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林起忠泄謀處死 徐奇亮受計獻圖

  • 三春夢
  • 佚名
  • 9306字
  • 2015-12-23 11:36:31

且說潮州城南門內,四目井近鄰一人,姓林名起忠,取娶謝氏,以經紀營生過活,往棉湖販糴小麥一百余石,回家將近潮城,被清營小軍拿住。叱道:“你等定是劉進忠城中軍卒,押送小麥,欲販入賊城做軍食的。”林起忠道:“小人是城中良善百姓”這小麥欲販入城中,生理發售,安是賊糧?”清軍道:“不管真假,先拿你見千歲發落。”小軍帶到入帳,跪稟此事始末。平南王道:“可將他帶來。”

小軍即出,將林起忠押至帳前跪道:“千歲爺在上,小人叩頭。”

平南王道:“你是何等人色?姓甚名誰?這小麥是何處來的?一一從實說來。”林起忠稟道:“小人是潮州城南門人氏,姓林名起忠,祖代良善,以經紀營運為業。現今身上尚有數簿為據,請千歲詳察,開恩釋回。”就將數簿獻上。

平南王親自展開一看,歷來日子、貨件,心中明白,對林起忠道:“你既然是良民百姓,本藩豈忍害你,如今本藩有一件機密事,命你建功。功成之后,你自有封賞,未知你肯擔承否?”林起忠道:“啟稟千歲,小百姓是個愚民,恐做不來,有誤大事。”平南王道:“非是別事,本藩奉旨討賊,至今不能成功;你等是城中平民百姓,本藩放你回家。讓這小麥進城,我命八員大將假裝為腳夫,與你挑這小麥進城,暗藏在你家中。是夜本藩領眾將攻取賊城,你可在城中內應。成功之日,自有封賞。未知你意肯為否?”林起忠聞言大喜,答道:“千歲有令,安敢不遵行。”平南王乃喜,遂令高道周等八將,假扮為腳夫,挑小麥入城,密囑道:“你等今晚二更時分,”可如此如此,“不得違令!”八將依令,即令林起忠領此八人到舟中挑麥入城,藏在林起忠家中。遂與其妻說知:“貴客到來,須當設席款待,飲酒談心。”

又說潮城南門外,有一賭錢漢子,姓謝名二,自先腳上生了惡瘡,其臭無窮,人人呼他別名為“臭腳鬼”,頗有勇力,專習棍棒武藝,因為賭輸了錢,聞知林家姐夫往外經紀回歸,要與他多少借些銀錢。是日至姐夫家中,林起忠夫妻見阿舅身上穿得衣衫襤褸,未免有失姐夫體面。姐姐對二舅言道:“你身上衣服襤褸,不如姐姐安排二味蔬菜、一壺美酒,與你在廚房自飲如何?”阿二心中自思:“我等窮苦,他夫妻看不在眼中,本欲不食,無奈腹中饑餓,只得忍耐。”說道:“隨便都好。”坐下自飲。

林起忠到廳上,陪諸位將爺飲得酩酊大醉,八將大言大語。薛武說:“我等奉千歲之令,假扮為腳夫,挑麥入城為內應,須待三更時候,大街放火為號。”金大山說道:“千歲令我將南門斬去鐵鎖,開門放外面大隊軍馬入城。”高道周言道:“我等八人,奉千歲密令在大街火起,劉進忠為著平民百姓失火,自然親到大街前來撲滅大火,我等六人將劉進忠擒捉。”鄧春道:“我想今晚若能成功,眾位將軍,皇上定然各有封賞。”說說笑笑。

謝阿二在隔壁廚房吃著悶酒,句句聽得明白。飯畢,起身與姐姐討取一些錢。姐姐黑著臉丟給他幾錢銀子,一句話都沒說。他只得別了姐姐,出門外去。姐姐閉門回內。謝二離了林家門首,一直溜至鎮府前來,一頭行,一頭想:“這些貴客原來乃是內應清軍,姐夫看我阿二不在眼底,我須到劉大人處報信,看他如何?”即進帥府,頭門軍官叱道:“你這閑漢,敢來亂闖!”謝二道:“我有要緊機密事,欲報與大人得知,煩你引進。”把門官不敢怠慢,即傳遞到劉進忠面前報知,劉進忠聽說有機密事,遂命請軍師、參謀、元帥、眾將齊到內堂,一面命鄭胡儒、薛灶子將那漢子帶入堂上來。

二將走出府門,將漢子身上搜查明白,引他進入內堂,謝二口稱:“大人在上,小人叩頭。”劉進忠道:“你是何處人氏?何姓何名?今日深夜到此,有甚機密事故?”謝二道:“啟稟大人得知,小人住居南門處,姓謝名二,別號臭腳鬼,因我姐夫林起忠私受平南王之命,領有八個清將藏在家中。今夜三更時候,欲到大街放火為號,隨后往南門斬斷鐵鎖,大開城門,放大隊清軍入城。”

劉進忠道:“此是何等機密大事,你安能知道?必有緣故。”

謝二道:“小人聞我姐夫經紀回家,我到姐姐家中相訪,當午留在廚下自飲。眾旗奴在宴飲,不防小人在隔壁,那邊他們自言自語,小人句句聽得明白,故此忙忙奔走來報大人知道,請大人速速去擒住眾旗奴。”

劉進忠聽說,鐘文岳亦已到堂上,遂向軍師道:“如何調遣?”鐘文岳即命莫朝梁領馬步軍大將四十員、帶軍兵四百名:“由謝二引路,往南門下林起忠家中捉拿八員清將,并林起忠一家老少,不可走漏消息,毋得違令。”

莫朝梁領命帶著軍兵,由臭腳鬼引路,速奔南門四目井邊前來,將林起忠一家團團圍住。眾清將正在廳上酒飯未畢,忽聽外面人聲哄鬧,吃了一驚。

林起忠疾速取竹梯爬上瓦面觀望,見妻弟謝二領軍馬團團圍住,慌忙下來,叫聲:“不好了!事情已被劉進忠識破。劉進忠的軍兵把我家團團圍住,鐵桶一般,怎生是好?”眾清將道:“眾位將軍,事已至此,大家可先奮勇殺出。”林起忠合家,驚得魂飛魄散,謝氏著忙,投井而死。

莫潮梁傳令眾軍將林起忠一家周圍,放火燒起,高道周等八員清將,見賊軍放火,趁勢殺出,被莫朝梁與眾將砍為肉泥。張暢開、謝阿宗等殺入里面,將林起忠全家殺戮。莫朝梁令眾軍兵撲滅火焰:“切不可傷害領居人家!”將余火已經打滅,收回軍兵,進入內堂繳令。

劉進忠大喜言道:“鐘軍師,今夜清軍必然前來攻城,用何計以破之?”鐘文岳道:“啟稟主公,貧道今夜將計就計,引清軍入城,將他殺戮一陣,管叫旗奴喪膽。”劉進忠聽說大喜,軍師升帳,即召眾將進帳聽令。片時各各兩旁肅立,即命何元帥上帳聽令,道:“元帥,命你領余國寶、崔雄榜、陳友美、梁成龍、張金星、林五常、劉成都、鄧陽江、梁朝紀、陳漢中、朱中原、李順天、石飛龍、楊智勇等大將,帶軍兵二千,往南門外左邊埋伏,聽信炮聲響,催動伏軍殺出,截住旗奴歸路,殺戮一陣,不可違令。”

軍師又令馬甘泉上帳聽令,道:“將軍,命你領溫岳川、程國英、許定國、許定邦、張景揚、劉星光、高文勇、朱江、林元炳、林元成、陳文紹、林良國、吳永錫、吳吉宗等人,帶軍兵二千,往南門外右邊埋伏,聽信炮聲響,揮動伏軍殺出,截住旗奴歸路,殺戮一場,不得違令。”

軍師又召莫游擊上帳聽令,道:“將軍,命你領蔡長高、林紹基、趙世春、丁朝鳳、石志昂、林永清、陳文禺、楊興寧、邱振威、李玉清等帶軍兵一千,聽號炮聲響,殺出東門外接應,不可違令。”

鐘軍師又召朱廣龍上帳聽令,道:“將軍,你領李有祥、朱光、張元長、蘇廷杰、彭其保、陳興泰、王中和、王中佐、童昆崗、鄭世俊等人帶軍兵一千,聽號炮聲響,殺出西門外接應,不可違令。”

軍師又召詹兆奇上帳聽令,道:“將軍,命你同李云貴領步軍四百名至大街尾頭亭巷口,掘開陷坑,深與闊各一丈、長約二丈,上面遮蓋浮土,火速往辦,不得誤令。”

鐘軍師又召黃啟明、施名義二將上帳聽令,道:“將軍,你領軍兵一百名,先往大街尾,令開鋪平民預先將鋪內貨物搬移,放火為號,引軍入城。然后,你等速速至南門敵樓上施放火炮。炮聲一響,使各處埋伏眾將殺出,不可違令。”

鐘軍師又召曾大雄、鄭玉連二將上帳聽令,道:“將軍,命你領翁喜等二十四將帶軍兵二百名,往南門內四目井邊埋伏,待至三更時候,聽見火炮聲響,領軍截住旗軍,殺戮一陣,不可違令。”

鐘軍師又召彭光輝、黃禹列上帳聽令道:“將軍,令你領陳殿等十八名英雄帶軍兵二百名,往南門內左畔埋伏,待至三更時候,聽號炮聲響,領軍截住南門邊將旗奴殺戮,不可違令。”

又召標騎大將軍楊維杰上帳聽令,道:“將軍,命你領鄭胡儒、薛灶子等三十六名小英壯帶領軍兵二百名,往大街狀元亭巷埋伏。

待至三更時分,見大街上火起,聽火炮聲響,領眾將軍兵,從大街直殺落下面,把旗軍殺戮一陣,不可違令。”

鐘文岳又召郭二坤、郭三元上帳聽令,道:“二位將軍,命你等帶軍兵一百名隨貧道到南城上掠陣。”郭家兄弟依令一旁侍立。

軍師調撥已畢,出帳與主公進內堂入席,暢飲數杯。所有奉令者,各各準備行事:詹兆奇、李云貴等,令帶兵四百名至頭亭巷口,將大街之中,掘開陷坑,上面準備大炮,坑底利器、缸片等物,上面蓋浮土安排,火速辦妥,入內繳令。軍師道:“二位將軍,命你領軍兵一百名,至于南門,候三更大街尾火起,大開南門,放清軍入城。聽火炮聲響,你等把清軍截住歸路,不得違令。”黃啟明、施名義先帶五十名軍兵,往大街尾,命左右鋪戶百姓知道:“你等可速速將店內貨物搬移,我等今晚二更后,便將街坊放火,恐有傷害,預先準備,免致臨時失誤。”

眾鋪戶人民聞知,各紛紛檢點。不在話下。

且說清營平南王,召眾將入帳聽令,各營將領到齊帳前。參謁已畢,平南王召哀州總兵官鄭順義上帳聽令,道:“鄭將軍,令你領汪大海等十將,帶軍兵二千,為前隊。”又召雷瓊總兵官吳和龍上帳聽令,道:“吳將軍,你領大將湯聲雄等十將,帶軍兵二千,為二隊。”

又召虎門總兵官周德勝上帳聽令道:“周將軍,命你領大將劉國佑等帶軍二千,為三隊。”又召錢壙總兵官王國棟上帳聽令道:“王將軍,令你領大將彭德山等十將,帶軍四千為合后接應。”平南王親自帶領軍將一萬,為中軍帥隊。

調撥已畢,平南王親密囑諸將道:“諸位將軍,靜候定更后,遙望城中有火光沖起,你等前隊當先殺入南門,直抵總鎮府,擒捉逆賊劉進忠,不可違命。”眾將齊聲領命。再說何元帥與眾將未及定更,催令馬甘泉來隊,軍馬靜靜悄悄

出了南門往城外左右埋伏。黃啟明、施名義二將,奉了鐘軍師密令,待至二更在大街放起火來。接著,那火炮沖天而起,黃啟明等二人,隨即奔到南門敵樓上,施放號炮。不在話下。

且說平南王親自領軍將浩浩蕩蕩奔至潮城而來,望見城內火光沖天,心中大喜。傳令鄭總兵前隊軍馬,殺進城中。鄭順義領將當前。殺到南門,見城門大開,令眾軍將,殺進城中。清軍一齊叫殺,爭先入城,直沖大街而上。鄭總兵押后殺入城南門,不見高道周、金大山等到來接應,心有疑慮。乃奔上前至頭亭巷口,卻聽見一聲聲撲通響亮,清軍墜落陷坑者,不計其數,而未墜者大驚,倉皇退出。

那敵樓上望見清軍頭隊中計,即將號炮放起,各路伏軍一齊殺出。何元帥與馬甘泉參將,左右二軍,將吳和龍第二隊截住歸路,并力殺戮。此時城中內外各路,左右前后軍兵齊至,將墜落陷坑的清軍,拖出大殺一場,殺得尸橫街道,血流滿巷,叫殺聲、慘叫聲、炮響聲把耳朵都震聾了。

平南王聞知前軍中計,吃了大驚,隨即傳令撤退。后軍王國棟退走,鄭順義丟去頭盔,用出平生之力,冒死回頭,直殺出城。楊維杰等三路軍馬,合為一處,追殺出城。何元帥見清軍逃走,領眾將放箭追趕。

鐘文岳在南城上掠陣,傳令鳴金收回軍馬入城。何元帥等看見清軍狼狽逃走,城中已鳴金收軍,只得領眾兵回城,來至帥府繳令報功。劉進忠大喜,命排筵宴,與軍師、元帥、眾將等歡飲。按下不表。

再說平南王收軍敗回營中,查點軍將,失去四千余人、大將十余人。嘆道:“本藩料定今晚成功,誰知反中賊人之計。”劉秉權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命也。”這事按下暫且不說。

劉進忠見謝二頗有膂力,留他在帳前聽用。越數日,三位參謀來到內堂,請主公出堂商議軍事。劉進忠聞請,即出見道:“諸位明公到來,有何事指教。”蔡賜平道:“啟稟主公得知,平南王軍馬未退,煩請軍師,定其良策。”劉進忠便向軍師言道:“平南王扎營沙洲,令我等食不甘味,寢不安眠,祈為早定妙策,以破敵軍。”鐘文岳道:“啟稟主公,沙洲大軍約有十余萬眾,一時如何退去?”劉進忠道:“前日鱟山軍兵十八萬,軍師不過定一計策,一鼓而使濟南王全軍俱沒,何況今日平南王十萬乎!”鐘文岳道:“主公有所不知,平南王比濟南王不同,鱟山軍兵,雖是十八萬,我等有東都、福建、烏山三路軍馬到來相助。如今潮州城,雖勇將如云,而軍兵不滿三萬,叫貧道怎么樣施為?”蔡賜平道:“啟稟軍師,我等有個舊人,乃是揭陽炮臺石牌鄉人,姓蔡名登高,字清云。身居秀才,雖無孫吳之才,而機謀轉變大有過人之處。我等修書一封,命人送到該鄉,請他前來,以幫一臂之力,并說石牌蔡姓宗親到來助戰,有何不可?”鐘文岳道:“既然是這等,請主公召眾將入帥府議事。”可如此如此,“貧道自有良策。”

劉進忠依鐘軍師之言,命眾將入帥府議事,眾將聞召,即至內堂見主公道:“今召我等入府,有何遣調?”劉進忠道:“諸位將軍,自從我等起動干戈以來,全仗鐘軍師之妙策。荷蒙諸公之英勇,使旗奴聞風喪膽,軍威大振,眼前平南王大軍十余萬扎營沙洲,困迫城池,我等坐臥不安,未知諸公有何高見,退卻眾旗軍將?”眾將言道:“啟稟主公,濟南王十八萬軍兵,倚仗軍師奇策,我等振臂一呼,使他全軍俱亡眼前。沙洲旗奴不過十余萬,何足懼哉!軍師有令調遣,我輩踏湯赴火,披肝瀝膽在所不辭。”

鐘文岳在旁故意言道:“眾位將軍有所不知,鱟山清軍雖然多有十數萬,我等有東都、福建、烏山三路軍馬,來相輔助,如今諸公如云,軍兵稀少,叫貧道怎么施為?”蔡賜平道:“啟稟軍師得知,小可修書一封,命人往揭陽炮臺,游說請石牌蔡姓宗親,前來相助。”

鐘文岳道:“明公貴族宗親,能有幾多?”言未畢,一將厲聲言道:“啟稟軍師,小軍不才,亦有宗親在圖濠鄉,說請宗親到相助。”眾人視之,其人非他,乃水里龍大兄曾仲也。眾將聽見曾仲說出請宗親言語,各各起身,齊聲言道:“曾仲兄弟。既有宗親之誼,我等豈無家族之親?”鐘文岳聽見眾將所言,心中大喜道:“既系這等,諸公請回,明日可上堂聽令,管叫平南王十三萬旗軍,一鼓而盡。”眾將依令退出,鐘文岳告回,安歇過一宵。

次早即進帥府傳令眾將,至帥府聽令。眾將齊至,見軍師言道:“沙洲十數萬之眾,覆沒即在眼前,仗諸公說請家族,與宗親之力。”眾將齊聲道:“愿依命而行。”

鐘文岳命孫友義上帳聽令,道:“命你往揭陽說貴族京岡孫義民到來,破敵后論功加賞,無得違令。”

又召吳勇武上帳聽令,道:“將軍,可往揭陽說貴族曲溪吳諸義民到來相助,無得違令。”

又召吳玉川上帳吩咐道:“將軍,可往北炮臺說貴族新寨、吳諸義民到此,助陣有功賞賜,無得誤令。”

又召蘇文海上帳聽令,道:“將軍,可往海陽、后隴游說貴族義民到來退敵,不可違令。”

又召蔡世杰上帳聽令,道:“將軍,可往海陽說貴族郊下、蔡諸義民,到此破敵,不可違令。”

又召蔡坤上帳聽令,蔡坤上前行禮。蔡賜平在旁,起身說道:“宗兄,我等有書一封,命你赍往炮臺石牌鄉,送交秀才蔡登高,請他前來相助,并請石牌宗親到來助戰,不可違令。”

又召陳吉和上前聽令,道:“將軍,你可往揭陽竹橋,陳請諸宗親到來助戰,無得違令。”

又召陳茂和上前聽令,道:“將軍,你可往揭陽,說溪南、陳家貴族到來助戰。”

又召陳金生上前聽令,道:“命你前往普寧,說紅山陳氏諸貴族至此破敵,不可誤令。”

又召謝奇峰上前聽令,道:“你可往炮臺之桃山氏謝諸貴族到此相助,不可違令。”

又召李阿定上前聽令,道:“將軍,可往揭陽說尖山李氏諸貴族,至此退清軍,不可違令。”

又召方報上前聽令,道:“將軍,可往海陽游說丁町方諸貴族,來破清軍,無得誤令。”

又召林永貴上帳聽令,道:“將軍,可往揭陽游說潮林寨諸貴族來此破清軍。”

又召曾可州上前聽令,道:“將軍,可往海陽游說金砂寨諸宗親,到來相助退敵,無得誤令。”

又召曾仲上帳聽令,道:“將軍,義氣深重,機謀過人,可到澄海圖濠鄉,請宗親到此助陣,不可誤令。”曾仲曰:“軍師不用掛懷,圖濠宗親包管在阿仲身上。”又召洪隆光上前聽令,道:“將軍,可往揭陽,說白塔洪氏諸宗親,至此助戰,無得違令。”

又召劉喜上前聽令,道:“命你往揭陽,請下林劉氏諸宗親,到此助戰,無誤我令。”

又召劉順上前聽令,道:“命你往海陽說溪口劉氏宗親,到此破敵,無得違令。”

又召黃便上前聽令,道:“將軍,命你往揭陽登岡黃氏諸宗親到此相助,不可誤令。”

又召許文忠、許文憲兄弟二人聽令,道:“可往海陽,說宏安寨許氏貴族到來相助,不可誤令。”

又召許阿石上前聽令,道:“將軍,可往饒平縣隆都,請四鄉許姓宗家,前來助戰,不可有誤。”

又召薛灶子上前聽令,道:“命你往揭陽后圍請薛氏宗親到來退敵,不得有誤。”

又召趙元上前聽令,道:“命你往潮陽南溪游說趙氏貴族宗親到來助戰,不可誤令。”

又召馬九上前聽令,道:“趙龍疾趨上前叫道:“軍師,我潮陽山門島,趙家宗親數千人之多,軍師緣何不遣小將前往?”鐘文岳道:“將軍,你之貴族,系在海中島上,未敢驚擾,目前自有重用。”趙龍唯唯而退。馬九上前施禮。鐘文岳說道:“命你可往揭陽福江游說馬氏貴族宗家,到來助戰,不可誤令。”

鐘文岳又召參謀鄒可玉上前聽令,道:鄒明公,你可裝扮為卜卦先生,領眾將往西路,游說各鄉義民相助,無得違令。”又召徐奇亮上前聽令,道:“徐明公,可假扮為地理先生,往路東幫助諸將,請各鄉義民前來相助,不可違令。”又向徐、鄒二位囑咐道:“二位明公,可聽我一言,諸義民可如此這般,讓他們受計,投于清營。”鄒徐二參謀領命。鐘文岳道:“眾將軍,明日起身,你等或為經紀商人;或為平民,抑為農夫,或裝樵夫,悄悄出城,不許聲張。”眾將領命。

正是:妙算不讓孫武子,神機還類漢留候。鐘文岳又召南澳標旗將軍楊維杰:“領軍兵一千,鎮守葫蘆山,替換都司董萬年與軍兵回城。”軍師分撥已定,起身告退,各各回歸。

次日平明鄒可玉與徐奇亮同眾將裝扮出城,分東西兩路前去辦事。這且按下。

且說平南王令虎門總兵周德勝,帶領軍將,攻打潮州城。周德勝領大將劉國佑等,帶旗軍四千名,直抵南門搦戰。

城上小軍報入帥府,劉進忠請軍師安排。鐘文岳傳令眾將:“將城上加添箭石,小心緊守,雖清軍耀武揚威,我等只是按兵不動。”周總兵一連三四天辱罵,天天至午后收軍回營,平南王問劉撫院道:“劉進忠只不出城迎敵,怎奈他何?”劉秉權道:“啟稟千歲,明日起動大隊軍馬,眾將拼力攻打。”平南王聽劉撫院之言,明日升座中軍帳,令周德勝、吳和龍、王國棟各領軍兵五千名,分為東西南三門,攻打賊城。三員總兵,依千歲將令,各帶領軍兵,殺至城下,三面攻擊。城中眾將,以及軍兵,俱按住不出。

清軍殺到城邊,城上箭石如雨。清軍不敢進前,辱罵至午后,各各鳴金收軍馬回營。按下不表。

且言鄒、徐二參謀,奉軍師之命,領眾將分為東西兩路,游說各鄉義民。或本族者,或宗親者,或附近鄉領者,都去游說。

過了二十余天,鄒可玉游說已完備了,即命薛灶子往東路打探徐奇亮消息。薛灶子領命前去,尋見徐參謀,亦稱游說完好。約齊同集一處,共約三萬二千余人。內中有十六名豪杰:京崗鄉孫武豪,桃山鄉謝贊飄、謝贊勤,興山鄉李思春,潮林寨林仁光、林仁亮、林仁度,下林鄉劉見泉、登岡鄉黃通、黃道,后圍鄉薛福,龍砂鄉江朝容,福江鄉馬孟金、馬孟全、蔡坤,奉了蔡賜平之命,赍書到炮臺之石牌鄉請蔡青云秀才;并游說宗家義民豪杰蔡敬逢、蔡敬遇。共計一十六人,與三十三員大將,共有四十九條好漢。

鄒、徐二參謀,與蔡青云商議,立起旗號,望沙洲軍營前來。義民將近沙洲地面,清營遠探,飛報入中軍平南王大營。平南王在帳中,與劉撫院、聶布政商議攻城之策,探軍至帳前稟曰:啟稟千歲得知,后面離營三十里,來有大隊軍兵,不知何處軍馬,欲往何方,旗號上大書:“助清滅寇,以安生靈。”

平南王聞報,命周總兵往后面查看何處來的軍兵,令他暫且扎住,叫為首一人,帶他至帳前盤問。

周總兵周德勝僅帶小軍五十名,行至后面,見那隊軍兵大喊一聲道:“你等何處來的軍兵?欲到哪里?為首一人進前答話。”鄒可玉、徐奇亮二人進前,見一員清將,坐立馬上,威風凜凜。鄒、徐二人拱手為禮,道:“將軍請了。”

周德勝見人中閃出二人,系是斯文裝扮,亦拱手道:“二位先生請了。請問先生,這軍兵哪里來的,欲往何處?”鄒、徐二人道:“啟稟將軍得知,我等乃系潮州良民百姓,今已游說得各鄉義民,共有三萬余眾,來助千歲破賊。”周總兵道:“既是這等,可將軍兵暫且扎住,你們隨本帥到營中,見千歲答話。”

鄒、徐二人領命,令軍兵扎住,遂跟著周總兵,來到沙洲中軍王營,行至營門。周總兵道:“二位先生且住此處,待候本帥稟知千歲,然后請見。”鄒、徐二領命,立于營門候候。

周總兵入帳前見平南王,將此事稟知。平南王道:“召他入見。”二人入帳見平南王,口稱:“千歲在上,鄉民拜見。”平南王道:“你等何處人民?姓甚名誰?作何經紀?這等軍兵,是何處人?欲到哪里?從實說來。”鄒可玉道:“啟稟千歲得知,小可是潮陽縣西蘆人,姓尚名明正,字公道,平素以賣卜度生,周流四方。”徐奇亮道:“啟稟千歲,鄉民亦是西蘆人氏,姓周名旋,字四敬,一生游于江湖,擇地理過日。前日回鄉,幸有友人相邀,請來眾鄉人民,共有三萬二千余人,來助千歲破賊。”平南王聞言,向劉撫院、聶布政道:“二位先生,這等義民到來,還是將他收下,還是將他不收?”劉撫院道:“啟稟千歲,依我之見,不可收他,方是正理。前日濟南王領大軍到此,都無義民軍兵到來相助。如今我等軍馬,到潮州計有五個月余,亦無義民軍至此,今天忽然這等軍兵至此助戰,恐怕其中有詐。我想劉進忠帳下這些賊人,詭計多端,千歲切不可收用。”平南王道:“監軍之言是也。”

傳令左右:“將他二人押出營門,斬首示眾來報!”左右眾將把二人用繩索捆縛。鄒、徐二人呵呵大笑道:“千歲擅自無故屈殺良民!”平南王道:“非是本藩屈殺良民,我觀你等不是良民!定是劉進忠帳下之人,詐來投軍,實系來探我營虛實,故以將你斬首,有何屈殺?”鄒可玉道:“千歲差矣!我等若是劉進忠帳下賊人,來探虛實,不過一二人而已,何用許多軍兵?即此可見我們并非奸細矣!望千歲詳察。”平南王道:“你等既是良民,本藩軍兵到潮州,迄今有幾月之久,并無義民至此,今日你等忽然來相助,其中必然有詐。”

鄒可玉道:“我等流落江湖,常不住家。緣因前日回家,適逢友人相邀,說出劉逆反叛,殘虐生靈,故向義急公,又游說各鄉義民來助千歲破賊,只望成功之日,有些封賞,好光宗耀祖。誰知千歲疑忌,將我等殺戮。我想人生在世,公侯將相,終歸一死,亦何足懼!但恐人民百姓,聞知千歲屈斬良民,人心埋怨,望千歲詳察。”徐奇亮也答道:“今日我等,請得各鄉義民來助千歲者,正要以正克邪,保全潮郡生靈,并來獻其地圖,只望封賞,誰料千歲不信于民,將我等殺害。我思死者,人之終也,何足痛哉!”聶布政道:“啟稟千歲,聽他所言,甚是有理,未知他來獻地圖,是何地圖?千歲問個明白,看他如何應答,若有差錯,殺之未遲。”

平南王道:“參謀言之有理。”

隨即叫退左右,命二人賜坐。鄒、徐二人言道:“謝千歲不殺之恩,鄉民感激無盡,安敢有坐?”謙讓一回,只得兩旁坐下。徐奇亮將身上取出一幅地圖,進上左右隨駕官,將他地圖鋪于案上。平南王、劉撫院、聶布政三人展開一看。問道:“此系何處地圖?”徐奇亮道:“這是潮州城的城池地圖。”平南王道:“此圖是什么形勢?”徐奇亮道:“潮城乃是關刀形勢之地。”平南王道:“何為關刀形勢之地?”徐奇亮道:“南門是刀尖,西門是刀叉,上水門、竹木門、下水門此三門系刀背,金山系閘口,東門系刀口,北門堤系刀棒,竹竿小系鐵錐。”平南王道:“請問先生,若欲攻取,從何方攻之?”徐奇亮道:“依形勢觀之,可從東門、南門攻打,就能成功;若從西門攻打,不能得陷。”

平南王與監軍、參謀,聽他所說有理,滿心歡喜,不禁疑心盡釋,呵呵大笑道:“二位先生,可將后面義民軍,帶進我營,后面扎營,明日再作商議。”令周總兵:“將義民軍,與我后營相連,命將糧米物件,搬至義民軍營中應用。”

周德勝領命,同尚、周二位,領義民到后面安營下寨,扎至黃昏時候方畢。周總兵入帳繳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昌县| 宁津县| 渝中区| 林州市| 芜湖市| 乌拉特前旗| 于都县| 山阴县| 汉阴县| 铜山县| 汾阳市| 十堰市| 辽源市| 西和县| 马鞍山市| 西盟| 衡山县| 哈尔滨市| 习水县| 乌拉特前旗| 朔州市| 囊谦县| 高州市| 祁连县| 三门峡市| 长治市| 泽库县| 黄梅县| 遂平县| 荔浦县| 武清区| 大化| 河北省| 黔西| 昆明市| 宜良县| 湘阴县| 马山县| 合江县| 穆棱市| 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