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文岳請風施法術 源深大敗回廣東
- 三春夢
- 佚名
- 7336字
- 2015-12-23 11:36:31
且說蔡賜平、鄒可玉、徐奇亮三位參謀同進帥府,請主公出堂商議退軍之策。劉進忠聞請即升堂。參謀行禮畢,劉進忠道:“三位先生,今日進府有何所議?”蔡賜平等:“啟上主公得知,濟南王大軍安在鱟山,至今虎視潮州城。未能攻退。清軍不退,主公須請軍師入府定計破敵,可安生靈。”劉進忠聽他所言,甚是有理,即命千總林永清,往請軍師入府議事。
片時間軍師已到,劉進忠道:“告知軍師,清營安在鱟山,至今如何攻退?我等食不甘味,寢不安席,請軍師設計退敵,以保潮城,免得生靈涂炭。”鐘文岳道:“啟上主公,要破濟南王大軍,貧道計已安定,主公不用掛慮。”劉進忠道:“請問用何妙計以破之?”鐘文岳道:“我聞《孫子》十三篇之中,有云:‘陸地安營,其兵怕風;水面結營,其兵怕火;上崗受其圍,下崗受其陷。’欲破濟南王鱟山大軍,須用火攻,管叫一鼓而盡,片甲無存,但欲金木兩犯的日時,方好開兵。”劉進忠道:“請問何日是金木兩兩犯日時?”鐘文岳道:“就在第三天。”劉進忠與眾參謀聞言大喜,吩咐設宴飲酒。一邊飲酒,一邊議論破敵之策。飲畢,各各散回。是晚,劉進忠吩咐牛光領軍巡哨城池。
次早鐘文岳進入帥府,即令守備李有祥傳令召何元帥領眾將一齊到帳下調用。蔡賜平等三位參謀先至,何元帥與眾將一齊進帳,各各侍立兩旁。鐘文岳言道:“貧道奉令議定破敵,諸將宜當盡力同心,可成大事,有功者賞,違令當誅。”眾將齊聲道:“依令。”
鐘文岳召何元帥上帳聽令道:“元帥可領千總張金星、林五常,把總劉成都、鄧陽江、梁朝紀、陳漢中,步軍大將余如山、杜明月、張約超、蔡世杰、蘇文海、趙何龍、吳勇武、葉婆共十四員大將,帶軍兵四千,往普寧離縣城不遠六十里汛壙云落山地方,名曰烏鴉徑密林之中埋伏,待濟南王敗軍至此,可揮動伏軍,殺戮一陣;追至十里田地方,可收軍回歸,不可違令。”
又召披毛星謝五、三目鬼馬九二將上帳聽令,道:“命你二人領步軍五百,往普寧離縣三十里,汛壙馬厝宅地方,名大壩墟,假作平民百姓,擺賣食物。多備飲酒之物,待濟南王敗兵到此。”你等可如此如此,“不得違令。”
又召守備崔雄榜上帳聽令,道:“崔將軍,命你領把總黃啟民、施名義,步軍謝阿宗、謝天、吳德安、吳清共六員大將,帶領軍兵二千,往普寧縣埋伏。候濟南王敗軍至此,可揮動伏軍,圍困普寧縣城,使普寧城守千總張名高、知縣趙義州不敢出救。濟南王不得入城,將清軍殺戮一陣,追至十里,地名陂烏,方可收軍回歸,不可違令。”
又召興寧都司董萬年,上帳聽令,道:“董將軍,你可領把總朱中原、李順天、石飛龍、楊智勇,步軍大將黃便、唐國民、謝奇峰、許文忠、許文憲、李錠、李大巴、陳十三共十二員大將,帶軍兵四千,往揭陽縣離城三十里,地名豕埠簧竹林埋伏,候濟南王敗軍至彼,你等可……”這般這般,“將他殺戮一陣,追至十里廣平墟,方可收軍回歸,不可違令。”
又召澄海都司溫岳川上帳聽令,道:“將軍可領把總曾大雄、鄭玉連、李玉輝、黃禹烈,馬軍大將沈自高、周世通、洪大武、羅天山,步軍大將文殿左、文殿右、陳殿、張暢開共十二員大將,帶軍兵二千,往揭陽縣城附近埋伏,候濟南王敗軍至此,可出動埋伏軍兵,圍困揭陽縣城,使游擊李德俸、知縣馮楚欽不敢出救,阻濟南王馬軍不得入城,將他殺戮一陣,追至十里地名新橋之處,方可收軍回歸,不可違令。”
又召水軍大將千年獺翁喜、海夜叉戴德二將上帳聽令,道:“二位將軍,可領水軍五百名,往揭陽地面崩口安排粟船二百余號,待濟南王敗軍至北,可渡他軍馬過江。”
言語未畢,劉進忠聽著,不由大惑不解,起身向軍師言道:“軍師,我等欲殺濟南王軍將,管叫他片甲無存,軍師緣何卻安排船只,渡他軍兵過江。卻是何故?”軍師亦起身對劉進忠道:“主公有所不知,清軍多我軍少,貧道故此設下一條生路,清軍聞有生路,只是尋路逃走,就無戰心。我軍以一當百,以十當千,決定必勝;彼軍若無生路,他的軍將眾多,倘與我軍決一死戰,不但我軍無勝,且有失利。自古道:瘋犬若趕到絕望路,豈不回頭咬他人?此之謂也。況貧道有計策在內,主公勿疑,請坐。”劉進忠鼓掌稱善,只得坐下。
軍師又召來翁喜等二將,道:“你等船至江邊,可以……”如此如此,“不可違令”。
又召水軍大將水里龍曾仲、白花蛇郭懷沛、巡江鬼蘇德三將上帳聽令,道:“三位將軍可領小軍二十名,安辦竹排二百余張,到于崩坎上流埋伏,候崩口下流翁喜號炮聲響,你等在上流之竹排放下,至崩口下流與翁喜合軍,將濟南王敗軍截殺一陣,然后登岸追趕,至十里鋪司地面,方可收軍回歸,不可違令。”
又召樟林都司程國英,上帳聽令,道:“命你領步軍大將周伯仁、周伯義、周財、方子進、方子達、方報、陳青梅、陳青蓮、陳金生、劉喜、劉順、劉干共十二將,帶領軍兵四千名,往揭陽崩口岸上埋伏,候翁喜軍將在江中,火炮聲響,你可展動埋伏軍兵,將濟南王未有過江之清軍,截殺一陣,不可追趕,收軍回歸,不得違令。”
又召吳興、吳杰上帳聽令道:“命你等領步軍三百名,在西城之外,葫蘆山腳,高搭木臺一座,高二十四丈,按二十四氣,分作三層,為天地人三才,大十二圍,分為十二月,上面備辦凈水祭禮伺候,不可違誤。”
鐘文岳發令已畢,出帳下壇,與主公告退,各回衙署,安息一宵。
劉進忠次早五更起身,梳洗已畢,用了早膳,平明升堂,帥府內二十八將齊到,命守備徐光傳令,眾將預備披掛,轅門候令。鄒、蔡、徐三位參謀亦到,又命守備李有祥,請軍師入帥府行事。片時間一齊各各俱到,劉進忠請軍師升帳,調兵遣將,破敵除殘。鐘文岳領命,將手一拱,登步上壇,坐定中軍帳中,劉進忠側坐,五軍參謀使、五軍提點使,二人齊上,見禮侍立。
三聲金響,提點便走,上面來請出五色招軍旗,立在壇下招軍。
大門外眾將觀見招軍旗揮動,紛紛進入帳前,向軍師行了禮,侍立兩邊。五軍參謀使至帳前跪下言道:“啟稟軍師得知,眾將齊到,請軍師發號施令。”鐘文岳道:“諸位明公,貧道乃系山野村夫,荷蒙主公厚愛,委托重任,掌管帥印,軍務皆賴你等之力,茲乃破敵大事,全在今朝。你等眾將,宜當盡心竭力,無違我事。有功者賞,違令者誅。”眾將齊聲答應聽令。
鐘文岳執一面紅旗在手,召烏山寨主姜得興上帳聽令。鐘文岳將紅旗付與姜得興,道:“姜寨主,命你為正先鋒,前隊烏山大將胡如龍為副先鋒,領烏山大將胡如虎、胡如豹、胡如蛟、胡如彪共四將,帶領三千軍馬,用紅旗紅甲赤色馬,按南方丙丁火,軍中預備硫磺、焰硝、火龍、火箭、火球、火罐、干柴、蘆葦、鳥嘴柴車,候至二更左右,見東風盛起,聽著火炮聲響,即砍倒南邊木柵,從南路殺至西邊,到西邊清營放火連營燒起,此系以火克金,不可違令。”
鐘文岳又執一面綠旗在手,召海門參將馬甘泉上帳聽令,將綠旗付與馬參將,道:“馬將軍,命你為東隊正先鋒,千總趙世春為副先鋒,領步軍大將陳言和、陳茂和、邱昭熙、邱昭順共四將,領三千軍馬,用綠旗綠甲青鬃馬,按東方甲乙木,軍中預備硫磺、焰硝、火龍、火箭、火球、火罐、干柴、蘆葦、鳥嘴柴車,候至二更左右,見東風盛起,聽著火炮聲響,即要砍倒東邊木柵,從東路殺至中央,將中央清營放火,連營燒起,此系以木克土,不可違令。”
鐘文岳手執一面皂旗,召潮陽游擊莫朝梁上帳聽令,將皂旗付與莫游擊,道:“莫將軍,你為北隊正先鋒,千總丁朝鳳為副先鋒,領步軍大將郭高春、郭奇春、章林卿、章良臣共四將,領三千名軍馬,用皂旗、皂甲、烏騅馬,按北方壬癸水,軍中預備硫磺、焰硝、火龍、火箭、火球、火罐、干柴、蘆葦、鳥嘴柴車,候至二更左右,見東風盛起,聽見火炮聲響,即砍倒北邊木柵,從北路殺至西邊,將南邊清營放火,連營焚燒,此系以水克火,不可違令。”
鐘文岳又執一面白旗在手,召程鄉游擊朱廣龍上帳聽令。將白旗付與朱游擊,道:“朱將軍,命你為西隊正先鋒,千總石志昂為副先鋒,領步軍大將洪隆光、洪俊毫、江俊杰、江俊英共四將,領三千軍馬,用白旗、白甲、雪花馬,按西方庚辛金,軍中預備硫磺、焰硝、火龍、火箭、火球、火罐、干柴、蘆葦、鳥嘴柴車,候至二更左右,見東風盛起,聽見火炮聲響,即砍倒西邊木柵,從西邊路殺至東邊清營,連營放火焚燒,此系以金克木,不可違令。”
鐘文岳又執一面黃旗在手,召黃岡都司余國寶上帳聽令,將黃旗付與余都司,道:“余將軍,命你為中隊正先鋒,千總林永清為副先鋒,領步軍大將黃九川、黃九河、黃九源、黃九江共四將,領三千軍馬,用黃旗黃甲花色馬,按中央戊己土,軍中用著硫磺、焰硝、火龍、火箭、火球、火罐、干柴、蘆葦、鳥嘴柴車,候至二更左右,見東風盛起,聽見火炮聲響,即砍倒中央木柵,從中路殺至北邊,將北邊清營放火連營燒起,此系以土克水,不可違令。”
鐘文岳又召把總詹兆奇上帳聽令,道:“詹將軍,使你為五路總哨,領大將曾可周、劉狀元、高昂、高興四將,領軍兵三百名,往鱟山高崗之上,施放火炮,候至二更左右,見東風盛起,看五軍中火箭為頭號,若號箭一發,你等可將火箭齊放,使鱟山五路軍馬,攻打清營。然后,你領軍將殺至東隊,幫助馬參將攻破中央主營,砍倒濟南王中軍帥旗,不可違令。”
軍師又執令旗一支在手,立起身子,將手一拱道:“主公聽令。”劉進忠起身至帳前一揖。文岳答禮,將令旗送與主公道:“你可領千總許定國、許定邦、張景揚、劉星光、劉元長、蘇廷杰、隊興泰,把總高文勇、朱江龍、林元炳、林元成、陳文紹、徐良國、吳永錫、吳吉宗、王中和、王中佐、章高岡、鄭世俊共二十將,帶領軍兵四千,往鱟山五營往來接應。”劉進忠依令。
鐘文岳又召守備蔡長高上帳聽令,道:“將軍,你可領步軍大將楊成枝、楊成茂二將,帶軍兵六百守住大南門,不可有違。”
鐘軍師又召守備林紹基上帳聽令,道:“將軍,你可領步軍大將羅和高、羅和明二將,帶軍兵六百守住大東門,不可違令。”
鐘軍師又召守備郭三坤上帳聽令,道:“將軍,你可領步軍大將王君祿、王名科二將,帶軍兵六百名守住大西門,不可違令。”
鐘軍師又召守備郭三元上帳聽令,道:“將軍,命你領步軍大將彭仲韜、彭仲略二將帶軍兵五百名,守住大北門,不可違令。”
鐘軍師又召守備朱光上帳聽令,道:“將軍,命你領步軍大將李天成、李守寶二將,帶軍兵五百名,守住下水門,不可違令。”
鐘軍師又召守備李有祥上帳聽令,道:“將軍,命你帶領大將邱齊、文高,帶領軍兵五百名,守住竹木門,不可違令。”鐘軍師又召千總梁成龍上帳聽令道:“將軍,命你領步軍大將
吳玉川、趙元二將帶領軍兵五百名,守住上水門,不可違令。”鐘軍師又召把總李云貴上帳聽令,軍師手執一支令箭付與李云貴,道:“李將軍,命你領步軍二百名,巡哨城池,監督守城軍將,以防敵兵,不可違令。”
鐘軍師又召把總陳文禺、楊興寧、邱振威、李玉清共四將,上帳聽令道:“諸位將軍,命你等領步軍大將鄭胡儒、薛灶子、姚信、黃慶、郭盛世、許石、林榮貴、蔡坤、孫有義、余仲平共十四將,帶領軍兵二千,隨貧道前往鱟山掠陣,不可違令。”
鐘軍師又召蔡賜平道:“諸位明公聽令。”
蔡、鄒、徐三位起身到帳前,軍師手執令旗,付與三人,道:“諸位明公,貧道與主公往等鱟山破敵,其余眾將軍兵,命明公等人同劉統領保守城池帥府,不得違令。”
鐘文岳調發已畢,不覺日落月升。諸將準備火攻物件停妥,黃昏飽食停當,候定更時候,軍將出城,候令起行。鐘軍師與主公出西城門來,至葫蘆山,吳興、吳杰兄弟迎接。鐘文岳觀看那木臺三層,約二十四丈高,同主公步上木臺頂面。劉進忠仰見天清月白,萬籟無聲,愁眉不展,問軍師道:“此時這等天氣,怎么得有大風?”鐘文岳道:“主公勿憂,貧道這里當請來相助。”命吳興、吳杰將祭禮擺開,鐘文岳重整衣冠,登壇禮拜,拜了二十四拜。已畢,散發披肩,仗劍作法,左手持一鐘九龍水,右手執一口七星劍,在木臺之上,步天罡于雷門,謁飛神于帝闕,叩玄關天昏地暗,擊地戶鬼伏神欽。噴了幾口九龍水,舞了幾回七星劍。作法已畢,猛然間陰云四合,星月無光,東風微動。劉進忠此時心中大喜。鐘文岳傳令前軍起行,同主公走下木臺。偶然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對面看不見人。
這樣大風,自古少有,吹得人人心寒,個個膽顫。濟南王此刻在清營之中,全不提防,況系龍吟虎嘯之聲遮掩,潮城五路軍兵,俱到鱟山,此山今即鱟父母山也,潮軍四圍走動,濟南王營中全然不知不覺。
劉進忠后隊軍兵將到鱟山,軍師傳令,命吳興、吳杰放起號箭,吳興即將流星火箭從空放起。鱟山高崗之上,把總詹兆奇見東風盛起,內面望見軍師隊中,有流星火箭放起。詹兆奇傳令,眾軍放起號炮,空中響亮。
鱟山五路軍馬齊發,南隊正先鋒姜得興與副先鋒并胡家四將,三千軍兵砍倒南邊木柵,從南殺至西邊清營放火,連營燒起,此隊火克金也;前隊正先鋒馬甘泉與趙世春及陳、邱四將,三千軍兵,砍破東邊木柵,從東殺至中央清營放火燒起。詹兆奇推軍助殺,殺至王營,砍倒中軍帥旗,此是木克土也;北隊先鋒莫朝梁、丁朝鳳與郭、章四將,三千軍兵,砍入北邊木柵,從此殺至南邊,將南邊清營放火焚燒,此是水克火也;西隊先鋒朱廣龍與石志昂、洪江四將,三千軍兵,砍倒西邊木柵,從西殺至東邊,將東邊清營放火焚燒,此是金克木也;中隊先鋒余國寶與副先鋒林永清及黃家四將,三千軍馬,砍倒中央木柵,殺至北邊清營放火,連營燒起,此是土克水也;五路軍馬,將火放起,風大火緊,風乘火勢,火助風威。四面皆是潮軍,五路燒將起來,轟轟烈烈,火光沖天。劉進忠同二十員大將,領軍馬到來接應。
可憫清營中眾將,正在睡夢之中驚醒,頭不戴盔,身無片甲,殺將出來。逢著潮城軍兵,恰似遇著猛虎一般,被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渠。
那時刻,濟南王中軍帳中,聽見外間火炮連天,與監軍董期明各各驚醒。出帳觀望火光,心中戰戰兢兢,又見四面火光照耀,速命眾軍將滅火。楊提督、覺羅幔、鄧天瑞同眾齊出中軍王營,覺羅幔言道:啟上千歲,火勢大炎,不可救熄,請千歲車駕速走。”此時濟南王亦沒奈何,命惠州提督楊遇明,領大將覺羅幔并領眾甲兵殿后,碣石鎮、高州鎮同眾將,保濟南王之車駕在前隊逃走,并眾營兵將,各各棄營而走。
鐘文岳見清營軍兵拋盔棄甲而逃,即令眾將緊緊追趕,箭如雨點一般。此番清營逃走,人踏人而死者不計其數,鐘軍師手執皇令,命眾將軍兵追趕。潮軍六路齊出,清軍為箭射死者、殺死者、砍斬死者、踐踏死者,尸積如山,血流成河。這一陣殺得清軍忙亂逃竄,如落湯雞子一般。趕至四十余里,殺得清軍人人不敢回頭。劉進忠大獲全勝,鐘文岳傳令收回軍馬,掌得勝鼓,領軍兵回歸入城。按下不表。
且說濟南王逃走五十余里,回頭看見后面潮軍沒有追趕,方傳令收點軍將。見如此稀少,不禁驚懼交集。查點明白,眾軍將原先共十八萬軍兵,迄今僅存八萬余而已,其中傷者大半。兵部尚書董期明及惠州提督楊遇明之兵,死傷未明,大將已折去二十余員。濟南王放聲大哭道:“此乃天敗我也!劉進忠有何能力,使好好天氣,倏忽之間,狂風大作,以助賊人之威?”言罷,抽出佩刀,將欲自刎。
碣石鎮覺羅幔慌忙將劍奪住,勸道:“千歲,且奈一時小憤,以圖后日大功。”濟南王沒奈何,就將利劍收起,問道:“此處是何地方?”小軍稟曰:此是揭陽地面,地名崩口。”濟南王道:“可傳令起軍。”小軍稟道:“前面大江隔阻,無渡船如何得過?”濟南王道:“可尋船只來渡。”
小軍領命,至江邊一望,見下流有船約二百余號,啟知千歲。濟南王道:“既系這等,可叫船家過來,待我問個明白。”小軍領命走至江邊,叫來三五十人,來至濟南王駕前,叩見千歲。濟南王道:“你等是何處之船?載何貨物?何處發賣?一一訴來。”船家道:“啟稟千歲,小人等系河婆、湯坑、棉湖、普寧的船,時常裝載粟米,往樟林、澄海,庵埠、潮府發糶,今因劉進忠在潮州城作亂,欲掠我等粟船去做兵糧,因此不敢往潮郡糶賣。這里各埠粟主,都要到崩口,這里市販,如今粟米已發完了,我等亦欲收拾回家。”濟南王信以為然,道:“既然如此,我今回軍至此,為大江阻隔,你等渡載我軍過去,各各有賞。”舟家領命,引眾軍到江邊下船,清軍急先下船,碣石鎮覺羅幔保濟南王車駕下船。
船至江心,千年獺翁喜、海夜叉戴德二將在胸襟取出火石,取火將火炮從空放起,一聲響亮,每船人人見號炮發起,眾船家各各跳落水中去了。清軍不知何意,惟有碣石鎮覺羅幔見了,知是中計,即命自己軍將三桿二撐,撐到濟南王座船附近,說道:“快快過江!”翁喜與眾水軍落水,將利刀鑿子塹破船腹,那些船艙中盡灌入水,沉江者不少。船內人人叫苦,江面遼闊,不能一時上岸,或思在船補漏。
不料那崩口上流水里龍曾仲、白花蛇郭懷沛、巡江鬼蘇德三將,聽見崩口火炮聲響,傳令眾水軍放落竹排,從上流殺將下來。翁喜在崩口的水軍,看見竹排到來,翻身跳上竹排,合軍一處,朝清軍截殺一陣。清軍正逃到這里,著水浸濕水面浮游,卻被竹排上的潮軍攻來,如砍瓜切菜一般,不能得走。又不敢對敵,只殺得崩口清河變為赤河。崩口岸上,樟林都司程國英聽見,客船中火炮大振,即揮動埋伏軍兵殺出,把岸上未嘗過江的清軍截殺一陣,殺得列尸遍野。
清軍雖多,昨晚在鱟山鬧了一夜,人乏腹饑,怎能戰得程國英這一支雄壯軍兵?殺得死者死、逃者逃。潮軍看著,亦不追趕。原奉軍師的將令,如此傳令,收軍回歸。所有過江的軍將人等,先后逃至烏鴉徑地面,又被何英一軍伏兵殺出,戳作三段,大殺一陣,死尸遍野,血流成渠。
濟南王至此倉皇饑餓,不敢拒敵。清軍紛紛各自奔潰,尋路散走,被何英追殺至十里田心地面,收軍回兵。濟南王命眾將引軍進前,安營扎住造飯,一面點軍。兵士僅存一萬六千余人,濟南王傳令各各安息。至于三更時候,眾軍腹中疼痛,個個叫苦,人人凄慘,大鬧一場。濟南王聽聞眾軍,查知腹中疼痛,系在大壩墟中食物中毒。即令軍中取藥,眾將稟道:“解藥在軍營中遺失,并無解藥。”濟南王沒有奈何,愁眉不展。眾軍喧鬧至四更之后,方才安靜。濟南王見軍聲安靜,心中又喜,誤以為眾將士安睡。及至五更時候,傳下將令,命軍中造飯,傳令幾次,無人起身。
濟南王大驚,眾將同到各隊觀看,但軍兵個個中毒,死者萬余人。濟南王看看左右之人,僅存二十七將。濟南王此時魂飛天外,魄喪九霄,放聲大哭言道:“本藩奉旨領大將六十余員、大軍十八萬,被劉進忠逞其奸計,殺得如此狼狽,軍將俱亡,叫本藩有何面目去見圣上?”哭罷,抽出利劍,即要自刎。覺羅幔、鄧天瑞在旁,忙將利劍奪住,勸道:“啟稟千歲,事已至此,請屈駕回歸廣東,再作計議。”濟南王沒有奈何,喪氣郁郁,與眾將歸到廣東,即修本章奏知康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