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續(xù)補遺
全唐詩續(xù)補遺卷一 初唐一
李淵【高祖】
為秦王制詩
【初太宗為秦王,高祖制詩云云。帝于宮西造宅初成,高祖送玉璽以至帝所,縉紳先生相謂曰:「詩及玉璽。蓋奉國之祥瑞者歟。」○今按:《全唐詩凡例》引胡震亨謂唐初無五星聯(lián)聚之事,疑其偽托。曾見陜西鄠縣有大業(yè)三年鄭州刺史李淵為子世民祈疾疏石刻拓本,孫星衍《訪碑錄》亦收載。】
圣德合天地,五宿連珠見。和風拂世民,上下同歡宴。【《冊府元龜》二一《帝王部征應(yīng)》】
李世民【太宗】
題龜峰山【在麻城縣】
乾坤造化有神功,勝地安然氣象雄。馬跡印開蒼石上,龜頭橫插白云中。山高每有神仙過,寺號能仁天子封。試劍石邊風拂拂,虎跑泉內(nèi)水溶溶。龍吟南嶺崎山雨,虎嘯東林什子風。舍利塔中遺釋子,觀音崖上禮慈容。天開云現(xiàn)琉璃碧,日落霞明瑪瑙紅。巖畔芊芊羅漢草,領(lǐng)頭郁郁大夫松。望龜亭內(nèi)迎仙客,噴雪崖前活水通。萬里黎民皆潤澤,一堂賢圣總虛空。游山宰相書名字,采藥仙人留跡蹤。任是丹青描不就,恍疑身世九霄宮。【《弘治黃州府志》七《藝文》】
武曌【則天后】
游石淙詩并序
若夫圓嶠方壺,涉滄波而靡際;金臺玉闕,陟玄圃而無階。惟聞《山海》之經(jīng),空覽《神仙》之記。爰有石淙者,即平樂澗也。爾其近接嵩領(lǐng),俯屆箕峰,瞻少室兮若蓮,睇潁川兮如帶。既而躡崎嶇之山徑,蔭蒙密之藤蘿,洶涌洪湍,落虛潭而送響;高低翠壁,列幽澗而開筵。密葉舒帷,屏梅氛而蕩燠;疏松引吹,清麥候以含涼。就林藪而王心神,對煙霞而滌塵累。森沈丘壑,即是桃源;淼漫平流,還浮竹箭。紉網(wǎng)薜荔而成帳,聳蓮石而如樓。洞口全開,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粳。無煩昆閬之游,自然形勢之所。當使人題彩翰,各寫瓊篇,庶無滯于幽棲,冀不孤于泉石。各題四韻,咸賦七言。【《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六○《嵩山部》○今按:此詩在《全唐詩》有詩無序,而《全唐詩》一般有詩有序者,大都全錄,此系遺漏。現(xiàn)特補序,詩不重錄。又《圖書集成》同卷,作嵩山石淙侍宴應(yīng)制者,有宋之問、沈佺期、蘇味道、李嶠諸人。】
許敬宗
遼左雪中登樓
歲杪崇朝雪,天涯絕塞城。凍云連海色,枯木助風聲。懷古情無已,登樓賦未成。梅花南國思,笛里暮愁生。【《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一七四《奉天府部》】
左匡政
原名難當,涇縣人,有智力。隋末率眾保鄉(xiāng)里,眾推為總管。武德中以守城功授宣城大都督,封戴國公。
白龜城
城堞千尋險,池隍十里余。樓臺侵漢宇,鼓角動郊墟。羆虎三軍擁,壺漿萬戶舒。急須修表進,天意欲何如?【《嘉慶涇縣志》三十二《詞賦》】
蕭翼
留題云門【一作「秦望山」】
絕頂高峰【一作「山」】路不分。嵐煙【一作「煙嵐」】長鎖綠苔紋。獼猴推落臨【一作「懸」】崖石。打破【一作「落」】下方遮日云。【《萬首唐人絕句》十一、《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一○五《秦望山部》】
歐陽詢
題雷威琴
合雅大樂,成文正音。徽弦一泛,山水俱深。【《西溪叢語》上】
李百藥
過楊玄感墓
【《唐書》曰:天后西幸京師,路經(jīng)楊玄感墓,上誦李百藥《過玄感墓詩》云云,嘆曰:「百藥唯解綴文,不識大義。」○今按:兩《唐書則天紀》、《百藥傳》均不載。】
劍有萬人敵,文為一代英。除昏志不遂,僭亂道難平。【《太平御覽》五五八《禮儀部》。】
陳元光
落成會詠二首【前一首《全唐詩》已收】
云霄開岳鎮(zhèn),日月列衙瞻。勝日當佳慶,清風去積炎。山畚遙獵虎,海舶近通鹽。龍澤覃江浦,螭坳耀斗蟾。文床堆玉笏,武座肅金簽。奇計繩陳美,明誠學(xué)孔兼。忠勤非一日,箴訓(xùn)要三拈。千古清泉水,居官顯孝廉。
半徑尋真
半徑尋仙跡,危峰望帝州。千山紅日媚,萬壑白云浮。坐石花容笑,穿林鳥語愁。招呼玄鶴下,捻捋紫芝柔。鑄鼎龍歸洞,驚旗虎負丘。高棲謀未遂,勝景至須留。巖谷連聲應(yīng),漳湖合派流。飄然歌一曲,縹緲在瀛洲。【以上《康熙漳浦縣志》十八《藝文》下】
張九齡
照鏡見白發(fā)【聯(lián)句】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發(fā)年。誰知明鏡里,形影自相憐。【《萬首唐人絕句》補本一。又見《四部叢刊》影明本《張九齡集》】
謝公樓
謝公樓上好醇酒,三百青蚨買一斗。紅泥乍擘綠蟻浮,玉(上夗下皿)纔傾黃蜜剖。【《永樂大典》七八九一「樓」字韻】
宋之問
幸未央宮應(yīng)制【補后四句】
登高省時物,懷古發(fā)宸聰。鐘連長樂處,臺識未央中。【《文苑英華辨證》六《脫文》】
題雷琴【二首】
山虛水深,萬籟蕭蕭。古無人蹤,惟石嶕峣。
洛水多清泚,崧高有白云。圣朝容隱逸,時得詠南熏。【《古今圖書集成》】
崔湜
和蘇員外寓直【一作喬知之。見《全唐詩》八一○《文苑英華》一九○《朝省》】
李嶠
錢
九府五銖世上珍,魯褒曾詠道通神。勸君(上不下見)得須知足,雖解榮人也辱人。【《古今圖書集成食貨典》三五八《錢鈔部》】
王勃
玄武山圣泉宴并序
【○蔣清翊云:「據(jù)項家達刊本王集補序。」又云:《全唐文》以此序入駱賓王卷。】
玄武山有圣泉焉,浸淫歷數(shù)百千年,垂巖沁涌,接磴分流,下瞰長江,沙堤石岸,咸古人遺跡也。茲乃青蘋綠芰,紫苔蒼蘚,遂使江湖思遠,寤寐寄托。既而崇巒左峙,石壑【一作「壁」】前縈,丹崿萬尋,碧潭千頃,松風唱響,竹露熏空。瀟瀟乎人間之難遇也,方欲以林壑為天屬,琴樽為日用。嗟乎!古今同逝【一作「代謝」。】方深川上之悲;少長偕游,且盡山陰之樂。盍題芳什,共寫高情。詩得泉字。詩曰。【《古今圖書集成坤輿典》三六《泉部》】
隴西行【十首】
隴西多名家,子弟復(fù)豪華。千金買駿馬,蹀躞長安斜。
雕弓侍羽林,寶劍照期門。南來射猛虎,西去獵平原。
既夕罷朝參,薄暮入終南。田間遭罵詈,低語示乘驂。
入被鑾輿寵,出視轅門勇。無勞豪吏猜,常侍當無恐。
充國出上邽,李廣出天水。門第倚崆峒,家世垂金紫。
麟閣圖良將,六郡名居上。天子重開邊,龍云壘相向。
烽火照臨洮,榆塞馬蕭蕭。先鋒秦子弟,大將霍嫖姚。
開壁左賢敗,夾戰(zhàn)樓蘭潰。獻捷上明光,揚鞭歌《入塞》。
更欲奏屯田,不必勒燕然。古人薄軍旅,千載謹邊關(guān)。
少婦經(jīng)年別,開簾知禮客。門戶爾能持,歸來笑投策。【以上同上五六五《鞏昌府部》,又乾隆《直隸秦州新志》十一《藝文》下《詩》】
自鄉(xiāng)還遠虢
【王福畤之子,(面力)、(豦力)、勃皆有才名,故杜易簡稱為三珠樹。其后助、劼、勸,又皆以文顯。勃于兄弟之間極友愛,《自鄉(xiāng)還遠虢》詩云云。觀此語意,豈兄弟有不相能者耶?及觀《誡功勁》云:「欲不可縱,爭不可常,勿輕小忿,將成大殃。」此二人者,似非處于禮義之域者。「《棠棣》廢」之語,疑為此二人設(shè)也。】
人生忽如客,骨肉知何常。愿及百年內(nèi),花萼常相將。無使《棠棣》廢,取譬人無良。【《韻語陽秋》十】
述懷擬古詩
仆生二十祀,有志十數(shù)年。下策圖富貴,上策懷神仙。【《韻語陽秋》十二】
示知己【句】
客書同十奏,臣劍已三奔。【同上。】
董思恭
春日代情人
昔日管弦調(diào),將人舞細腰。懸知今日恨,誰分昔時嬌。棄妾頻登隴,從軍幾度遼?可憐香草夜,空見落花朝。淚滴珠難盡,容殘玉易銷。償隨明月去,莫道夢魂遙。【《永樂大典》三○○五人字韻引《玉臺后詠》】
陳子昂
座右銘【《陳伯玉集》未收】
事父盡孝敬,事君端忠貞。兄弟敦和睦,朋友篤信誠。從官重公慎,立身貴廉明。待士慕謙讓,蒞民尚寬平。理訟惟正直,察獄必審情。謗議不足怨,寵辱詎須驚?處滿常憚溢,居高本慮傾。詩、禮固可學(xué),鄭、衛(wèi)不足聽。幸能修實操,何俟鈞虛聲?白珪玷可滅,黃金諾不輕。秦穆飲盜馬,楚客報絕纓。言行既無擇,存歿自揚名。【《文苑英華》七九○《銘》】
張說
送敬丞
嘉會良難永,芳樽此夜閑。別離三春暮,親愛兩鄉(xiāng)間。落花已覆水,巖云欲起山。庭蘭行可佩,采采贈河關(guān)。
見諸人送杜承詩因以成作【荊州作】
吳楚分江鎮(zhèn),華容改舊城。訝君來遠謁,知有去思情。風度沅湘險,煙還云夢平。寄言洞庭郡,何德子為名?
幽州送隨軍入秦
楊子來戎幕,老夫欣主諾。歸路有光華,邊庭少咨度。雁知窮朔苦,人羨長安樂。獨將馬革心,同聲謝臺閣。
幽州送尹(上矛下心)成婦【《全唐詩》八七缺題。第三句「親迎」《張說之文集》作「親近」○以上《四部叢刊》影明本《張說之集》】
金庭觀【在嵊縣東南七十二里】
元珠道在豈難求,海變須教鬢不秋。他日洞天三十六,碧桃花發(fā)共師游。【《嘉慶浙江通志》二三一《寺觀》】
岑羲
黃金臺
雕墻峻宇無不亡,薊城筑宮國乃昌。屈身延士禮優(yōu)異,四方英俊如云翔。郭生馬喻真良策,亟拜樂卿為上客。兵行旬日入臨淄,秦楚諸君咸辟易。夙心已雪先王恥,七十齊城祇余二。君王先去主帥逃,嘆息后人非繼志。巍臺悲慘朔風號,不知騎劫何時招。【《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二九《順天府部》】
王寵
從軍行【《全唐詩》三八作王宏詩,第九句「王」《文苑英華》作「皇」,「千」作「十」○《文苑英華》一九九《樂府》】
劉希夷
夏彈琴【《文苑英華》二一二《音樂》、《初學(xué)記》一六「樂」部】
【《唐文粹》、《唐詩紀事》作劉希戩《彈琴》。】
【今按:《全唐詩》七六九作劉戩,第二句「素琴」《英華》作「素絲」,第六句「泉魚」《英華》作「淵魚」,第十二句「荒岳」《英華》作「山丘」。】
朱佐日
佐日,吳郡人。兩登制科,三為御史。
登樓
【《唐詩紀事》、《全唐詩》二五三作王之渙,《全唐詩》二○三又作處士朱斌。】
【武后嘗吟詩云云,問是誰作,李嶠對曰:「御史朱佐日詩也。」賜彩百疋,轉(zhuǎn)侍御史。○《輿地紀勝》五《平江府人物》、《中國人名大辭典》】
全唐詩續(xù)補遺卷二 初唐二
王梵志
王梵志,衛(wèi)州黎陽人也。去黎陽城東十五里,有王德祖者,當隋文帝時,家有林檎樹,生癭,大如斗。經(jīng)三年,其癭朽爛。德祖見之,乃剖【撤】其皮,遂見一孩兒抱胎而出。德祖收養(yǎng)之,至七歲,能語,問曰:「誰人育我?復(fù)何姓名?」德祖具以實語之。【(二字作告)】因名曰:「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我家長育】可姓王也。」梵志乃作詩示【諷】人,甚有義志【旨】,蓋菩薩示化也。【(《太平廣記》八二,參以《永樂大典》六八三八「王」字韻引《桂苑叢談史遺》。)】○《云溪友議》下《蜀僧喻》云:「或有愚士昧學(xué)之流,欲其開悟,別吟以王梵志詩。梵志者,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為名。其言雖鄙,其理歸真,所謂歸真悟道,徇俗乖真也。」○王維《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xué)人詩二首》,注云:「梵志體。」
七言
生時不共作榮華,死后隨車強叫喚。齊頭送到墓門回,分你錢財各頭散。
五言【八首】
我肉眾生肉,形殊姓不殊。元同一性命,只是別形軀。苦痛教他死,將來作己須。莫教閻老斷,自想意何如?
粗行出家兒,心中未平實。貧齋行則遲,富齋行則疾。貪他油煮(魚追),我有波羅蜜。飽食不知,受罪無休日。
不愿大大富,不愿大大貧。昨日了今日,今日了明晨。此之大大因,彼之大大身。所愿只如此,真成上上人。【今按:疑缺第五句。】
良田收百頃,兄弟猶工商。卻是成憂惱,珠金虛滿堂。滿堂何所用?妻兒日夜忙。行坐聞人死,不解暫思量。貧兒二畝地,干枯十樹桑。桑下種粟麥,四時供父娘。圖謀未入手,祇是愿饑荒。結(jié)得百家怨,此身終受殃。
本是尿屎袋,強將脂粉涂。【原注:「音茶。」】凡人無所識,喚作一團花。相牽入地獄,此最是冤家。
照面不用鏡,布施不須財。端坐念真相,此便是如來。
大皮裹大樹,小皮裹小木。生兒不用多,了事一個足。省得分田宅,無人橫煎蹙。但行平等心,天亦念孤獨。我身雖孤獨,未死先懷慮。家有五男兒,哭我無所據(jù)。哭我我不聞,不哭我亦去。無常忽到來,知身在何處?
世間何物貴?無價是詩書。了了說仁義,愚夫都不知。深房禁婢妾,對客夸妻兒。青石甃行路,未知身死時。【以上五七言共九首,補錄自《云溪友議》下。】
兀然無事【原卷缺題,不分篇段,現(xiàn)將分為十一首】
兀然無事無改換,無事何須論一段。直心無散亂,他事不須斷。過去已過去,未來何用算。
兀然無一事,何曾有人喚。向外覓功夫,總是癡頑漢。(口廾)糧不畜一粒,逢飯但知。世間多事人,相趁渾不反。
我不樂生天,亦不愛福田。饑來一砵飯,困來展腳眠。愚人以為笑,智者謂之然。非愚亦非智,不是玄中玄。
要去如是去,要住如是住。身披一破衲,腳著娘生(被去皮改夸)。多言復(fù)多語,由來反相誤。若欲度眾生,無過且自度。
莫漫求真佛,真佛不可見。妙性及靈臺,何曾受熏煉。心是無事心,面是娘生面。劫石可動搖,個中無改變。
無事何須讀文字,削除人我本,冥合個中意。種種勞筋骨,不如林中睡兀兀。舉頭見日出,乞飯從頭(囗聿)。
將功用功,展轉(zhuǎn)冥蒙。取即不得,不取自通。
吾有一言,絕慮忘緣。巧說不得,只用心傳。
更有一語,無過直與。細極毫末,大無方所。本自圓成,不勞機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