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宮闈總部藝文一
- 明倫匯編宮闈典宮闈總部
- (清)陳夢雷
- 7129字
- 2015-12-21 16:22:37
女師箴 后漢皇甫規
觀象制教肇經乾坤家有王義室有嚴君各有定位
陰陽是分昔在軒轅陶化正刑刑于壸闈以臨百官
煌煌后妃女紞是閑穆穆夫人爰采潔蘩師禮莫違
神罔時怨關睢首化萬國承流實有淑女允作好逑
唐媛興媯文母盛周德音不回弘濟大繇咨爾庶妃
鑾輅斯邁戰戰兢兢厲省鞶帶漸進不形變起無外
行難著而易喪事易失而難退動若順流應如發機
奉上惟敬撫下惟慈怨豈在明患生不思
女史箴 裴頠
膏不厭鮮水不厭清玉不厭潔蘭不厭馨爾形信直
影亦不曲爾聲信清響亦不濁綠衣雖多無貴于色
邪徑雖利無尚于直春華雖美期于秋實冰璧雖澤
期于見日浴者振衣沐者彈冠人知正服莫知行端
服美動目行美動神天道佑順常告吉人
后妃列傳序 晉書
夫乾坤定位男女流形伉儷之義同歸貴賤之名異
等若乃作配皇極齊體紫宸象玉囗之連后星喻金
波之合羲璧爰自敻古是謂元妃降及中年乃稱王
后四人并列光于帝嚳之宮二妃同降著彼有虞之
典夏商以上六宮之制其詳靡得而聞焉姬劉以降
五翟之規其事可略而言矣周禮天子立一后三夫
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王者內政故
昏義曰天子之與后如日之與月陰之與陽由斯而
談其所從來遠矣故能母儀天助宣王化德均載
物比大坤維宗廟歆其薦羞穹壤俟其交泰是以哲
王垂憲尢重造舟之禮詩人立言先獎葛覃之訓后
燭流景所以裁其宴私房樂希聲是用節其容止履
端正本抑斯之謂歟若乃聘納有方防閑有禮肅尊
儀而修四德體柔范而弘六義陰教洽于宮闈淑譽
騰于區域則元云入戶上帝錫母萌之符黃神降征
坤靈贊壽丘之道終能鼎祚惟永宗嗣克昌至若儷
極虧閑憑天作孽倒裳衣于衽席感朓側于弦望則
龍漦結釁宗周鞠為黍苗燕尾挺災隆漢墜其枌社
矣自曹劉內主位以色登甄衛之家榮非德舉淫荒
挺性蔑西郊之禮容婉孌含辭作南國之奇態诐謁
由斯外入穢德于是內宣椒掖播晨牝之風蘭殿絕
河睢之響永言彤史大練之范逾微緬視青蒲脫珥
之猷替矣晉承其末與世污隆宣皇創基功弘而道
屈穆后一善績侔于十亂洎乎太祖始親選良家既
而帝掩紈扇躬行請托后采長白實彰妒忌之情賈
納短青竟踐覆亡之轍得失遺跡煥在綈緗興滅所
由義同畫一故列其本事以為后妃傳云
后妃傳后論 同前
史臣曰方祗體安儷干儀而合德圓舒循晷配羲曜
以齊明故知陽爍陰凝萬物假其陶鑄火炎水潤六
氣由其調理取譬賢淑作伉文思靈根式固實資于
此宣穆閱禮偶德潛鱗翊天造之艱虞嗣涂山之逸
響寶運歸其后嗣蓋有母儀之助焉武元楊氏預聞
朝政明不逮遠愛溺私情深杜衛瓘之言不曉張泓
之詐運其陰沴韜映干明晉道中微基于是矣惠皇
稟質天縱其嚚識暗鳴蛙智昏文蛤南風肆狡扇禍
稽天初踐椒宮逞梟心于長樂方觀梓樹頒鴆羽于
離明褒后滅周方之蓋小妺妃傾夏曾何足喻中原
陷于鳴鏑其兆彰于此焉昔者高宗諒暗總百官于
元老成王沖渺托萬機于上公太后御宸諒知非古
而明穆康獻仍世臨朝時屬委裘躬行負扆各免華
陽之釁竟躡和熹之蹤保陵遲以克終所幸實為多
矣
女史箴 張華
惠帝時華懼后族之盛作女史箴以諷
茫茫造化兩儀始分散氣流形既陶既甄在帝庖犧
肇經天人爰始夫婦以及君臣家道以正而王猷有
倫婦德尚柔含章貞吉婉娩淑慎正位居室樊姬感
莊不食鮮禽衛女矯桓耳忘和音志厲義高而二主
易心元熊攀檻馮媛趨進夫豈無畏知死不囗班妾
有辭割歡同輦夫豈不懷防微慮遠道罔隆而不殺
物無感而不衰日中則昃月滿則微崇猶塵積替若
駭機人咸知飾其容而莫知飾其性性之不飾或愆
禮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出其言善千里應之茍違
斯義同衾以疑出言如微而榮辱由茲勿謂幽昧靈
無象勿謂元漠神聽無響無矜爾榮天道惡盈無
恃爾貴隆隆者墜于小星戒彼攸遂比心螽斯則
繁爾類歡不可以瀆寵不可以專專實生慢愛極則
遷致盈必損理有固然美者自美翩以取尤冶容求
好君子所仇結恩而絕職此之由故曰翼翼矜矜福
所以興靖恭自思榮顯所期女史司箴敢告庶姬
后妃傳后論 宋書
史臣曰飲食男女民之大欲存焉故圣人順民情而
為之度王宮六列士室二等皆司事設防典文曲立
若夫義篤閫闈化刑邦國古先哲王有以之致治者
矣夫后妃專夕配以德升姬嬙并御進非色幸欲使
情有覃被愛罔偏流專貞內表妖蠱外息至于降班
在四簪珥成行同列者三環佩系響乃可以燮理陰
教輔佐君德宋氏藉晉世令典納有章俔天作儷
必四岳之后雖正位天閨禮亢尊極而衰易兆恩
宴難留一謝屬車之塵永隔青蒲之地是故元后憤
終良有以也自元嘉以降內職稍繁椒庭綺觀千門
萬戶而淫妝怪飾變炫無窮自漢氏昭陽之輪奐魏
室九華之照曜曾不能概其萬一徒以所選止于軍
署之內征引極乎囗皂之間非晉氏采擇濫及冠冕
也且愛止帷房權無外授戚屬餼歲時不過肴漿
斯為美矣及太祖之傾惑潘嫗謀及婦人大明之淪
溺殷姬并后匹嫡至使多難起于肌膚并命行于同
產又況進于此者乎以斯言之三代二漢之亡于淫
嬖非不幸也
皇后傳后論 南齊書
史臣曰后妃之德著自風謠義起閨房而道化天下
繰盆獻種罔非耕織佩管晨興與子同事可以光熙
閫業作儷公侯孝昭二后并有賢明之訓不得母臨
萬國寶命方昌椒庭虛位有婦人焉空慕周興禎符
顯瑞徒萃徽名若使掖作同休陰教遠燮則馬鄧風
流復存乎此太祖創命宮禁貶約毀宋明之紫極革
前代之逾奢衣不文繡色無紅采永巷貧空有同素
室世祖嗣位運藉休平壽昌前興鳳華晚構香柏文
檉花梁繡柱雕金鏤寶頗用房帷趙瑟吳趨承閑奏
曲歲費傍恩足使充牣事由私蓄無損國儲高宗仗
數矯情外行儉陋內奉宮業曾莫云改東昏喪道侈
風大扇銷糜海內以贍浮飾哲婦傾城同符殷夏嗚
呼所以垂戒于方來也
后妃傳敘 梁書
易曰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
女然后有夫婦夫婦之義尚矣哉周禮王者立后六
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
之內治故昏義云天子之與后猶日之與月陰之與
陽相須而成者也漢初因秦稱號帝母稱皇太后后
稱皇后而加以美人良人八子七子之屬至孝武制
婕妤之徒凡十四等降及魏晉母后之號皆因漢法
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損焉高祖撥亂反正深奢逸
惡衣菲食務先節儉配德早終長秋曠位嬪嬙之數
無所改作太宗世祖出自儲藩而妃并先殂又不建
椒閫今之撰錄正備闕云
后妃傳后論 同前
史臣曰后妃道贊皇風化行天下蓋取葛覃關睢之
義焉至于穆貴嬪徽華早著誕育元良德懋六宮美
矣世祖徐妃之無行自致殲滅宜哉
梁武帝立內職詔 沈約
刑于垂訓周文所以表德壸闈失序漢氏所以喪邦
并被諸方冊式昭戒勸魏晉以來雖云簡薄而內職
名號參差不同在宋太始位置繁冗遂設官九品且
擬外朝填委椒掖征費無已自此相仍踵以成舊昭
陽九華千門萬戶殷受命自天始基七百思所以立
防自邇貽厥將來前代職品所宜因革外可詳議務
令該允
后妃傳后論 陳書
史臣曰詩表關睢之德易著乾坤之基然夫婦之際
人道之大倫也若夫作儷天則燮贊王化則宣太后
有其懿焉
為陳六宮謝表 江總
鶴鑰晨起雀釵曉映恭承盛典肅荷徽章步動云囗
香飄霧縠愧纏艷粉無情拂鏡愁縈巧黛息意臨
妾聞漢水贈珠人間絕世洛川拾翠仙處無雙或有
風流行云窈窕初日聲高一笑價起兩環乃可桂殿
迎春蘭房侍寵借班姬之扇未掩驚羞假蔡琰之文
寧披悚戴
為陳六宮謝章 前人
恭膺禮命愧集丹縷之顏拜奉曲私愁縈翚羽之色
魯宮夜火伯媛匪驚楚榭奔濤貞姜何懼豈期日月
騰影風云瀉潤乃復位崇九御聲高六列象服增華
丹軿耀采何以弼佐王風克柔陰化兢惶囗集追想
流荇之詩荷據相并遂失鳴環之節
后妃傳敘 周書
書紀有虞之德載厘降二女詩述文王之美稱刑于
寡妻是知婚姻之道男女之別實有國有家者之所
慎也自三代迄于魏晉興衰之數得失之跡備乎傳
記故其詳可得聞焉若納以德防閑以禮大義正
于宮闈王化行于邦國則坤儀式固而鼎命惟永矣
至于邪僻既進法度莫修冶容迷其主心私謁囗其
朝政則風化凌替而宗社不守矣夫然者豈非皇王
之龜鑒與周氏率由姬制內職有序太祖創基修衽
席以儉約高祖嗣歷節情欲于矯枉宮闈有魚貫之
美戚里無私溺之尤可謂得人君體也宣皇外行其
志內逞其欲溪壑難滿采擇無厭恩之所加莫限囗
皂榮之所及無隔險诐于是升蘭殿而正位踐椒庭
而齊體者非一人焉階房帷而拖青紫承恩幸而擁
玉帛者非一族焉雖辛癸之荒淫趙李之傾惑曾未
足比其髣囗也民厭苛政弊事實多太祖之祚忽諸
特由于此故敘其事以為皇后傳云
后妃傳序 隋書
夫陰陽肇分乾坤定位君臣之道斯著夫婦之義存
焉陰陽和則裁成萬物家道正則化行天下由近及
遠自家刑國配天作合不亦大乎興亡是系不亦重
乎是以先王慎之正其本而嚴其防后之繼體靡克
聿修甘心柔曼之容罔念幽閑之操成敗攸屬安危
斯在故皇英降而虞道隆任姒歸而姬宗盛妹妲致
夏殷之釁褒趙結周漢之禍爰歷晉宋實繁有徒皆
位以寵升榮非德進恣行淫僻莫顧禮儀為梟為鴟
敗不旋踵后之伉儷宸極正位居中罕蹈平易之涂
多遵覆車之轍睢鳩之德千載寂寥牝雞之晨殊邦
接響窈窕淑女靡有求于寤寐鏗鏘環佩鮮克嗣于
徽音永念前修嘆深彤管覽載籍于既往考行事于
當時存亡得失之機蓋亦多矣故述皇后列傳所以
垂戒將來
隋后妃傳后論 同前
史臣曰二后帝未登庸早儷宸極恩隆好合始終不
渝文獻德異鳴鳩心非均一擅寵移嫡傾覆宗社惜
哉書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高祖之不能敦睦九族
抑有由矣蕭后初歸藩邸有輔佐君子之心煬帝得
不以道便謂人無忠信父子之間尚懷猜阻夫婦之
際其何有焉暨乎國破家亡竄身無地飄流異域良
足悲矣
后妃傳敘 唐書
唐制皇后而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是為夫人昭
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是為九
嬪婕妤美人才人各九合二十七是代世婦寶林御
女采女各二十七合八十一是代御妻自余六尚分
典乘輿服御皆有員次后世改復不常開元時以后
下復有四妃非是乃置惠麗華三妃六儀四美人七
才人而尚宮尚儀尚服各二參合前號大抵踵周官
相損益云然則尚矣禮本夫婦詩始后妃治亂因之
興亡系焉盛德之君帷薄嚴奧里謁不于朝外言
不內諸閫關雎之風行彤史之化修故淑范懿行更
為內助若夫艷嬖之興常在中主第裯既交則情與
愛遷顏辭媚熟則事為私奪乘易昏之明牽不斷之
柔險言似忠故受而不詰丑行已效反狃而為好左
右附之憸壬惎之狡謀鉗其悟先哀誓楗于寵初天
下之事已去而恬不自覺此武韋所以遂篡囗而喪
王室也至于楊氏未死元亂厥謀張后制中肅幾斂
衽吁可嘆哉中葉以降時多故矣外有攻討之勤內
寡嬿溺之私群閹朋進外戚勢分后妃無大善惡取
充職位而已故列著于篇
伐國論 李德裕
自古得伐國之女以為后妃未嘗不致危亡之患者
何也亡國之余焉能無怨氣其立基創業之祖宗必
皆一時之英杰其社稷山川之鬼神常為一國之所
奉受其血食忿其滅亡故能為厲矣必生分美之色
蠱惑當世之君使其骨肉相殘以壞于內君臣相疑
以敗于外危亡之兆鮮不由此史蘇所謂必有女戎
妺喜妲己褒姒是也史蘇所謂詳矣今不復論是以
晉獻得驪戎佚女太子有雉經之酷禍及三世苻堅
納慕容姊弟秦宮有鳳兮之謠敗于五將梁武取東
昏所幸幾至危國隋文嬖陳主之妹終于殞身此其
禍敗之著明者矣又夏姬入荊子反疲于奔命吳嬪
至晉世祖怠于為政所以王珪囗廬江美人正言納
說如王珪者可謂識微之士明于禍福矣
論別宅婦女入宮表 張廷珪
臣廷珪言昨奉進止別宅婦女皆遣入宮囗至黃門
臣已執奏停寢數日宰相重宣陛下以人廢言未蒙
允納密旨增峻制獄益嚴事相牽連重有追掩竊聞
輿議足以傷心或母子生離或男女永隔囗酷之至
有甚于死方春德澤萬物昭蘇豈獨斯人不沾雨露
一傷和氣恐阻圣恩況所進宮人皆非婉麗陛下容
易將入下人迫脅而行不作無益害有益臣必知其
然矣又陛下至明之君當比德于上皇豈效跡于中
古況春秋鼎盛慶祚無窮樹德將逮于千年臣尚謂
少行事儻乖于一物臣竊有疑且臣位在黃門年高
白首常恐寵祿過厚顛墜微躬何所覬覦輒有干議
伏以遭逢昌運沐浴湛恩如不披心竭誠無乃希旨
茍免六合雖廣取容何地不勝愚懇之至謹重昧死
奏聞伏望曲留天鑒少垂矜采
第二表 前人
臣廷珪言檢貞觀永徽故事婦人犯私并無入宮之
例準天授二年有囗京師神都犯奸先決杖六十配
入掖庭至太極修格已從除削唯決六十仍依法科
罪今不依貞觀永徽典故又舍太極憲章而依天授
之法臣愚竊謂未便且法令者與天下共之者也君
不可失之于上臣不可違之于下如或失之于上則
無以御下矣如或違之于下則無以事上矣所以古
之圣人垂范作式縣諸象魏銘于景鍾昭示萬方期
于畫一由是法有定禁時無濫刑化致雍和俗登仁
壽鸞鳳巢閣麒麟在郊膏露浮甘卿云布彩方今圣
道包于天地仁恩洽于品物明無不燭聰無不聽時
康俗泰遠肅邇安豈可升平之朝而行末令之罰臣
之愚鄙伏深疑懼無任懇迫之極謹昧死重連正囗
奏聞特乞天恩曲垂矜鑒得令別宅婦女各準法處
分率土蒼生幸甚如允臣所請仍望便停令囗內宣
降進止
梁家人傳敘 五代史
嗚呼梁之惡極矣自其起盜賊至于亡唐其遺毒流
于天下天下豪杰四面并起孰不欲戡刃于其囗然
卒不能少挫其鋒以得志梁之無敵于天下可謂虎
狼之強矣及其敗也困于一二女子之娛至于洞囗
流腸刲若羊豕禍生父子之間乃知女色之能敗人
矣自古女禍大者亡天下其次亡家其次亡身身茍
免矣猶及其子孫雖遲速不同未有無禍者也然原
其本未始不起于忽微易坤之初六曰履霜堅冰至
家人之初九曰閑有家悔亡其言至矣可不戒哉梁
之家事詩所謂不可道者也至于唐晉以后親囗嫡
庶亂矣作家人傳
后妃傳敘 宋史
周人尊祖之詩曰厥初生民時維姜嫄蓋推本后稷
之所自出以為王跡之所由基也宋之興雖由先世
積累然至宣祖功業始大昭憲杜后實生太祖太宗
內助之賢母范之正蓋有以開宋世之基業者焉觀
其訓太祖以無逸治天下至于豫定太宗神器之傳
為宗社慮蓋益遠矣厥后慈圣光獻曹后擁佑兩朝
宣仁圣烈高后垂簾聽政而有元佑之治南渡而后
若高宗之以母道事隆佑孝宗奉明慈怡愉之樂皆
足以為百王法程宋三百余年外無漢王氏之患內
無唐武韋之禍豈不卓然而可尚哉昭憲垂裕之功
至是茂矣舊史稱昭憲性嚴毅有禮法易之家人上
九曰有孚威如終吉其是之謂與作后妃傳
論西漢女主之禍 胡寅
致堂胡氏曰外戚之禍在王氏然漢初功臣平勃等
預有罪焉高祖崩倡言呂后與帝共定天下帝王諸
劉后王諸呂無不可者于是大裂土疆以王諸呂侵
弱劉氏罪一也孝惠即世聽張辟疆之說縱諸呂居
中用事專權禁闥共斡兵柄上以媚太后下以安己
身由是諸呂不可制罪二矣高后即世雖能誅諸呂
立孝文然自茲以往母后習見前世用事例為出閫
之言觀大臣議所立皆曰齊王高帝孫然母家駟鈞
惡淮南王母家又惡獨代王母家薄氏謹良遂立孝
文則平勃之徒畏母后深矣蓋漢母后豫政臨朝不
必少主雖長君亦然竇太后好黃老惡儒士儒士多
不得進趙綰王臧欲助上興制度則發其奸利寢之
竇嬰兄子也惡之則除門籍喜之則為相梁孝王愛
之則誦言請立為嗣不顧大宗之重王太后于灌夫
罵坐則不食論棄市韓嫣帝所貴也太后欲殺之則
帝不能救可謂司晨豫事矣武帝欲立昭則殺鉤弋
夫人馴致王氏篡奪其所從來者遠矣
論歷代女禍 馬廷鸞
按胡氏之說足以盡西京外戚貽禍之本末矣嘗因
是而極論之天地間有陽不能無陰陰而乘陽則宇
宙分裂人極隳亡矣歐陽公謂宦官之禍甚于女子
蓋為唐末一時言之耳以古今大勢論則女禍深矣
少女子能蠱惑人主以亡國老女子能崇長外戚以
亡國三代之亡國皆由此物矣周之東遷以褒姒周
雖不亡于此已衰于此矣秦后始有宣太后穰侯之
專莊襄悅美姬以易其宗漢高帝起于閭閻呂氏初
無功于王業也而漢初諸人之論每以為呂氏雅故
推轂高帝就天下又謂呂后與高帝共定天下是以
諸呂之心自謂與諸劉等憪然有取而代之之意而
后動于惡中間霍氐擁昭立宣陰妻邪謀特覺之早
耳而終不免新莽之亂焉曹魏之見篡于司馬氏也
一再廢弒專以母后為之主及晉武帝平吳之后耽
惑女寵楊賈實召五胡亂華之禍天下既為南北矣
齊陳以女色亡元魏以淫后亡隋文帝起外戚以篡
周唐高祖主外戚竊宮妃以取隋太宗寵武才人開
聚之丑子孫殲焉祿山之起為太真妃也唐雖未
亡于此而已衰于此矣河朔失而勁兵亡東南虛而
蠻禍起非權輿于天寶末乎朱梁以女寵開子禍而
亡后唐莊宗以劉后殺功臣靳軍賞而亡皆女子之
為也
后妃列傳敘 遼史
書始嬪虞詩興關睢國史記載往往自家而國以立
天下之本然尊卑之分不可易也司馬遷列呂后于
紀班固因之而傳元后于外戚之后范煜登后妃于
帝紀天子紀年以敘事謂之紀后曷為而紀之自晉
史列諸后以首傳隋唐以來莫之能易也遼因突厥
稱皇后曰可敦國語謂之俚寋尊稱曰耨斡蓋
以配后土而母之云太祖稱帝尊祖母曰太皇太后
母曰皇太后嬪曰皇后等以徽稱加以美號質于隋
唐文于故俗后族唯乙室拔里氏而世任其國事太
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儼稱劉氏以乙室拔里比蕭
相國遂為蕭氏耶律儼陳大任遼史后妃傳大同小
異酌取其當著于篇
音忒寋
音蹇音么
后妃傳贊 金史
贊曰周禮九嬪掌婦學之法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班
昭氏論之曰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婦言不必便口
利辭也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婦功不必工巧過人
也清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
德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后言不厭于人是謂婦
言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
容專心紡績不好戲笑潔齊酒食以奉賓客是謂婦
功后世婦學不修麗色以相高巧言以相傾衒能以
市恩逢迎以固寵是故悼平掣頓皇統以殞其身海
陵蠱惑群嬖幾亡其國道陵李氏擅寵蠹政卒僨其
宗嗚呼可不戒哉
后妃表序 元史
后妃之制厥有等威其來尚矣元初因其國俗不娶
庶姓非此族也不居嫡選當時史臣以為舅甥之貴
蓋有周姬齊姜之遺意歷世守之固可嘉也然其居
則有曰斡耳朵之分沒復有繼承守宮之法位號之
淆名分之瀆則亦甚矣累朝常詔有司修后妃傳而
未見成書內廷事秘今莫之考則其氏名之僅見簡
牘者尚可遺而不錄乎且一代之制存焉闕疑而慎
言斯可矣作后妃表
后妃傳敘 明外史
明太祖鑒前代女禍立綱陳紀首嚴壸教洪武元年
命儒臣修女誡諭翰林學士朱升曰治天下者修身
為本正家為先后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俾預政事
至于嬪嬙之屬奉侍巾櫛恩寵或過逾禮越防上下
失序歷代宮闈政由內出鮮有不為禍亂者夫內嬖
惑人甚于鴆毒惟明主能察于未然下此多為所累
卿等其纂述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后世子
孫知所持守升等乃編錄上之五年六年命禮臣議
宮官女職之制禮臣上言周制后宮設內官以贊內
治漢設內官一十四等凡數百人唐設六局二十四
司官凡一官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選良家女充
之帝曰所設過多宜防寵嬖命重加裁定于是折衷
曩制女官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
寢尚功司曰宮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領四司其屬二
十有四而尚宮司總行六局之事戒令責罰則宮正
掌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視唐減百四十余人
凡以服勞宮寢祗勤典守而已一切充華美人昭容
修媛雖著稱前錄而意在色升名乖德選者悉罷不
設諸妃位號亦惟取賢淑莊敬惠順康寧閨房雍肅
旨寓深遠又命工部制紅牌鐫戒諭后妃之詞懸于
宮中牌用鐵字飾以金復著令典自后妃以下至嬪
御女史巨細衣食之費金銀幣帛器用百物之供皆
自尚宮取旨牒內使監覆奏移部臣取給焉若尚宮
不及奏內使監不覆奏而輒領于部者論死或以私
書出外罪亦如之宮嬪以下有疾醫者不得入宮以
證取藥嗚呼何其慎也是以終明代無龍漦燕啄之
妖墨囗斜封之禍不特同輦共坐者群臣無所容其
諫諍而宮闈秘邃即陰教之貞淑容儀之美麗外廷
亦罕得聞焉家法之善未有如明者也上自孝慈下
迄愍后考厥族里次其時代雖所遇不齊顯晦異致
而同居正號者并列于篇其妃嬪有事實者亦附見
焉作后妃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