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制附諸圖會典
服以達哀、其制有四、曰正服、曰加服、曰降服、曰義服、其中隆殺之等、皆本親之分、而制其宜者也、斬衰齊衰之服重矣、稍知禮者、亦知講明而服行之、其自大功以下、往往忽焉而不加察、即有行者、亦止門內之親、外此則皆忘而廢焉、吁、其誼亦薄矣、今特謹遵
大清會典所定服制、詳列于后、使鄉里知制服之不茍、庶幾哀與服稱、而平時情誼、亦有所準以自致焉、則此服制數圖、豈非律禮之權、倫紀之標準與
五服之制
一曰斬衰三年 衰、摧也、斬、不緝也、用極粗生麻布為之、旁及下際、皆不緝邊、縫皆向外
二曰齊衰杖、 齊衰不杖、齊衰五月、齊衰三月、 齊緝也、用次等粗生麻布為之、旁及下際、緝邊、縫皆向內
三曰大功九月 大功者、謂布之用功粗大也、用稍粗熟麻布為之
四曰小功五月 小功者、謂布之用功細小也、用稍細熟麻布為之
五曰緦麻三月 緦麻者、謂麻縷之細如絲也、用極細熟麻布為之
按右所謂布、皆麻所成、今之棉花、自漢武帝時張騫得其種于西[域](城)始有之、古服皆用麻、今囗用棉布、非古也已
服制有五、服之差等有八
斬衰三年
子為父母、子之妻同、 子為繼母慈母養母、子之妻同、 庶子為嫡母、為所生母、庶子之妻同、 為人后者、為所后父母、為人后者之妻同、 女在室為父母、已嫁被出而反在室者同、 承重嫡孫為祖父母、嫡孫之妻同、 妻為夫、妾為家長同
齊衰杖期
嫡子眾子為庶母、嫡子眾子之妻同、 子為嫁母、子為出母夫為妻、若父母在、期而不杖
齊衰不杖期
祖為嫡孫、 父母為嫡長子及眾子、 父母為嫡長子之妻、父母為女之在室者、 父母為子為人后者、 繼母為長子眾子、 子為改嫁之繼母、 侄為伯叔父母及姑之在室者、 為己之親兄弟、及姊妹之在室者、 為親兄弟之子、及女之在室者、 孫為祖父母、 孫女為祖父母、雖出嫁不降、 庶孫為生祖母、慈母養母之孫皆同、 出嫁女為父母、 為人后者、為其本生父母、仕者解任、士子考丁憂一年、 在室之女、及嫁而無夫與子者、為其兄弟姊妹及兄弟之子、兄弟之女之在室者、 出嫁女為兄弟之為父后者、 婦為夫親兄弟之子、及侄女之在室者、 妾為家長之父母、及家長之正妻、家長之長子眾子、與己所生之子、 為同居繼父兩無大功以上親者
齊衰五月
曾孫為曾祖父母、 曾孫女同、雖出嫁不降、 為人后者之子為父之本生父母
齊衰三月
元孫為高祖父母、 元孫女同、雖嫁不降、 為繼父先同居后不同居者、自來不同居者無服、 為同居繼父兩有大功以上親者
大功九月
祖為眾孫及孫女之在室者、 祖母為嫡孫眾孫及孫女之在室者、 生祖母為庶孫、慈養祖母同、 父母為眾子婦、及女之已嫁者、 伯叔父母、為侄婦及侄女之已嫁者、 為人后者為其兄弟及姑姊妹之在室者、 夫為人后、其婦為夫之本生父母、為己之同堂兄弟及姊妹之在室者、為姑及姊妹之已嫁者、為兄弟之子之為人后者、 出嫁女為本宗伯叔父母及兄弟與兄弟之子、為姑姊妹及侄女之在室者、 婦為夫之祖父母、及夫之伯叔父母
小功五月
侄孫為伯叔祖父母、 為同堂伯叔父母、 為同堂姊妹之出嫁者、 為再從兄弟、及再從姊妹之在室者、 為同堂兄弟之子、及女之在室者、 為祖姑之在室者、謂祖之親姊妹、 為堂姑之在室者、謂父之同堂姊妹、 為兄弟之妻、 祖為嫡孫之婦、 為兄弟之孫、及兄弟之孫女在室者、 為外祖父母、 為母之兄弟姊妹、 為姊妹之子、及女之在室者、 為人后者為其姑及姊妹之已嫁者、 婦為夫兄弟之孫及孫女之在室者、 婦為夫之姑及夫之姊妹、在室出嫁皆同、 婦為夫之兄弟及夫兄弟之妻、 婦為夫同堂兄弟之子及女之在室者、 出嫁女為本宗姊妹之出嫁者、 為本宗堂兄弟及堂姊妹之在室者
緦麻三月
祖為眾孫婦、 曾祖父母為曾孫及曾孫女、 高祖父母為元孫及元孫女、祖母為嫡孫眾孫婦、 為乳母、為曾伯叔祖父母、 為族伯叔祖父母、 為族伯叔父母、為族兄弟、及族姊妹之在室者、 為曾祖姑之在室者、 為族祖姑、及族姑之在室者、 為兄弟之曾孫、及曾孫女之在室者、 為兄弟之孫女出嫁、 為同堂兄弟之孫、及孫女之在室者、 為再從兄弟之子、及女之在室者、 為祖姑及堂姑、及己之再從姊妹出嫁者、 為同堂兄弟之女出嫁者、為父姊妹之子、 為母兄弟之子、 為母姊妹之子、 為妻之父母、 為女婿、為外孫、及外孫女、 為兄弟孫之妻、 為同堂兄弟子之妻、 為同堂兄弟之妻、 婦為夫之高曾祖父母、為夫之伯叔祖父母、及夫祖姑之在室者、 為夫之堂伯叔父母、及夫堂姑之在室者、 為夫之同堂兄弟及同堂兄弟之妻、 為夫之同堂姊妹、出嫁同、 為夫再從兄弟之子、及女之在室者、 為夫同堂兄弟之女之出嫁者、 為夫同堂兄弟子之妻、 為夫同堂兄弟之孫、及孫女之在室者、 為夫兄弟孫之妻、及夫兄弟之孫女出嫁者、 為夫兄弟之曾孫、及曾孫女之在室者、 出嫁女為本宗伯叔祖父母、及祖姑之在室者、 為本宗同堂伯叔父母、及堂姑之在室者、 為本宗堂姊妹之出嫁者 為本宗堂兄弟之子、及女之在室者
喪服解
問至親之服以為斷、何也、曰、至則天地已易矣、四時已變矣、凡在天地中者、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然則何以三年、曰、加隆焉、使倍之、故再也
三年之喪、二十四月而闋、以余哀未忘、加三月、實二十七月也、三年象歲之閏、年象歲之周、九月象三時、五月象五行、三月象一時
服自斬至緦、數窮于五、為父母加隆至再、則祖宜、曾祖宜大功、高祖宜小功、然期年大功小功、乃伯叔兄弟之服、不敢以旁親之服加于至尊、故重其麻枲、自祖至曾高服、皆齊衰、尊尊也、又于祖之減杖、減曾祖之大功九月為五月、減高祖之小功五月為三月、恩殺也
大功者、以布之用功粗大而名、九月者、減服之一時也、斬衰齊衰之服不計閏、大功以下之服、則并閏月而數之、恩殺也、小功者、以布之用功細小而名、五月者、去曾祖之齊衰而用其月數也、邱氏禮宗、謂用白布為之、緦麻者、麻縷如絲、三月者去高祖之齊衰而用其月數也、此五服中之最輕者
今有服墨衰者、始自晉襄公伐秦師、不便以兇服戎、又不可脫衰绖、故以意墨之耳、然不合禮經、自不宜服、但要出外治事、且只得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