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顯宗孝明帝紀(1)

  • 后漢書
  • 范曄
  • 3211字
  • 2015-12-20 17:33:51

顯宗孝明皇帝諱莊,光武第四子也。母陰皇后。帝生而豐下,十歲能通《春秋》,光武奇之。建武十五年封東海公,十七年進爵為王,十九年立為皇太子。師事博士桓榮,學通《尚書》。

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即皇帝位,年三十。尊皇后曰皇太后。

三月丁卯,葬光武皇帝于原陵。有司奏上尊廟曰世祖。

夏四月丙辰,詔曰:“予未小子,奉承圣業,夙夜震畏,不敢荒寧。先帝受命中興,德侔帝王,協和萬邦,假于上下,懷柔百神,惠于鰥、寡。朕承大運,繼體守文,不知稼穡之艱難,懼有廢失。圣恩遺戒,顧重天下,以元元為首。公卿百僚,將何以輔朕不逮?其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級;爵過公乘,得移與子若同產、同產子;及流人無名數欲自占者人一級;鰥、寡、孤、獨、篤癃粟,人十斛。其施刑及郡國徒,在中元元年四月己卯赦前所犯而后捕系者,悉免其刑。又邊人遭亂為內郡人妻,在己卯赦前,一切遣還邊,恣其所樂。中二千石下至黃綬,貶秩贖論者,悉皆復秩還贖。方今上無天子,下無方伯,若涉淵水而無舟楫。夫萬乘至重而壯者慮輕,實賴有德左右小子。高密侯禹,元功之首;東平王蒼,寬博有謀;并可以受六尺之托,臨大節而不撓。其以禹為太傅,蒼為驃騎將軍。大尉憙告謚南郊,司徒奉安梓宮,司空魴將校復土。其封憙為節鄉侯,為安鄉侯,魴為楊邑侯。

秋九月,燒當羌寇隴西,敗郡兵于允街。赦隴西囚徒,減罪一等,勿收今年租調。又所發天水三千人,亦復是歲更賦。遣謁者張鴻討叛羌于允吾,鴻軍大敗,戰歿。冬十一月,遣中郎將竇固監捕虜將軍馬武等二將軍討燒當羌。

十二月甲寅,詔曰:“方春戒節,人以耕桑。其敕有司務順時氣,使無煩擾。天下亡命殊死以下,聽得贖論:死罪人縑二十匹,右趾至髡鉗城旦舂十匹,完城旦舂至司寇作三匹。其未發覺,詔書到先自告者,半入贖。今選舉不實,邪佞未去,權門請托,殘吏放手,百姓愁怨,情無告訴。有司明奏罪名,并正舉者。又郡縣每因征發,輕為奸利,詭責羸弱,先急下貧。其務在均平,無令枉刻。”

永平元年春正月,帝率公卿已下朝于原陵,如元會儀。

夏五月,太傅鄧禹薨。戊寅,東海王彊薨,遣司空馮魴持節視喪事,賜升龍旄頭、鑾輅,龍旂。

六月乙卯,葬東海恭王。

秋七月,捕虜將軍馬武等與燒當羌戰,大破之。募士卒戍隴右,賜錢人三萬。

八月戊子,徙山陽王荊為廣陵王,遣就國。

是歲,遼東太守祭肜使鮮卑擊赤山烏桓,大破之,斬其渠帥。越巂姑復夷叛,州郡討平之。

二年春正月辛未,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衣裳、玉佩、絧屨以行事。禮畢,登靈臺。使尚書令持節詔驃騎將軍、三公曰:“今令月吉日,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以配五帝。禮備法物,樂和八音,詠祉福,舞功德,班時令,敕群后。事畢,升靈臺,望元氣,吹時律,觀物變。群僚藩輔,宗室子孫,眾郡奉計,百蠻貢職,烏桓、濊貊咸來助祭,單于侍子、骨都侯亦皆陪位。斯固圣祖功德之所致也。朕以暗陋,奉承大業,親執珪璧,恭祀天地。仰惟先帝受命中興,撥亂反正,以寧天下,封泰山,建明堂,立辟雍,起靈臺,恢弘大道,被之八極;而胤子無成、康之質,群臣無呂、旦之謀,盥洗進爵,踧惟慚。素性頑鄙,臨事益懼,故‘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其令天下自殊死已下,謀反大逆,皆赦除之。百僚師尹,其勉修厥職,順行時令,敬若昊天,以綏兆人。”

三月,臨辟雍,初行大射禮。

秋九月,沛王輔、楚王英、濟南王康、淮陽王延、東海王政來朝。

冬十月壬子,幸辟雍,初行養老禮。詔曰:“光武皇帝建三朝之禮,而未及臨饗。眇眇小子,屬當圣業。間暮春吉辰,初行大射;令月元日,復踐辟雍。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車軟輪,供綏執授。侯王設醬,公卿饌珍,朕親袒割,執爵而顫。祝哽在前,祝噎在后。升歌《鹿鳴》,下管《新宮》,八佾具修,萬舞于庭。朕固薄德,何以克當?《易》陳負乘,《詩》刺彼己,永念慚疚,無忘厥心。三老李躬,年耆學明。五更桓榮,授朕《尚書》。《詩》曰:‘無德不報,無言不酬。’其賜榮爵關內侯,食邑五千戶。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祿養終厥身。其賜天下三老酒人一石,肉四十斤。有司其存耆耋,恤幼孤,惠鰥寡,稱朕意焉。”

中山王焉始就國。

甲子,西巡狩,幸長安,祠高廟,遂有事于十一陵。歷覽館邑,會郡縣吏,勞賜作樂。

十一月甲申,遣使者以中牢祠蕭何、霍光。帝謁陵園,過式其墓。進幸河東,所過賜二千石、令長已下至于掾史,各有差。癸卯,車駕還宮。

十二月,護羌校尉竇林下獄死。

是歲,始迎氣于五郊。少府陰就子豐殺其妻酈邑公主,就坐自殺。

三年春正月癸巳,詔曰:“朕奉郊祀,登靈臺,見史官,正儀度。夫春者,歲之始也。始得其正,則三時有成。比者水旱不節,邊人食寡,政失于上,人受其咎,有司其勉順時氣,勸督農桑,去其螟蜮,以及蝥賊;詳刑慎罰,明察單辭,夙夜匪懈,以稱朕意。”

二月甲寅,太尉趙憙、司徒李免。丙辰,左馮翊郭丹為司徒。己未,南陽太守虞延為太尉。甲子,立貴人馬氏為皇后,皇子炟為皇太子。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級;流人無名數欲占者人一級;鰥、寡、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夏四月辛酉,封皇子建為千乘王,羨為廣平王。

六月丁卯,有星孛于天船北。

秋八月戊辰,改大樂為大予樂。壬申晦,日有蝕之。詔曰:“朕奉承祖業,無有善政。日月薄蝕,彗孛見天,水旱不節,稼穡不成,人無宿儲,下生愁墊。雖夙夜勤思,而智能不逮。昔楚莊無災,以致戒懼;魯哀禍大,天不降譴。今之動變,儻尚可救。有司勉思厥職,以匡無德。古者卿士獻詩,百工箴諫。其言事者,靡有所諱。”

冬十月,蒸祭光武廟,初奏《文始》、《五行》、《武德》之舞。

甲子,車駕從皇太后幸章陵,觀舊廬。十二月戊辰,至自章陵。

是歲,起北宮及諸官府。京師及郡國七大水。

四年春二月辛亥,詔曰:“朕親耕藉田,以祈農事。京師冬無宿雪,春不燠沐,煩勞群司,積精禱求。而比再得時雨,宿麥潤澤。其賜公卿半奏。有司勉遵時政,務平刑罰。”

秋九月戊寅,千乘王建薨。

冬十月乙卯,司徒郭丹、司空馮魴免。丙辰,河南尹范遷為司徒,太仆伏恭為司空。

十二月,陵鄉侯梁松下獄死。

五年春二月庚戌,驃騎將軍東平王蒼罷歸藩;瑯邪王京就國。

冬十月,行幸鄴。與趙王栩會鄴。常山三老言于帝曰:“上生于元氏,愿蒙優復。”詔曰:“豐、沛、濟陽,受命所由,加恩報德,適其宜也。今永平之政,百姓怨結,而吏人求復,令人愧笑。重逆此縣之拳拳,其復元氏縣田租更賦六歲,勞賜縣掾史,及門闌走卒。”至自鄴。

十一月,北匈奴寇五原;十二月;寇云中,南單于擊卻之。

是歲,發遣邊人在內郡者,賜裝錢人二萬。

六年春正月,沛王輔、楚王英、東平王蒼、淮陽王延、瑯邪王京、東海王政、趙王盱、北海王興、齊王石來朝。

二月,王雒山出寶鼎,廬江太守獻之。夏四月甲子,詔曰:“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以象物,使人知神奸,不逢惡氣。遭德則興,遷于商、周;周德既衰,鼎乃淪亡。祥瑞之降,以應有德。方今政化多僻,何以致茲?《易》曰鼎象三公,豈公卿奉職得其理邪?太常其以礿祭之日,陳鼎于廟,以備器用。賜三公帛五十匹,九卿、二千石半之。先帝詔書,禁人上事言圣,而間者章奏頗多浮詞,自今若有過稱虛譽,尚書皆宜抑而不省,示不為諂子蚩也。”

冬十月,行幸魯,祠東海恭王陵;會沛王輔、楚王英、濟南王康、東平王蒼、淮陽王延、瑯邪王京、東海王政。

十二月,還,幸陽城,遣使者祠中岳。壬午,車駕還宮。東平王蒼、瑯邪王京從駕來朝皇太后。

七年春正月癸卯,皇太后陰氏崩。二月庚申,葬光烈皇后。

秋八月戊辰,北海王興薨。

是歲,北匈奴遣使乞和親。

八年春正月己卯,司徒范遷薨。

三月辛卯,太尉虞延為司徒,衛尉趙憙行太尉事。

遣越騎司馬鄭眾報使北匈奴。初置度遼將軍,屯五原曼柏。

秋,郡國十四雨水。

冬十月,北宮成。

丙子,臨辟雍,養三老、五更。禮畢,詔三公募郡國中都官死罪系囚,減罪一等,勿笞,詣度遼將軍營,屯朔方、五原之邊縣;妻子自隨,便占著邊縣;父母同產欲相代者,恣聽之。其大逆無道殊死者,一切募下蠶室。亡命者令贖罪各有差。凡徙者,賜弓弩衣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应用必备| 应城市| 崇州市| 通化县| 萍乡市| 武强县| 黄大仙区| 登封市| 宁蒗| 红河县| 大庆市| 永宁县| 边坝县| 庄河市| 甘肃省| 蕲春县| 青铜峡市| 兴山县| 林西县| 宁化县| 临潭县| 巧家县| 保山市| 日喀则市| 阜阳市| 南汇区| 红安县| 讷河市| 德惠市| 都兰县| 泽库县| 南安市| 容城县| 岗巴县| 剑川县| 荔浦县| 福泉市| 丹棱县| 合水县| 广水市| 潍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