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兵政二十剿匪(2)
- 皇朝經世文續編
- 饒玉成
- 3924字
- 2015-12-20 19:21:34
一團塢以遠剽掠。郡南平地絕少。民耕其山。即家其麓。去三五里猶為比鄰。既無堡障。易致寇攘。風聞賊所過之處。焚燒室廬。發掘窖藏。聚食之余。并付烈焰。既使被掠者膏于鋒鏑。又欲使幸免者身無所蔽。口無所食。且將歸于嘯聚也。何者。山民刀耕火種。皆蓻蜀黍。粒重路遙。運糶實難。夾山雖有嵐河大小道河之屬。可通小舟。而去之或二三百里不等。肩挑背負。盤費之外。毫無奇贏。故多養豬。以其能行賴遠。販以博錙銖。奔逃之余。重累難致。求其身挾十金之資者希。幸逃而反。何以為生。故避難而遷。不如據險而守。今要害之地。已派兵勇戍守矣。竊謂未被火掠之處。請簡派干員。相視高山。有險可憑。有泉可汲之處。斂附近三五十里內民家。茇舍而居。即以兵勇環居其外。俾其長嚴為禁約。明其賞罰。使知兵以衛民之義。或使清強職員。月而季視之。俾成保障之功。昔諸葛武侯田于渭濱。師無私焉。軍駐敵國。且能令百姓安堵。以本地之兵。衛本地之民乎。如是則民生有資。既免流移之苦。寇掠無所。且收坐困之功。一廣轉輸以奏膚功。書戒峙粻。詩歌裹。其事重矣。漢之武功。衛青浮西河。嫖姚絕大漢。率無踰年之役。其它所撻伐。揚子云所謂近不過旬月。遠不離二時。遂已云徹席卷。后無余患。然轉輸已起于薄海矣。沈存中筆談云。凡行師因糧于敵。最為急務。運糧不但多費。而勢難行遠。予嘗計之。人負米六斗。卒自攜五日干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日。若計往回。只可九日。二人餉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若計往回。止可十三日。夫至于二人餉一卒。而萬人之隊。已用二萬夫矣。 本朝子惠元元。凡有征役。必發內帑。易粟饋兵。發銀催役。毫不累民。重邀憲慈。憫此窮鄉薄收。麥粟麩豆。皆遠致于三輔。但挽運頗為逴遠。今漢中亦駐大兵。固不可為泛舟之役。謹案高伸偕興安舊志。謂 國初此間土地未墾。本鎮每歲秋冬。遣官于襄樊買米。兵食遂足。今兩湖已慶敉寧。如可于樊鎮公買。較之陸運。省費自多。
一相地勢以決兵機。平原曠野利突騎。深山邃谷崇步卒。興郡地兼奧衍。奇正皆宜。王彥之敗桑仲也。由白土關而東。摧其眾三十萬于長沙坪。盧象升之撫鄖陽也。由乜家溝轉戰而西。于太平河剿賊幾盡。左良玉之追張獻忠也。由大竹河而南。鼓勇仰攻。殲其十萬眾于瑪瑙山。皆由力戰。遂奏大功。今大兵四集。草寇路窮。或設伏以衷之。或據險以邀之。蕩平之績。指日可奏。野無伏莽。民慶更生。被宇下者。惟有銘刻鴻勛。歌詠弗替。
募勇士修將政之一
李昌平
人情莫不樂安而惡危。至于兵則不患其欲危。而患其欲安。人情莫不趨生而避死。至于兵則不患其求死。而患其求生。夫兵非欲其危且死也。致之危地而后安。致之死地而后生。此理勢之自然者也。今 國家興數年之兵。剿有盡之賊。而賊未盡殲者。豈士卒寡少與。抑器械未精與。二者皆非也。其患起于將弁多樂安之心。而士卒無敢死之氣也。臣請備陳之。兵有一人之勇怯。有人人之勇怯。一人之勇怯。前后異。人人之勇怯。前后亦異。非怯于前而勇于后也。其所遇之氣使然也。匹夫蚩然于一鄉。其貌若不可與有為。一旦觸其卒然不可犯之氣。則或至于持刃而殺人。何者。其氣足以激之耳。然則天下之大事可知矣。欲將弁之無樂安。則莫若激之以生其勇。欲士卒之無避死。則莫若激之以振其氣。兩軍之相及也。矢之交加也。有敢死之士。翻然而先登。則三軍之氣勝。氣勝則勢勝。勢勝則力勝。以必勝之氣。出必死之力。如此而賊不滅者。臣未聞之。然敢死之士。不可求之于今之士卒。亦不可求之于今之鄉勇。士卒遠來。而重念身家。則力不生。鄉勇顧利。而虛冒糧餉則氣不奮。今 國家承平百余年矣。臣愚以為草野負販之中。必有忠義之士。懷敢死之心者。嘉言以來之。實意以求之。恤其身家。使無內顧之憂。而后氣益壯。爵以名位。使有功名之樂。而后力益堅。則庶乎勇士可用矣。而諭者必曰。今天下甲兵盛強。募勇多無實效。徒縻 國帑。無益也。臣以為棄實而冒名。則人競于名。去名以求實。則人亦競于實。當國家累世富強之后。又何難費一旦不可惜之費。以成數年不可成之功乎。今川陜豫楚。賊往來沖突之地也。民之被賊焚掠者。死傷流離。其欲致死于賊久矣。誠令督撫大臣招其敢死者。曉以忠義。又令其鄉鄰。各具保結以進。所進得者有賞。不得者有罰。則虛冒之弊絕矣。得勇敢之士。而又擇忠勇之將以將之。沖鋒陷陣。必有可觀。則三軍皆懷敵愾之心。將士皆有敢死之氣。人人胥勝兵也。臣故曰。危而后安。死而后生也。
飭戰守修軍政之二
李昌平
國家既得敢死之士。宜若無不戰之將。無不守之士矣。然戰而或不勝。守而或不力者。非盡將與士之過也。其勢使然也。臣請備言之。今之將非不欲戰也。然欲戰而嘗不能戰。今之士非不欲守也。然欲守而終不可守。官軍虛勞而無功。賊勢日熾而莫御。此其弊有二。戰者日逐其后塵。賊遠而勢不相及。守者冀幸其出境。兵單而力不可御故也。臣愚以為戰與守分。則賊強而兵弱。戰與守合。則賊弱而兵強。今失賊之勢利在流也。而官軍利在止。賊之計得在速也。而官軍得在緩。此嘗不相及之勢也。勢不相及。遇則戰。不遇則止。賊幸而勝。則其勢益張。不勝。則其勢必竄。以尾追之兵。剿窮竄之賊。入深林窮谷之中。走空虛無人之地。乘勢脅良民。屠戮士女。而官軍遠在數百里外。尚罔聞知。此賊焰所以益熾。而賊股所以益眾也。鳥之惡鹯也。有逐之者。無禁之者。而飛愈疾矣。魚之忌獺也。有驅之者。無止之者。而入愈深矣。欲絕其流。莫若使之自止。欲禁其速。莫若使之自緩。臣以為有二策焉。曰宿重兵。擇才將。今賊所往來沖突之地。天下不過三省而已。一省又不過數縣而已。誠于各縣揀精壯數千人駐之。不必分布邊卡也。無事則時其訓練。一有賊信。則各縣防兵四出。分布要隘。迎頭截剿。前后夾擊。又大軍一至。聲勢相援。戰無不勝。守無不力。如此。則賊不至窮竄。而一鼓可殲矣。此以逸待勞之勝算也。要之不得忠勇之將。非虛冒糧餉。即坐觀成敗。無必戰之志。亦無必守之心。臣所以親身目擊。而憤惋不平者也。有必勝之將。無必勝之兵。我 皇上明并日月。朝廷之上。必有抱奇才懷赤心者。誠優以重禮。責以實效。能者賞其功。不能者罪其人。則戰與守皆得矣。臣故曰。戰守合則兵強而賊弱也。
結寨民修軍政之三
李昌平
兵有制于人者。有制于己者。制于人者人勝。制于己者己勝。以人制己之術。即為己所制人之術。則自無不勝。今賊非有長技也。然紛奔窮竄。潰裂四出。我兵顧此則失彼。追東則竄西。其牽制官兵者一也。賊隨地就糧。日行百余里。我兵糧餉軍火。轉運維艱。其疲敝官兵者二也。賊勢窮蹙。則迫脅良民。動至數千。我兵連年追剿。漸成[羸](贏)弱。其抗拒官兵者三也。夫欲以人之所以制我。即為我之所以制人。則莫若因其計而反用之。而欲因其計而反用之。則莫若聯結寨民。而善用其術。今川陜楚境。賊往來擾害之地。其民皆糾聚義勇。結寨自守。此皆明諳地理。熟悉賊情。忠義本于性成。勇往得之磨練。真可用之民也。誠令地方官存心民事。實力急公。于一寨中。擇其公正者。主一寨之事。又于數寨中。擇其才能者。主數寨之事。平日公同操練。遇有賊信。則每寨撥精壯數百人。計數寨即可得數千人。依山扼險。按地設伏。推之三省。無不皆然。賊至此則此出攻擊。至彼則彼出兜剿。如此則賊不至窮竄。而無往非勁敵矣。此我之所以牽制乎賊者也。鄉民糧食生畜。存貯寨城。賊至無所得食。其勢必困。各寨守望相資。消息相通。又地勢高闊。可以望遠。賊至無所擄掠。其勢必孤。此又我之所以疲困乎賊。而賊罔敢復施其抗拒矣。所謂因其計而反用之之道也。然人情莫不重性命而惜身家。今必使之盡致命于我。其勢必有所不能。竊以為賞罰者。朝廷之大權。而功名者。人情之至樂。 皇上明詔督撫。布告寨民。以大義發其忠愛之心。而以仁言動其天良之實。令寨民有能殺賊立功者。許以不次之擢。毋給虛銜。使之勇于向義。而無至于憤激。毋或壅塞。使之得以上達。而不至于冒功。則寨民可用矣。臣故曰。以人制我之術。即為我所制人之術。而自無不勝者也。
廣糧餉修軍政之四
李昌平
天下既無不勇之將。不戰之士。是非必明。賞罰必當。則夫當今之所宜急者。莫若糧餉之為先。而所以籌度之者。務得其道也。今 國家非不足于餉也。自用兵以來。所費 帑金。不下數千萬萬。其始失于官吏之虛冒。其繼誤于將士之空糜。今亦稍短絀矣。然糧餉者。 國之大事也。既不能因短絀之故而吝而不用。則不可不極裁酌之方。而處之適宜。此當今所宜早計者也。昔之籌餉也易。今之籌餉也難。何者。兵行有方。則雖窮邊絕域。可以取道而漸。至今則賊匪出沒靡定。大軍窮日追剿。轉戰千里。非有定向也。州縣一聞兵臨。始行請餉。近者尚需時日。遠者動計月余。大軍一至。支應不給。則縱兵攘居民。恣欲豪暴。靡所不至。民困而訴諸官。官以為無糧使然耳。小民終歲勞苦。所獲無幾。支之一年而不足。耗之一旦而有余。窮極愁苦。怨嗟載路。是受病者不在兵而在民。受怨者亦不在兵而在上。此其為弊。尚忍言乎。要非糧餉匱乏使然也。官軍利在速。而轉運利在緩。兵行迂回而靡定。餉道有時而難通。其勢使然也。竊以為周張于臨時。莫若預備于先事。使州縣不請而有余。官軍不掠而自足。則莫若廣蓄積之為善。今川陜楚三省之中。大軍所往來駐防者。亦略可按地而稽矣。誠令督撫大臣酌議所屬地方。平時撥運糧餉。存貯各縣。各縣復分貯寨洞。擇老成紳耆主之。及大軍臨境。該縣源源接濟。罔有貽。糧餉既足。將士有敢犯民秋毫者。殺無赦。如此則軍糧不至匱乏。而小民亦獲安堵矣。然虛冒之弊。又不可不絕也。今糧餉之不足者。空糜者居十之六。虛冒者又十之一。空糜者不必言矣。虛冒者其弊安在也。官軍所至。耗用百端。州縣往來送迎。贈遺供億。所費無算。此非取之于民。則侵之于餉。一遇報銷。則上下請托。賄賂公行。其弊有不可勝言者矣。誠嚴飭官吏。自轉運之外。需索者有誅。饋遺者有誅。庶虛冒自絕。糧餉常裕。此又籌度于廣之之外。而有以濟糧餉之所不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