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大慧。我常不思議因。自覺得相故。離所作性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無常思量計常。大慧。若復外性非性無常思量計常不思議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議自因之相。去得自覺圣智境界相遠。彼不應說 我常不思議等者。佛謂我之所得不思議。以自證為因相。不同外道有已還無為無常以神我思量計常。若復外性等者。復斥外計亦有四義。初斥思量計常。二名不知常不思議自因之相。三斥去佛所得相遠。四彼不應說者。斥其但有言說也。

復次大慧。諸聲聞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別一切性妄想非性。未來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覺圣智趣藏識轉。是故凡愚說有三乘。說心量趣無所有。是故大慧。彼不知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自心現境界。計著外心現境界。生死輪常轉 小乘畏懼生死忻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別之相皆是妄想無有實性。此小乘智眼。見未來根塵息滅。認為涅槃。豈真所謂自覺圣智所趣之境。亦非藏識所轉之涅槃也。言凡愚說有三乘者。謂生死即涅槃。大乘之法非彼所知。為說小乘真空涅槃。心量無所有即真空也。而又不知三世諸佛涅槃妙心自心發現非別有也。妄計心外有法。起惑造業輪轉生死也。

復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所說。所以者何。謂自心現性非性。離有非有生故。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馬等角。是愚癡凡夫不覺妄想。自性妄想故。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覺圣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財建立趣自性相。大慧藏識攝所攝相轉。愚夫墮生住滅二見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圣賢也。大慧。于彼應當修學 諸佛分上覓無生尚叵得。況一切法乎。良由眾生無始著于諸法。是故諸佛破其昔計故言不生。以一切法唯自心現性無實性。豈但離乎有生。亦離無生。涅槃經。所謂不生不生是也。一切性不生等者。復約迷悟以示得失。謂不能了生即無生。但言一切性不生。計著一切法如兔馬之無角。此愚夫不覺妄想。是自性之妄想故也。非今所謂不生。若言一切法不生。是佛自覺圣智趣境界者。則一切法性相俱不生此真無生。非彼愚夫妄想分別有無二境也。言自性身財等者。如入楞伽云。身及資生器世間等。一切皆是藏識影像。所取能取二種相現。愚夫不了墮生住滅有無二見。取著一切性生。不出有無妄想。實非圣賢所得無生。言于彼者。于諸佛所說無生。應當修學也。

復次大慧。有五無間種性。云何為五。謂聲聞乘無間種性。緣覺乘無間種性。如來乘無間種性。不定種性各別種性 論其種性本無差別。無始熏習或內或外或大或小或定或不定。此經所以明。夫種性有五言無間者。謂其種性純一無間雜也。

云何知聲聞乘無間種性。若聞說得陰界入自共相斷知時。舉身毛孔熙怡欣悅。及樂修相智。不修緣起發悟之相。是名聲聞乘無間種性。聲聞無間見第八地。起煩惱斷習煩惱不斷。不度不思議變易死。度分段死正師子吼。我生已盡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如實知修習人無我。乃至得般涅槃覺 聲聞厭苦心切急于取證。故聞說四諦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之時。則身心悅豫。陰界入自共相。雖開合不同。即是苦諦。相智者。四諦之總相智也。聲聞根鈍樂修此智。不修緣起發悟之相者。緣即十二因緣。乃緣覺所修而發悟者。而聲聞不樂修也。聲聞以無間三昧。見第八辟支佛地。斷現行見思煩惱。未斷無明別惑。言習煩惱者。即無明也。以故未能超越變易生死。但能超越分段生死苦海耳。師子吼即無畏說也。謂至八地說言。我生已盡斷苦集也。梵行已立不受后有。修道證滅也。皆實不虛故。云如實知也。修習人無我乃至得涅槃覺。謂空人執而得涅槃證真空也。

大慧。各別無間者。我人眾生壽命長養士夫。彼諸眾生作如是覺求般涅槃。復由異外道說。悉由作者見一切性已。言此是般涅槃。作如是覺。法無我見非分。彼無解脫。大慧。此諸聲聞乘無間外道種性。不出出覺。為轉彼惡見故。應當修學 各別無間者。此言著相聲聞不異外道而言無間。于我人知見等各各差別之法。計為涅槃。而不知此是生死根本。反以為覺而取證也。復有一種計一切法悉由造作而有。非因計因。見一切性是為涅槃。如聲聞之樂滅修道。然于法無我解脫。實非其分。名為佛子。實是外道。故云無間外道。雖欲出離三界。而不能出故。云不出出覺。亦勸令學者當轉彼惡見。而趣如來種性也。

大慧。緣覺乘無間種性者。若聞說各別緣無間。舉身毛豎悲泣流淚。不相近緣所有不著。種種自身種種神通。若離若合種種變化。聞說是時其心隨入。若知彼緣覺乘無間種性已。隨順為說緣覺之乘。是名緣覺乘無間種性相 緣覺者從佛稟教。觀十二因緣。覺真諦理名為緣覺。亦名獨覺者。出無佛世睹緣自悟也。各別緣無間者。聞說十二因緣因果循環。而悟無生適其所愿。悲感交集至于流淚。言不相近等者。謂樂獨善寂修遠離行。凡所有相皆不能著。或時為說身通變化。或離一身為多。或合多身為一。聞如是說心有所入。菩薩知彼緣覺種性。當為說此緣覺乘法也。

大慧。彼如來乘無間種性有四種。謂自性法無間種性。離自性法無間種性。得自覺圣無間種性。外剎殊勝無間種性。大慧。若聞此四事一一說時。及說自心現身財建立不思議境界時。心不驚怖者。是名如來乘無間種性相 如來種性無間者。謂其性圓融無礙也。言四種者。一自性法即如來藏。自性清凈心也。二離自性法。謂此性離性執也。三得自覺圣。即如來究竟覺智也。四外剎殊勝。謂如來悲愿嚴土攝生。種種殊勝也。入楞伽云。所證法有三種者。合自性法離自性法為一。此三種即法報應三身也。及說自心現身財等者。入楞伽云。聞自心所現身財建立阿賴耶識不思議境。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此是如來乘性。

大慧。不定種性者。謂說彼三種時。隨說而入隨彼而成。大慧。此是初治地者。謂種性建立。為超入無所有地故。作是建立。彼自覺藏者。自煩惱習凈見法無我。得三昧樂住聲聞。當得如來最勝之身 不定種性者。聞說聲聞緣覺如來三種法時。隨生信解而順修學從小入大。其性可移故言不定。初治地者即干慧地人。為其說不定種生。令彼超入無所有地。此地即第七已辦地。作是建立者。作是說也。彼自覺藏等者。入楞伽云。彼住三昧樂聲聞。若能證知自所依識。見法無我凈煩惱習。畢竟當得如來之身。自所依識即自覺藏第八識也。煩惱習即無明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須陀槃那果  往來及不還

逮得阿羅漢  是等心惑亂

須陀槃那者。即須陀洹。此云預流。能斷三界見惑。預入圣人之流。此初果也。往來者。梵語斯陀含。能斷欲界前六品思惑。后三品未斷。于人天中更一往來。此二果也。不還者。梵語阿那含。斷欲界思盡。更不來欲界受生。此三果也。阿羅漢四果也。是四果人雖斷見思取證小果。而未能斷塵沙無明二惑。是為惑亂也。

三乘與一乘  非乘我所說

愚夫少智慧  諸圣遠離寂

三乘者。聲聞緣覺不定三種性也。一乘如來種性也。非乘各別種性也。如來之意但說一乘。為機器不齊故。說三乘非乘引權歸實。諸圣遠離寂。即樂入寂滅。四果圣人也。

第一義法門  遠離于二教

住于無所有  何建立三乘

第一義門是為寂理。豈有權實之殊。如來住此寂理一法不立。況三乘乎。

諸禪無量等  無色三摩提

受想悉寂滅  亦無有心量

諸禪者。四禪也。無量者。四無量心也。無色者。四無色定也。三摩提者。謂等持即三昧也。受想寂滅者。小乘滅盡定也。此等諸法心量都盡也。

大慧。彼一闡提非一闡提。世間解脫誰轉。大慧。一闡提有二種。一者舍一切善根。及于無始眾生發愿。云何舍一切善根。謂謗菩薩藏及作惡言。此非隨順修多羅毗尼解脫之說。舍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 一闡提是梵語此翻信不具。亦云極惡。非一闡提者。非定是極惡若定是極惡。則永無轉惡為善得解脫時也。然闡提現行雖惡性不斷善。若能照性亦得成佛。故又告云。闡提有二種。舍一切善根者。此真極惡人也。及于無始眾生發愿者。此菩薩闡提也。云何舍一切等者。征釋極惡之義也。謗菩薩藏及作惡言。此乃人法俱謗。安肯隨順經律解脫之法而入涅槃。所謂闡提斷修善盡者是也。

二者菩薩本自愿方便故。非不般涅槃。一切眾生而般涅槃。大慧。彼般涅槃。是名不般涅槃法相。此亦到一闡提趣 此言大乘菩薩以本愿方便欲令一切眾生悉入涅槃而后涅槃。言不般涅槃法相者。菩薩了生死即是涅槃。涅槃本具非別有涅槃可入。所謂清凈行者不入涅槃者是也。言亦到一闡提趣者。蓋菩薩了惡即善。無善可修。趣同闡提舍一切善及不入涅槃故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此中云何畢竟不般涅槃。佛告大慧。菩薩一闡提者。知一切善法本來般涅槃已。畢竟不般涅槃。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闡提也。大慧。舍一切善根一闡提者。復以如來神力故。或時善根生。所以者何。謂如來不舍一切眾生故。以是故。菩薩一闡提不般涅槃 此征釋菩薩闡提不般涅槃之所以。言本來般涅槃等者。經云。一切眾生即涅槃相。不可復滅。然菩薩非終不般涅槃。蓋了修即性離涅槃相也。或時善根生等文顯可見。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謂妄想自性。緣起自性。成自性 分別自性乃此經之要領。前已略明。今復詳說。

大慧。妄想自性從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自性從相生。佛告大慧。緣起自性事相相行。顯現事相相。計著有二種妄想自性。如來應供等正覺之所建立。謂名相計著相。及事相計著相。名相計著相者。謂內外法計著。事相計著相者。謂即彼如是。內外自共相計著。是名二種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緣生。是名緣起 言妄想自性從相生者。正從緣起相生也。緣起者。謂從因緣起乎事相事相顯現而生二種計著。言相相者。事相非一也。如來建立者。即如來為眾生。演說妄想自性。以令了妄無妄也。名相計著相者。謂于根塵內外法中。計著名相。事相計著相者。謂即于彼根塵法上。不了性空計著自相。共相。若依若緣生。正明緣起自性。依即因也。謂諸法從因緣而生。因緣有根塵因緣。有業惑因緣。而業惑又從根塵而起。凡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無有不從因緣而生。龍樹所謂因緣所生法是也。

云何成自性。謂離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覺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來藏心 成即成就。言離名相事相妄想者。謂諸佛圣人。觀因緣所生之法即空即假即中。離諸妄想。成就正智如如也。圣智所得即正智也。自覺圣智即如如也。合此二法成一自性。是為如來藏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名相覺想  自性二相  正智如如

是則成相

名相即緣起自性。覺想即妄想自性。正智如如即成自性。此攝五法為三自性。故知五法三自性。特開合異耳。

大慧。是名觀察五法自性相經。自覺圣智趣所行境界。汝等諸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一經所說雖通五法三自性。勸修從要。乃為自覺圣智故。茲結勸也。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善觀二種無我相。云何二種無我相。謂人無我及法無我。云何人無我。謂離我我所。陰界入聚無知業愛生。眼色等攝受計著生識。一切諸根自心現。器身藏自妄想相施設顯示 言善觀人法無我相者。謂用二空妙觀。破生法二執也。在他經則曰生法二空。此云人無我法無我。無即空也。人乃眾生假名。法乃五陰實法。凡夫于此假實我見偏重。故以無我破之。若達無我則一切離著。顯出本性妙人妙法矣。人無我中。言離我我所者。我即假名。我所即實法也。蓋假不自假。依實法而有假名。若推假必兼其實。故曰陰界入聚。無知即煩惱。謂實法從煩惱業愛所生。眼色等者。謂眼等諸識。取于色等諸塵。器身藏者。器即依報。謂世間如器。身即正報藏即藏識。入楞伽云。又自心所見身器世間。皆是藏心之所顯現。此等諸法求其妄執皆不可得。是為人無我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城| 驻马店市| 喀喇沁旗| 昌黎县| 蒙山县| 黄骅市| 五常市| 黄陵县| 平邑县| 福贡县| 濮阳县| 枣强县| 永吉县| 高清| 汪清县| 前郭尔| 神木县| 新宾| 莲花县| 特克斯县| 平武县| 德昌县| 宣威市| 西吉县| 雅安市| 深水埗区| 高青县| 望都县| 兰坪| 山西省| 九台市| 滦南县| 左云县| 兴国县| 黔西县| 温宿县| 罗定市| 葵青区| 光泽县| 深圳市| 景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