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5章

  • 全唐詩補編
  • 佚名
  • 4868字
  • 2015-12-24 16:09:11

常愿山水游,靈奇賞皆遍。【賈弇。】云端訪潭洞,林下征茂彥。【允初。】枕石愛閑眠,尋源樂清宴。【呂渭。】探幽漸有趣,憑險恣流眄。【張叔政。】竹影思掛冠,湍聲忘搖扇。【鮑防。】旁登樵子徑,卻望金人殿。【周頌。】蘿葉朝架煙,松花暮飛霰。【囗成用。】蟬聲掩清管,云色緣素練。【鄭(上既下木)。】從事暮澄清,看以得方便。【嚴維。】攀崖屢回互,絕跡無健羨。【允初。】野客歸路逢,山僧入林見。【賈弇。】云林會獨往,世道從交戰。【鮑防。】塔廟年代深,云霞朝夕變。【周頌。】潛流注隈隩,觸石乍踐濺。【囗成用。】逸興發山林,道情忘貴賤。【鄭(上既下木)。】臨流日復夕,應接空無倦。【嚴維。】

云門寺小溪茶宴懷院中諸公

嚴維  謝良弼【謝良輔之昆仲,曾任中書舍人。(據顧況《禮部員外郎陶氏集序》)】  裴晃【不詳。】  呂渭  鄭(上既下木)  陳允初  庾骙【不詳。】  賈肅【不詳。】

喜從林下會,還憶府中賢。【嚴維。】石門云路里,花宮玉笥前。【謝良弼。】日移侵岸竹,溪引出山泉。【裴晃。】猿飲無人處,琴聽淺溜邊。【呂渭。】黃粱誰共飯,香茗憶同煎。【鄭(上既下木)。】暫與真僧對,遙知靜者便。【允初。】清言皆亹亹,佳句又翩翩。【庾骙。】竟日懷君子,沉吟對暮天。【賈肅。】

征鏡湖故事

陳允初  呂渭  嚴維  謝良弼  賈肅  鄭(上既下木)  庾骙  裴晃

將尋煉練【從《緯略》卷十改,《剡錄》卷六作「煉」】藥井,更逐賣樵風。【允初。《剡錄》誤作「凡初」。】刻石秦【《剡錄》作「泰」】山上,探書禹穴中。【呂渭。】溪邊尋五老,橋上覓雙童。【嚴維。】梅市西陵近,蘭亭上道通。【謝良弼。】雷門驚鶴去,射的驗年豐。【賈肅。】古寺思王令,孤潭憶謝公。【鄭(上既下木)。】帆開巖上石,劍出浦間銅。【庾骙。】興里還尋戴,東山更向東。【裴晃。《歷代詩話》本《韻語陽秋》卷五引作「裴勉」,《類編》本作「裴冕」,均誤。影宋本《韻語陽秋》及《剡錄》均作「裴晃」,不誤。】

自云門還泛若耶入鏡湖寄院中諸公

謝良弼  呂渭  鄭(上既下木)  嚴維  裴晃  陳允初  蕭幼和【不詳。】

山中秋賞罷,溪上晚歸時。【謝良弼。】出谷秦人望,經湖謝客期。【呂渭。】日斜愁路遠,風橫畏舟遲。【鄭(上既下木)。】章句懷文友,途程問楫師。【嚴維。】淺沙游蚌蛤,危石起鸕鶿。【裴晃。】落葉飛孤戍,橫塘向古祠。【允初。】行行多興逸,無處不相思。【蕭幼和。】

秋日宴嚴長史宅

鄭(上既下木)  裴晃  嚴維  徐嶷【東海人。(《宋高僧傳》卷十五)】  張著【字處晦,常山人。鷟孫,任剡尉,著《翰林盛事》一卷。(據《直齋書錄解題》卷五)】  范絳【不詳。】  劉全白  沈仲昌  闕名

北客來江外,秋山到越中。【鄭(上既下木)。】故交多此見,清興復能同。【裴晃。】落木秦山近,衡門鏡水通。【嚴維。】檐前苔繞砌,籬下菊成叢。【徐嶷。】泫泫花承露,泠泠葉動風。【鄭(上既下木)。】卷簾看彩翠,對酒命絲桐。【張著。】戊日辭巢燕,商天向浦鴻。【范絳。】騫開通細雨,笑語望秋空。【劉全白。】懶竹霜天綠,殘花醉里紅。【仲昌。】客游驚落葉,更使恨風蓬。【闕名。】

嚴氏園林【六言】

嚴維  鄭(上既下木)  王綱【大歷九年以大理司直充昆山縣令,首建縣學。(據《玉峰志》卷上《學校》、卷中《名宦》)】  沈仲昌  賈全【長樂人,弇弟。大歷四年進士。歷任咸陽縣令、戶部員外郎、常州刺史、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永貞元年卒。(據《柳河東集》卷十二《先友記》、《陸宣公翰苑集》卷四、《郎官石柱題名考》卷十二、《會稽掇英總集》卷十八、《舊唐書憲宗紀》)】  段格【不詳。】  劉題【不詳。】

策杖山橫綠野,乘舟水入衡門。【嚴維。】客來多從業縣,僧去還指煙村。【鄭(上既下木)。】春韭青青耐剪,香粳日日宜飧。【王綱。】自愧薄沾冠冕,何如樂在丘園。【囗仲昌。】鳥散紛紛花落,人行處處苔痕。【賈全。】水池偏多白鷺,畦隔半是芳蓀。【段格。】柳徑共知歸郭,暮云誰使當軒。【劉題。】

柏梁體狀云門山物【并序】

秦瑀【不詳。】  鮑防  李聿【玄宗時清漳令,遷尚書郎。(據《全唐文》卷四三五)】  李清  杜奕  袁邕  呂渭  崔泌【不詳。《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博陵安平崔氏有刑部員外郎崔泌,為湜弟,時代稍早,非是。】  陳允初  鄭(上既下木)  杜倚【京兆人。淹玄孫,左衛將軍。(據《元和姓纂》卷六)】

狀,比也,與比釋氏有藥草諭品,詩家則六藝之一焉。義取睹物臨事,君子早辯不當,有似是而非,采詩之官可得而補缺矣。無以小言默,無以細言棄,相尚佳句,題于層閣,古者稱會必賦,其能闕乎。星郎主文,賓賦所以中雋也。

幡竿映水出蒲檣。【秦瑀。】榴花向陽臨鏡妝。【鮑防。】子規一聲猿斷腸。【李聿。】殘云入戶起爐香。【李清。】晴虹夭矯架危梁。【杜奕。】輕蘿縹緲掛霓裳。【袁邕。】月臨影殿玉毫光。【呂渭。】粉帶新篁白簡霜。【崔泌。】玲瓏珠綴魚網張。【囗允初。】高枝反舌巧如簧。【鄭既木。】風搖寶鐸佩鏘鏘。【秦瑀。】古松擁腫懸如囊。【杜倚。】雨垂珠箔映回廊。【囗聿。】薔薇綠刺半緘長。【鮑防。】五粒松英大麥芒。【李清。】古藤蚴蟉毒龍驤。【杜奕。】深林怪石猛虎藏。【袁邕。】古碑勒字棋局方。【呂渭。】山僧行道鴻鴈行。【崔泌。】亭亭孤筍綠沉鎗。【鄭既木。】蜂窠倒掛枯蓮房。【允初。】燃燈幽殿星煌煌。【杜倚。】

花巖寺松潭

張叔政  嚴維  呂渭  賈弇  周頌  鄭(上既下木)  陳允初  囗成用

山下花巖會,松間水積深。【張叔政。】晚荷交亂影,疏竹引輕陰。【嚴維。】云散千巖暮,風生萬木吟。【呂渭。】循涯通妙理,步勝獲幽尋。【賈弇。】望鳥知無跡,看猿欲學心。【周頌。】浮榮指西景,微尚寄東岑。【鄭(上既下木)。】待月開山合,聞鐘出石林。【允初。】波文搖翠壁,蟬響續幽琴。【張叔政。】永日陪霜簡,通宵聽梵音。【賈弇。】機閑任情性,道勝等浮沉。【囗成用。】賞異方終古,佳游幾度今。【嚴維。】自然輕執簡,寧敢忘抽簪。【允初。】過見心皆妄,驅馳力未任。【呂渭。】從來謝公意,山水愛登臨。【周頌。】

入五云溪寄諸公聯句【從一字至九字】

鮑防《云門寺濟公上方偈序》

己酉歲,仆忝尚書郎司浙南之武。時府中無事,墨客自臺省而下者凡十有一人,會云門濟公之上方,以偈者,贊之流也,姑取于佛事云。

同人《護戒刀偈》

剖妄妄絕,決機機壞。彼堅鋼刀,護身聞戒。

李聿《茗侶偈》

采采春渚,芳香天與。滌慮破煩,靈芝之侶。

杜奕《芭蕉偈》

幽山凈土,生此芭蕉。無心起喻,覺路非遙。

缺名《山啄木偈》

爾禽啄木,惡蠹傷木。愈木無病,巢枝自足。

缺名《澡瓶偈》

【靈圓取相,塵垢是澡。定水清凈,救彼熱惱。】

鄭(上既下木)《山石榴偈》

何方而有,天上人間。色空我性,對爾空山。

杜倚《漉水囊偈》

裂素成器,給我救彼。密凈圓靈,護生絜水。

袁邕《藤偈》

得彼柔性,契茲佛乘。豈無眾木,我喻垂藤。

崔泌《薔薇偈》

護草木性,植彼薔薇。眼根不染,見爾色非。

缺名《班竹杖偈》

護性維戒,扶身在杖。動必由道,心無來往。

任逵《題天章寺偈》

降伏心住,自在心住。有心且住,無心即住。

登法華寺最高頂憶院中諸公【從一字至九字】

周頌  囗成用  張叔政  賈弇  鮑防  嚴維  呂渭  鄭(上既下木)  陳允初

身,心。【周頌。】城郭,山林。【囗成用。】望處遠,到時深。【張叔政。】云崖杳杳,煙樹沉沉。【賈弇。】嘯侶時停策,探幽或撫琴。鮑防得法小枝小葉,懷人如玉如金。【嚴維。】月色前庭清靜觀,梵聲初夜海潮音。【呂渭。】思君子山深不可見,登高頂望遠欲相尋。【鄭(上既下木)。】何事歸舟客興棹不駛,君不見紅蓮綠荇沙禽。【允初。】

全唐詩續拾卷十八

李端

早梅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千載佳句》卷下《草木部梅》。】

湖南歸夢

歸夢不知湖水闊,夜來還到洛陽城。【同前《別離部旅情》。】

張南史

送李使君貶郴州

竹符辭漢守,桂酒奠湘君。【見《十萬卷樓叢書》本皎然《詩式》卷五。】

蕭昕

上林白鹿賦附歌

德由庚兮群物湊,協嘉祥兮擾靈獸。感欣合于天符,遂充塞于君囿。【見《文苑英華》卷八九。】

吉中孚

奉同秘書苗丞菘陽山閑居引

有山蹉峨兮有水潺湲,王孫獨往兮春草經年。溪路獨行兮到時何處?漁父相見兮水上天邊。犬吠前村兮極浦,回風入林兮微月映戶。白石磷磷兮曲【小川氏疑為「迸」字】水泥【疑】衣,哀猿啾啾兮空山半雨。谷口蒼茫兮天陰,人間離別兮年月深。花迷流水不知處,心憶君家難得【小川氏定為「后」】尋。【日本藏唐抄本《新撰類林抄》卷四。】

劉方平

地儉

地儉朝陽滿,天邊宿霧收。風兼殘雪起,河帶斷冰流。北闕馳心極,南圖尚旅游。登臨思不已,何處得銷愁?【影印本《詩淵》第三冊第二○六二頁。】

郎士元

五言普門上人蘭若一首

支公身欲老,常在沃洲多。惠力堪傳教,禪功久伏魔。山云隨坐夏,幽草伴頭陀。借問回心后,賢愚去幾何?

五言南岳寺普上人院一首

云深石澗寺,樹老遠公房。終日風囗囗,囗秋景氣涼。醍醐蒙囗味,囗囗囗囗囗。囗見無生理,空山坐道場。【以上二首均見日本藏唐抄本《唐詩卷》。】

寄靈一上人初還云門

寒山白云里,法侶自招攜。竹徑通城下,松門隔水西。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髣(上髟下弗)心知【《全唐詩》作「遙看」】處,高峰【《全唐詩》作「秋風」】是會稽。【見《會稽掇英總集》卷七。】

駐節太康

霜葉飛紅過夏墟,金風吹鴈集荒渠。鞭揮清渭分流外,目送烏江遠樹余。五子歌聲猶在耳,十旬獵跡已成畬。天時人事堪惆悵,悶對牙旗展簿書。【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河南通志》卷七四、民國廿二年刊劉盼遂纂《太康縣志》卷六、《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卷三八八《開封府部》。】

假守昭平郡,當門桂水清。海遙稀蚌跡,峽近足灘聲。峽東江盤天影隨,輕船只下幾危機。初晴古木猿三叫,未晚陰崖日半規。篁竹數家何處是?清清一曲幾首詩。【《四庫》本《記纂淵海》卷十五。】

送皎然照上人歸山

云陰鳥道苔方合,雪映龍潭水更清。【《千載佳句》卷上《地理部山中》。】

江山幾路分。【《江湖小集》卷三紹嵩《江浙紀行集句詩》。】

上潮吞海日。【同前。】

寂寞舟中誰供問。【《江湖小集》卷二二李(上龍下廾)《剪綃集》引。】

馬令無茶分。【見劉克莊《后村大全集》卷一八四《詩話新集》。】

劉商

白角樽歌

或謂輕冰盛沆瀣【海氣也。見宋吳聿《觀林詩話》。】

嚴巨川

巨川,建中貞元間人。補詩一首。【(《全唐詩》卷七八一收嚴巨川詩二首,列為爵里世次俱無考之作者)】

建中四年十月感事【題擬】

煙塵忽起犯中原,自古臨危道貴存。手持禮器空垂淚,心憶明君不敢言。落日胡笳吟上苑,通宵虜將醉西園。傳烽萬里無師至,累代何人受漢恩。【見唐趙元一撰《奉天錄》卷二。】

論惟明

惟明,吐蕃人。高祖祿東贊為吐蕃相,因官立姓,遂為論氏。曾祖贊婆于圣歷二年率部歸唐,封歸德郡王。祖弓仁、父成節皆仕唐。惟明,興元中為金吾將軍。貞元二年七月,自右金吾大將軍為鄜坊觀察使。三年,改稱節度使。十一月卒于官。詩一首。【(《全唐詩》無論惟明詩,其小傳據《舊唐書》卷十二《德宗紀》、《奉天錄》卷四及岑仲勉先生《元和姓纂四校記》卷九)】

朱泚亂定后上皇帝詩【題擬】

豺狼暴宮闕,拔涂凌丹墀。花木久不芳,群兇亦自疑。既為皇帝枯,亦為皇帝滋。艸木尚多感,報恩須及時。【見唐趙元一《奉天錄》卷四。】

朱放

和蕭郎中游蘭若

愛彼云外人,來取澗底泉。風吹芭蕉折,鳥啄梧桐穿。【見《十萬卷樓叢書》本皎然《詩式》卷三。同書卷四錄前二句。】

暢當

釣渚亭

花發多遠意,鳧鴈有閑情。遲暉耿不暮,平江寂無聲。【見《唐詩紀事》卷二七。】

李泌

建寧王哀詞二首【末句】

良弓摧折久,誰識是龍韜。【見《吟窗雜錄》卷二四《歷代吟譜》。】

夷門一把平安火,定逐恒山候騎來。【《四庫》本《記纂淵海》卷二一。】

粉容冰艷玉玲瓏。【《江湖小集》卷二十李(上龍下廾)《梅花衲》引。】

戴叔倫

酬秦征君徐少府春日見集

終日愧無政,與君聊散【《剡錄》作「放」】襟。城根山半腹,亭影水中心。朗詠竹窗靜,野情花徑深。那能有余興,不作剡溪尋。【見《文苑英華》卷二三○、卷三一六、高似孫《剡錄》卷六、卷十。】

云開方見日,潮盡爐峰出。石壁轉棠陰,鄱陽寄茅室。【《輿地紀勝》卷二三《饒州》。】

新池

鄰僧猶未起,明月早先知。【見《吟窗雜錄》卷十四正字王玄《詩中旨格》。】

早春書情寄河南崔少府[有題缺文]

早發陜州途中贈嚴秘書[有題缺文]

喜嚴侍御蜀還贈嚴秘書[有題缺文]

贈淮西賈兵馬使[有題缺文]

李博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煌市| 莲花县| 册亨县| 普格县| 天津市| 山西省| 界首市| 芜湖市| 潍坊市| 新密市| 郧西县| 中山市| 澄迈县| 柳江县| 阳东县| 秭归县| 巴林右旗| 灵寿县| 墨脱县| 礼泉县| 湖南省| 枝江市| 来宾市| 达拉特旗| 弥勒县| 宜丰县| 介休市| 宁明县| 玉龙| 开封县| 汉中市| 孙吴县| 新津县| 临漳县| 宿州市| 始兴县| 甘谷县| 鲁甸县| 黄山市| 禄丰县| 嵊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