪峰。住福州鼓山寺,世稱鼓山和尚。天福中卒,年七十七。詩九首。【(《全唐詩》無神晏詩)】

偈頌六首

直下猶難會,尋言轉更賒。擬【《景德傳燈錄》卷十八及《五燈會元》卷七作「若」】論佛與祖,特地隔天涯。【見《祖堂集》卷十。】

有曲無弦索,宮商調不同。若人纔和得,拍拍盡為龍。

彩筆除裝色更濃,針挑瘡患理難同。維摩昔日稱何事,迷從西土卻還東。

何事最堪依,巖中獨坐時。路險人難到,巒高鳥不飛。

白云長滿洞,論劫未曾虧。不話曹溪旨,焉干道者機。

石室周圓慶已多,有人不到復如何?待封此樣呈諸友,開時祇好笑呵呵。

十八郎殿下送彩球上于方丈頂掛便請偈

眾彩裁成已,工多妙最殊。收歸方丈里,長翫一明珠。

十八郎殿下又送偈上國師兼請和師乃答之

建化開遮假立名,無名之說亦難停。其中薦得非關識,朗月當空不自明。北京秀長稱為澤,南派傳宗祖諱能。黃卷暫詮呼作性,教外須參有別行。【以上八首均見《古尊宿語錄》卷三七《鼓山先興圣國師和尚法堂玄要廣集》。】

題所居屋壁【題擬】

白道從茲速改張,休來顯現作妖祥。定祛邪行歸真見,必得超凡入圣鄉。【見《五燈會元》卷七。】

王十八郎

十八郎,閩王王氏子。詩一首。【(疑此人即王延彬,惜無確證,姑另列目俟考詳。)】

上鼓山國師偈兼請師和之【題擬】

無形無本亦無名,日用驅驅不暫停。對面向人多不識,縱橫自在轉分明。權時來寄君家宅,萬種千般是事能。認取當來真本性,一時拋棄事皆行。【同前。】

皎然

皎然,福州人。嗣靈峰。住福州長生山,世稱長生和尚。詩二首。【(《全唐詩》卷八一五所收皎然為貞元間僧,此為另一人)】

見挑燈偈【題擬】

一靈孤燈當門懸,擬欲挑來歷劫昏。山聲樸直人難見,此中會得處處全。

在靈峰時為后生造偈【題擬】

素面相呈猶不識,更添脂粉競看。這里若論玄與實,與吾如隔萬重山。【均見《祖堂集》卷十。】

王延彬

贈泉州宏則和尚【題擬】

莫怪我來偏禮足,蕭宮無個似吾師。【見鄭方坤《五代詩話》卷一、《全閩詩話》卷一引《閩書》。】

上長慶和尚偈【題擬】

世人悟道非從耳,耳患雖加道亦分。靈鷲一機迦葉會,吾師傳得豈關聞。【《祖堂集》卷十。】

翁承贊

寄圭峰寂公

屈指閑思癸丑年,共師曾聽翠微泉。高梧疏冷月纔上,古屋荒涼人未眠。別后青云雖寄跡,亂余白發欲垂肩。無端貧病蓮峰下,一半鄉心屬暮蟬。【影印本《詩淵》第一冊第七三六頁。】

酬韋二十二行次見寄

風觸離腸雪滿襟,晚來惆悵兩難任。早知上馬同千里,且合撾觴更一斟。曩眷已堅金石志,新詩重壯歲寒心。他時掛壁塵冠在,不為閑人取次尋。【影印本《詩淵》第二冊第八七三頁。】

文會詠箏柱子

散木今何幸,良工不棄捐。力微慚一柱,林薄仰群弦。且愿聲相應,寧辭跡屢遷。知音如見賞,雅調為君傳。【同前第一三○九頁。】

題河陰崔少府素幛

真玉不顯文,至人不逞跡。君見華堂幛,轉覺虛室白。曠然絕氛滓,潤色惟粉澤。皎若朗月升,皓如繁霜積。清晨卷簾望,秋天橫半壁。晝景當戶窺,晴云拂瑤席。非無丹青妙,點污吾所惜。世事巧亂真,我將世情隔。自持純素質,可悅神仙客。何必玩畫屏,留連假泉石。【同前第一三八九頁。】

送人歸覲南海

迢迢南越路,送子意難分。雁背三湘月,家遙五嶺云。舶經秋海見,角向晚城聞。想得問安后,新詩獨不群。【同前第六冊第四三八八頁。】

送劉光載歸寧

少年才子喜還家,滿袖新詩敵綺霞。襟袖涼生歸馬病,關河秋曉早鴻斜。趨庭雖未擎丹桂,問絹何妨賦《白華》。莫為時危翻自滯,回頭一步是星槎。【同前。】

嚴禪師

嚴禪師,嗣全豁,住福州圣壽院。詩一首。【(《全唐詩》無嚴禪師詩)】

山僧一衲衣,展似眾人見。云水清兩條【《五燈會元》作「兩條分」】,莫教露針線。【《景德傳燈錄》卷十七、《五燈會元》卷七。】

慧救

慧救,泉州莆田人。出家于龜洋山,后嗣師備。世稱中塔和尚。閩王欽敬,奏賜紫衣。詩二首。【(《全唐詩》無慧救詩)】

曜日頌

見物明明絕見塵,聞聲浩浩亦非因。宗師真示無聞見,未曉徒勞見月新。【《祖堂集》卷十一。】

送靈云和尚頌【題擬】

諦當恒然直古今,未徹見聞實甚深。現現運轉三十載,春盡萎花示君心。【《祖堂集》卷十九。】

韓偓

深村

甘向深村固不材,猶勝摧折傍塵埃。清宵玩月唯紅葉,永日關門但綠苔。幽院菊荒同寂寞,野橋僧去獨裴回。隔籬農叟遙相賀,佇看芳田膏雨來。【《四庫全書》本《韓內翰別集》。】

囗明

迢迢恩義吹區分。【《斷腸詩集前集》卷五《秋日雜書二首》鄭元佐注引。】

王審知

審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唐季,從兄潮起兵,入據福建。潮卒,繼任威武軍節度使,奄有閩地。開平三年,封閩王。同光三年卒,年六十四。【(《全唐詩》無王審知詩,茲據《十國春秋》卷九十擬傳)】

與僧對句【題擬】

鉤偷荳蔻花。【審知。】日動瓏(王蔥)髻。【僧。見《吟窗雜錄》卷三十八。】

黃子棱

子棱,字威元,洛陽人。隨父入閩,事王審知,累官至侍御史。退居建陽,筑亭望父墓,名曰望考亭。詩一首。【(《全唐詩》無黃子棱詩,傳據《十國春秋》卷九五及《閩小紀》)】

題所居

青山木笏尚初官,未老金魚是等閑。世上幾多名將相,門前誰有此溪山。市樓晚日紅高下,客艇春波綠往還。人過小橋頻指點,全家都在畫圖間。【見《嘉靖建陽縣志》卷七、周亮工《閩小紀》卷二。】

省澄

省澄,俗姓阮,泉州仙游縣人。嗣保福,在泉州,世稱福先招慶和尚。閩王欽重,賜號凈修禪師。詩七首。【(《全唐詩》無省澄詩,傳據《祖堂集》卷十三、《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二。《五燈會元》卷八作「省(仃去丁改登)」。)】

示執坐禪者頌

大道分明絕點塵,何須長坐始相親。遇緣儻解無非是,處憒那能有故新。散誕肯齊支遁侶,逍遙曷與慧休鄰。或游泉石或阛阓,可謂煙霞物外人。

示坐禪方便頌

四威儀內坐為先,澄慮身心漸坦然。瞥爾有緣隨濁界,當須莫續是天年。修持只話【《五燈會元》作「秪學」】從功路,至理寧論在那邊。一切時中常管帶,因緣相湊豁通玄。【以上二首均見《景德傳燈錄》卷二九、《五燈會元》卷八】

頌三首

佛日沖天閑霧開,覺城東際象王回。善財五眾承當得,鹙子雖逢似不來。

大士梁天請講開,始登蓮座躡梯回。皇情未曉志公說,大士《金剛》已講來。

吳(土反)當年塔未開,宋云蔥嶺見師回。手攜只履分明個,后代如何密薦來。【見《祖堂集》卷十三。】

答國師

仰山嚙鏃話,擬議都難會。指擬益后來,言損這邊在。【《祖堂集》卷十八。】

長慶和尚贊

緇黃深鄭重,格峻實難當。盡機相見處,立下閉僧堂。【同前卷十。】

如體

如體,嗣義存,住福州芙蓉山。詩一首。【(《全唐詩》無如體詩)】

古曲偈【《祖堂集》卷十一作《雄頌》】

古曲發聲雄,今古唱還同【《五燈會元》作「今時韻亦同」】。若論第一拍【《五燈會元》作「指」】,祖佛盡迷蹤。【見《祖堂集》卷十、卷十一、《五燈會元》卷七。】

慧忠

慧忠,俗姓陳,泉州人。嗣草庵法義禪師。詩三首。【(《全唐詩》無慧忠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安市| 桂阳县| 崇信县| 阿坝县| 同仁县| 历史| 樟树市| 儋州市| 息烽县| 甘孜| 二连浩特市| 察雅县| 辽阳县| 滦平县| 永济市| 方山县| 阜城县| 微博| 彭水| 景洪市| 兴国县| 普陀区| 朔州市| 新蔡县| 通山县| 潞城市| 册亨县| 东兴市| 泸溪县| 盘锦市| 平武县| 双鸭山市| 屏东县| 遂宁市| 鹰潭市| 凤城市| 巨野县| 南陵县| 衢州市| 兴海县| 翁牛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