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一切佛語心品第二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羅說。如來藏自性清凈。轉三十二相。入于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而陰界入垢衣所纏。貪欲恚癡不實妄想塵勞所污。一切諸佛之所演說。云何世尊。同外道說。我言有如來藏耶。世尊。外道亦說有常作者。離于求那周遍不滅。世尊。彼說有我 內外言教或有相似。茍不辯明邪必濫正。故大慧以佛說如來藏有同外道所計神我為問。首言如來藏性清凈者。體離染污名曰清凈。此如來藏生佛本同。諸佛悟此起三十二相應身之用。眾生迷佛所悟轉凈為染。故云轉入眾生身中。如大價下喻顯可知。云何世尊等者。正結問也。言亦說有常作等者。即彼計神我為常。是能作者。離于所依陰等諸緣。周遍不滅故。云離于求那周遍不滅也。彼說有我者。意以此同如來藏也。

佛告大慧。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大慧。有時空無相無愿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如來藏已。如來應供等正覺。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說離妄想無。

人相續陰  緣與微塵  勝自在作

心量妄想

人相續陰者。人即是我。陰即五陰。此我陰相續不斷者。外道計此之法從邪因緣與微塵及勝自在天所作。作即生也。然彼不知此但心量妄想耳。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觀未來眾生。復請世尊。惟愿為說修行無間如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者大方便 大慧既聞入三解脫門疾得菩提。菩提是道果。果非因行莫成。行非方便莫進。故為來世之機。伸此請也。無間者。無間雜間斷也。

佛告大慧。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云何為四。謂善分別自心現。觀外性非性。離生住滅見。得自覺圣智善樂。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答中言成就四法是大方便者。方便多門四法乃方便之大。故與其他方便不同。然此四者。不出修性因果。謂全性起修從因至果也。四法義見下文。

云何菩薩摩訶薩善分別自心現。謂如是觀。三界唯心分齊。離我我所無動搖離去來。無始虛偽習氣所熏。三界種種色行系縛身財建立妄想隨入現。是名菩薩摩訶薩善分別自心現 釋分別自心現中。言觀三界唯心分齊者。三界由妄想而起。妄想不出自心。分齊者。界限也。了知心外無法。則人法二執俱離。復何動作去來之相。但由無始妄想熏故。有三界種種五陰系縛。言色行者。略舉五陰之二耳。由有五陰之身故。有資身財物建立。如是諸法皆因自心妄想顯現。若知本來空寂安有生滅。是為善分別也。

云何菩薩摩訶薩善觀外性非性。謂焰夢等一切性。所有境界如來藏門。大慧。未來現在菩薩摩訶薩不應作我見計著 答中先約法判異。言我說如來藏初無我相。但為顯真破妄故。說我與無我。不同外道妄計之我。言空無相無愿者。三空也。空是性空。無相是相空。無愿是性相俱空。無所愿也。如實際是真如實際也。法性。法名軌則性名不改。法身者。師軌法性還以法性為身。涅槃者。滅度也?;蛘f離自性?;蛘f不生不滅?;蛘f本來寂靜?;蛘f自性涅槃。如是諸句皆如來藏之異名。然如來以種種名演說如來藏義。為令眾生離我。但機樂不同。懼聞無我之名者。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離妄即無我。是為如來藏門。門者能通。欲眾生從此門而入。故戒云不應計著。

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輪繩方便作種種器。如來亦復如是。于法無我離一切妄想相。以種種智慧善巧方便。或說如來藏。或說無我。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是名說如來藏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令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作如是說。如來之藏。若不如是則同外道。是故大慧。為離外道見故。當依無我如來之藏 譬如下引喻結顯。泥聚一也。本無定器。陶家以作工方便故成種種器。喻法無我亦一也。本無定名。以智慧方便說種種名。如前空無相至涅槃等是也。故結云?;蛘f如來藏?;蛘f無我。名雖不同義則是一。蓋開引著我外道說如來藏。本令離著入三脫門成等正覺。豈同外道神我之見邪。三解脫者。性凈解脫圓凈解脫方便凈解脫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無始虛偽妄想習。因觀一切性自性。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善觀外性非性。是名菩薩摩訶薩善觀外性非性 前觀內心此修外觀。此之二觀修。乃隨宜未必俱用。言外性非性者。了外法之性。非自他等四性而生也。謂陽焰夢幻等性是也。此一切法由無始妄習為因。故皆不實如焰夢等。是為善觀外性非性也。

云何菩薩摩訶薩善離生住滅見。謂如幻夢一切性。自他俱性不生。隨入自心分齊。故見外性非性。見識不生及緣不積聚。見妄想緣生于三界。內外一切法不可得。見離自性生見悉滅。知如幻等諸法自性。得無生法忍。得無生法忍已。離生住滅見。是名菩薩摩訶薩善分別離生住滅見 離生住滅見。謂如夢等。牒前所觀也。見識不生下。正示離見。言由前觀故。內見心識不生外緣塵不積聚。一一推求性不可得故云不生。不生而生。以妄想緣生于三界。內外諸法均一理故。皆不可得則離自性。由離性故。緣生與見皆悉寂滅。如是證知諸法如幻。即是無生法忍。無生則無滅故。生住滅之見無不離也。

云何菩薩摩訶薩得自覺圣智善樂。謂得無生法忍。住第八菩薩地。得離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得意生身 此自覺圣智。謂得無生法忍者。初破無明顯法性也。言善樂者。既得無生以此為樂。又云。住第八菩薩地者。此乃通教第八地也。菩薩至此地。受接始證無生法忍。作余教釋之不可也。離心意識等既證無生。何法可離。乃非離而離。得意生身者。起用之本亦舍意得意之用也。

世尊。意生身者。何因緣。佛告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無礙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無礙于彼異方無量由延因先所見憶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絕于身無障礙生。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時俱。菩薩摩訶薩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妙相莊嚴圣種類身一時俱生。猶如意生無有障礙。隨所憶念本愿境界。為成就眾生得自覺圣智善樂 意生身等者。意有三義。取以為喻。一迅疾二無礙。三遍到。蓋言菩薩得如幻三昧現身攝生亦有此三義也。凡夫意到而身不能到。身意俱到。惟圣及得通者能之。言如幻三昧自在神通者。能生之意也。妙相莊嚴圣種類身者。所生之身也。一時俱生猶如意生者。法喻泯合也。成就眾生者。令其亦得善樂也。

如是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住第八菩薩地。轉舍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身及得意生身。得自覺圣智善樂。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當如是學 菩薩依此四法修行。即得從因至果起用化他故。戒云。當如是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請世尊。惟愿為說一切諸法因緣之相。以覺緣因相故。我及諸菩薩離一切性有無妄見。無妄想見漸次俱生 上言修行證無生忍。然無生之理未嘗離于因緣所生之法。若覺了斯旨。則能離諸妄執。故大慧為眾而請。言漸次俱生者。謂諸法漸生頓生此皆邪見。義見下文。

佛告大慧。一切法二種緣相。謂外及內外緣者。謂泥團柱輪繩水木人工。諸方便緣有瓶生。如泥瓶縷疊草席種牙酪酥等方便緣生。亦復如是。是名外緣前后轉生 內外因緣皆有親疏之義。謂親生為因疏助為緣。外緣者。合有因字。泥團為因柱輪等為緣和合為瓶。瓶即所生法也。泥瓶因緣既然。例余縷疊等四亦復然也。言前后轉生者。謂前因后緣展轉而生也。

云何內緣。謂無明愛業等法得緣名。從彼生陰界入法。得緣所起名彼無差別。而愚夫妄想。是名內緣法 前言外者依報也。此言內者正報也。言無明業等生陰界入法者。此十二因緣也。由過去無明行。乃生現在陰界入。亦由現在愛業。生未來陰界入也。以是得名內緣起法。彼無差別者。謂本無漸生頓生差別。但是凡夫妄想分別耳。

大慧。彼因者。有六種。謂當有因。相續因。相因。作因。顯示因。待因。當有因者。作因已內外法生。相續因者。作攀緣已。內外法生陰種子等。相因者。作無間相相續生。作因者。作增上事如轉輪王。顯示因者。妄想事生已相現。作所作如燈照色等。待因者。滅時作相續斷不妄想性生 當有因者。謂所作因乃根塵所生法。是現在因。能招當來之果也。相續因者謂攀緣根塵成善惡業。續生后陰種子。果復為因也。相因者。謂作無間斷善惡業相。因果相續不斷也。作因者。謂于因上作因。如轉輪王已獲勝報更作勝因。名增上也。顯示因者。謂凡妄想事生必有因。能作所作境相。加燈照物。顯然可見也。待因者。謂妄想滅時還作作時還滅。若相續念斷則不妄想性生。以妄待不妄。是為待因也。

大慧。彼自妄想相愚夫。不漸次生不俱生。所以者何。若復俱生者。作所作無分別。不得因相故。若漸次生者。不得相我。故漸次生不生如不生子無父名 此言六因所生之法非二種生相。但是凡夫妄想之所分別。故言不漸次生不俱生也。所以者何下。征結不生所以。若一切法頓生者。則能作之因所作之法。無有分別。求其因相不可得也。若一切法漸生者。求其體相亦不可得。故喻云如不生子安有父名。

大慧漸次生相續方便不然。但妄想耳。因攀緣次第增上緣等生所生故。大慧。漸次生不生。妄想自性計著相故。漸次俱不生。自心現受用故。自相共相外性非性。大慧。漸次俱不生。除自心現不覺妄想故相生。是故因緣作事方便相。當離漸次俱見 漸次相續方便求其生相既不可得。故曰不然。但妄謂生耳。言因攀緣等者。謂四緣也。心緣塵境曰攀緣。亦名因緣也。心數法次第而生。曰次第緣也。諸法生時。隨心所現不生障礙。曰增上緣也。心托緣生。如心識之生眼識。曰緣緣也。言等者。等于緣緣也。言生所生者。謂妄想從此四緣而生。于中求之亦不可得。故云漸次生不生。蓋此四緣亦是妄計。故漸與頓皆不生也。但自心現受用故。然于外性自相共相。推求亦無自性故也。惟除愚夫自生妄想。故戒云。當離漸次俱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一切都無生  亦非因緣滅

于彼生滅中  而起因緣想

非遮滅復生  相續因緣起

唯為斷凡愚  癡惑妄想緣

有無緣起法  是悉無有生

習氣所迷轉  從是三有現

一切都無生者。言一切法漸次與頓俱不生也。既云不生豈有滅乎。但以本迷而起生滅之想耳。非遮滅復生者。佛之所以說無生滅者。非謂實無生滅緣起。為斷凡愚妄計。作如是說。若究其本性。何生何滅。但無始習惑迷轉。遂有三界生滅。三有者。即三界也。

真實無生緣  亦復無有滅

觀一切有為  猶如虛空華

攝受及所攝  舍離惑亂見

非已生當生  亦復無因緣

一切無所有  斯皆是言說

猶如虛空華者。言眾生于真如實理中。起生滅見。如病眼見華耳。攝受及所攝者。乃謂能取所取。于此根塵境界。不見有無惑亂等相。則已生當生一切無有。乃假名言說耳。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惟愿為說言說妄想相心經。世尊。我及余菩薩摩訶薩若善知言說妄想相心經。則能通達言說所說二種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言說所說二種。趣凈一切眾生 上云一切無所有。斯皆是言說。然凡愚多于言說起諸妄想。不能會理故。大慧。發如是問。言心經者。即此經所說名相妄想。顯示第一義心。二種義者。入楞伽云。通達能說所說義。疾得無上菩提。令一切眾生于二義中。亦得清凈也。

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四種言說妄想相。謂相言說。夢言說。過妄想計著言說。無始妄想言說。相言說者。從自妄想色相計著生。夢言說者。先所經境界隨憶念生從覺已境界無性生。過妄想計著言說者。先怨所作業隨憶念生。無始妄想言說者。無始虛偽計著過自種習氣生。是名四種言說妄想相 真實理上離言說相一尚叵得。豈有四哉。如來說此四者。以言遣言。雖說第一義心亦當離著。況此四種皆說眾生妄想也。相言說者。謂從自心所現妄想色相分別自相共相而生也。夢言說者。謂憶念所歷境界。形于夢寐而有言說。然覺已無實境界故云無性也。過妄想計著言說者。謂昔有怨仇曾害于我。后時憶念而生憤恨之言也。無始妄想言說者。謂從無始戲論妄執習氣所生也。若能離此四種妄想言說。則顯一實妙理矣。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以此義勸請世尊。惟愿更說言說妄想所現境界。世尊。何處何故云何。何因眾生妄想言說生 此問言說所起之處也。

佛告大慧。頭胸喉鼻唇舌龂齒和合出音聲。大慧白佛言。世尊。言說妄想。為異為不異。佛告大慧。言說妄想。非異非不異。所以者何。謂彼因生相故。大慧。若言說妄想異者。妄想不應是因。若不異者。語不顯義而有顯示。是故非異非不異 頭等七處。息風所依和合出聲而成言說。既依眾緣而生則聲為妄矣。故有第二異不異問。佛答非異非不異者。但以分別為因起言說耳。又告。異則妄想不應是因。不異則言說不應顯義。云何而有言說顯示。故曰非異非不異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北市| 班玛县| 苗栗县| 防城港市| 云浮市| 盐山县| 策勒县| 延长县| 元朗区| 通海县| 井研县| 襄樊市| 和平县| 青田县| 牡丹江市| 沂水县| 平潭县| 罗城| 遂溪县| 依兰县| 堆龙德庆县| 绥江县| 铁力市| 北辰区| 苏尼特左旗| 白山市| 浠水县| 拉孜县| 石门县| 金秀| 鸡西市| 阿拉善右旗| 深州市| 永嘉县| 什邡市| 团风县| 兴宁市| 博罗县| 鹤庆县| 新乡县| 龙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