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蔭甫樾,放河南學政時,河南翰林曹登庸,交二十二名條與之,請皆錄入學。俞公收后,投火中。歲試畢,無一獲雋者。曹恨甚。
俞公好出截搭題,曹遂上奏,謂其割裂圣賢語氣,并撰十搭題,全無影響者,列入奏中以誣之。如“君夫人陽貨欲”之類是也。
皇上大怒,褫革官職,俞公不與之辨,歸家著書。主講詁經精舍,以造就人才為事。著有《第一樓叢書》,論者謂無曹參劾,不過朝中一官,安得有此著作,傳名后世?是禍之適所以福之也。聞曹身死無后,而俞公之孫十六歲已領鄉解,有美才。然則降善降殃之說,確乎其有征矣!
俞蔭甫樾,放河南學政時,河南翰林曹登庸,交二十二名條與之,請皆錄入學。俞公收后,投火中。歲試畢,無一獲雋者。曹恨甚。
俞公好出截搭題,曹遂上奏,謂其割裂圣賢語氣,并撰十搭題,全無影響者,列入奏中以誣之。如“君夫人陽貨欲”之類是也。
皇上大怒,褫革官職,俞公不與之辨,歸家著書。主講詁經精舍,以造就人才為事。著有《第一樓叢書》,論者謂無曹參劾,不過朝中一官,安得有此著作,傳名后世?是禍之適所以福之也。聞曹身死無后,而俞公之孫十六歲已領鄉解,有美才。然則降善降殃之說,確乎其有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