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見麗人寺中留寓 思淑女箋上題詞

詞曰:

鎮(zhèn)日征途,車馬風(fēng)塵勞倦。僧齋留寓,愛清虛一片。小小立湖山,忽睹樓頭半面。洛靈湘女,豐標(biāo)獨(dú)擅。未識根由,那不心懸意戀。恁般嬌麗,是誰家宅眷?題就新詞欲寄,未逢鴻便。春宵一刻,相思千遍。———右調(diào)《傳言玉女》

話說山鰲同柳俊到山東省兗州府,要尋一個幽靜寓所,將息幾日。柳俊道:“這兗州府中卻有一個好去處,極是潔靜宏敞,可以歇馬。”山鰲道:“甚么好去處?”柳俊道:“叫做大報恩寺。僧眾不下千人,基址足有千畝,曲廊洞房,到處皆是;臺閣亭榭,不一而足,卻是慣與過往官員及應(yīng)試舉子作寓。上年小人同少師出京,愛他寬敞清幽,曾于此內(nèi)盤桓數(shù)日。相公投此寺去,可知是好?”山鰲聽說,心下大喜,便趲進(jìn)城來。

一路問到大報恩寺前,走進(jìn)一條深巷,才到山門。抬頭一看,只見山門上架著一個匾額,有八個大金字,乃是:“大宋敕建報恩禪院”。山鰲與柳俊俱下了馬,柳俊一總牽著,進(jìn)了山門。過了伽藍(lán)堂,天王殿,方到大殿。柳俊把馬拴在殿庭樹上,走上殿來。早有知賓迎接到客寮,禮畢獻(xiàn)茶。知賓道:“不敢拜問相公尊姓貴表,仙鄉(xiāng)何處?”山鰲道:“小生姓山,字壽征,祖貫?zāi)现睋P(yáng)州府。”知賓又問:“家世貴于?”山鰲道:“先君曾作紹興郡守。有幾個同年故舊在朝,欲往京中探望一番,故從貴地經(jīng)過。因一路鞍馬勞頓,聞得寶剎清幽,意欲暫借禪房少住數(shù)日,房金自當(dāng)厚謝,不識肯容俗跡否?”那知賓見說是個貴宦家公子,又是進(jìn)京會同年故舊的,不敢怠慢,便連聲“不敢”,道:“僻地荒庵,第恐難容大駕;倘蒙不棄,合寺增輝,理合扳留。何言及謝?”乃即入方丈,報知住持。

那住持名喚覺性,最是一個趨炎附熱之人。聽說有一個進(jìn)京公子欲賃房暫住,連忙出來相見,又拿茶來吃過,兩下敘了一番情節(jié)。覺性滿面撲堆著笑道:“只是蠢陋地方,又兼小庵窘窄,怎敢留大邦人物?”說罷,便引到東邊來一所潔靜的房子內(nèi)。原來是一帶三間,中間梁上有一摻金地石青字的小匾,名曰“印心齋”,左邊一間是個地板房,右邊一間空著,齋后有廊房一間,卻有一所客灶,前面也有兩間空房子。覺性引山鰲看了各處。再看那三間小齋面前有一個大庭心,庭中砌石為山,有一灣清水,養(yǎng)著金魚,地上種些竹木花卉,真?zhèn)€是:

榱楹彩飾,階陛清除;門對假山,檻臨綠水。數(shù)竿修竹扶疏,嘗繞煙云;幾樹喬松瀟灑,時聞風(fēng)雨。靜坐耳邊鐘磐,風(fēng)送禪音;行來眼界莊嚴(yán),香浮蓮座。紅塵不到,清凈道場;俗累損消,空明佛地。

山鰲看了一回,便有欣然之色。覺性道:“相公尊意若何?”山鰲道:“蘭若清幽,自與俗家迥別;就是此間極妙。”柳俊早已牽馬進(jìn)來,拴在前面空屋內(nèi),便將行李鋪放在地板房里一張榻上。覺性也打點(diǎn)一回,乃與柳俊道:“相公在此,恐葷素夾雜,后面廊房內(nèi)有所客灶,倒請管家自便;若不習(xí)烹炮,貧僧撥一行童來此服侍。”柳俊道:“不敢費(fèi)老師太清心,我自理會得。”當(dāng)下覺性備了素齋,請山鰲吃罷,覺性別了自去。

且說山鰲因一路心急行速,甚是勞苦,今日得這所在住下,心上先有八分歡喜,放開懷抱,好生安逸。柳俊自去央寺中香火道人,買米買柴,菜蔬魚肉,酒果之類,整治飲食。山鰲這一夜不比以前旅店驚魂,十分爽快,直睡到紅日三竿,方才起身。晌午時候,覺性走來閑話,說些風(fēng)土異同,山鰲互相問答。到后便說到仕途上搢紳,誰清誰貪,又說到朝中官員,誰陛誰降。山鰲聽了,頗覺厭煩,有心要鄙薄他道:“老師究心禪理,又熟識這許多達(dá)官顯爵,真是世法佛法,各臻其妙。”覺性道:“不瞞山相公說,貧僧作事真誠,為人樸魯,以此護(hù)法們不棄,都在小庵盤桓,與貧僧相交;就是不經(jīng)過敝地,都迂道見訪,故貧僧熟識者頗多。近日有個李臬司寓此,也與貧僧莫逆。”山鰲笑道:“小生久仰老師和光同塵,故此拜投蓮座。”覺性謙遜一回。

移時,只見一個小沙彌捧著一個硃紅描金托子,托著一壺茶,兩只磁杯,那壺與杯甚是精潔。覺性接了,連忙斟一杯遞與山鰲,山鰲接了,覺性自己只斟半杯,向山鰲打一拱。山鰲呷了一口,卻是岕茶粗料,覺性見山鰲不贊茶好,只得問道:“山相公此茶吃得么?”山鰲道:“不特茶味甚佳,這水亦是妙品。怎說‘吃得’兩字?”覺性嘻著嘴道:“山相公果然好玩味,見多識廣,自是不同。敝地最是蠢陋,從沒有好茶吃,這茶還是此間一位大護(hù)法所送。他曾開府江南,因此識這好茶,年年到南直采買;這水也是他頻頻相送的,說是無錫惠山泉,天下水之第二,每年漕運(yùn)時,便著人取這水,附漕船帶回。承他割愛分惠,貧僧也不輕易煎茶。山相公平素享福,所以識得此水,果然玩味得妙。”山鰲吃完一盞,覺性又斟過來,一連吃了三盞,壺中便沒有了,沙彌收去了壺盞。覺性又問道:“山相公何不上街去看看敝地風(fēng)景?”山鰲道:“因一路馬上勞頓,身子困苦,倦于行動,遲日也要去走去,相煩指引。”覺性道:“當(dāng)?shù)茫?dāng)?shù)谩!庇种v了半晌方去。

山鰲乃步出小齋,過了庭心假山邊,卻有一個回廊,轉(zhuǎn)出回廊,過了一重墻門一望,卻是一個大園,便見有幾株大紅千葉桃花,開得爛慢。山鰲暗喜道:“原來有一個花園在此,可以散步。”便走入園中。此時四月初旬,但見桃紅柳綠,各卉芳菲,乃想:“南北地土不同,此地桃花直至四月初方始盛發(fā),我一路行來,總也無心看及,真所謂‘事不關(guān)心,關(guān)心者亂’。這般好光景卻不錯過!”乃紆回曲折走過了幾處亭榭。有《滿庭芳》一詞為證:

春色未闌,寒威久退,漸覺日暖風(fēng)輕。重樓疊榭,簾幕靜無聲。開遍桃花似錦,垂楊下綠水橋平。一望處,連天碧草,游騎正縱橫。賞心行樂事,提壺挈盒,金勒紅纓。聽新詞雅曲,語燕啼鶯。嗟此景、難消受,繁華境、過眼徒驚。斜陽外,朱樓掩映,何地更留情?

山鰲正看到好處,只見前面一帶粉墻隔斷。循墻而行,一個轉(zhuǎn)彎處,有一個角門可通,去推那門時,卻是關(guān)緊的。抬頭一看,只見隔墻那邊一座朱樓高聳,紗窗半啟,羅幕深垂。心下尋思道:“此座高樓不像個僧家房院,必是富貴人家的宅子,怎么卻有那個角門通此僧園?深為不便。”尋思半晌,不關(guān)己事,也就放下。轉(zhuǎn)過身來,只見一座假山砌得層次有致,山上亦有花樹扶疏,乃信步走上假山來。看那朱樓較近,便沿近粉墻一望,只見那邊也是一個大花園,也有曲池小橋、臺閣亭榭,比著這邊另有一番布置好處,心下怡然自樂。只見一對粉蝶兒廝趕著飛過墻來,因心下想:“憑他上林春色,幽壑芳叢,蝶雖微物,都能飛到;我今眼見隔墻好園,卻不得過去。”只好遙望春光便隨口吟一絕句道:

沉沉庭院靜無人,花氣幽閑鳥語馴。

春色欲來關(guān)不住,卻教粉蝶過東鄰。

山鰲吟才絕口,只見那高樓上呀的一聲開了一扇側(cè)窗,露出一個女子,兩下四目相注,看得分明。你道這女子生得如何?但見:

香眉帶媚,尚嫌春岫欠精神;美目含嬌,卻笑秋波空瀲滟。容華豐潤,洵足療饑;態(tài)度清揚(yáng),真堪解渴。髻挽巫山之黛,光可鑒人;膚凝塞上之酥,香同囊麝。腰欺楊柳,豈惟白傅艷許于小蠻;臉學(xué)芙蓉,何獨(dú)文君見稱于司馬?雖未睹裙底金蓮窄窄,卻已見袖中玉筍摻摻。

那女兒見了山鰲,便把側(cè)窗關(guān)上。山鰲見他關(guān)窗避去,正似驚鴻游龍,如失至寶,呆呆的立在假山邊。心下想道:“世間原來有這般好女子!雖我揚(yáng)州古稱佳麗者多,卻無這般十相具足,真是螓首蛾眉,天香國色。”便癡癡的對著樓窗不轉(zhuǎn)睛的望著。直聽得隔墻有人說話響,方走下假山來。

回到齋中兀是沉吟不了:“想那女子年紀(jì)也與我相仿,這般出群姿色,定然心地聰明;我若能夠娶得如此女子為妻,這便不虛生此世。但可恨我功名未遂,現(xiàn)今避禍飄零,未知后來風(fēng)波若何,怎又生出這般妄想!”然而展轉(zhuǎn)躊躇,不能割舍。又不知是誰家宅眷?卻為何又隔著這個僧園?心上好生委決不下。有詩為證:

云鬢花容淺淡妝,素羅衫子釧金黃。

春風(fēng)莫道無牽惹,今日樓頭已斷腸。

又有詩曰:

樓頭一見識知音,自此相知入骨深。

九曲回腸千萬轉(zhuǎn),鳥啼花放總關(guān)心。

你道這女子是誰?原來姓李,名麗娟,他父親名績,字奇勛,家住北直涿州;夫人鄭氏,曾養(yǎng)育數(shù)胎,俱不能長成,或是五六歲、七八歲即便沒了,后來得了麗娟,卻喜無災(zāi)無害。這李績?yōu)槿俗钍侵?jǐn)恪知足,少年曾發(fā)兩榜,初授藍(lán)田縣知縣,行取陛禮部主事,又陛兵部職方司員外,再轉(zhuǎn)禮部儀制司郎中,緣事停官,不幾月,遂補(bǔ)山東濟(jì)南府太守。任滿歸家。不幸夫人病故,那時麗娟才得五歲。李績自料生了幾個孩兒,俱不能招留長大,眼見得命中無子;況且年近五旬,何必又去繼娶?倘或娶了一個不賢慧的,既不能照顧女孩兒,又要家中淘氣,不如不娶為妙,因此把娶妻生子的念頭竟冷了大半。止討一個養(yǎng)娘領(lǐng)了麗娟,家中自有幾個丫鬟服侍。過了兩個年頭,升丁福建僉事道,其時麗娟才得七歲。李績尋思北直至福建有六千余里路程,恐女兒水土不服,欲留在家中,卻又無親人倚靠止有一個胞弟,原是一家住的,叫做李維,字再思,是一個納粟監(jiān)生;雖則列于名教,為人卻與哥哥不同,專打點(diǎn)衙門,慣包攬公事,是一個貪財棄義之人,因此上李績不敢托他只得帶在身邊同之任所。又因麗娟少一個梯己服侍的丫環(huán),隨又討下一個小家女兒,姓安,因父母雙亡,又無兄弟,有一個孤族阿哥,將他賣了,抵辦他父母后事;卻也生得聰明俊秀,大似麗娟兩歲,李績?nèi)∶m英,與麗娟作伴,甚是相得。一路到福建來,俱喜平安無恙。李績見麗娟聰明有識,在家時原曾教他讀書作對,今到任所,無事閑暇,便教他寫字作文,筆下甚是平通,毫無障礙,又令養(yǎng)娘教他針黹,也都一學(xué)便會,總不費(fèi)力。李績的歡喜,自不消敘。漸漸長大,真正生得發(fā)膚妍美,艷雅嬌柔,態(tài)度溫舒,娉婷端麗。果有沉魚落雁之容,實(shí)具閉月羞花之貌。李績常對麗娟說:“我有了你,更勝如有子。意欲為你擇配,卻念家鄉(xiāng)遠(yuǎn)隔,何忍把你兩地相拋?欲待回家定婚,卻又恨我一官匏系。”麗娟道:“孩兒幼喪母親,萱幃失恃,今日正擬膝下承歡,此事不須提及。”李績見女兒這般說話,反覺感傷,便有告老乞休之意。

去年因裁汰了數(shù)千冗兵,無處著落,便聚為流賊,劫掠鄉(xiāng)村。民間甚是驚惶,地方頗受騷擾,眾官也有議撫議剿,俱不成功。李績想此輩都為無生業(yè)可守,以致群聚為盜,必定與他們一個出路,方可平定,因而建言收服之策,眾官也都狐疑不信。李績便罄出資財,又向鄉(xiāng)紳官宦大戶人家親身募助,湊來銀子共有數(shù)萬余兩,即單身入賊巢穴,說以大義,便將銀錢給發(fā),令其作本經(jīng)營。眾賊深感恩德,一時解散,皆務(wù)生業(yè),然后推究為首數(shù)人梟示,因此建寧福州一帶方得平靖。撫按以前當(dāng)流賊搢猖之時,縮手無策,今見李績立功,一月之內(nèi)盡化流賊為良民,又不失賞善罰惡之道,真是膽識兼全,實(shí)學(xué)經(jīng)濟(jì),便題上一疏,朝庭發(fā)部議,即升福建提刑按察司。

到任約過半年,不料養(yǎng)娘一病而亡,麗娟不勝凄楚。李績看到此處,告老之念益堅,他想:“人生寄世,易盡光陰;腳腳向前,宜知退步。有等賤丈夫,偏要在世上著意求謀,爭非道是,得隴望蜀,壟斷無休,甘結(jié)下許多冤仇,空受下若干煩惱,患得患失,斫伐本性;一到命盡時,滿眼繁華,翻成一場春夢,富貴利達(dá),一件也帶不去,白白與他人承受,豈不可笑!所以古人說得好:‘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我今歲周花甲,亦算古稀,位至專司,不為官小。況且膝前無子,空懷舐犢之念,日后余年,實(shí)感桑榆之嘆。何苦迷戀浮名,不早急流勇退,圖一干凈結(jié)果。尚在仕途碌碌,有何好處?”因而上了一道告老本章。朝庭初先不許,李績連上幾次,然后準(zhǔn)奏,批旨道:“李績再四乞歸,姑從其請;如有用處該部即當(dāng)起復(fù)。”李績得了這旨,料想部官都是要錢的,我若不去謀為,他怎肯自來起復(fù)?便收拾行囊歸家。同女兒止得至親兩口,帶著家人小廝、媳婦丫鬟等輩,一路行到兗州地方。有幾個相識在兗州,要去會晤;又為從江南起陸,行來鞍馬勞頓,也思歇息數(shù)日;又因館驛中嘈雜不便居停,故此尋這報恩寺中做了寓處。那花園原系一所,覺性因要多得房金,便砌墻隔絕,做了兩所,止有那角門可通。這樓上便是麗娟住下,樓前小花廳三間,便是李績住下。

其年麗娟十七歲了,蘭英也生得眉目艷麗,體度超群,全不似丫鬟婢女,也并沒有一毫佻搢輕獧,心地也甚聰明,作事點(diǎn)頭會意。麗娟與他如姊妹一般看待,蘭英也極其知恩感恩,鎮(zhèn)日趾踵相隨,不離左右。一遇麗娟煩惱,蘭英便百般解慰。真是同心合德,免了許多閨閣凄涼。

這日李績出門拜客,麗娟正在樓上晚妝已罷,令蘭英到外廂喚茶,卻聽得有人在隔墻吟詩,因此推開側(cè)窗一看,卻見一個少年,立在假山上,探頭四顧。你道這少年生得如何?但見:

面如傅粉,唇若涂朱,眉點(diǎn)翠螺,目分黑白。衛(wèi)洗馬風(fēng)流可愛,看殺時人;潘河陽秀色超群,稱為絕世。神情飄逸,原是那才子容華;儀止軒昂,卻是這書生英概。正是內(nèi)藏七步文心,外具六郎花貌。

麗娟一見書生,即便掩窗避進(jìn)。少頃,蘭英同丫鬟春香取茶上樓。麗娟吃茶過,蘭英道:“老爺連日出門,或是赴席,或是拜客,總無空閑。卻是幾時起身回去?”麗娟道:“昨日許參將家吃酒回來,說道多飲了幾杯,今日睡至上午,方才梳洗。我也曾問老爺來,說再歇息了兩三日,便要起身家去。”蘭英道:“今日天氣更好,小姐何不下樓去,園中散心一回?”麗娟道:“我也正有此意。”因同蘭英等下得樓來。

走到園中一個亭子上,倚欄凝望。只見一對粉蝶兒,在亭子前翻翻飛舞。蘭英道:“小姐,撲這蝶兒來耍子。”便把紈扇趕著蝶兒亂撲,那蝶兒翩翩翻翻,直飛過墻去。麗娟兜的上心:適才那書生所吟,卻與此景合拍,因暗想:“那書生翩翩年少,甚是可人,所吟之詩,一定是他口占絕句。外貌既如此整齊,內(nèi)學(xué)又如此敏捷,豈不是一個風(fēng)流才子!”心上盤桓,低頭不語。蘭英撲不著蝶兒,走回庭內(nèi),見麗娟出神著想,便道:“小姐,你看些什么?何不到石池邊去看看桃花來。”麗娟正在沉思,聽得蘭英說話,方收回心神,隨著蘭英走下亭子,到桃花樹下。只見桃花爛熳將謝,蘭英道:“小姐,桃花雖好,卻都是單瓣。”麗娟猛然會意道:“前日老爺說,這寺里和尚請去吃茶,到那邊園子里,有千葉桃花盛開,明日你可開著角門,過去折取一枝來,養(yǎng)著好看。”蘭英道:“那邊倘或有人,怎么好去?”麗娟道:“不過折枝花兒,問他有人無人。你須記著,不要忘了。”當(dāng)下閑玩一回。

正要?dú)w樓,只見丫鬟來報道:“老爺回來了。”麗娟便到花廳里。李績正卸著大衣,麗娟道:“爹爹今日那里去來?”李績道:“今日去許參將家謝酒,又遇了一個朋友留飯。昨日因酒多了,今早起身故遲,方才又飲了幾杯,這會兒身子好生困倦。”麗娟道:“既然爹爹身子困倦,今晚便須早些睡了。”李績道:“此時便覺要睡。”便叫丫鬟們捧進(jìn)湯盆,李績洗了手臉,便脫衣上床。麗娟眼侍睡過,方到樓上來。少停一會,日已西沉,蘭英取燈上樓,麗娟用過晚飯,一面卸妝梳洗,一肚里轉(zhuǎn)念:“那書生風(fēng)流倜儻,玉立亭亭,將來定是金馬玉堂人物;爹爹嘗說為我擇婿,多年并無中意,只此子看來自非流俗,但不知他是何等樣人家的?有何事故在此寺中?因復(fù)自恨早失萱堂,不得吐露衷曲。”正是:

佳人忽睹書生面,玉樹臨風(fēng)今乍見。

銀燈獨(dú)對夜闌時,幾回擾亂柔腸遍。

麗娟上床,翻來覆去再睡不著,只聽得寺里更聲已交三鼓,麗娟正欲朦朧睡去。只聽得樓門敲響,麗娟驚醒轉(zhuǎn)來,蘭英也正醒了,忙問:“何人敲門?”只聽得是家人張惠妻子的聲音,說道:“老爺發(fā)燒哩,我們起來炊湯,來報小姐得知。”麗娟慌忙起來,忙令蘭英起身取火,丫鬟們送上燈來。麗娟已是穿好衣服,蘭英取燈照著,一同下樓。到廳子里來看父親時,正昏迷迷的,渾身猶如火炭。麗娟心慌,叫了幾聲,只見微微開眼,看著麗娟道:“我因口渴,叫他們炊湯。你來做什么?”麗娟見說話清白,略略定了些心,便同蘭英等候著。移時,丫鬟捧了湯來,麗娟服侍吃了幾盞,只見李績又沉沉的睡著了。麗娟不敢去睡,就在床而前坐著。一更挨一更,聽得寺里打了五鼓,蘭英道:“老爺熟睡得穩(wěn),天明退了熱就好了。”麗娟道:“意里不好人,只要熟睡,還是正氣健旺的。”又坐了好一回,寺里打了報鐘,方才天亮。又見李績翻轉(zhuǎn)身來打個呵欠,擦開眼看,見麗娟等都在床前,乃道:“我兒,你竟不曾去睡么?”麗娟道:“爹爹為何身子不快?這會兒好些么?”李績道:“夜來兩更天時,忽然發(fā)燒起來,想是因酒多了,這時略覺退些。”便取湯漱了口,又吃了幾盞滾水。看看天色大明,家人王忠、張惠等進(jìn)來問安,便叫王忠去請?zhí)t(yī),麗娟上樓梳洗。

移時,請到一個太醫(yī),診過脈,問過癥,說道:“不妨,不過是因酒后冒風(fēng),以致寒熱交作。如今先要表邪,然后扶他脾胃,吃三四劑自然痊可。今日吃過藥,須要表一表汗,才得清爽。”即寫下一個醫(yī)案,付下一劑藥,作別而去。

麗娟梳洗過,到父親床前,李績說了太醫(yī)之言。麗娟即取藥親自煎好,吃過藥,取被兒厚厚的蓋了,果然出了一身大汗,麗娟見出了汗清了熱,又放下些心,方去吃飯。李績只吃幾碗稀粥。

當(dāng)下忙忙的過了一日,蘭英便沒工夫去折花,明日清晨,又去請?zhí)t(yī)來診一回脈,問了昨日汗后光景,付下一劑藥道:“既出過汗,這一劑空心煎服,便可內(nèi)清客熱,順氣健脾,再服三劑便全愈了,但要避風(fēng)為主。”乃將明日、后日的藥一齊付下,藥包上開明了次第藥引。李績道:“多蒙先生妙劑,少刻即當(dāng)奉酬。”太醫(yī)作別自去。麗娟聽說空心煎服,連忙去煎好了,李績吃過,到旁午時候,果然身體十分清爽,便坐起來與麗娟說些閑話。

只見丫鬟拿著一個帖兒來,說道:“王忠傅進(jìn)這帖兒,說有個揚(yáng)州山相公來拜,同寺里師太在外。”李績?nèi)】茨翘灰娚蠈懼澳曛渡仅棥保愕溃骸澳巧较喙髟⒑翁帲俊毖诀哂殖鋈柫耍M(jìn)來道:“就寓在這寺里。”李績道:“叫王忠把原帖拜上,說在病中不敢領(lǐng)帖,待痊可了,踵寓謝罪。”丫鬟領(lǐng)話,自付帖王忠回話去。李績隨封銀一兩付王忠,赍去謝那太醫(yī)。麗娟見父親病愈,不勝歡悅。正是:

恃有椿庭撫掌珠,那堪旅邸病纏軀?

軒歧效勝延巫覡,閨閣歡同拾瑾瑜。

麗娟同蘭英等回歸樓上,欣喜談笑,積憂頓釋,蘭英便記起一事,道:“前日小姐命我折桃花,未曾去得,明日我去取來。”麗娟應(yīng)諾不題。

且說山鰲見了樓上女子,心上委決不下,要曉得一個端的,去尋覺性兩次,總不相值。夜來睡在床上,翻來覆去再睡不著。柳俊道:“相公往日勞倦,正該熟睡,怎么只管翻身?”山鰲道:“我正有一事要對你說。”便把花園里見隔墻樓上有一個絕色女子,“姿容態(tài)度,迥出尋常,我目中從來未見,卻不曉得是何等樣人家,不知為何又有角門通著這個僧園。叫我心上盤桓,不能熟睡。”柳俊道:“要曉得他何難,只去問和尚便知端的了。”山鰲道:“我已去找尋覺性,總不得相會;別個和尚又不相熟,他們卻也有事,忙碌碌的,不便問這般閑話。明日再去尋覺性,定要問他一個明白。”柳俊笑道:“相公諸事看得平淡,怎么見了這個女客,卻如此沾沾不舍?”山鰲道:“你也是個多情之人,不須笑我。”當(dāng)夜山鰲展轉(zhuǎn)翻覆,半夜有余,方才合眼。

明日起個早身,梳洗過,便到方丈里來。問:“師太有么?”一個小和尚回道:“絕早某鄉(xiāng)宦請趕齋去了。”山鰲道:“幾時回來?”小和尚道:“趕齋定是一日了。”山鰲悶悶走回。又到園中假山邊,只見樓上寂然無聲,立了一回,復(fù)到房中。到晚上,又叫柳俊去問覺性回未,說:“還沒有回來。”山鱉好生不快。到晚上,吃了幾杯酒,就上床困覺。只因昨晚半夜不曾安寢,這夜卻熟睡醒遲,紅日三竿方才睡足。急急起身梳洗,復(fù)到方丈問時,只見又有一個小和尚回道:“今早師太曾說要來看山相公,卻值某老爺來與師太講了半日話,便一同出門去了,不知恁么時候才回。”山鰲愈加不樂,只得走回。又到園里,正走上假山,只聽得隔園有人說話,不好上去,復(fù)去到齋里坐地。

柳俊卻察問得些消息來,說道:“那邊也是僧園,今有個下寓的官員在內(nèi),姓李,是北直人,曾做福建按察司,今告老挈家回鄉(xiāng),故在此寺作寓。”山鰲雖略知了梗概,然尚未知十分的實(shí),心下暗想:“這女子定是上天神女,蓬島仙娥,不是輕易與人測識的;所以兩日尋這禿廝,要問他一個姓名都不能夠。”因展開一幅花箋,寫一首詞兒在上,念了兩遍,不勝惆悵。正在點(diǎn)頭播腦之時,只見一人忙忙走來,叫道:“山相公,看恁么?”山鰲抬頭一看,不是別人,正是覺性。山鰲袖了詞箋,出位相接。覺性道:“貧僧連日有事。”便作下揖道:“不曾趨候,賜顧失迎,得罪得罪。”山鰲還了禮,各自坐下。山鰲道:“小生默坐無聊,欲與老師清談片刻,不意尊冗頗多,連日不遇。”覺性脅肩諂笑道:“檀越過訪,不敢不去周全,因此不得與相公攀話。兩日曾往外邊閑步否?”山鰲道:“沒有熟識,獨(dú)行頗覺無興。”覺性道:“小園有數(shù)株千葉絳桃,尚未全謝,山相公曾見過否?”山鰲正要借景問話,便起身道:“桃花果然嬌艷,昨晚已曾領(lǐng)略。今日不妨再觀。”覺性亦欣然起行,便拱著先走。

轉(zhuǎn)出回廊,同到桃花樹下。覺性甚稱桃花種好,別家少有此種;山鰲無心對在花上,不過唯唯而已。迤邐走近假山,山鰲指著角門道:“此門卻通何處?”覺性道:“那邊也是貧僧的園。”山鰲又指著高樓道:“這是誰家房院?”覺性道:“這樓也是小庵的。”山鰲早上聽得柳俊來述,已略知大概,仍假作不懂之狀,遲疑欲問,覺性先說道:“當(dāng)初原是一個花園,因有過往這些士大夫來小庵作寓,要謹(jǐn)飭閑靜些,見得四散空闊,覺道不便,貧僧因此分作兩處,砌下這一帶圍墻隔斷,留此角門通路。近日有個福建按察李老爺作寓在內(nèi)。”山鰲道:“原來此樓有人作寓。”恐樓上有人聽得,便扯覺性走過假山邊問道:“這李臬臺是何處人?尊名貴表老師也都知道么?”覺性道:“貧僧總都知道。他尊名單是一個績字,是功績之績,表德奇勛,是北直涿州人氏,兩榜出身,因告老休致,在此經(jīng)過。貧僧曾問及,說有幾個同年相知在敝地,有恁要話相聞,因而留寓于此。”山鰲道:“這位李公住在寶剎幾天了?”覺性道:“將已半月。”山鰲道:“何以不去?”覺性道:“想也只在早晚。”山鰲道:“既從任上回來,家眷自然同行的了。”覺性道:“貧僧曾問他管家來,說夫人已先亡過,止有一位小姐同行,其余并無至戚。”山鰲道:“止有一位令愛,難道沒有公郎的么?”覺性道:“李公自己亦曾說道無子。”山鰲聽說單有一位小姐,其余并無至親,則前日所見女子,必定是他小姐無疑,未免喜形于面。覺性道:“這位李老爺莫非與山相公有恁世誼的么?”山鰲含糊答應(yīng)。覺性道:“這位李老爺做人甚是端方嚴(yán)重,似乎難于相與,豈知又極其忠厚和平,圓融活潑。前日貧僧請來看千葉桃花,與貧僧盤桓了許久。聽他說話,又極其莊重不凡,真具大臣?xì)飧拧!?

有詩一首,道這凌駕山與李麗娟姻緣初逗之時,正直春滿桃夭之候:

何意間關(guān)避禍身,青衫白面撲征塵。

星前業(yè)訂三生譜,樓上應(yīng)瞻百歲人。

自雪句傳歌郢曲,夭桃時值羨陽春。

好知仙路終須泄,莫謂漁郎未識津。

山鰲與覺性閑玩一回,又說些別話,覺性別去。山鰲回到齋內(nèi),把詞箋藏了,便把適才覺性說的始末向柳俊說知。柳俊道:“既然是一位搢紳相公,何不去拜他一拜?”山鰲道:“并無一面,怎么好輕率拜他?”柳俊道:“那里論得?相公可叫和尚同去,說同在寓所,得知李老爺是一位先達(dá),念切瞻依,故此進(jìn)拜。若得他會面時,或者見了相公人物,便有婚姻之事,也不可知。”山鰲笑道:“你又來好笑!未知這李小姐曾否出字適人,況且家鄉(xiāng)迢隔,我與他又素昧平生,怎便說此孟浪之語?但是一拜,想來亦不可少。”柳俊也笑將起來。山鰲便取一個帖子,寫下“年侄山鱉”,忽然擱筆道:“且住。”便向柳俊說道:“我今寫著姓山,倘相會時問起家世來,這揚(yáng)州府中卻沒有一個姓山的鄉(xiāng)宦,如何是好?若還寫著姓凌,這和尚已曉得姓山,叫和尚也看蹊蹺了。”柳俊道:“這有何難?如今原寫著山某,待相會時便說凌是本姓,山是出繼外家的姓,目今正待歸宗,他那里來查相公的家譜?”山鱉道“有理。”便寫完帖子,叫柳俊去請覺性來。幸喜覺性沒有出門,隨請即到。山鰲道:“方才所說李公,小生既同在寶庵作寓,理合去拜他一拜,欲搢老師同行,故來相請。”覺性喜道:“貧僧連日不曾與李公相會,正要去看他一看;若山相公去奉拜,極妙!當(dāng)?shù)梅钆恪!绷∧昧颂樱仅棑Q了衣服,整頓一回,同覺性走出法堂,轉(zhuǎn)入穿堂,過了鐘樓,再過了轉(zhuǎn)輪殿,一個小墻門里,便是李績下處。

到一間小坐里,王忠接見,覺性說了備細(xì),柳俊遞過帖子,王忠接了進(jìn)去,少頃出來,捏著原帖說道:“家老爺說,前日因冒了些風(fēng)寒,未經(jīng)脫體,不能起身,不敢拜領(lǐng)尊帖。待病體稍愈,即當(dāng)過寓荊請。”便付帖柳俊收下。覺性愣然道:“原來你家老爺有貴恙,貧僧連日有些小事,竟失候問,有罪極了。煩管家替貧僧多多致意,明早再當(dāng)候安。”便對山鰲道:“且待李老爺病愈再來奉拜罷。”山鰲道:“正是。”即便怏怏走回。覺性別去。山鰲心下,卻又添了一番不快。復(fù)身又踅到園中,望著隔園樓上,立了好多時,總不聽得一些消息,原舊走歸齋里。這晚更覺無聊,柳俊再三解慰,也只是沒情沒緒。一夜無話。

到次日,起來梳洗過,把那詞箋又取出來吟詠一遍,拍案嘆道:“我是這般戀戀不舍,不知那樓上的李家小姐也曾一思及我否?怎得這詞兒與他看見,也知我衷心愛慕之誠。”正是:

花陰寂寂度階除,寶鼎香殘午夢余。

默坐小窗唯悵恨,問卿此際意何如?

山鰲心里颺不下樓上美人,藏了詞箋,又走入園中來。正到假山邊,只見一人從樹底下冉冉而至,反吃上一驚。

只因遇著這人,有分教:

原是紅絲一線牽,偏于胡越種姻緣。

天公巧合機(jī)先泄,青鳥曾銜海上箋。

未知來者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覺性勢利和尚,開口舉動無非勢利,駕山見之欲嘔。無奈要知李公消息,只得又要尋他。始知勢利人亦有用處。蓋舉世皆勢利場也,于禿乎何誅?

麗娟兩日不得折花,駕山兩日不遇覺性,便逗出駕山贈詞地步,非僅行文頓挫法也。駕山既知李公,始來拜,復(fù)不遇,此又好事多磨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都县| 滦平县| 阳原县| 五原县| 遂溪县| 镇坪县| 丹寨县| 大渡口区| 古蔺县| 绵竹市| 襄垣县| 天祝| 龙陵县| 莒南县| 甘谷县| 济宁市| 肃北| 安达市| 绵阳市| 新晃| 永定县| 奉贤区| 吉安市| 井研县| 阿合奇县| 苗栗县| 西昌市| 礼泉县| 安溪县| 松阳县| 松桃| 遵义市| 星子县| 酉阳| 池州市| 阿克陶县| 宜良县| 沾化县| 盐津县| 榆社县| 罗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