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朝義之死。《舊書》朝義敗投幽州,偽范陽節(jié)度李懷仙于莫州擒之,送款來降。《新書》朝義走莫州,欲決死戰(zhàn),田承嗣請身守莫州,勸朝義至幽州,以懷仙之師來戰(zhàn)。朝義乃以老母、幼子為托,而自往幽州。至范陽,懷仙部將李抱忠不納,朝義謀走入蕃,懷仙招之,至幽州,縊死。是朝義被擒在幽州,非莫州也。
楊思訓之死?!杜f書》謂慕容寶節(jié)置妾于別室,邀思訓飲,思訓責以不宜背妻寵妾,妾怒,密置毒酒中,思訓飲盡便死?!缎聲穭t謂寶節(jié)邀思訓謀亂,思訓不敢答,寶節(jié)懼其泄,遂毒之死。
裴、馬。《舊書》裴行儉與李敬玄同典選,有能名,時稱裴、李?!缎聲沸袃€與馬載同典選,時稱裴、馬。案《新唐書 盧從愿傳》謂,高宗時,吏部稱職者裴行儉、馬載,至是從愿與李朝隱典選,亦有名,故號前有裴、馬,后有盧、李。
王仙芝之死。《舊書》謂仙芝敗宋威,朝廷以王鐸代威討賊,斬仙芝首獻闕下,是斬仙芝首者鐸也?!缎聲分^仙芝攻洪州,宋威往救,敗仙芝于黃梅,斬賊五萬,獲仙芝,傳首京師,則斬仙芝者乃威也。
上官儀之死?!杜f書》謂儀為許敬宗誣其與梁王忠通謀,遂賜死?!缎聲分^武后既得志,帝為所制,欲廢之,召儀使草詔。左右奔告后,后自訴,帝羞縮曰:“儀教我。”由是敬宗誣構之死。
盧奐治廣州,有清節(jié)?!杜f書》謂開元以來,廣府清白者,惟宋、裴先、李朝隱及奐四人?!缎聲分^朝隱、及奐三人。
哥舒翰之死?!杜f書》謂火拔歸仁執(zhí)翰送安祿山,降之,祿山閉翰于苑中,潛殺之?!缎聲分^廣平王收東京時,安慶緒挾翰渡河而北,及敗,乃殺之。
第五琦之為租庸使?!杜f書》賀蘭進明令琦入蜀奏事,玄宗即令勾當江淮租庸使,是玄宗所授也。《新書》謂肅宗在彭原,琦為進明來奏事,帝即令勾當江淮租庸使,是肅宗所授官也。
李揆之死。《舊書》謂揆奉命為入蕃會盟使,行至鳳州卒,?!缎聲窞檗裰赁淝鯁栐唬骸奥勌朴械谝焕钷?,公是耶?”揆恐被留,乃曰:“彼揆豈肯來耶?!睔w至鳳州,卒。是揆入蕃后,始卒于歸途也。
《韋見素傳》,《舊書》載其為楊國忠所引,在相位無所是非,但查署字而已,遂至兇胡犯順,不措一詞?!缎聲穭t謂安祿山請以蕃將代漢將,見素謂難將作矣,明日與國忠入見,極陳反狀,是見素未嘗無言者。蓋其奏祿山必反,亦附合國忠意耳。然《舊書》傳論又謂見素直言極諫,而君不從,獨正犯難,而人不咎,時論謂其取容于國忠,不知其時勢之不能匡救也,則又與本傳異。豈本傳乃國史原本,而傳論則修史者之平心持論耶?
《呂渭傳》,中書省有枯柳,德宗自梁、洋回,柳再榮,時以為瑞柳,渭試進士,以之命題?!杜f書》謂上聞而嘉之,《新書》云上聞之,不以為喜。
《姜公輔傳》,《舊書》謂不知何許人,《新書》謂愛州日南人。
《陽惠元傳》,惠元為李懷光所襲,出奔,懷光遣冉宗追之?!杜f書》謂惠元計窮,父子三人并投井中,冉宗俱出而害之。《新書》謂惠元被發(fā),袒而戰(zhàn)死,二子晟、匿井中,遇害。
《韓游瑰傳》,《舊書》謂德宗避京師之亂,倉猝出幸奉天,游瑰率兵赴難,自乾陵北向醴泉,拒朱泌。會有人自京來,言泌兵旦夕當至,上遽令追游瑰來奉天。游瑰甫至,Г兵亦至,遂拒戰(zhàn)。是游瑰之至,由德宗召之也。《新書》謂游瑰趨醴泉,有詔赴便橋,而途遇Г兵,游瑰欲還護奉天,中使翟文秀曰:“吾兵至奉天,賊兵亦隨至,是引賊逼君也。不如壁于此拒之?!庇喂逶唬骸百\兵多,抗我于此,猶能分兵至奉天。不如先入衛(wèi)?!彼爝€奉天,Г兵果至,遂與戰(zhàn)。是詔令赴便橋,而游瑰以救駕為急,自赴奉天也。
《劉稹傳》,《舊書》謂稹拒命時,其從父故節(jié)度使從諫妻裴氏,召諸將妻入宴,裴泣謂諸將妻:“歸各語汝夫,忽忘先相公之拔擢,吾今以子母為托?!敝T婦皆泣下,故諸將為稹盡力。后稹伏誅,裴氏亦以此極刑?!缎聲穭t謂從諫妾張氏素有憾于裴,誣奏裴語如此,陷之極刑。
《李師道傳》,師道死,舊書謂其妻魏氏出家為尼,《新書》謂魏氏沒入掖廷。
《王鐸傳》,《舊書》謂黃巢之亂,官失收京城,封鐸晉國公,加中書令,以收京諸將功伐,令鐸量其高下,承制爵賞。下又云,巢出關時,溥請身討之,乃以溥為都統(tǒng),罷鐸都統(tǒng)之任。是收京時,鐸正為都統(tǒng)也?!缎聲穭t謂巢戰(zhàn)數(shù)敗,宦官田令孜知賊必破,欲使功歸于己,乃構鐸罷為檢校司徒。鐸功將就,而以才見奪,然卒因其勢,不數(shù)月遂平京師。是鐸于未收京之前已罷都統(tǒng)矣。案收京露布系宦者楊復光所上,而無鐸名,則鐸早罷都統(tǒng)矣,《舊書》應誤。
《王龜傳》,《舊書》龜觀察浙東,江淮盜起攻郡,為賊所害,是龜被賊殺也。《新書》但云徙浙東觀察使,卒贈工部尚書,則似未被害者。
《元稹傳》,《舊書》謂稹宿敷水驛,與內官劉士元爭廳,為士元擊傷面?!缎聲分^中人仇士良至,稹不讓,中人怒,擊稹傷面。案白居易救稹疏,亦謂與劉士元爭廳,而《新書》云仇士良者,蓋士元隨士良至而擊稹耳。(《仇士良傳》亦言與稹爭廳,則是時士良實親至敷水驛也。)
《李紳傳》,《舊書》謂李辟紳為掌書記,紳不就,怒將殺之,遁而免?!缎聲分^脅中使奏留已,召紳作疏,紳陽懼,至不能成一字,下筆輒涂去。注白刃,令易紙,終不成。乃召許縱為之,而囚紳獄中,敗乃免。
《路巖傳》,巖為相,委親吏邊咸,與郭籌相倚為奸?!杜f書》云,事敗出為成都尹,改荊南,尋罷之?!缎聲分^事敗貶新州,賜死,剔取其喉。先是巖奏賜死者當剔喉以驗,至是自及云。
憲宗之弒?!杜f書》謂宦者陳弘慶,《新書》作陳弘志?!杜f書》弘慶等弒逆,不言王守澄,《新書》謂守澄與弘志等弒帝。
《楊復光傳》,《舊書》謂復光監(jiān)軍討賊,遣吳彥宏諭降黃巢,巢即令尚君長等奉表歸國。宋威害其功,并兵擊賊,巢怒,復作剽?!缎聲分^復光諭降王仙芝,仙芝遣尚君長出降,宋威密請誅君長,故仙芝復叛。案是時仙芝為賊首,巢其將校也,復光諭降是仙芝明甚。
《張巡傳》,《舊書》謂蒲州河東人,《新書》謂鄧州南陽人。
《鄭畋傳》,《舊書》,畋鎮(zhèn)鳳翔,病,乃表薦李昌言,詔可之,召畋赴行在。《新書》黃巢據(jù)京城,畋移檄討之,遣大將李昌言率兵向京。昌言反兵襲畋,畋登城謂曰:“吾方入朝,公能為國討賊則可矣?!蹦宋姸??!锻ㄨb》與《新書》同。
《王重榮傳》,《新書》宦官田令孜以重榮不肯歸鹽池供禁軍,使朱玫討之。重榮率李克用以兵來,戰(zhàn)于沙苑,禁軍大敗。(《通鑒》同。)《舊書》但云,沙苑之戰(zhàn),禁軍不重榮所敗,令孜挾天子幸寶雞。李克用聞之,乃與重榮入援京師。一似沙苑之戰(zhàn),克用不與其事,及帝出奔后,始起兵勤王者。此或后唐修史時,為克用諱耶。
新舊書各有紀傳互異處
《舊書》本紀,幽州軍亂,逐節(jié)度使史元忠,推陳行泰為留后。雄武軍使張絳奏,行泰不可為帥,請以本鎮(zhèn)軍討之,許之,遂誅行泰。詔以絳主留后務,仍賜名仲武。是絳即仲武也。而《新書》則陳行泰殺史元忠,張絳又殺行泰,雄武軍使張仲武起兵討絳,朝廷因命仲武為節(jié)度,是絳與仲武判然兩人。及考《舊書 張仲武傳》史元忠為行泰所逐,行泰又為絳所逐,適仲武遣吏吳仲舒奉表至京,宰相李德裕問故,仲舒謂行泰、絳皆客將,故人心不附,仲武本舊將,素抱忠義,可為帥。德裕乃奏以仲武為節(jié)度使。是《舊書》列傳內亦未嘗以絳與仲武為一人,而本紀乃謂絳賜名仲武,此紀傳經互異之顯然者。合《新書》列傳及《通鑒》核之,此《舊書》之誤在紀不在傳也。《新書》本紀,殺梁郡公李孝逸。案《新書 孝逸傳》討徐敬業(yè)有功,后為武三思所讒,將置之死,后念其舊功,免死,流儋州?!杜f書 孝逸傳》亦然。是孝逸未被殺也。此《新書》之誤亦在紀而不在傳也。
新舊書誤處
《嚴武傳》,《舊書》,肅宗收長安,以武為京兆少尹,因史思明阻兵不之官,優(yōu)游京師。案長安鍵訂兆也,既收長安,何以不能赴京尹之任?史思明并吸遁長安,何以因其阻兵,遂不赴任京兆?此必誤也。蓋是東都少尹耳。是時史朝義尚據(jù)東都,如劉晏亦除河南尹,以盜據(jù)都城,乃寄治于長水。然則武所除少尹,當是河南也?!缎聲穭t云,已拜京兆少尹,坐房事,貶巴州刺史。然則《舊書》所云以賊阻不之官者,誤。
《魯炅傳》,炅守南陽一年,與賊將田承嗣等日夜拒戰(zhàn),力不支,乃率眾突圍出,投襄陽?!缎隆?、《舊》二書皆同,是炅已走襄陽矣。而《虢王巨傳》,巨奉命節(jié)度河南,詔貶炅為果毅,以來代之。巨奏曰:“若炅能守孤城,功足補過,則何以處之?”玄宗曰:“卿隨宜處置?!本拗羶揉l(xiāng),賊解圍走。巨乃至南陽,宣敕貶炅,削其章服,令隨軍效力。其暮,以恩命仍令炅復位。據(jù)此則炅尚在南陽也?!秮憝鶄鳌芬嘀^,炅守南陽,詔以代之,虢王巨奏炅能守南陽,乃詔各復本位。下又云,賊攻南陽累月,救之,為賊所敗。是炅亦尚未失南陽。數(shù)傳核對,俱不符合。當是巨至南陽時,炅尚守城,賊暫退去,其后又來攻,救之,又為賊所敗,炅于是走襄陽耳。
《郭子儀傳》,《新書》代宗即位,子儀懼程元振讒,乃裒肅宗所賜詔敕千余篇上之。案《舊書》子儀表代宗云:“陛下貽臣詔書一千余篇,自炅武、河北、河南,臣所經行,蒙賜手詔敕書,凡二十卷,昧死上進?!笔谴跒閺V平王,與子儀同收復兩京時,軍中往來手札也,代宗既即位,故即謂之詔敕?!缎聲芬詾槊C宗詔敕,殊誤。
《舊書》,興元元年,李抱真、王武俊破朱滔于京城東南,擒其偽相朱良、李俊等,滔遁歸幽州。案朱Г、朱滔、武俊、抱真、田悅、田緒等傳,是時Г因涇師之變,僭據(jù)京城,其弟滔及武俊、田悅等方連衡抗朝命,Г遣人冊滔為皇太弟,使發(fā)兵趨洛陽,與己合勢。滔率兵而南,悅托詞不助兵,滔怒,遂攻其貝州。武俊、抱真以滔強橫難共事,遂合兵襲滔,大敗之,朱良等被執(zhí),滔遁歸幽州是滔至貝州即敗去,未嘗近京城也。《新書 武俊》等傳則謂敗滔于經城,《田緒傳》又謂與武俊等敗滔于涇城。然則《舊書》所云京城東南者,蓋經城、涇城之訛也,其地當在貝州耳。而《新書》本紀,此戰(zhàn)之前,又書渾及朱滔戰(zhàn)于武川亭,敗之。朱滔自貝州敗后,即歸幽州。而武川亭,武功地也。滔既未到京西,何得有與戰(zhàn)武川之事?據(jù)、Г二傳,是時德宗在梁、洋,為行營副元帥,李晟方圍Г于京城,自行在來援。Г遣韓、宋歸朝、張庭芝等來寇武功,與吐蕃兵敗之武川亭,斬首萬計。是武川亭所敗乃Г將而非滔也,而云與滔戰(zhàn)武川亭,此又《新書》之誤也。或書云與Г戰(zhàn)而訛刻為滔耳。(歐書賊將必書賊首名,或以Г所遣將即書為Г。)
新舊書刻本各有脫誤處
《舊書 張巡傳》,安祿山陷河洛,許遠守睢陽,賊將尹子奇攻圍經年,巡以雍邱小邑,儲備不足,大寇臨之必難保,乃引卒詐降。至德二年正月也。玄宗聞而壯之,授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案巡方詐降,何以玄宗聞而壯之?蓋巡以雍邱難守,故詐降以出,而并兵干睢陽,與遠同守,故帝聞而嘉之耳?!缎聲罚苍谟呵?,餉路絕,乃拔眾保寧陵,至睢陽,與太守許遠、城父令姚り等合兵,遣雷萬春、南霽云等戰(zhàn)寧陵北,殺賊萬人。有詔拜巡主客郎中、河南節(jié)度副使,正此事也。而《舊書》云云,此必有行墨脫落之處。
《新書 李光顏傳》末忽敘宋威、曾元裕討王仙芝一事。大將張自勉表請討賊,詔乘傳赴軍。威忌自勉,請以隸麾下,欲以事殺之。宰相知其謀,不聽,乃以自勉代元裕。案仙芝之亂距李光顏已將百年,與光顏何涉,而系其事于《光顏傳》后,此亦必錯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