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北極紫微宮,北極五星在其中。大帝之坐第二珠,第三之星庶子居。第一號曰為太子,四為后宮五天樞。【一云:「第三明者帝之居,第四名曰四庶子,最小第五天之樞。」】左右四星是四輔,天一太一當(dāng)門路。左樞右樞夾南門,兩面營衛(wèi)一十五。上宰少尉兩相對,少宰上輔次少輔。上衛(wèi)少衛(wèi)次上丞,后門東邊大贊府。門西喚作一少丞,以次卻向前門數(shù)。陰德門里兩黃聚,尚書以次其位五。女史柱史各一戶,御女四星五天柱。大理兩星陰德邊,勾陳尾指北極顛,勾陳六星六甲前。天皇獨在勾陳里,五帝內(nèi)坐后門是。華蓋并杠十六星,杠作柄象蓋傘形。蓋上連連九個星,名曰傳舍如連丁。垣外左右各六珠,右是內(nèi)階左天廚。階前八星名八谷,廚下五個天棓宿。天床六星左樞在,內(nèi)廚兩星右樞對。文昌斗上半月形,希疏分明六個星。文昌之下曰三公,太尊只向三公明。天牢六星太尊邊,太陽之守四勢前。一個宰相太陽側(cè),更有三公相西偏,即是玄戈一星圓。天理四星斗里暗,輔星近著開陽淡。【一本云:「文昌之下三師名,天牢六星四勢前。更有三公相西偏,即是太陽一星圓。天理四星斗里暗,輔星近著闿陽淡。」】北斗之宿七星明,第一主帝名樞精,第二第三璇璣星,第四名權(quán)第五衡,闿陽搖光六七名。
天市垣
下垣一宮名天市,兩扇垣墻二十二。當(dāng)門六角黑市樓,門左兩星是車肆。兩個宗正四宗人,宗星一(上雨下只)亦依次。帛度兩星屠肆前,候星還在帝坐邊。帝坐一星常光明,四個微茫宦者星。以次兩星名列肆,斗斛帝前依其次,斗是五星斛是四。垣北九個貫索星,索口橫者七公成。天紀(jì)恰似七公形,數(shù)著分明多兩星。紀(jì)北三星名女床,此坐還依織女傍。三元之象無相侵,二十八宿隨其陰。水火土木并與金,以次別有五行分。【以上三首錄《通志》卷三九《天文略》第二。】
全唐詩續(xù)拾卷十一
許景先
若耶春意
越水正逶迤,艷陽三月時。中有嬋娟子,含怨望佳期。鮮膚潤玉澤,微眄動蛾眉。解佩遺中浦,折芳懷所思。彩色豈不重,(壞去土改王)艷難久滋。一歌江南曲,再使妾心悲。【見《會稽掇英總集》卷七。】
答客問
龍躍湯泉云漸回,龍飛香殿氣還來。龍潛龍見云皆應(yīng),天道常然何問哉!【見宋敏求《長安志》卷十五「臨潼」「陰盤城」條。】
杜偉
偉,京兆人。開元二十二年自殿中侍御史謫為宣州司戶。詩一首。【(詳附按)】
過琴溪并序
二十二年冬,予自柱史謫掾宣城。明年九月,連率班公下闕。
州府謫宦居,邑城攝官蒞。悠悠涇川適,佳期此相遲。靈溪知幾曲,曲曲各殊致。仙嶺多巉顏,前峰特超類。穹崇勢旁倒,屹(山客)下無地。洞穴盤龍蛇,空巖隱魑魅。蘋開秋水綠,竹動寒山翠。遠(yuǎn)嶂?jǐn)?shù)瀑懸,疏林一猿墜。依然彈素弦,流我望鄉(xiāng)淚。席上紅泉飛,樽前白云至。中山是隱居,緬想故心醉。忽睹邢武辭,聆其金石備。神交十載得,良愿三人遂。【詩見嘉慶十二年刊洪亮吉纂《涇縣志》卷三一,序據(jù)附錄蔣之奇文補。】
韓休
駕幸華清宮賦附歌
素秋歸兮玄冬早,王是時兮出西鎬。幸華清兮順天道,瓊樓架虛兮靈仙保,長生殿前兮樹難老,甘泉流兮圣躬可澡,俾吾皇兮億千壽考。【見《文苑英華》卷五八。】
張子容
缺題
在家嬌小女,卷幔愛花叢。不畏羅衣濕,折花風(fēng)雨中。【見《四部叢刊》本《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七《詩話續(xù)集》引李康成《玉臺后集》。】
徐嶠
嶠,字巨山,湖州長城人。開元中為駕部員外郎,集賢院直學(xué)士,遷中書舍人、內(nèi)供奉、河南尹。又曾任湖州刺史、洺州刺史、潤州刺史等職。詩一首。【(《全唐詩》無徐嶠詩。茲據(jù)《新唐書》卷一九九《徐齊聃傳》附傳、《嘉定鎮(zhèn)江志》卷十四、《嘉泰吳興志》卷十六錄其事跡)】
游石門山
維舟清溪泊,徐步石門瞻。窾屈借巖洞,空囗囗囗纖。囗飛下習(xí)囗,響[下缺]。【見光緒元年王棻纂《青田縣志》卷六《金石》。】
薛令之
草堂吟
草堂棲在靈山谷,勤讀詩書向燈燭。柴門半掩寂無人,惟有白云相伴宿。春日溪頭垂釣歸,花笑鶯啼芳草綠。猿鶴寥寥愁轉(zhuǎn)深,攜琴獨理仙家曲。曲中哀怨誰知妙,子期能識宮商調(diào)。魚未成龍劍未飛,家貧耽學(xué)人爭笑。君(上不下見)蘇秦與韓信,獨步誰知是英俊。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間各佩黃金印。男兒立志需稽古,莫厭燈前讀書苦。自古公侯未遇時,蕭條長閉山中戶。【見《高岑三廉薛氏宗譜》,轉(zhuǎn)錄自《唐代文學(xué)論叢》第九期刊施景西《薛令之的〈靈巖寺〉詩及其寫作年代》。】
崔希逸
崔希逸,字里不詳。開元九年任萬年縣尉,宇文融奏為勸農(nóng)判官,遷監(jiān)察御史。曾任吏部郎中。二十二年自鄭州刺史改任江淮河南轉(zhuǎn)運副使。二十四年秋,以右散騎常侍知河西節(jié)度事。二十六年,改河南尹,不久即卒。封博陵縣公,謚成。詩二首。【(《全唐詩》無崔希逸詩,傳據(jù)《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三、《唐刺史考》卷四九)】
燕支行營
天平四塞盡黃砂,塞冷三春少物華。忽見天山飛下雪,疑是前庭有落花。
陽烏黯黯映山平,陰兔微微光漸生。戍樓往往云間沒,烽火時時磧里明。【見伯三六一九卷。】
孟浩然
歸舊隱
北闕辭天子,南山隱薜蘿。【見《吟窗雜錄》卷十四正字王玄《詩中旨格》引。】
句
日暮馬行疾,城荒人住稀。【見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四。】
贈韓襄客
只為陽臺夢里狂,降來教作神仙客。【見《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十三引《詩史》。】
韓襄客
襄客,漢南女子,與孟浩然同時。為歌詩,知名襄漢間。【(《全唐詩》卷八○二收韓襄客詩二句,缺題,傳僅云「漢南妓」,亦誤。今重錄之)】
閨怨詩
連理枝前同設(shè)誓,丁香樹下共論心。【同前。】
張九齡
九度仙樓
誰斷巨鰲足?連山分一股。誰跨海上鵬?壓作參差羽。應(yīng)是女媧輩,化工揮巧斧。掀翻煮石云,大塊將天補。渣滓至今在,縣瓴分注乳。磊落擲遐荒,齟齬不合土。忙驚日月過,晃漾空中舞。裒益問巨靈,谽(谷牙)礙臂武。塞罅制逆流,努力跡駢拇。神禹四載仆,九年梗作雨。紆回殺拗區(qū),澎湃亂飛鼓。漫下祖龍鞭,六丁擭舟府。漫發(fā)熊繹矢,非石又非虎。數(shù)狹不能制,伊誰可再侮。曾把蓬萊輸,難將此物賭。羅浮亦可移,此物不可取。肋斗出盤山,粗能踞地主。芝田第九層,最上蕙生圃。【見同治十三年刊《直隸澧州志》卷二四。】
游洞門題陳氏丹臺詩
雞頭西畔洞門開,陳氏丹升劫仞臺。(車鬼)鬼【《體道通鑒》作「(彪去虎改鬼)」】昔年誠誓否?至今猶說鬼肩栽。【見《宛委別藏》本宋陳田夫《南岳總勝集》卷中「洞門觀」條。又見《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三三。】
開元儒士
開元儒士,姓名不詳。自號為鑒文大師,有《浮漚篇》行于世。詩二句。
登終南山得句
野迥云根闊,山高樹影長。【見《增修詩話總龜》卷八引《零陵總記》。】
王位之
位之,開元二十八年任滑州匡城縣主簿。詩一首。【(《全唐詩》無王位之詩)】
五言晚泛靈溪之作
溪水晚澄鮮,虛無含萬象。窺臨時見底,勝異如在掌。魚囗囗起伏,靈囗猶影響。心誤出人寰,神清資偃仰。掉舟囗囗囗,聊復(fù)愜新賞。香風(fēng)襲蕙蘭,秋日浮清朗。如何得真趣,更此纓時網(wǎng)。坐嘯人事閑,悠然思獨往。【見光緒二十二年刊蔣師轍纂《光緒鹿邑縣志》卷十下。】
邢囗
邢囗,名不詳,天寶元年為封丘主簿。殘詩一首。【(《全唐詩》無邢囗詩)】
五言晚游靈溪泛舟作
晚囗照靈溪,溪澄水囗綺。維舟平岸囗,囗下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事閑亦念此。【以下四行闕。同前。】
張旭
雜詠
既作湖陰客,如何更遠(yuǎn)游?章江昨夜雨,送我過揚州。
見遠(yuǎn)亭
高亭囗可望,朝暮對溪山。野色軒楹外,霞光幾席間。
晚過水北
寒川消積雪,凍浦漸通流。日暮人歸盡,沙禽上釣舟。
三橋
北臨白云澗,南望清風(fēng)閣。出樹見行人,隔溪有魚躍。【均見《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七引《張長史四詩帖》。此帖末有柯九思、高仁卿、陶宗儀等跋。陶跋云此帖「《宣和書譜》所載,初為蔡忠惠公襄家藏,后入御府」。】
智封
智封,俗姓吳,懷安人。初于本州島清靜寺落發(fā),后住河中府安國院。詩二句。【(《全唐詩》無智封詩)】
對州牧衛(wèi)文升使君問【題擬】
日從蒙汜出,照樹全無影。【《宋高僧傳》卷八《唐鄆州安國院巨方傳》附。】
懷玉
懷玉,俗姓高,丹丘人。住臺州涌泉寺,天寶元年卒。詩一首。【(《全唐詩》無懷玉詩)】
偈
清凈皎潔無塵垢,蓮華化生為父母。我修道來經(jīng)十劫,出示閻浮厭眾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離娑婆歸凈土。【見《宋高僧傳》卷二四。】
王喬
望石門作
高峰隔半天,長崖斷千里。雞鳴清澗中,猿嘯白云里。瑤波逐空開,霞石觸峰起。【見《輿地紀(jì)勝》卷三十。】
慈和
慈和,開元間遵善寺尼。詩一首。【(《全唐詩》無慈和詩)】
曇一師歌【題擬】
曇一師,解毗尼。大聰明,更無疑。【《宋高僧傳》卷十四《唐會稽開元寺曇一傳》。】
張彥雄
彥雄,曲阿人,開元間處士。詩二句。【(《全唐詩》無張彥雄詩,事跡據(jù)《新唐書》卷六十《藝文志》四)】
句
云壑凝寒陰,巖泉激幽響。【見《吟窗雜錄》卷二六《歷代吟譜》引殷璠語引。】
蔡隱丘
句
草徑不聞金馬詔,松門唯見石人看。【見《吟窗雜錄》卷二六《歷代吟譜》。】
馮待征
馮待征,開元間蒲州進(jìn)士。【(參《新唐書李尚隱傳》)】
虞美人怨[缺文]
全唐詩續(xù)拾卷十二
辛替否
送賀秘監(jiān)歸會稽詩
送君青門外,遠(yuǎn)詣滄海汜。鳧舄游帝鄉(xiāng),羽衣飛故里。術(shù)妙焚金鼎,丹成屑瓊(上蕊下木)。追餞會群僚,屬文降天旨。秦吳稱異域,少別猶千祀。黃鶴寓遼陽,應(yīng)明城郭是。【見孔延之《會稽掇英總集》卷二。】
王瑀
瑀,天寶初人。詩一首。【(《全唐詩》無王瑀詩)】
送賀秘監(jiān)歸會稽詩
父子承恩日,遺榮拜職辰。掛冠辭圣主,佩印奉嚴(yán)親。舉代稱賢智,當(dāng)朝勸孝仁。退歸將適越,攀餞乃傾秦。【同前。】
王浚
浚,天寶十二載為陳留郡太守。詩一首。【(《全唐詩》無王浚詩,傳據(jù)《唐刺史考》卷五五)】
送賀秘監(jiān)歸會稽詩
業(yè)盛王公秩,名高絳老年。遺榮謝珪組,得志學(xué)神仙。去國風(fēng)為馭,還鄉(xiāng)海作田。何當(dāng)曳鳧舄,萬里更朝天。【同前。】
宋鼎
送賀秘監(jiān)歸會稽詩
紫氣朝明主,丹丘送老臣。誰知探穴處,更有散金人。陌上神仙日,城東梅柳春。遙知歸隱處,煙浪隔囂塵。【同前。】
李彥和
彥和,天寶初人。詩一首。【(《全唐詩》無李彥和詩)】
送賀秘監(jiān)歸會稽詩
遺榮辭上國,解印適稽山。圣主流深眷,群公祖別顏。彩帆收鑒水,紫氣度函關(guān)。應(yīng)是遼陽鶴,千年始一還。【同前。】
胡嘉鄢
嘉鄢,天寶初人。詩一首。【(《全唐詩》無胡嘉鄢詩)】
送賀秘監(jiān)歸會稽詩
帝鄉(xiāng)辭寵命,羽服表華年。地變君臣禮,門榮父子仙。鳳書開紫觀,鶴駕待青田。歸舸蓬萊近,宸章日月懸。跡光三樂美,聲重二疏賢。即此過函谷,應(yīng)留《道德篇》。【同前。】
崔璘
璘,博陵人。從父玄暐,相武后、中宗。父升,刑部侍郎。璘天寶間仕至馮翊郡太守兼采訪使。詩一首。【(《全唐詩》無崔璘詩,事跡據(jù)《新唐書》卷七二《宰相世系表》崔氏博陵大房補。另清河小房亦有崔璘,時代較后,非是)】
送賀秘監(jiān)歸會稽詩
軒冕朝恩盛,霓裳祖帳榮。倏然謝時客,高步尚遺名。魏闕鴛行斷,稽山鶴駕迎。相期下鳧舄,謁帝會承明。【同前。】
張博望
博望,天寶初人。詩一首。【(《全唐詩》無張博望詩)】
送賀秘監(jiān)歸會稽詩
紫綬朝中貴,黃冠物外高。孰能知止足,君獨避塵勞。已曉青霞志,方從碧落遨。軒車儻來物,從此賤吾曹。【同前。】
張綽
綽,天寶初人。詩一首。【(《全唐詩》無張綽詩)】
送賀秘監(jiān)歸會稽詩
北闕皇恩重,東門紫氣飛。為看賓客去,何似買臣?xì)w。迎綬旋江國,題輿入侍闈。千年舊跡在,七日故人非。別涕沾霓服,離筵著錦衣。無因伴仙羽,空此羨光輝。【同前。】
韓宗
宗,天寶初人。詩一首。【(《全唐詩》無韓宗詩)】
送賀秘監(jiān)歸會稽詩
遺老去朝行,登真返舊鄉(xiāng)。軒車成羽駕,纓綬換霓裳。明主懷江外,群公祖道傍。青門有前事,千載共輝光。【見《會稽掇英總集》卷二。】
韓倩
倩,京兆長安人,休弟,仕至左庶子、殿中丞。詩一首。【(《全唐詩》無韓倩詩。事跡據(jù)《元和姓纂》卷四、《舊唐書》卷九八《韓休傳》、《新唐書》卷七三上《宰相世系表》)】
送賀秘監(jiān)歸會稽詩
子綦南國隱,周氏北山居。羽客輕簪綬,霓裳下里閭。仙帆歸海近,云氣度關(guān)虛。今日辭明主,深恩寵漢疏。【同前。】
魏盈
盈,天寶初人。孫扶,相宣宗。詩一首。【(《全唐詩》無魏盈詩。事跡參《新唐書》卷七二中《宰相世系表》)】
送賀秘監(jiān)歸會稽詩
東門掛冠處,西漢祖筵開。乃是黃庭老,言辭丹闕來。方稱四皓德,更仰二疏才。今日青溪路,何時謁帝回。【同前。】
張鼎
古銅雀臺歌【題擬】
銅雀蒼蒼對古馗,清風(fēng)切切有余悲。試憶望陵三五夜,便是西園明月時。【見《文苑英華》卷五二《古銅雀臺賦》附。】
郭慎微
慎微,京兆萬年人。初為李林甫主書記,后任金部郎中,天寶間終于司勛郎中、知制誥。詩一首。【(《全唐詩》無郭慎微詩,傳據(jù)《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七、卷十五、《元和姓纂四校記》卷十)】
送賀秘監(jiān)歸會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