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 全唐詩補編
  • 佚名
  • 4992字
  • 2015-12-24 16:09:11

【舊名石鼓山,在黟縣北十五里,高百仞,周十里,有石鼓、石人、石驢。相傳石鼓鳴即驢鳴,人哭而長官不利。后鑿其鼓破之,遂不復鳴。唐天寶六年改今名。】

石鼓高懸蘊大音,白云峰頂始鋪金。能來斯地鼓斯鼓,盡達曹溪圣祖心。【《弘治徽州府志》一《山川》】

謙明

僧謙明,嗜酒,好為詩。獨居一室,每日鐺中煮肉數斤,醇酒一壺,不俟爛熟,旋割旋飲,以此為常。

中秋詠月

【詠詩后,乘興遂子夜鳴鐘,烈祖聞之,不罪也。召問其所求,唯愿鵝生四腳,鱉著兩裙。】

迢迢東海出,漸漸入云衢。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江南余載》下】

全唐詩續補遺卷十二 十國二

錢镠【吳越武肅王】 以下吳越

青史樓引賓從同登

云閣霞軒別構雄,下窺疆宇壯吳宮。洪濤日日來滄海,碧嶂聯聯倚太穹。志仗四征平逆孽,力扶三帝有褒崇。如今分野無狼孛,青史樓標定亂功。

石鏡山【并序】

咸通中,予方齠(札去木改齒),嘗戲玩臨安山下。忽見一石屹然自立,當甚驚異。自后便在軍門四十余年。昨回鄉里,復尋此石,見巖巒秀拔,山勢回抱,堪為法王精舍。遂創禪關,以此石為尊像之坐。表其感應。因成七言四韻。

丱歲遨游在此山,曾驚一石立山前。未能顯瑞披榛莽,蓋為平兇有歲年。昨返錦門停駟馬,遂開靈岫種青蓮。三吳百粵興金地,永與軍民作福田。

筑塘

天分浙水應東溟,日夜波濤不暫停。千尺巨堤沖欲裂,萬人力御勢須平。吳都地窄兵師廣,羅剎名高海眾獰。為報龍神并水府,錢塘且借作錢城。

九日同群僚登高【并序】

遙光素景,重九良辰,玉露將濃,霜天肅物。與僚登高四望,兼頒錦服,聊成七言四韻。

淡蕩晴暉雜素光,碧峰遙襯白云長。好看塞雁歸南浦,宜聽砧聲搗夕陽。滿野旌旗皆勛色,千株橘柚盡含芳。錦袍分賜功臣后,因向龍山醉羽觴。

功臣堂【并序】

伏自九五降恩,遠頒封冊,皇華涉于大海,宣命正值青陽,兩邦父老喧然皆來相賀。時在功臣堂設樂,聊述七言。

今夕雖非豐沛酒,醪觥同醉洽吾鄉。兩邦父老趨旌府,百品肴羞宴桂堂。寶劍已頒王禮盛,錦衣重帶御爐香。越王冊后封吳主,大國宣恩達萬方。

上元夜次序平江南

四朝雙母顯真封,古往今來事一同。志若不移山可改,何愁青史不書功?

西園產芝

五紀尊天立霸基,八方鄰國盡相知。興吳定越崇王道,殄物平兇建國儀。忽有靈根彰瑞應,皆由和氣感明祗。休言漢代芝房異,今日吾邦事更奇。

羅漢寺偶題

九夏聽蟬吟,已知秋氣臨。高梧上明月,深巷搗寒砧。好對吳山秀,宜觀浙水深。一登靈鷲閣,寶地勝黃金。

和高僧惠韻

嵐高照目前,山下有蒙泉。云閣連天際,銀河傍斗邊。涼風宜散暑,清景好安禪。況是江山固,崇墉保萬年。

造寺保民

百谷收成屆應鍾,南方景象喜重重。三秋甘澤煙塵息,四序和風氣色濃。播種勤耕盈廩庾,兆民興讓洽溫恭。廣崇至道尊三教,蓋為生靈奉圣容。

秋景

三秋才到退炎光,二曜分暉照四方。解使金風催物象,能教素節運清涼。天垂甘澤朝朝降,地秀佳苗處處香。率土吾民成富庶,虔誠稽顙荷穹蒼。

百花亭題梅二首

秾華圍里萬株梅,含蕊經霜待雪催。莫訝玉顏無粉態,百花中最我先開。

吳山越岫種寒梅,玉律含芳待候催。為應陽和呈雪貌,游蜂難覺我先開。

和太師蘊讓韻

羅漢親崇建法臺,龍峰鳳嶺四山隈。游人借問禪門路,還道吳王為佛開。

題羅隱壁

特到儒門謁老萊,老萊相見意徘徊。黃河信有澄清日,后代應難繼此才。【以上《吳越錢氏傳芳集》】

隱岳洞【在石城山,五代時有隱岳寺】

百尺金容連翠岳,三層寶閣倚青霄。手爐香暖申卑愿,愿降殊祥福帝堯。【萬歷《新昌縣志》三】

錢元瓘【文穆王】

元瓘,镠第七子,初名傳瓘,嗣位后更今名。字明寶,長興三年镠卒,襲封吳越國王。善撫將士,好儒學,善為詩。嘗置擇能院,選吳中文士錄用之。然性奢侈,好治宮室。在位十年。天福六年,因火焚其宮,驚懼病狂卒,年五十五。謚文穆,著有《錦樓集》十卷。

送別十七哥

大伯東陽軫舊思,士民襦(被去皮改夸)喜回時。登臨若起鸰原念,八詠樓中寄小詩。

題得銅香爐【并序】

太歲大淵獻七月七日,婺州金華縣招隱鄉有民李滿,于溪中得銅香爐一枚。又沿溪行二十余步,睹黃金天尊一軀,高一丈八尺,金色儼然。伏以玉京金門,至妙上真,圣功難量,玄功莫測。道氣充盈者,可以身沖霄極,陰德及人者,必致福壽無邊。莫盡贊揚,卒難敘述。今則清溪之內,先吐祥煙,綠水之中,復呈妙相。況今國家方以真金建制,太上仙客,才己圓成,適當慶禮,果符征應,獲此嘉祥。因成短篇,用伸恭信。

莫記年華隱水中,忽于此日(者見)靈蹤。三天瑞氣標金相,五色龍光儼圣容。節屆初秋興典教,時當千載慶遭逢。仙冠羽服聲清曲,共引金臺入九重。【以上《吳越錢氏傳芳集》】

錢弘佐【忠獻王】

弘佐,字符佑,元瓘第六子。年十三,襲封吳越國王。諸將皆欺其幼,弘佐初尚優容,后輒以法治之,由是諸將皆畏服。在位七年,后晉開運四年卒,年二十。謚忠獻。

佳辰小燕寄越州七弟湖州八弟

角黍佳辰社稷寧,靈和開燕樂群英。樽前只少鸰原會,百里江城隔二城。

謁寶塔回賜僧錄

佛日輝光最有靈,真身寶塔鎮吳城。千尋獨拔乾坤聳,八面齊含日月明。幾曲朱欄瞻海浪,長時金鐸振風聲。禱祈祇愿蒼生泰,更仗高僧法供精。【以上《吳越錢氏傳芳集》】

錢弘倧【忠遜王】

弘倧,字隆道,元瓘第七子。兄弘佐卒,弘倧以次立。卑侮宿將胡進思,進思不能平。歲除,劫幽衣錦軍,傳位于弟弘俶。徙居東府,即臥龍山置園亭。二十年卒,年四十四。謚忠遜。著有《越中吟》二十卷。

登臥龍山偶成

暮山重迭勢崔嵬,溢目清光入酒杯。幾處燒殘紅樹短,一帆航盡碧波來。安民未有移風術,征句慚非夢錦才。四望樓臺無限景,檻前贏得且徘徊。

禹廟

千古功勛孰可倫,東來靈宇壓乾坤。塵埃共鎖梁猶在,星斗俱昏劍獨存。蟾殿夜寒籠翠幌,麝爐春暖酹瓊樽。會稽山水秋風里,長放松聲入廟門。

登蓬萊閣懷武肅王

黃鶴摧殘漫有名,建時方始殄羅平。飛(木昂)迭栱重裝束,刻檻雕甍又葺成。十載興隆吳與越,二邦安肅弟兼兄。從茲登賞云樓上,愿祝江南永宴清。

再游圣母閣【《輿地紀勝》十《紹興府》詩摘第二聯題《游天衣寺》】

越地靈蹤多少處,伽藍難上此樓臺。有時風掣浪聲到,半夜月排山勢來。極目煙嵐迷遠近,百般花木雕塵埃。可憐光景吟無盡,知我登臨更幾回。【以上《吳越錢氏傳芳集》】

錢弘偡【恭義王】

弘偡,字惠達,元瓘第八子。明吏術,能為詩。官湖州刺史【(《湖州府志》九,開運三年任吳興太守)】,有妖巫登大樹,恣為鬼神語,州人驚畏。弘偡嚴治之,州人咸服。累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吳興郡王。卒謚恭義。

飛英寺【句】

兩岸槿花紅障步,一行山色綠屏風。【《輿地紀勝》四《安吉州景物》】

錢弘俶【忠懿王 后王】

弘俶,字文德,元瓘第九子。內牙統軍使胡進思等廢兄弘倧,迎弘俶嗣吳越國王。歷漢、周,累授天下兵馬大元帥,凡三十五年。太平興國三年,納疆土歸宋。歷封淮海國王、漢南國王、南陽國王、許王,徙封鄧王。雍熙四年【(一作端拱元年)】卒,年六十,追封秦國王,謚忠懿。著有《政本集》十卷,陶谷為之序。

過平望

風靜度長川,清吟倚畫船。未分山有樹,惟見水連天。沙嘴牛眠草,波心鳥觸煙。宵征還有興,皎皎玉輪圓。

讀圣壽詩

功格皇天偽國平,八方臣妾盡來庭。駿奔幸逐朝宗水,雀躍俄逢繞電星。就日心雖懸紫闕,祝堯身尚處洪溟。壽山聳峙將何愿,泰華千霄萬仞青。

感皇子遠降見迎

千年遭遇覲真王,敢望青宮賜顯揚。祇合承華趨令德,豈宜中道拜元良。深思轉覺乾坤大,力弱難勝雨露滂。早暮三思恩泰極,飽餐豐饌飽親光。

感降內夫人賜家室藥物金器

魚軒相逐拜龍軒,圣主俄推望外恩。錫寵便籓光石窌,內嬪迢遞下金門。嵩衡壓地何曾重,雞犬升仙未足論。臣憨已平難展報,祇將忠孝訓兒孫。

金陵

不用論京口,先須問石頭。虎山終自伏,帶水漫長游。青蓋曾彰讖,黃奴肯識羞。分明前鑒在,剛地弄戈矛。

過楚州

駐馬楚城南,秋光帶雨寒。地平無島嶼,淮近足波瀾。圣德常柔遠,烝民賴此安。行吟復行酌,朝野正多歡。

陳國

批破《陳書》后,都無御敵心。庭花春易盡,璧月夜難沉。臣爵妖姬醉,新詩狎狹客吟。江神如訪問,教到井中尋。

路次再感圣恩

洪濤泛泛雨霏霏,芳草如茵柳裊絲。貼水碧禽飛一字,隔煙青嶂展雙眉。南風入隙開襟久,西照臨窗卷箔遲。慚愧圣恩優渥異,不教炎暑冒長歧。

小窗

粉云牙貼小窗涼,坐見澄波泛夕陽。更持夜深方有意,半環新月上重床。

舟中偶書

輕舟畫舸枕江濱,眼底波濤日日新。瞑目穩收雙足坐,不勞詢問醉禪人。

村家

竹樹參差處,危墻獨木橫。鋤開芳草色,放過遠灘聲。稚子當門臥,雞雛上屋行。騎牛帶蓑笠,侵曉雨中耕。

漁者

罟網是生涯,柴扉隔水遮。不辭粗俗氣,惟取大魚蝦。貰酒方登陸,憐春亦種花。等閑乘一葉,放曠入煙霞。【以上《吳越錢氏傳芳集》】

追鮑約

【侍郎鮑約,頗從臾忠懿王納土。及王歸宋,約竄處海上,王以詩追之曰【(見下)】。迄今有遐追廟焉。】

東遐追兮西遐追,鮑約何如罷釣歸。【《五代詩話》六引《十國春秋》】

羅隱

滕王閣

江神有意憐才子,(焱欠)忽威靈助去程。一席清風雷電疾,滿碑佳句雪冰清。煥然麗藻傳千古,赫爾英名動兩京。若匪幽冥佑詞客,至今佳景絕無聲。【《歲時廣記》三五《重九》】

文選閣【在貴池城西五里西廟。貯梁昭明文選。有址】

間生元子出蕭梁,作選為書化萬邦。三代已來成冠絕,六朝余外更無雙。今朝集是群英仰,昨日談非眾恥降。輔國安民新試閣,滕王空作問臨江。【《嘉靖池州府志》卷三《建置篇宮室》】

昭明太子廟

秋浦昭明廟,乾坤一白眉。神通高學識,天下鬼神師。【同上卷五《祀典篇廟祠》】

下山過梅根

岸葉經秋墜晚枝,裊煙凌鬢促征期。家從澤國誰能問,路在侯門自不知。但恐老侵多病日,每憂忙過少年時。可憐江上人堪笑,獨倚殘陽弄釣絲。【同上卷八《雜著篇藝文》】

金雞石

【在東流縣南二十五里。相傳羅隱道經其地,題云云,石遂迸裂,雞飛鳴而去。或曰:隱題后,其石震雷劈焉。】

青山隱隱望長溪,獨墩無伴只孤棲。草堂不見婁羅漢,金雞不向五更啼。【同上卷一】

掛劍處

忠貞者必信,所信交道深。賢哉吳季子,可稱莫逆心。【《梅里志》三】

題延和閣【《全唐詩》八七五作讖記,詩題、小序、詩多有不同,故重錄】

【時高駢欲繼淮南王求仙方為妖亂,后為畢將軍所害。隱作《妖亂志》以譏之,故有《題延和閣》云。】

延和高閣勢凌云,輕語猶疑太一聞。燒盡余香無一事,開門迎得畢將軍。【《詩話總龜》三五《譏誚門》引《鑒誡錄》】

上亭驛【在梓潼武連二縣之界。唐明皇幸蜀。聞鈴聲之地。又名瑯珰驛】

山雨霏微宿上亭,雨中因想雨淋鈴。貴為天子猶魂斷,窮著荷衣好涕零。【《輿地紀勝》一八六《隆慶府》。《全唐詩》六六五引《天中記》只存前二句】

任翻

賦臺州早春【句】

豈堪滄海畔,為客十年來。【《輿地紀勝》十二《臺州》】

屠環智【《全唐詩》誤作(壞去土改王)智】

環智,字寶光,海鹽人。少負勇略。吳越王兵拒黃巢,環智仗劍從之,時與謀議,授指揮使。天復二年,徐綰、許再忠叛,刺史高彥遣子渭同赴難,抵靈隱,為伏兵所害。

詠志【《全唐詩》七九五只存前二句】

輕身都是義,殉主始為忠。一夜西陵路,朱旗走大風。【《全五代詩》七三引《攜李詩系》】

韋謙

題常樂庵五云堂

【常樂庵在崇德縣西八十步。梁天監二年建。俗呼西寺。后入宋改悟空院。吳越時韋謙詩云云。】

吾匠慕先哲,至理皆融通。一法果有至,五云疑在空。講香浸棐幾,夜月鎖簾櫳。弋者何由預,冥冥出塞鴻。【同上。】

陳長官

下獄有作

按則增科不自由,未曾舉筆淚先流。高田沙瘦常憂旱,沿海涂咸少有秋。要使繭絲殫地力,愿將骨肉伴枷頭。一時種了黃連種,萬代令人苦不休。【《古今圖書集成食貨典》一五三《賦役部》】

全唐詩續補遺卷十三 十國三

牛嶠

評僧道二門論難

玄門清凈等空門,虔奉天尊與世尊。金口說經十二部,玉皇留教五千言。鰲頭宮殿波瀾闊,鷲嶺香花夢相存。莫向人間爭勝負,須知三教本同源。【《鑒誡錄》六《旌論衡》】

張蠙

刺賈島

少年為理但公清,鴻漸行中是去程。莫恨長江為短簿,可能勝得賈先生?

盧延讓【避宋諱「讓」改為「遜」】

吊孟浩然【后二句】

【今按:《全唐詩》七一五引《海錄碎事》,另有「高據襄陽播盛名,問人人道是詩星」二句,正可合為一首。】

漢水醉時波尚綠,鹿門吟處草猶生。【《輿地紀勝》八二《襄陽府》】

懷江上【句】

【盧延遜五舉方登第。嘗作詩云。「狐沖」二句,租庸張相浚每誦之。又「餓貓」二句,成中令汭激賞之。又「栗爆」二句,王中懿建愛之。盧嘗謂人曰:「平生投謁公卿,不意得貓兒狗子力也。」】

狐沖官道過,犬刺客門開【一作「狗判店門開」。】

餓貓臨鼠穴,饞犬舐魚砧。

栗爆燒氈破,貓跳觸鼎翻。【《北夢瑣言》七、《詩話總龜》三九《詼諧門》。參見同書八《評論門》引《談苑》】

劉隱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恩县| 黑龙江省| 茂名市| 中宁县| 宁南县| 宁国市| 田林县| 逊克县| 西平县| 泌阳县| 浙江省| 肇州县| 牙克石市| 青浦区| 大竹县| 喀喇沁旗| 扬州市| 民县| 阳西县| 邳州市| 京山县| 石阡县| 乐都县| 罗江县| 木兰县| 垫江县| 惠来县| 长治市| 罗定市| 绥中县| 嘉鱼县| 西城区| 巩留县| 英吉沙县| 台湾省| 温州市| 冷水江市| 依安县| 施甸县| 邵阳县| 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