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宮闈總部匯考三
- 明倫匯編宮闈典宮闈總部
- (清)陳夢雷
- 10721字
- 2015-12-21 16:22:37
(按帝后上儷宸極母儀萬國垂象于天非偶然也而凡官闈之
中尊卑大小各有職司故其見于列宿者亦各有所主焉三垣以太微為大庭不列女侍陰陽內外
之辨判然氐房尾箕女室皆后宮之屬也此外列宿無或依附者列圖象于前而兼采諸說雖不言
占而帝王修身齊家之道備焉矣)
后一星勾陳六星女
史一星御女四星圖
圖考
后
按星經(jīng)闕
按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
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
按晉書天文志第一星主月太子也第二星主日帝
王也亦太乙之座謂最赤明者也第三星庶子也
按隋丹元子步天歌四為后宮五天樞(
按以第四星為后宮始見
于此然晉書成于唐之李淳風而志不言以及宋史天文志亦不言及殊不可解)
按新法歷書表同后屬火金
勾陳
按星經(jīng)勾陳六星在五帝下為后宮大帝正妃又主
天子六軍將軍又主三公
按史記天官書中宮后勾四星末大星正妃余三星
后宮之屬也
按晉書天文志鉤陳六星在紫宮后宮也大帝之正
妃也
按宋史天文志六星比陳象六宮之化其端大星曰
元妃余星乘之曰庶妾
按步天歌勾陳尾指北極顛勾陳六星六甲前
按新法歷書表同六星俱屬火金
女史
按星經(jīng)女史一星在天柱下史北掌記禁中傳漏動
靜主時要事也
按史記天官書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柱史北一星
曰女史婦人之微者主傳漏
按步天歌女史柱史各一星
按新法歷書表同水土
御女
按星經(jīng)御女四星在勾陳北主天子八十一御女妃
也后之官明吉暗兇也
按史記天官書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鉤陳北四星
曰女御八十一御妻之象也
按步天歌御女四星天柱五 按新法歷書表無(
按此
星星經(jīng)及晉書皆載之而新法歷書闕之然又于勾陳北有新增四星亦不可解)
女床
三星圖
圖考
女囗
按星經(jīng)女囗二星在天紀北主后宮主女事侍帝及
皇后明則宮人自恣
按史記天官書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女囗三星在
紀星北后宮御也主女事
按步天歌紀北三星名女囗此座還依織女傍
按新法歷書表同俱屬火
氐
宿圖
圖考
氐宿
按星經(jīng)氐四星為天宿宮一名天根二名天符木星
春夏木秋冬水主皇后妃嬪前二大星正妃后二左
右
按史記天官書氐為天根主疫
按隋書天文志氐四星王者之宿宮后妃之府休解
之屬前二星適也后二星妾也
按步天歌氐四星似斗側量米 按新法歷書表同
鍵閉一星囗鈐二星東
咸西咸各四星圖
圖考
鍵閉
按星經(jīng)鍵閉在房東北主管鑰星不欲明明則門扉
不禁
按史記天官書東宮蒼龍房心房為府曰天駟其陰
右驂北一星曰舝
按晉書天文志在房東北鉤鈐主關鑰
鉤鈐
按星經(jīng)鉤鈐二星主法去房宿七寸第一名天健二
名天官主管鑰閉藏若近夫妻同心遠者夫妻不和
按史記天官書東宮蒼龍房心房為府曰天駟其陰
右驂旁有兩星曰鈐
按漢書天文志房北二星曰鉤鈐房之鈐鍵天之管
鑰
按步天歌鉤鈐兩個近其旁
按新法歷書表同金土
東咸西咸
按星經(jīng)東咸四星在房東北主防淫佚
按晉書天文志東咸西咸各四星在房心北日月五
星之道也房之戶所以防淫佚也
按步天歌兩咸夾罰似房狀
按新法歷書表同東金西水
尾宿九星
神宮一星圖
圖考
尾宿 神宮
按星經(jīng)龍尾九星為后宮第一星后次三夫人次九
嬪次嬪妾一名后族水星也二風后三天雞四天狗
五太廟皆欲明大小相承則宮多子孫
按史記天官書尾為九子曰君臣斥絕不和
按隋書天文志尾九星后宮之場妃后之府上第一
星后也次三星夫人次星嬪妾第三星傍一星名曰
神宮解衣之內室
按步天歌九星如鉤蒼龍尾尾西一星是神宮所以
列在后妃中
按新法歷書表同一二三四五六俱水火七水火月
八火月九火月神宮金土
箕
宿圖
圖考
箕宿
按星經(jīng)箕四星主后別府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女
為相天子后也亦為天漢九江口主梁在漢邊金星
春夏金秋冬土箕后動有風期三日也前二星為后
也
按史記天官書箕為敖客曰口舌
按隋書天文志箕四星亦后宮妃后之府亦曰天津
一曰天雞主八風又主口舌主客蠻夷胡貉
按步天歌四星形狀似簸箕
按新法歷書表同一火月二火木三火木四土木
織女
三星圖
圖考
織女
按星經(jīng)織女三星在天市東端天女主瓜果絲帛收
藏珍寶及女變精明女功善
按史記天官書婺女其北織女天女孫也
按晉書天文志織女三星在天紀東端天女也主果
蓏絲帛珍寶也
按步天歌鼓上三星號織女
按新法歷書表同俱金水
女
宿圖
圖考
女宿
按星經(jīng)須女四星主布帛為珍寶藏一名婺女天女
水星春夏水秋冬火大明女功有就
按史記天官書婺女
按隋書天文志須女四星天之少府也須賤妾之稱
婦職之卑者也主布帛裁制嫁娶
按步天歌四星如箕主嫁娶
按新法歷書表同俱木土
離珠
按星經(jīng)離珠五星在女北主藏府以御后宮移則亂
按宋史天文志離珠五星在須女北須女之藏府女
子之星也又曰主天子旒珠后夫人環(huán)佩
按步天歌五個離珠女星上
按新法歷書表闕
按表不載離珠而圖中女宿
上兩星以為新增星亦不解
室
宿圖
圖考
室宿
按星經(jīng)營室二星主軍糧離宮上六星主隱藏木星
春夏火秋冬水一名宮二名室上六星名離宮主六
宮妃后位為掖庭永巷
按史記天官書營室為清廟曰離宮閣道
按隋書天文志營室二星天子之宮也一曰元宮一
曰清廟又為軍糧之府及土功事
按步天歌兩星上有離宮出繞室三雙有六星
按新法歷書表同俱屬火水
宮闈總部總論
易經(jīng)
家人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本
義
假如假于太廟之假有家猶言有國也九五剛
健中正下應六二之柔順中正王者以是至于其
家則勿用憂恤而吉可必矣蓋聘納后妃之吉占
而凡有是德者遇之皆吉也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
本
義
夫愛其內助婦愛其刑家
申鑒
時事
古有掌陰陽之禮之官以教后宮掌婦學之法婦德
婦言婦功各率其屬而以時御序于王先王禮也宜
崇其教以先內政覽列圖誦列傳遵典行內史執(zhí)其
彤管記善書過考行黜陟以章好惡男女正位乎內
外正家而天下定矣故二儀立而大業(yè)成君子之道
匪闕終日造次必于是
此一首所
謂崇內教也
宋魏了翁古今考
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
公論之所予而有其名無其實不可也公論之所疵
而有其名遂有其實尤不可也沛公號為寬大長者
公論之所予也然而未有其實也不誅秦王子嬰則
有其實矣是可以得天下矣沛公居山東時貪財好
色此公論之所疵也一入咸陽遂欲奄有秦之宮室
帷帳重寶狗馬婦女居之如此則貪財好色有其名
而又有其實而天下不可得矣賴樊噲諫張良又諫
然后還軍霸上不然則天下之兵皆得而爭之何獨
一項羽不能平也蕭何傳有云沛公至咸陽諸將皆
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此諸將皆庸人耳蕭何獨
收律令圖書又以樊噲張良諫而沛公貨財無所取
婦女無所幸獨此十字足為漢四百年之根本蕭張
固號人杰不意屠狗如噲亦頗有識也蓋嘗考之五
子之歌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墻有
一于此未或不亡圣人垂戒后世存此為書孔安國
謂此六者棄德之君必有其一有一必亡況兼有乎
秦其所謂兼有者也其破滅六國仿其宮室作于咸
陽北阪上徙其鐘鼓美人以充之帷帳重寶婦女狗
馬張良傳謂皆數(shù)千則尤不道之極也公羊傳謂周
制諸侯一娶九女天子一娶十二女漢儒謂商制天
子一娶亦不過九女禮記昏義謂古者天子后立六
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然周禮天
官有九嬪世婦御妻而無三夫人九嬪言九而世婦
御妻不言數(shù)鄭康成曲為之說謂不列夫人者猶三
公之于王坐而論道婦禮無官職謂世婦不言數(shù)者
君子不茍于色有婦德者充無則闕其說恐無所據(jù)
皆不可考內宰掌教六宮教九嬪大夫士十四人府
史胥徒百人皆男子不知教婦人如之何而施其法
王后之外夫人嬪御計一百二十人而左右執(zhí)役者
女祝僅四人女史僅八人奚僅二十四人多少亦不
相當康成又謂群妃御見之法女御八十一人當九
夕世婦二十七人當三夕九嬪九人當一夕三夫人
當一夕后當一夕十五日而遍自望后反之茍如此
則王后一月之間不過兩御于王除王后當夕獨進
之外其余則三夫人而一夕九嬪九御世婦一百一
十七人當十三夕每九人而一夕雖金石之軀不足
支也況古者天子祭天地祖宗社稷山川朝日夕月
為禮不一動輒三日齋七日戒而可以無夕不御女
乎康成釋經(jīng)穿鑿往往難信涪州羅端良作內宮問
謂嬪婦女御則信有之矣若夫人則諸侯之妃不在
王宮稽之周禮九嬪亞后而夫人不與漿人之職夫
人致飲掌客之職夫人致禮此職之在諸侯國中者
耳周禮所記有掌侯國之事掌客亦謂諸侯相見之
禮故夫人致禮王后有酒正致飲侯國無之故以知
漿人致飲王后無夫人也王之六宮以象王之六寢
王后之所治世婦為后之屬實分掌之九室以象卿
之列九嬪之所居女御為九嬪之屬實分處之二十
七世婦者先世御女之老而無子者雖在王后六宮
掌事不在于進御之列九嬪與九御五日一見王后
無夕不見五日一洗沐則一嬪與其御進四十有九
日而九嬪九御畢見一時再見四時八見每見則十
人共進一夕不如王后一月二十四日見而專其夕
也此說又通于康成第天子一娶九女十二女莫知
其的謂諸侯一娶九女則如魯之宋共姬至于三國
來媵乃十二女矣僭也管仲有三姓之女亦大夫之
僭也左氏傳秦伯納女五人則五而已齊威公之夫
人三內嬖如夫人者又六則九人也晉文公逆懷嬴
曰班在九人則亦九人也齊襄公九妃之外又有六
嬪則十五人也大抵春秋作而王制廢戰(zhàn)國之世又
甚于春秋孟子論堂高數(shù)仞榱題數(shù)尺食前方丈侍
妾數(shù)百人孔子之時未至于如此孟子所云不必諸
侯或大夫陪臣四公子之徒皆是也按古天子之內
稱后諸侯稱夫人亦稱妃詩序關睢言后妃謂文王
為諸侯則太姒為妃追王以后稱后也鵲巢言夫人
則周之大夫之妻如召公后為國君則亦追稱夫人
也戰(zhàn)國僭稱皆稱王后而以妾為夫人秦于夫人之
下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漢興因
之武帝元帝制婕妤昭儀凡十四等具見班固書外
戚傳序而后世至于三十六宮或宮女五千人三千
人晉隋唐尤盛有后有妃有夫人雜號不一亂匪降
自天生自婦人人主率以此事夭其天年蓋自戰(zhàn)國
與秦始也六籍遭秦之后出于漢者禮記不可盡信
周禮尤多疑而難信詩序又全不足信如三夫人九
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周禮禮記自有異同鄭
康成所釋諸經(jīng)又當后漢之末愈支離穿鑿大率亦
不可信如十五日王后一御決無此理詩序兼下后
妃二字便已囗脫文王為商之諸侯固未可以妻為
后太姒乃其夫人稱曰妃可也武王有天下追王其
先則夫人稱后可也今其兼曰后妃者乃漢儒耳因
當時朝廷之事如匡衡所謂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
地兼王母與妾并言之如高祖有呂后又有戚夫人
文帝有慎夫人武帝有李夫人是也文士循習稱后
夫人無嫡媵之別殊為可嘆又姬者周之姓詩序曰
雖則王姬亦下嫁于諸侯如云齊姜宋子耳漢史因
俗稱謂書薄姬栗姬憲姬則以姬為妾而非姓之謂
故蔡京當國改公主為帝姬其失久矣又如詩序召
南國君妻大夫妻之類亦不分曉文王為諸侯其臣
如召伯之等皆大夫商未滅稱其內為大夫妻周滅
商大夫封為諸侯始可稱國君妻畢竟周南諸詩指
文王之妻召南諸詩指召公之妻諸侯及大夫之妻
耳如麟趾關雎之應尢為曲說不通于理若曰文王
所以三分天下有其二至武王得天下不無內助而
君臣之間家道皆齊則可也
朱子全書
周禮天官總論
周禮天官兼嬪御宦官飲食之人皆總之則其于飲
食男女之欲所以制其君而成其德者至矣豈復有
后世宦官之弊古者宰相之任如此
問宮伯宮正所率之屬五百人皆入宮中似不便否
曰此只是宿衛(wèi)在外不是入宮皆公卿王族之子弟
為之不是兵卒
何謂六寢六宮曰王大寢一小寢五大寢聽政向明
而治故在前小寢釋服燕息也故在后其小寢一寢
立中四寢在于四角春居東北夏居東南秋居西南
冬居西北土王之月居中后之六宮正宮在前五宮
在后其制如王之五寢
大學衍義
宮闈內外之分
臣按家人之封曰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
天地之大義也易言其理而禮述其法蓋相表里云
曲禮曰外言不入于捆內言不出于捆此嚴中外杜
請謁之法也自士大夫之家猶然況帝室乎
宮闈預政之戒
臣按春秋之世婦人擅寵于內者多矣而未聞預政
于外者也葵丘之盟可為萬世之戒者三曰毋易樹
子毋以妾為妻而此其一也及戰(zhàn)國時秦芊太后齊
君王后始預國事見于史呂后之初受遺也高帝謂
曹參可代蕭相國陳平可助王陵安劉氏者必勃可
令為太尉后皆用之如高帝言是時未有邪心也一
旦臨朝稱制軍國大權既從己出于是尊諸呂抑劉
氏之意生矣垂沒慮禍令祿產(chǎn)分據(jù)兵權而私外家
攘神器之謀決矣非內有平勃之忠外有齊楚之強
則呂氏將不可制非祿產(chǎn)庸駑易紿肯去兩軍則雖
內外有人亦未易制然則漢祚之不亡者天也使后
能以安劉全呂為心當惠帝之沒迎立代以嗣高
帝之業(yè)付托得人坐享天下之養(yǎng)功在宗社慶流外
家雖百世可也釋此不為而貪八年稱制之權艷三
國分王之寵騎虎不下逆志以萌致使宗族殲夷嬰
孺莫保昔之自私者乃還以自禍也豈不哀哉東漢
母后之臨朝者惟和熹為最賢然貪權不釋杜根上
書請還政為后所誅故史氏譏之迨六后臨朝中若
鄧與梁本以賢稱而桓帝竇后亦志存社稷然鄧以
終身稱制為天下后世所非梁竇亦不免于禍敗由
其中壸而預國政外家而擅朝權非先王之令典故
也可不監(jiān)哉魏文帝詔曰婦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
以來群臣無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輔政曹魏
行事鮮可法者獨此詔足以矯漢世之失故錄焉
臣按昔之論武氏者多矣以臣觀之后之為人絕類
王莽莽初飾偽以釣名既得志而后肆其威虐后以
飾詐以僥寵既得志而后威虐行焉莽之篡也造符
命收人情始而攝次而假久之遂為真矣后放而依
之無一不然至其才術權數(shù)則十倍于莽故雖以無
道行之而材能為之用怨叛不敢發(fā)此又莽之所不
及也吁天生尤物以斫喪有唐之家國會高宗懦庸
牝晨之鳴得以潛移神器化唐為周然考其僭位僅
二十年而宗族屠剪殆無囗類向之黃其屋者乃所
以為赤族之地又曷若為任為姒不失圣后之名而
本支百世永享無強之福哉韋氏瑣瑣愚頑妄意踵
武曾不旋踵身僇族夷不足錄云
荊川稗篇
內治
雜說周制士庶子及凡守衛(wèi)王宮者掌于宮正宮伯
等而屬于冢宰祿秩衣裘歲月均恩班數(shù)有加所謂
文武底至齊信用昭明于天下則亦有羆熊之士不
二心之臣保乂王家如此至秦則不然尊君抑臣之
法直行于父子收司連坐之法直行于宮禁平時環(huán)
衛(wèi)殿廷如坐針氈視人主略無仁恩私義一舉動直
入于法故荊軻逐秦王殿下環(huán)視而不敢救其少恩
之禍直至于此高祖與群雄角逐天下此等諸將北
面為臣心常鞅鞅叛逆交作惠帝即位此正主少國
危大臣未附之時況呂后專權諸呂睥睨宮禁一旦
有意外之變左右前后皆非人主腹心之人此亦可
憂故方即位即賜中郎郎中外郎宦者尚食謁者執(zhí)
楯執(zhí)戟武士騶太子御驂而權一時之宜也后來誅
諸呂迎立文帝謁者十人持戟衛(wèi)端門文帝不得入
太尉往諭乃引兵去此則知禮知義緩急軍變有所
憑仗者矣文帝會得此意一入宮即拜宋昌為衛(wèi)將
軍領北軍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亦為吾之押衛(wèi)歟
太平經(jīng)國書曰天子理陽道后治陰德風化并行故
贊治之官皆曰宰內宰屬太宰者意其治家之道亦
多權衡審訂于大臣大臣格心之所自出歟今考內
宰下大夫二人命士十二人自內小臣奄官凡將命
灑掃之人自九嬪至女內史凡內官自典婦功織纴
衣服凡掌內之事皆屬焉而隸于太宰蓋女寵近習
所以移人主之德者大臣總之無敢逾節(jié)皇父作相
膳夫內史皆不得人巷伯之雅寺人為之雖奄官亦
遴其選晉侯近女而惑疾醫(yī)和以為趙孟之過古人
致君二南之化其道由此東周宰職不競春秋首書
宰咺赗妾甚者三公逆后其何以正王閫乎漢大長
秋為后卿蓋內宰之意自中宮仆謁尚書黃門冗從
如小臣之屬自內府令如內司服之屬猶領焉至于
從帝入宮贊道內事若中常侍與凡侍內掖庭暴室
御府祠祝之輩與夫勾盾中藏府令承典掌貴人采
女官婢侍使服食游觀諸事皆少府統(tǒng)焉職分既分
不相干涉漢初大長秋中常侍參用士人鄧通雖為
文帝幸人猶聽丞相檄召欲斬之自東京悉用宦者
士大夫既無復與聞而隸少府者徒以文屬太尉楊
秉糾中常侍而尚書詰以三公統(tǒng)外越分奏近臣蓋
三府之令不行于便嬖況后妃乎然前漢置大長秋
以掌后宮者士大夫也猶可以節(jié)制后宮成帝囗許
后減省用度許后上書辨論且恐官吏以詔書繩之
猶有周家氣象后漢遂改以宦官然宮中財用尚付
之有司章和以后盡用宦者總領自此不領于外朝
及隋置殿中監(jiān)唐置內諸司使凡王服食器用一切
付之奄人之手大臣不敢問則成周設官之意無復
存者
論通內外之情嚴內外之辨
或問內宰之職治王內之政令分其人民以居之內
宮何以容人民之居處凡建國佐后市陳其貨賄出
其度量法制王后何以與市井之細事內小臣掌后
之好事于四方掌后之好令于卿大夫婦人無外事
何以外通諸侯而內交群下內宰既掌宮中之祭祀
而女祝又掌王后之內祭祀漢家尚除秘祀今女祝
之設豈無執(zhí)左道入宮而為厭禱者有府史胥徒有
宦官宮妾數(shù)者混然淆亂雜居而錯處豈無為淫邪
以污宮壸者后夫人以下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
女御自有定數(shù)也何以獨不著其數(shù)典婦功典絲枲
追師染人屨人無非是人也而內司服縫人何以獨
參之奄官以至春官有世婦矣而此又有世婦春官
有司巫男巫女巫矣而此又有女祝春官有司服矣
而此又有內司服冬官有鍾氏染羽矣而此又有染
人獨不可并省而合于一也凡此十有九官之職事
三等之官長其所議論者固不一也姑以是八者而
言之則尤為可疑者曰子之所以為疑非以夫后與
市事則內外為相紊人民官吏與宦官宮妾雜處則
內外為相亂有外祭祀則內將有厭禱之事有天官
等官又有春冬等官則內外猥多泛濫之職耶此正
周公立國之規(guī)模維持之周密而措置之纖悉詳盡
者不以通內外則以嚴內外者也夫以宮闕之尊嚴
而與市井之猥賤以王后之秘密而行諸侯卿大夫
之好禮以士大夫之自貴愛而雜奴仆熏腐之余亦
固幾于矣然家與國非異政王與后非異體內庭
與外庭非有異勢也且王后之分陰陽之理相佐以
相承者也王則立朝于前以先乎義后則立市于后
以后乎利朝市何嫌于相關乎天子享諸侯王后則
亞獻上公侯伯子男來朝夫人則致禮四方何嫌于
有好事乎前有宮人之職中士四人下士八人掌寢
處燕息沐浴櫛囗私猥之事而隱然厲其敗禮敗度
之心后有典婦功等取中士二人下士十有二人掌
衣服冠履之物而防人主奢侈之私用度耗費之漸
以去其害國亂政之源士大夫何嫌于處內庭乎凡
此無非所以通內外而同之也分其人民即宮壸之
執(zhí)事室廬府之在內者至于府史胥徒賈奄奚工女
酒女漿女籩女醢女鹽女冪女奴女御則又自分而
為內外天官世婦以廣嗣為義春官世婦卿也以掌
女工之宿戒名同而官異則不得不分外司服所以
掌外朝之服飾內司服所以掌王后之服飾鍾氏染
羽毛以充國之用染人掌絲帛以充王后之用內有
不可以兼外者典婦功典絲枲之職雖用士人而內
司服縫人之職則自用奄人外則有不可以至內者
神所在而有之先王隨所在而祭之不惟以示忠厚
不忘之心亦所以為交神明合三才之道故在內則
有女祝在外則有司巫內外不敢互用也國君過市
刑人赦夫人過市罰一幕世子過市罰一帟命夫過
市罰一蓋命婦過市罰一帷是市雖立于后而過市
之禁則極于嚴內外未嘗相雜也以至九嬪世婦女
御之不著其數(shù)亦以所嚴內官之選不茍于色不輕
于澤以濁亂宮闈之內凡此又無非所以嚴內外而
異之也蓋昔者先王之意以為內外不通則內外間
隔藩墻有比鄰之異精神捍格而不通法令窒礙而
不行利害相視而不相成非宮中府中一體之意至
其一于通而不行之以嚴則又不免于尊卑之煩紊
男女之濁亂職事廢弛而不舉知慮囗略而不周者
亦非辨方正位設官分職之意也天下猶人之一身
也耳目口鼻各司其官而不相為用先王之所以嚴
內外者實似之至于精神氣血之所以周流于一身
者則未嘗壅遏而不相通先王之所以通內外者實
似之周衰王制不明內外之政甚無足觀者朝市異
路王后不同心椒房之重反挾蠱媚之道門庭閨闥
之內尚不于整飭而況市井之細諸侯卿大夫之
事乎妃嬪媵嬙列屋而望幸負寵而爭妍宮掖有丑
惡之聲妃妾起巫詛之風官寺擅出納之權宦官宮
妾相與亂其內而公卿大臣囗隔于外莫有誰何之
者矣究論所自則皆始于太宰之權去而內宰以下
十九官之職不領于大臣也嗚呼大臣之權去內外
之禍蓋有不可勝言者
御敘之法
正義曰解周名為女御之義以其御于王之御法按
周禮王有六寢一是正寢余五寢在后通名燕寢其
一在東北王春居之一在西北王冬居之一在西南
王秋居之一在東南王夏居之一在中央六月居之
凡后妃以下各以次敘而上御王于五寢之中也故
鄭注周禮九嬪云凡御法月與后妃其象也卑者宜
先尊者宜后女御八十一人當九夕世婦二十七人
當三夕九嬪九人當一夕三夫人當一夕后當一夕
亦十五日而囗云自望后反之孔子云日者天之明
月者地之理陰陽契制故月上屬為天使婦從夫放
月紀月紀是星也而婦人上御必有女史彤管以紀
之毛詩傳貽我彤管云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
之法史不記其罪殺之后妃群妾以禮御于君所女
史書其日月之事以進退之生子月辰則以金環(huán)退
之當御者以銀環(huán)著之于左手既御著于右手事無
大小記以法
內宮問
或問禮記所載后夫人嬪婦女御之制其合于古乎
曰不然嬪婦女御則信有之若夫人則諸侯之妃不
在王宮何以明之吾稽之周禮九嬪實亞后而夫人
不與焉內宰曰以陰禮教六宮以陰禮教九嬪以婦
職之法教九御內小臣曰若有祭祀賓客喪紀則擯
詔后之禮事相九嬪之禮事正內人之禮事此皆自
后而下輒及九嬪無所謂夫人者曰夫人坐論婦禮
者也烏可以職求曰坐論婦禮則其不見于禮事也
可矣然內司服祭祀共后之衣服及九嬪世婦凡命
婦共其衣服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為九嬪及外內命
婦之首服則冠服亦不及焉何也夫夫人之等視諸
侯九嬪之等視卿天子以內之卿代外之諸侯以內
之嬪代外之夫人是或一道也曰然則漿人之職何
以云夫人致飲掌客之職何以云夫人致禮曰漿人
之致飲此職之在諸侯國中者爾王后有酒正致飲
侯國無之故以漿人周禮之所記有掌侯國之事如
環(huán)人訟敵國之類者多矣若夫掌客之職亦諸侯相
見之禮若諸侯朝天子皆于其湯沐之邑而取具不
以勤王人且致餼致享其禮隆甚皆非天子接其臣
之事考其職先言王合諸侯次言王巡守殷國次言
凡諸侯之禮次言凡諸侯之卿大夫士為國客則知
此言諸侯之禮者諸侯相為賓之禮也有同姓之國
有舅甥之國有夫人父母之國則夫人為之致禮若
天子之宮固有后在而夫人何至與諸侯行禮邪曰
然則王宮之無夫人審矣則嬪婦女御之分處六宮
也奈何曰六宮之處嬪不在焉古者六宮九室六宮
以象王之六寢王后之所治也世婦為后之屬實分
掌之九室以象卿之九列九嬪之所居也女御為九
嬪之屬實分處焉此禮所謂后立六宮又曰內有九
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列九卿朝焉者也嬪各有室不
在六宮或曰何以知世婦屬后女御屬九嬪曰內宰
上春詔王后率六宮之人而生穜稑之種獻之于王
而春官世婦每宮卿二人其職曰世婦掌女宮之濯
溉率六宮之人共粢盛則是世婦屬后之驗也九嬪
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各率其屬以時御敘于王所
而女御云掌御敘于王之燕寢則是女御屬九嬪之
驗也曰嬪次于后則嬪當以何人為之曰嬪之義尊
矣古直以嫁為嬪故書云厘降二女于溈汭嬪于虞
詩云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于周曰嬪于京所謂
九嬪者蓋亦從后而嫁者也天子求后同姓之國以
娣侄媵之備官而行數(shù)至于九皆自彼而具不待天
子自擇此古所以有一娶九女之說也曰然則御敘
之法奈何曰先儒以王后以下分為十五夕其實不
然夫內寵無并后以王后之尊而下至與庶妾更進
迭退一月而再見其為降也甚矣古以貴賤為接見
之囗數(shù)故小星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又云肅肅宵征
抱衾與裯夙夜在公貴者也故其接也數(shù)抱衾與裯
賤者也故其去也亟以禮言之天子之后每夕皆進
于王所以正內治故詩序云賢妃貞女夙夜警戒是
也取于休沐之義以五日一休一嬪與其御進又五
日一休一嬪又與其御進凡四十有五日而九嬪畢
見凡一時而再見凡一歲而八見此嬪御進見之大
數(shù)也自諸侯大夫以下其妾媵有多少然皆用五日
之制內則曰妾雖老年未滿五十必與五日之御是
也曰然則世婦不進御歟曰否周禮九嬪掌以時御
敘于王所女御掌御敘于王之燕寢惟世婦不然掌
喪祭賓客之事而已月令仲春之月后妃率九嬪御
亦不及世婦世者代也婦又已嫁之名蓋先世女御
之老而無子者為之故王制云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卿老亦致政而歸者則以先世之臣妾在所當敬故
也是以內宰于六宮九嬪九御皆教而獨無教世婦
之說以其素習于禮不待教也或曰諸侯之宮何如
曰諸侯之娶五人若三人左氏傳曰秦伯納女五人
哀姜之嫁亦有葛屨五緉之語則并夫人為五也公
羊言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侄娣而陳有元
妃二妃下妃之目則是并夫人為三也至其宮則半
天子故禮曰卜三宮之夫人世婦之吉者此其降殺
之序也至其末也齊威公之夫人三內嬖如夫人者
又六人則是九人也晉文公以夫人禮逆懷嬴然猶
曰班在九人則是亦九人也而齊襄九妃之外又有
六嬪皆有所依仿其僭侈甚矣不可以為法
內外論
按內宰寺人閽人世婦女史等職所言后宮其辭不
一曰內宮對王宮為外而言曰北宮對王宮為南而
言曰中門以內外之中而言曰王內曰王之北宮曰
王宮中門并系之王而言也其曰六宮者乃后所立
六宮擬于六官者故曰以陰禮教六宮帥六宮之人
而生穜稑之種是也其曰女宮者乃民間女服事于
六宮典司職事于后宮之旁者故曰帥女宮而致于
有司帥女宮而濯溉為齊盛蒞陳女宮之具觀寺人
稱掌王之內人及宮中之戒令王之內人則指女御
言宮女即女宮之人故不系之王也夫所謂六宮者
舊說以為王有六寢后象王立六宮而居之亦正寢
一燕寢五夫此但足以為六寢耳茍以此而當六宮
則王之六寢亦可以稱六官乎記曰古者天子后立
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
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內和而家理天子立
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
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國治愚謂天
子之六官天地春夏秋冬后之六宮其職掌亦略相
似凡后夫人進御與夫內外命婦之命爵宮卿宮女
之進退及酒漿之事皆屬天凡師氏保傅教化之道
與夫蠶桑立市春饌之事皆屬地春掌禮樂凡器數(shù)
祝史之類夏掌政令及拜爵救日月之類秋掌典刑
及刑女之類冬掌
缺
事若絲枲宮室死喪之類蓋自
有一定而不可易者此則所謂六宮也六宮立矣求
人而治之于是有內外命婦之官所謂內命婦者三
夫人之于后猶三公之于王坐而論婦禮故無官職
九嬪掌六宮之事秩比于卿世婦取于國中以廣繼
嗣治禮事秩比于大夫女御亦取于民間蓋六宮不
能無役使因而得進御故以為名秩比于元士者也
然傳曰古者天子立后一娶十二女謂后與三夫人
各媵其侄娣二合之為十二今言九嬪而不言三夫
人自世婦已下皆不言其數(shù)者以天子之例推之六
官惟有六卿三公則官不必備惟其人皆以六卿兼
之則是后之六宮當有六嬪乃其正職三夫人者亦
不必備蓋或以嬪婦而攝夫人之位或以夫人而行
六宮之事所謂十二女者長者先行幼者待年于國
未必一時皆備而六宮之官不過以先王嬪婦久于
禮者掌其職豈必王之所娶且君子不茍于色世婦
女御有婦德者充之無則缺焉豈拘拘于二十七八
十一之數(shù)哉又有外命婦者蓋宮禁深嚴知識不能
無壅蔽內外限隔凡事亦未易通達故每宮以卿之
內子二人大夫之命婦四人士之妻八人詔相其禮
事大夫言下士言中蓋錯舉之也女府掌每宮文書
器物女史掌每宮書寫奚以給使令之役皆擇民間
女之賢能者夫惟周禮設世婦之官則臣民婦女之
賢者得以效用于后之左右而后宮之禮法得以為
式于臣庶之家所以上下交而為內治之法于天下
也舊說以為奄卿夫自古及今豈有奄而為卿者若
果然當如內小臣之例以奄字貫于上士之上亦當
云奄卿二人矣又引漢法大長秋等亦用士者豈有
士人在上而府史皆用女乎此皆悖理之大者或疑
卿大夫士庶之妻至于王之北宮于理得無妨乎曰
后夫人進御但至王之寢不至后宮猶后之不至王
朝故外命婦等得至后之六宮無嫌也
內宰
內宰教嬪婦之法此古今人世昏明偏全澆淳美惡
之一大界限也夫天下有一男子則有一婦人豈男
子有教而婦人獨可無教乎故古者宮中設師傅保
姆之教民間亦必有女師是故祭祀賓客禮也關睢
所稱琴瑟鐘鼓樂也國風諸篇詩也女史所記書也
非學何以能之惟如是故古者女子之盛德高識若
敬姜孟母者無于男子故凡祭祀賓客喪紀有男
子之事則有婦人之事非但獨居驕蹇而已是以能
上奉神靈之統(tǒng)下理萬物之宜也此所謂內宰之教
蓋傳其學于師傅保姆而教之然亦有齒尊德卲如
昭帝后之親受書于夏侯勝者矣秦漢而下其君既
無修身齊家之學乃以呂不韋審食其武三思領后
庭之事遂使人疑而不復信茍得人如內宰者以治
之豈有是丑哉以是知周公之法似迂而實切也
后夫人禮事
后夫人與尸賓獻酬后哭諸侯嬪御吊臨于卿大夫
之喪此古人之至大禮非中古已上莫之能行也禮
國君取夫人之辭曰與寡人共有宗廟社稷故祭必
夫婦親之天子以天下為家建侯樹屏雖世爵而必
命有德者故其來朝以禮神之禮禮之是以后皆從
王古者君臣同體大臣之死王為之服故后夫人亦
有吊臨之禮且古者世道淳篤人心純一普天之下
之人專以行禮為務而無淫姣衰偽之風為之尸者
則足以象神而人亦以神事之為之賓者果才德出
類而人亦以賢禮之有喪者主于哀戚而人之吊之
者亦真有哀戚之心是故可以行獻酬吊臨之禮而
無嫌也況所謂尸者皆王同姓懿親而卜吉者茍匪
人則不足以為尸矣所謂賓者亦微子箕子魯公太
公之流茍泛常諸侯則宗伯攝之矣所謂吊臨者亦
必王之諸父兄弟及姑娣妹耳不然則內外宗命秩
視嬪御者掌之豈以少年宮嬪數(shù)數(shù)入諸臣之家以
行禮哉故此皆圣王盛世乃可行也后世人不能為
尸君臣無復獻酬之禮后夫人不復出宮此禮皆不
必復講觀宋之宣仁賜忠宣公社飯為溫公徹朝猶
有君臣一家之意后王不可不知而周禮自當存之
未可以輕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