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辦粵西賊匪策
王錫振
粵西之賊匪為患自道光初年。各府州縣已有結盟聯會。匪徒隱成黨。與私逞強梁。至道光二十五六年閑。左右兩江及府江接境廣東等處。盜風滋熾。行旅戒途。于是物傷人擄人勒贖之事。所在有聞。被咼旡者雖經控告。而屈莫由得伸。守土者既艱捕緝。而申詳又多掣肘。大抵覆匿轉相蒙蔽。官威漸損。賊勢乃張。向來粵西凡遇搶重案賊首。大半粵東匪徒。去年五月間。遂有粵東英德清遠一帶搶匪。竄至平樂府屬懷集賀縣地方滋擾。七月間遽至修仁荔浦縣城。相繼為賊攻破。肆掠南寧。賊首張家祥。最先聚南寧城外館戶船只。若使其時調兵剿辦。猶或可以速就殲。乃當事者不思翦滅。唯圖茍安。總兵盛筠首為招撫之議。俾張家祥投誠。賞加六品官銜。其實賊黨陽為歸順。陰為狡橫。或仍盤踞河干。要官給銀。或仍四出墟。多方荼毒。于是寧明遷江永康明江龍州馗纛龍憑等州縣廳營。所在陷失。賊匪多至數十股。每股各有渠魁。南寧則張家祥張家復姚有高寧牛仔等。潯州則大頭羊等。思恩屬之賓州。則陶老八。顏亞有。徐亞汶文亞英等。橫州則謝江店方亞庭楊連芳等。梧州則鄧立奇鄧亞八等。平樂則陳亞潰等。眾率千余人以至數千人不等。所有被害之處。如遷江縣三被賊掠。官民括盡財物。與賊求和。上林縣官被執勒索。武緣縣官賊至自裁。來賓官吏逃亡。監獄盡脫。縣城守自縊。知縣被傷。柳州偪近府城都咸堡地方。賊至與官接戰。殺死武弁八人。兵丁數百。太平知府王志和被賊偪死。龍州同知王文元父子殉城。此皆去年夏秋間事。自是以來。賊視攻城剽邑及與官軍對壘幾如反手。凡賊自廣東來者曰廣匪。又曰廣馬。出本地者曰土匪。又曰土馬。廣馬率多悍勇兇橫。土匪半由裹脅從。凡至一處。必先投書地方殷富紳商。勒索多銀。號曰打單。打單不遂。及至斗搜括財物。號曰開合。賊魁身裹紅綢。腰圍褡包。不著衣。最為驍惡者號曰拄招。余眾或裹藍綢。或裹黑綢。身帶利刃。號曰大貨。其與官兵鄉勇相接。首先迎戰者。左執牌。自蔽過身。右執藥包。奮力擲遠。號曰先鋒。鎗旗幟。諸物皆備。其中長桿丈余。杪縛鐵尖尺許。每以二人前后交持。恒于鎗銃互施焰之中。卷至中人。洞穿脅。號曰軋針。打單開合。遂其所欲。安然而去。號曰過合。稍或不遂。愍焉焚殺。號曰洗平。大抵賊之肇端。皆由會匪。所以平時散在民間。及至起事。一呼立集。其中兇頑如拄招先鋒及長桿之輩。多為廣匪。大都每股不過數十百人。甚至百余人而已。其余亦皆土匪從。以張其勢。然此數十百人。必皆異常猛惡。閔不畏死之徒。所以官兵鄉勇。往往所向不能有功。自平樂南寧等府州縣經其破掠。賊心日益侈。而賊黨日益多。粵西一省。目前自桂林柳州兩府各城邑猶有安謐而外。余不遭其蹂躪之區。亦僅矣。 朝廷命將出師。現任提督向榮。身先士卒。從柳州慶遠轉戰橫州賓州一帶。索潭陶旺等處。連獲勝仗。陳亞潰張家盛覃香晚等。迭就殲。賊勢稍平。乃前 欽差大臣林則徐道卒。提督張必祿繼歿。貴州所調之兵。既頓鋒于金田。云南在途之師。又失利于果化。
目前賊勢。萃于潯州。金田大股特起。橫踞大黃江者。號稱萬人。南太鴟張尤甚。嘯屯十萬山者。跨連數君邑。當此新任撫 欽差大臣甫到之日。誠宜沈機審慎。銳力殲除。唯恐調遣紛紜。將卒疲弱。使軍聲再挫。賊勢愈橫。不唯一方之糜爛可憂。抑且禍結兵連。佗省蔓延。尤為可慮。謹搜撮見聞。揆度情勢。臚列五條。冀當采擇。 一整軍威。方今天下兵威不振。非一日矣。各省皆然。而廣西此時尤甚。兵械既已不精。眾情又復不固。賊易兵而兵反畏賊。其氣更為不揚。夫至此時。而方共咎其訓練之不良。技勇之不熟。不可及矣。顧用之道。唯作其氣耳。昔宋狄青平儂智高之亂。視軍之日。按律殺敗亡將弁袁用等三十人。全軍震悚。余靖孫沔皆為股栗。昆侖一戰。遂成大功。明韓雍破大藤峽賊。亦兵至桂林。先斬失機指揮李英等四人。志曰置之死地而后生。將士茍無必死之心。而能僥幸一日之功者。于古未聞。從來專閫臨事之權。誠有宜操之將帥者。且軍中之律。犯者必死。非若平時案獄。必須返詳慎。以成信讞而務恤刑。比閱邸抄。如署廣西龍平營都司譚永德湖南桂陽營將李英皆嘗失律。如果犯情的實。當執事大臣。能以便宜實時就地軍法從事。必能以一眾志而肅軍情。其有軍前出力梟賊渠。以及文武員弁臨難捐軀嬰城殉命者。尤當逾格大為褒揚。使吾軍將士皆有赴難必死之誠。而無偷活茍生之路。然后軍威大振。未臨戰陣而賊氣已先奪矣。又目前粵賊情形。誠有非專恃乎官兵所能有功者。如祗多方調動。屢出喪失。于事非徒無益。而又有害。必不得已而思征發。謂辦粵西之賊。莫善于廣東之兵。彼其性情伎倆。平素相習。利害忌宜。彼此周知。唯當廣東有事。兵力或未能分。然如惠潮一帶清平陸路諸營。宜猶有可征應之處。其次則福建汀漳泉郡之兵。湖南辰永鎮筸之兵。誠以粵中匪徒。平時斗狠。唯見閩湖之飄忽。往往為之氣奪。此其五方氣類制伏。所親見。而未易驟明其所以然者。若云貴之兵。性習山箐。往往剿辦苗猺之亂。自能得力。以辦目前粵賊。或有未宜。且閩湖兵至粵西。大半水程。與滇黔之奔馳山路而來。勞逸又當有間。故調兵云貴。弗若調兵閩湖。調兵閩湖。弗若調兵惠潮。選調之方。亦整軍者所宜講也。 一募精勇。古云。征兵滿萬。不如召募數千。粵西本省兵力既不足恃。即各省調至如云貴之兵。迭次挫損。非獨兵力之不壯也。亦眾寡之不敵。為今之計。本省官兵。唯當用以守護地方。即佗省調兵。亦止宜以為策應。所專用以剿賊者。唯募精勇為尤宜。傳聞粵中殺賊。官兵弗如鄉團。鄉團弗如壯勇。果于壯勇精加選練。不過一二千人。以長于謀勇之將弁官紳數人。分一二隊領之。勢宜足以辦賊。要在始招之日。厚其養給。弗吝與以資財。既募之后。編以行次。稍明示之紀律。及其臨事。則預為花紅羊酒以犒之。或有死傷。則務為祭埋醫療以恤之。又按其功級而立予之賞。必皆有以得其死心。
唯昔韓雍有云。賊已蔓延數千里。而所至與戰。是自敝也。以一省數十股之賊。而欲立皆掃蕩。所至戮。期奏功。勢必有所未能。故當精勇既集。必合用之。而不可使分。擇賊之最大股而尤兇橫者。先專力以剿之。以次唯賊所在。轉戰搜搗。雖數十州縣二三十股之賊。冰消瓦解。不過半年數月之間。可以靡遺。上年楚匪李沅發滋事。粵西堵御。曾有募勇百余。而扺賊數千之眾者。實為明效。唯此等精勇。向來雇募按月給工。大概每人每月約銀四五兩至六七兩不等。較于兵餉銀為多。然亦不過二兵以為一勇之用。使調兵一萬。固可得勇五千。以一千之勇按名計之。每月給銀雖七千兩。一年之費。亦不過八萬四千兩。二千倍之。果以一年十余萬兩之余。能得二千飽騰敢死之勇以成全功。較于四路調集官兵。宜用財省而得效速。聞目前廣馬之中。大半即為廣勇之徒。或疑其中未可信恃。然其所以為廣馬用者。亦不過利其雇值之多金。剽掠之分肥而已。如前所陳。奪其所憑。以為我用。不唯以賊攻賊。而賊情先得。抑且多一勇則少一賊。而勢自孤。且彼均之得值。其去而從賊。為此饑寒不得已之謀。何若召而為勇。必有踴躍效順之志。二千之眾。數旬可集。同力之師。一將可領。老謀而后動。沈慮而一發。果其委任之得人。宜指顧以奏功也。 一勸鄉團。往時川楚教匪。為亂多年。獨以堅壁清野之法。始能蕆事。今之粵匪。實大有類于此。賊滋事以來。焚鄉村。攻掠州縣。唯以東西竄亂。為其長計。今一省數十股之賊。即有一二千之精勇。轉戰追剿。而各處城鄉。不有鄉團。將賊游魂所至。皆能得食。隨在可以藏蹤。急則挺走。未易于蹙。緩則潛散。又難于尾跡。此非鄉團之力不可。鄉團之法。昉于保甲。城邑則官紳董之。鄉則耆老首之。其有荒僻不能自團之處。亦必以小團于大團。或數小團為一大團。或數十團為一總團。各處情形。稍有異同。責成本地平日公平。明干紳老遍曉居民。各自保其身家閭里。不斂錢。不抽丁。不令出境。平時分團以自守。有事合團以殺賊。碉堡必堅。丁壯必精。期約必信。稽諸古法。合以今情。而尤必有待于勸者。傳聞粵匪滋事以來。各處鄉團。頗有足恃。嘗與官軍協同堵剿。乃往往失利。則團勇實當其禍。得利則官兵竊據其功。自近日武緣之龍毌墟一處斬獲賊匪多名。曾經申奏外。如從前之象州紳士韋姓。曾以本地團勇。殺賊數百。地方官僅薄給賞錢。遂至哄散。博白亦有鄉兵踰境殺賊之事。貴縣鄉團最固。與賊深仇。而以官兵不能救應。殊切自危。南宣化縣境蘇村一處。團勇至數十人。與賊力拒數月。卒以勢孤。為賊合股埽平。所以勸之之道。必自大臣疆吏剴切張諭。或聯絡以揚其銳氣。或獎詡以動其忠誠。或親行按視。以賞罰而加之策勵。至于歉薄之區。素罕殷富之族。一二稍有余資。又或厚藏而多吝出。使能舉其事者。有所格而不得行。此輩少遠慮而忽近憂。無足深責。又唯官為申諭詳明。示之大義。誘以殊恩。曉以目前事勢。當亦未有不能激發戮力同心者。
獨是粵西究多瘠土。潯梧郁林數處。猶或勉而自完。柳慶思恩等君邑。斷不足以自給。則其間有為賊所必沖。而又實貧薄不能自衛者。必官為倡捐以助之。或借撥以資之。或徑大臣疆吏酌發官帑。許其力以免償。抑竣事而徐繳。至于其中或有為賊所誘。貪利喪良至有形跡可疑者。許眾團公。立加剪除。總期忠義相孚。保伍相助。出入相稽。患難相恤。夫使數十州縣。以至各鄉鎮市莊。數月之間。鄉團齊舉。彼其奸宄既無所容。即裹脅之眾。亦且大半歸于團中。不能從賊。并有不愿從賊者。于是土匪自然已消其半。其尚有不悛而為賊者。必皆積猾之會黨。與恃惡之兇渠。彼所至既無頓息得利之區。四方將有窮蹙靡騁之勢。然后精勇覘其所向。而銳力剿之。所在鄉團。與官兵四圍以相策應。料彼烏合。有不魚游釜中者乎。 一察地形。粵西地形。潯州實居其中為四達之區。最為扼要。目前賊勢。又聚其間。勁軍痛剿。莫要于此。南寧左江重鎮。太平泗鎮毗連。山嶺叢雜。目前賊勢。亦甚猖獗。所稱十萬山者。東連欽州。南界交址。其中阻深。并有海道。為賊所自起。此亦必須勁軍痛剿之處。梧州接壤廣東。為賊自東來及其窮蹙東竄所必由之路。又粵西三江至此合流。江步最寬。阛阓叢集。商賈駢闐。亦賊所必覬覦。顧與廣東輔車相屬。且肇慶峽地險最易控扼。似宜廣東一將領兵。由肇慶西來。以與潯州勁軍相應。唯柳州提督駐札。向為全省重鎮。乃其地瘠苦。弗若潯梧殷庶。目前賊勢又稍不及。似乎情形猶非甚亟。然在欽差大臣現駐于此。因其地而用之。亦甚可有為者。為其踞潯州之上流。通南寧之陸路。又與桂林聲息相通。春水方生。勁軍畢集。窮晝夜之力。不三日間直達潯江。所謂建瓴之勢。猝若雷霆。自天而下。潯賊所聚。當士鼓而殲旃。然后乘勝之軍。溯左江以上至南寧。復能自柳州再出官山為奇兵。由陸取道來賓遷江。達南寧之永等處。再出奇軍取道慶遠思恩。以達于南寧之隆安等處。以與潯州乘勝之軍相合。南寧既平。搗其十萬山賊巢。然后披剿泗鎮安余匪。于此或當會合云南貴州官兵堵截。大抵以所傳說合諸輿圖。未有不先辦潯州之賊。而能辦南寧之賊者。未有不辦潯州南寧之賊。而可以偶勝佗處小股之賊以為功者。至于桂林省會。賊勢稍遠。大吏嚴鎮。紳官練守。出其有余于潯州剿賊之時。直下陽朔昭平。以達蒼梧。與廣東西來之兵。左右勁軍。探捕梧州郁林。及與廣東連界欽連等處。賊當靡不就戮者矣。 一務解散。昔人有言。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方今天下大勢。如前數年海夷為亂。雖為當世。患殊不足慮也。我 國家二百年來。深仁厚澤。雖法制久而弊日生。生齒繁而財滋匱。然而民心永固。邦本不搖。雖不免于瓦解之憂。斷不至有土崩之患。粵賊丑跳梁。夫何足為深慮。獨以民生日蹙。以至盜賊日興。非唯被害之良民大堪憫惻。即此脅從之黨羽亦足哀矜。甚至元惡大憝。其始貪利恃橫。已罹于刑辟而務自全。其既怙惡習奸。遂甘于強暴而為大逆。要皆起于不自聊生。又有倡為邪僻之教者。啖之以利。誘之以術。以喪其本良。當世大患。孰亟于斯。又孰有可哀憫如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