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 脈訣刊誤
  • 戴起宗
  • 4135字
  • 2015-12-22 10:48:34

用之以活法。方為盡善。此歌其能盡乎。予又病世之醫者。往往以活人書自足。不復祖之仲景之論。況南陽失仲景之旨者有之。不特宋氏所譏。況傷寒為大病。生死在五六日間。可不盡心乎。

陽毒陰毒歌

陽毒健亂四肢煩。面赤生花作點斑。狂言妄語如神鬼。下痢頻多喉不安。汗出遍身應大差。魚口開張命欲翻。有藥不辜但與服。能過七日漸須安。陰毒傷寒身體重。背強眼痛不堪任。小腹急痛口青黑。毒瓦斯沖心轉不禁。四肢厥冷惟思吐。咽喉不利脈細沉。若能速灸臍輪下。六日看過見喜深。

陰陽二毒。病有輕重。治有淺深。仲景略言于金匱要略。后世傳述。備載諸書。亦難以二歌盡。

診諸雜病生死脈候歌

病源各不一。今歌本診生死之脈。故不論病源。只論脈之生死。

腹脹浮大是出厄。虛小命殂須努力。

此篇大抵以脈病相應不應言生死。然亦不可專執。臨病參考可也。如中惡腹脹脈緊細者生。浮大者死之類。

下痢微小卻為生。脈大浮洪無瘥日。

下痢脈欲絕者不死。雜色惡痢脈微弱。暴冷傷陽。脈細欲絕。冷熱不調者。洪大易治。微遲小細難治。

恍惚之病〔定顛〕(發為)狂。其脈實牢保安吉。寸關尺部沉細時。如此未聞人救得。

恍惚顛狂三病也。恍惚心不寧。陰顛而陽狂也。脈經曰。顛病脈虛可治。實則死。蓋重陰為顛。謂陰部內見沉澀微短脈。是陽脈不見而陰獨盛。故為顛疾。經曰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作顛疾。

則沉細脈。是脈病相應而不逆矣。

消渴脈數大者活。虛小病深厄難脫。

三消之證內消渴一證。沉小者生。實堅大者死。此外如少陰自利而渴。脈必沉。中暑渴脈虛。

產后渴脈多弱。難專以虛小為渴之兇。

水氣浮大得延生。沉細應當是死別。

水病之證不一。脈亦不一。三因方曰。沉伏相搏名曰水。蓋沉者乃水之病脈。但風水皮水脈浮。

石水脈沉。黃汗沉遲。當參病原病證為斷。況水病。肌肉為水所脹。脈元多沉。若脈出必死。脈病相反也。今曰浮大延生。更宜參審。

霍亂之候脈微遲。氣少不語大難醫。三部浮洪必救得。古今課定更無疑。

病原曰脈伏及代而亂者。霍亂也。不亂猶可治。微細不可治。霍亂吐下。脈微遲。氣息劣。口不欲言者。不可治。脈經所無。脈訣自創之例也。通真子曰清濁相干霍亂時。脈如微細是相宜。不言氣劣微遲小。

此候神工亦莫醫。通真子注脈訣。不遵之而自作歌。一曰浮洪可救。一曰微細相宜。何哉。蓋病原不同。脈隨而見。以病原參之。勿一例但曰霍亂而已也。

鼻衄吐血沉細宜。忽然浮大即傾危。

吐衄證中。有卒中惡吐血。脈沉數細者死。浮大疾快者生。又雜病衄責里熱。傷寒衄責表熱。表熱者脈必浮。

咳而尿血羸瘦形。其脈疾大命難任。咳血之脈沉弱吉。忽若實大死來侵。金瘡血〔盛〕(出)虛細活。急疾大數必危身。

此六句參錯在后。今移于此。從失血類。

脈訣所論金瘡。本于脈經、中藏經。皆論已出血之脈。若金瘡未出血則又別。墜壓內傷。堅強安。

小弱兇。頓仆內傷同。笞榜內有結血。實大生。虛小死。跌撲傷損。浮大易安謂血散外。沉細緊實多死。

謂惡血攻臟。

病患脈健不用治。健人脈病號行尸。

病患脈健。此云不用治者。是前形脈相反歌。何其謬也。

心腹痛脈沉細差。浮大弦長命必殂。

仲景曰。假令病患云腹內卒痛。浮而大。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若里有病者脈當沉細。今浮大。

故知愈也。病原曰若其人不即愈者必當死。以脈病相反也。然心痛與腹痛各異。凡痛五臟相干。而心痛脈各異見。惟真心痛不問脈。旦占夕死。夕占旦死。腹痛病原亦不一。虛寒、緊弦。積寒、沉緊而實。肝腎弦大為寒痛。故知弦長亦難以死斷。

頭痛短澀應須死。浮滑風痰必易除。

脈訣此言。只可斷風痰頭痛一證而已。頭痛具八經。又有伏暑、積聚、痰厥、伏痰、腎痰、產后失血、風寒在腦、邪熱上攻、氣虛氣攻、諸證不同。隨證診脈。斷生死可也。

中風口噤遲浮吉。急實大數三魂孤。魚口氣粗難得瘥。面赤如妝不久居。中風發直口吐沫。噴藥悶亂起復蘇。咽喉曳鋸水雞響。搖頭上竄氣長噓。病患頭面青黑暗。汗透毛端恰似珠。眼小目瞪不須治。

喘汗如油不可蘇。

中風口噤至此皆言中風之死候。簡易方云風邪中人。其狀奄忽。故六脈多沉伏。亦有脈隨氣奔。

指下洪盛者。當此之際脈亦難辨。但以證參為是。中風。目閉口開。手撒遺尿。聲如鼾睡者。必難療。

內實腹脹痛滿盈。心下牢強干嘔頻。手足煩熱脈沉細。大小便澀死多真。

素問曰。五實死。脈盛、皮熱、腹脹、前后不通、悶瞀。此謂五實。自汗得后利則實者活。今脈訣增干嘔。去悶瞀。又以脈沉細與病反。決以為死。此條宜參之內經。

外實內熱吐相連。下清注谷轉難安。忽然診得脈洪大。莫費神功定不痊。

協熱下利。胃熱嘔吐。脈亦洪大。不可遽以死斷。

內外俱虛身冷寒。汗出如珠微嘔煩。忽然手足脈厥逆。體不安寧必死拚。

素問曰。五虛死。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后、飲食不入。若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

今脈訣內外俱虛。與內經多異。全本脈經。

上氣浮腫肩息頻。浮滑之脈即相成。忽然微細應難救。神功用盡也無生。

脈經曰。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大。不可治。加利甚者必死。今脈訣以微細為難救。似與脈經相悖。

上氣喘急候何寧。手足溫暖凈滑生。反得寒澀脈厥逆。必知歸死命須傾。

通真子改差無因作命須傾。貴協韻也。

中惡腹脹緊細生。若得浮大命逡巡。

脈經曰。卒中惡。吐血數升。脈沉數者死。浮大疾快者生。卒中惡。腹大。四肢滿。脈大而緩者生。

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微亦生。然中惡之候。脈亦不等。鬼疰。脈滑。或緊長過寸。或尺寸有脈。

關中絕不至。或乍大乍小。乍長乍短。遁尸。三部緊急。或沉重不至寸。客忤三部皆滑洪大。

凡脈尺寸緊數形。又似釵直吐轉增。此患蠱毒急須救。〔速求神藥命難停〕(脈逢數軟命延生。)此文根據脈經換末句。

中毒洪大脈應生。細微之脈必危傾。吐血但出不能止。命應難返沒痊平。

他證吐血。皆以沉細為生。惟中毒吐血。以洪大為生。

大凡要看生死門。太沖脈在即為憑。若動應神魂魄在。止便干休命不停。

銅人經太沖二穴土也。在足大趾本節后二寸。(或云一寸半)動脈陷中。凡診太沖脈。可決男子病死生。足厥陰脈之所注也。為俞。靈樞曰。胃之清氣上注于肺。故氣之過于寸口也。動而不止。其悍氣上沖頭者。合陽明。并下人迎。故陰陽俱動俱靜。若引繩。相傾者病。沖脈者。十二經之海也。與少陰之大絡起于腎下。出于氣沖。循陰股內廉。邪入骨中。循脛骨內廉。并少陰之經。下入內踝之后。

入足下。其別者邪入踝。出屬跗上。入大趾間。此脈之常動者也。經脈十二。而寸口人迎太沖獨動不休。

故以此三處診百病。決生死。靈樞作并足少陰之動脈。銅人作足厥陰之俞穴。皆沖脈之所合并而經過者。

其實以候沖脈也。仲景謂當時之人。握手不及足。故立趺陽太溪。以候胃腎之病。李 范引活人書所列沖陽穴。以解太沖。失其穴矣。仲景以趺陽專診足陽明。太溪專診足少陰。

察色觀病患生死候歌

欲愈之病目囗黃。

仲景曰若脈和。其人大煩。目重瞼。內 黃者。此為欲解。必當根據仲景以脈參之。

眼胞忽陷定知亡。耳目口鼻黑色起。入口十死〔七〕(實)難當。赤白黑黃色〔起〕(入)目。更〔兼〕(穿)口鼻有災殃。

耳目口鼻有黑色起。入于口者必死。病患及健人。黑色若白色起。入目及鼻口。死在二日中。脈經同。

扁鵲曰。按明堂察色入門戶為兇。不得為吉。所謂門戶者。闕庭、肺門戶。目、肝門戶。耳、腎門戶。口、心脾門戶。若有色氣入者皆死。白色見沖眉上。肺有病。入闕庭。夏死。黃色見鼻上者。脾有病。入口者。春夏死。青色見人中者。肝有病。入目者。秋死。黑色見顴上者。腎有病。入耳者。

六月死。赤色見頤者。心有病。入口者。冬死。蓋以五臟五色。各入本臟門戶。至被克之時為死期。脈訣四句分作二處。本論一理。今移相附。添赤去起以備五色脈。改兼為穿。以明色入門戶為殃。李 范及潔古不知扁鵲所論。隨各臟色入門戶定死期。為脈訣所述之源。故以意誤解。

面色忽然望之青。近之如黑卒難當。

此二句移在此。從氣色類。

面赤目白憂息氣。待過十日定存亡。面青目黃中時死。余候須看兩日強。面黃目青眾惡揚。榮衛不通立須亡。(面青目白亦須亡。)據脈經改添此句。內經曰。凡面色見黃為有胃氣。皆不死。

面黃目青酒亂頻。邪氣在胃喪其身。面黑目白命門敗。困極八日死來侵。

此四句并上面赤目白定存亡二句。刊誤本無。據刊本添之在此。

面無精光如土色。不能食時四日亡。目無精光齒牙黑。面白目黑亦災殃。口如魚口不能閉。氣出不返命飛揚。肩息直視及唇焦。面腫蒼黑也難逃。妄語錯亂及不語。

脈經曰。病患不能語者。不治。熱病者可治。又有風喑不語。而卒不死者。有妊娠胞脈絕不語。俟產后自能言者。

尸臭元知壽不高。人中盡滿兼唇青。(俗本作背青非)三日須知命必傾。〔兩頰〕(庭黑)顴赤人〔病久〕(必死。)靈樞曰。赤色出兩顴。大如拇指者。病雖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庭者、首面也。顴者、眼直下高骨處也。靈樞、千金翼。皆以庭黑顴赤對言。今脈訣取顴赤而舍庭黑。又兩頰為贅詞。故改為庭黑。以備經旨。此必死之兆。難以病久為文。

口張氣直命難停。足趺趾腫膝如斗。十日須知難保守。項筋舒展定知殂。掌內無文也不久。唇青體冷又遺尿。背面飲食四日期。手足爪甲〔皆〕(白)青黑。許過八日定難醫。

脈經有爪甲白者不治之文。脈訣遺之。今改添。

脊疼腰重反復難。此是骨絕五日看。體重尿赤時不止。肉絕六日總高 。

體重溺赤。未可便以為肉絕。內經曰。大肉陷下。大骨枯槁。脫肉破 。難經曰唇反方可為肉絕。更宜參審。

手足爪青呼罵多。筋絕九日定難過。發直如麻〔半日〕(應是)死。

中藏經曰。腸絕發直。汗出不止。不得屈伸者。六日死。發眉俱沖起者死。發如麻喜怒不調者死。

發直者十五日死。今脈訣作半日死。與本文不協。蓋有六日十五日之異。今改曰應是死。脈訣只歌骨肉筋腸四絕。除心肝絕在前。又有腎絕。小便赤澀、下血不止、耳干、腳浮、舌腫、六日死。足腫九日死。脾絕。載脾臟歌中。肝絕。汗出如水、恐懼不安、伏臥、目直面青。八日死。胃絕。齒落面黃。

七日或十日死。今附注于此。庶具載不遺。肉絕中藏經元無。而脈訣自增。故礙理。

尋衣〔語死〕( 妄)〔十知么〕(壽無多。)脈經曰尋衣縫 語者不可治。陰陽俱絕。尋衣撮空妄言者死。

論五臟察色候歌

面腫蒼黑舌卷青。四肢乏力眼如盲。泣出不止是肝絕。〔八日應當〕(日遇庚辛)命必傾。

此云八日從甲數至庚為八日。此言則膠柱矣。從直改為庚辛。

面黧肩息直視看。又兼掌腫沒文斑。狂言亂語心悶熱。一日之內到冥間。臍趺腫滿面浮黃。

泄利不覺污衣裳。肌肉粗澀兼唇反。一十二日內災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县| 金山区| 循化| 永康市| 成安县| 柳河县| 博白县| 林芝县| 张北县| 玉田县| 莆田市| 恩平市| 慈溪市| 宁阳县| 华坪县| 含山县| 石河子市| 冀州市| 祥云县| 都匀市| 东辽县| 海口市| 扶风县| 武功县| 依兰县| 辉南县| 聊城市| 惠安县| 公主岭市| 永吉县| 平原县| 宁河县| 连城县| 安吉县| 合作市| 电白县| 白银市| 获嘉县| 大丰市| 大城县|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