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 后村詩話
  • 劉克莊
  • 7253字
  • 2015-12-20 17:08:50

《陳拾遺故宅》詩,至比之郭元振,唐人敬重拾遺如此。《文上人上方》云:“庭前猛虎臥,遂得文公廬。吾師雨花外,不下十年余。長者自布金,禪龕只晏如。”又云:“王侯與螻蟻,同盡遂丘墟。愿聞第一義,回向心地初。”此僧不知何人,必深于內典者。

《莫相疑行》:“男兒生無所成頭皓白,牙齒欲落真可惜。憶昨獻賦蓬萊宮,自怪一日聲輝赫。集賢學士如堵墻,觀我落筆中書堂。往時文彩動人主,此日饑寒趨路傍。晚將末契托年少,當面輸心背面笑。寄謝悠悠世上兒,不爭好惡莫相疑。”他人于“當面輸心背后笑”之下文必有余怨,公卒章優游閑暇,了無忿躓。

閬州絕句云:“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當時殿前兵無紀律如此。別篇云:“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必是子美自謂。

《楠木為風雨所拔》云:“倚江楠樹草堂前,故老相傳二百年。誅茅卜居總為此,五月仿佛聞寒蟬。東南飄風動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氣。”“滄波老樹性所愛,浦上童童一青蓋。”“虎倒龍顛委榛棘,淚痕血點垂胸臆。我有新詩何處吟,草堂自此無顏色。”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云:“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床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溪楠、屋茅為風所拔,不以草堂茅屋飄飖為憂,方有惜古木、庇寒士之意,其迂闊如此!

《天邊行》云:“九度將書向洛陽,十年骨肉無消息。”《大麥行》云:“大麥干枯小麥黃,婦女行泣夫走藏。”“問誰腰鐮胡與羌。”《苦戰行》云:“苦戰身死馬將軍,云是伏波之子孫。”:注馬璘也。《去秋行》云:“去秋涪江木落時,臂槍走馬誰家兒。到今不知白骨處,部曲有去皆無歸。”“戰場冤魂每夜哭,空令野營猛士悲。”此數篇皆可補史之缺文。但遂州白骨不歸者,失其姓名,當考。

《草堂》云:“弧矢暗江海,難為游五湖。不忍竟舍此,復來薙榛蕪。”“天下尚未寧,健兒勝腐儒。”此篇嘆還吳未可,重值浣花榛蕪,四松萬竹無恙,鄰里大官賓客喜歸,可見隨寓而安之意。于時天下未寧,固有“健兒勝腐儒”之句。卒章云:“飄飖風塵地,何地置老夫。”“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余。”其語意雍容閑暇,有雅人之深致。

《牽牛織女》篇云:“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神光竟難俟,此事終朦朧。颯然精靈合,何必秋遂通。”前人詠牛女所未及。

《壯游》詩押五十六韻,在五言古風中尤多悲壯語,如云:“往者十四五,出游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又云:“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東下姑蘇臺,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又云:“上感九廟焚,下憫萬民瘡。”“小臣議論絕,老病客殊方。”雖荊卿之歌,雍門之琴,高漸離之筑,音調節奏不如是之跌蕩豪放也。

《二角鷹》篇云:“惡鳥飛飛啄金屋,安得爾輩空其群,驅出六合梟鸞分。”子美前有《左綿畫角鷹》詩,此二鷹乃真本,非左綿畫本也。

《寫懷》篇云:“禍首燧人氏,厲階董狐筆。君看燈燭張,轉使飛蛾密。”注云:“燧人火化,而爭欲之心生;董狐直筆,而是非之端起。”其說甚新。

《可嘆》篇云:“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丈夫正色動引經,酆城客子王季友。”“貧窮老叟家賣屐,好事就之為攜酒。豫章太守高帝孫,引為賓客敬頗久。聞道三年未曾語,小心恐懼閉其口。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丑。”“時危可仗真豪俊,二人得置君側否。”詩言王季友誠賢士,但為太守客,當有獄市薤水之規,今三年恐懼不出口,何也?謂今且如此,使其在明君側,豈能補袞職之闕哉?客以默求容,主以默求賢,恐非篤論。然子美終以羲、和、禹、旦事業望王季,殊不可曉。末云:“吾輩碌碌飽飯行,風后力牧長回首。”乃知子美以風后、力牧自期,其抱負尤不淺矣。

《醉為馬墜》云:“騎馬忽憶少年時,散蹄迸落瞿塘石。白帝城門水云外,低身直下八千尺。”“向來皓首驚萬人,自倚紅顏能騎射。”“不虞一蹶終損傷,人生快意多所辱。”“朋知來問靦我顏,杖藜強起依僮仆。語盡還成開口笑,提攜別掃清溪曲。”“共指西日不相貸,喧呼且覆杯中淥。”此篇可見壯老健衰之異。末云:“何必走馬來為問,君不見,嵇康養生遭殺戮。”《南華》云:“魯有單豹者,巖居水飲,七十有童孺之色。不幸而遇餓虎殺而食之。有張毅者,高門縣薄,無不走也,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毅養其外而病攻其內,乃公卒章之意。

《遣懷》篇云梁孝王都邑之盛,及追懷與高適、李白同登吹臺,末有“撫孤”之句。公飄飖一羈旅,而葛帔練裙之念如此。高、李豈無厚祿故人,聞之得無愧乎!

《大覺蘭若》云:“一老猶鳴日暮鐘,諸僧尚乞齋時飯。”可見寺小僧貧之狀。

《折檻行》云:“嗚呼房魏不復見,秦王學士時難羨。”“千載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檻空嶙峋。婁公不語宋公語,尚憶先皇容直臣。”前思房魏,次援朱云,后憶婁宋,末云“尚憶先皇容直臣”,此必子美追懷諫省時論事不合,傷今思古而作。

《朱鳳行》云:“君不見,瀟湘之山衡山高,山巔朱鳳聲嗷嗷。側身長顧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勞。下愍百鳥在網羅,黃雀最小猶難逃。愿分竹實及螻蟻,盡使鴟鸮相怒號。”衡岳有朱鳥峰,此篇言朱鳥孤立無助,棲托雖高,不忍自求飽,必欲百鳥如黃雀之類在網羅者皆分竹實以及之,不暇計鴟鸮輩怒號矣。

《遣遇》篇云:“石間采蕨女,鬻菜輸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號。聞見事略同,刻剝及錐刀。貴人豈不仁,視爾如莠蒿。”夫死于役,僅存女婦采蕨鬻菜以輸官,夫民之窮甚矣,而官吏刻剝尤甚于錐刀,此不獨指里胥亭長輩,內自租庸使,外自觀察使,不得不受其責,故有“貴人豈不仁,視汝如莠蒿”之句,錄之以告居大位者。

《望岳》云:“南岳配朱鳥,禮秩自百王。歘吸領地靈,澒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蓋獨不朝,爭長屹相望。恭聞魏夫人,群仙夾翱翔。”望岳之作多矣,余行役過焉,款靈霄,坐悅亭,宿勝業寺累日,岳令與山中人謂余,為向道者,將以昧爽登絕頂,夕忽大雪,余猶攀緣而上,望上封咫尺雪,泥沒膝,不可行。然耳目之睹記,公詩真此山圖經也。

《謁玄元廟》、《次昭陵》二詩,俱嚴麗駿壯,為千古五言律詩典則。其歸美開基,責望守成,傷今思古,有無窮忠愛之義。

《與韋左丞》五言二篇,當以古風為勝。左丞名濟。又《與韋左相》律詩二十韻,頗稱其相業,此韋公名見素。《與張卿》二十韻,張卿名垍,說子,均弟。弟兄貴盛,遭漁陽之變,合門殉難,未足以報唐家,今相率北面而臣賊。垍,帝婿也,故明皇欲致之死。訖全要領,可謂失刑。

《寄高書記》云:“嘆息高生老,新詩日又多。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主將收才子,崆峒足凱歌。聞君已朱紱,且得慰蹉跎。”《憶李白》云:“不見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早歸來。”此二篇非高、李不敢當,非子美不能道。

《游何將軍山林》前首后半如云:“鮮鯽銀絲鲙,香芹碧澗羹。”又云:“萬里戎王子,何年別月支。”“漢使徒空到,神農竟不知。”注云:“何將軍常征西域,禽其王子歸,傳其地花草數種。”又云:“花妥鶯捎蝶,溪喧獺趁魚。”又云:“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何將軍,舊注莫詳其人,公詩有“將軍不好武,稚子總能文”之句,必勛貴中之好事者。

《遣興》云:“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天地軍麾滿,山河戰角悲。儻歸免相失,見日敢辭遲。”驥子,宗武小名,公稱之如此。公以其知客姓、誦翁詩為喜。又別篇云:“驥子春猶隔。”又云:“驥子最憐渠。”鐘情幼子如此,而無一字及熊兒,故余疑宗文失學。

《憶弟》云:“喪亂同吾弟,饑寒傍濟州。人稀書不到,兵在見何由。”又云:“百戰今誰在,三年望汝歸。”又《元日寄妹》云:“近聞韋氏妹,近在漢鐘離。”“春城回北斗,郢樹發南枝。不見朝正使,啼痕滿面垂。”公流落顛沛,而一念不忘弟妹。內云:“百戰今誰在,三年望汝歸。”又云:“不見朝正使,啼痕滿面垂。”讀之感慨。不但隆友愛而厚倫紀,其怨離亂而思承平,以不見朝正使為恨,言四方表章未達行在,恐未有見妹之期耳。

《聞官軍臨賊》篇,二十韻,多佳句。如云:“泰山當警蹕,漢苑入旌旄。路濕羊腸險,云橫雉尾高。”可見崎嶇巴蜀,播遷梁益,乘輿危迫之狀。“元帥歸龍種,司空握豹韜。”注云:“廣平王為元帥,郭汾陽副之。”“前軍蘇武節,左將呂虔刀。”其敘時事,甚悲壯老健。未云:“家家賣釵釧,只待獻春醪。”寧賣釵釧以易香醪,可見時人厭亂之極。

《贈嚴閣老》云:“客禮容疏放,官曹可接聯。新詩句句好,應任老夫傳。”嚴武雖跌蕩不羈,然能客杜陵,亦豪杰之士。其詩往往附見杜集,所謂“句句好”之評,亦非過情之譽。

《送郭中丞》云:“箭入昭陽殿,笳吟細柳營。內人紅袖泣,王子白衣行。”詳此二聯,必是述代宗幸陜之事。

《春宿左省》云:“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岑參《寄左省杜拾遺》篇云:“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薇。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白發悲花落,青云羨鳥飛。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岑、杜同在諫省時,兩宮蒙塵,時事可言者多矣,杜云“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岑云“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岑有愧于杜多矣。

《秦州》五言二十首,內云:“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家。馬驕珠汗落,胡舞白蹄斜。”古注:“白蹄,胡名。”又云:“鼓角緣邊郡,川原欲夜時。”“萬方聲一概,吾道竟何之。”又云:“傳道東柯谷,深藏數十家。”“瘦地翻宜粟,陽坡可種瓜。”又詩云:“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何時一茅屋,送老白云邊。”唐人游邊之作,數十篇中間有三數篇,一篇中間有一二聯可采。若此二十篇,山川城郭之異,土地風氣所宜,開卷一覽,盡在是矣。網山《送蘄帥》云:“杜陵詩卷是圖經。”豈不信然!《鼓角》篇云:“萬方聲一概,吾道竟何之。”聽角者多矣,孰知此言之悲哉!

《示侄佐》云:“嗣宗諸子侄,早覺仲容賢。”舊注:“佐草堂在東柯谷。”又三首,內云:“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又云:“甚聞霜薤白,重惠意如何。”佐別業有黃粱,又有霜薤,分遺尊老,其生理必小康者。

《阮隱居致薤》云:“盈筐承露薤,不待致書求。束比青芻色,圓齊玉箸頭。衰年關鬲冷,味暖腹無憂。”公轉側兵火間,饑寒襤縷。以詩考之,如薇、如蕨、如薤、如筍、如韮、如蒼耳、如萵苣,皆入賦詠,真成一菜肚老人矣!然公于菜中尤重薤,有“味暖腹無憂”之句,非嗜生冷者。貴人日費萬錢,或一生食萬羊。子美晚途以耒陽令饋白酒牛肉暴卒,豈若常蔬茹乎!

《客至》云:“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飱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此篇若戲效元白體者。

嚴武《答杜二》云:“臥向巴山落月時,兩鄉千里夢相思。可但步兵偏愛酒,也知光祿最能詩。江頭赤葉楓愁客,籬外黃花菊對誰。跂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勝悲。”嚴公詩亦佳作,豈近朱者赤耶!杜有《別嚴公》五言云:“江村獨歸去,寂寞養殘生。”可見子美潔于去就之際。

《懷舊》云:“地下蘇司業,親情獨有君。那因喪亂后,便有死生分。老罷知明鏡,悲來望白云。自從失詞伯,不復更論文。”源明得卒章十字,可以不朽矣!

《題玄武禪師屋壁》云:“錫飛常近鶴,杯渡不驚鷗。”玄武師未詳。

《贈李白》云:“豈有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若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游,相期拾瑤草。”公與岑參、高適詩,皆人情世法,惟與謫仙唱和,皆世外一種說話。

《別房太尉墓》云:“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用事極精切。

《自閬赴蜀》云:“棧懸斜避石,橋斷卻尋溪。”《山館》云:“山鬼吹燈滅,時人語夜闌。”蜀道荒僻如此。

《呈嚴公》云:“胡為來幕下,只合在舟中。”又云:“老妻憂坐痹,幼女問頭風。”又云:“寬容存性拙,翦拂念途窮。”又云:“曉入朱扉啟,昏歸畫角終。”此篇曲盡幕府賓主情誼。

《春日江村》云:“赤管隨王命,銀章付老翁。豈知牙齒落,名在薦賢中。”注:《漢官儀》,丞郎月給赤管大筆一雙。公時以虞部參謀服緋,故其辭如此。卒章未免有《周南》留滯之嘆。然微而婉。

《江上值水》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前兩句自負不淺,卒章乃推尊陶、謝,可見前哲服善不爭名之意。

《寄杜位》云:“逐客雖皆萬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玉壘題書心緒亂,何時更得曲江游。”此篇言位“近聞寬法離新州”。注云:位京中宅近西樓。按新州今屬廣東,去京師遠。卒章思與位復游曲江,則非京師之新州矣,當詳考。

《登高》云:“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二聯不用故事,自然高妙,在樊川《齊山九日》七言之上。

《十二月一日云安縣》云:“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又云:“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船何郡郎。”此二聯真縣圖也。

《哭鄭司戶蘇少監》云:“豪杰誰人在,文章掃地無。”此篇二十韻,錄一聯于此。

《聞河北節度入朝口號》云:“喧喧道路多歌謠,河北將軍盡入朝。始是乾坤王室正,卻教江漢客魂銷。”又云:“北道諸公無表來,茫然庶事遣人猜。”又云:“燕趙休矜出佳麗,宮闈不擬選才人。”讀杜集至三十卷,多厭亂離憤嫉跋扈之作,此口號十二篇,以河北節將入朝為喜,以北道無表為猜,欲漁陽突騎邯鄲兒之歸闕,欲主上如周宣、漢武,欲諸公為孝子忠臣,真一飯不忘君者。天寶禍亂自燕趙始,今安史已無噍類,燕趙佳麗可開選色之場矣,子美方有“宮闈不擬選才人”之句,所謂舉筆不忘規諫者耶。

《終明府水樓》云:“絕壁過云開錦繡,疏松隔水奏笙簧。”此聯未經人道。

《別李八秘書》云:“反氣凌云在,妖星下直廬。”又云:“不才同補袞,奉詔許牽裾。”又云:“御鞍金騕褭,宮硯玉蟾蜍。”此篇三十韻,敘舊頗詳,秘書不書名,必是與公同扈從入蜀者。觀“不才同補袞,奉詔許牽裾”之句,似與公同諫省。“金騕褭”、“玉蟾蜍”,近臣方有此賜,史失其名,當考。

《孤雁》云:“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讀此篇便見得鮑常輩止是小家數。

《吾宗》篇云:“吾宗老孫子,質樸古人風。耕鑿安時論,衣冠與世同。”昔溫公約康節服深衣,答云:“如今人,只服今衣。”溫公不能強。

《溪上》云:“塞俗人無井,山田飯有沙。”瀼西土風。

《八月十六夜》云:“河漢近人流。”絕佳。

《秋興》云:“聞道長安似奕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直北關山金鼓振,征西車馬羽書遲。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公詩敘亂離,多百韻,或五十韻,或三四十韻,惟此篇簡而切。

《社日》云:“今日江南老,他時渭北童。”又云:“鹓鷺回金闕,誰憐病峽中。”羈旅懷故鄉,老大憶髫年,人之至情也。公生長韋、杜,老逢社日,百官朝天,公獨病臥峽中,情見乎辭如此。

《詠懷古跡》內先主孔明廟云:“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又云:“萬古云霄一羽毛。”又云:“伯仲之間見伊呂。”臥龍公沒已千載,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許之。如云“萬古云霄一羽毛”,如儕之伊呂伯仲間,而以蕭曹為不足道,此論皆自子美發之。考亭、南軒近世大儒,不能發也。昭君村云:“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亦佳句。

《諸將》篇云:“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升平。”其責望諸將深矣。此篇謂張仁亶筑三城,本欲掃平吐蕃,豈知乃用以救朔方,言九節度之敗。

《宗武生日》云:“詩是吾家事。”又云:“覓句新知律。”乃翁稱之如此,而宗武詩無一字存者,不若蘇叔黨有集行世。

《有感》云:“諸侯春不貢,使者日相望。”又云:“不過行儉德,盜賊本王臣。”又云:“領郡輒無色,之官皆有詞。愿聞哀痛詔,端拱問瘡痍。”此三數聯略見當日時事,使者相望而不貢自若,必是內租庸外觀察諸使符牒督賦急于星火,領郡之官者皆憚行與。至于欲以儉德化盜賊為王臣,又欲下哀痛詔以問瘡痍,唐人惟元結、陽城有此意,公于《舂陵行》至比之華星秋月,不刊之言也。

《東屯》云:“筑場憐蟻穴,拾穗許村童。”可見民胞物與之意。

《柳司馬至》云:“有使歸三峽,相過問兩京。函關猶出將,渭水更屯兵。設備邯鄲道,和親邏些城。幽燕唯鳥去,商洛少人行。”公去國萬里,逢人輒問兩京,此數聯是大歷間事。

《元日示宗武》云:“汝啼吾手戰,吾笑汝身長。”前有“明年共我長”之語,此又云“吾笑汝身長”,見愛子長成而喜,忽憶江東弟不見而悲,其慈愛如此。

《放船出峽四十韻》,按公天寶十五載入蜀,凡十三年,羈旅非一處,而在夔最久,至大歷三年始出陜之江陵,又二年卒于耒陽。蜀中諸詩,惟夔最多,四十韻反復曲折,若不忍去云安者。

《贈起居田舍人澄》詩云:“舍人退食收封事,宮女開函近御筵。”唐以舍人給事中書匭事。又云宮女開函,以所投封事奏御史。又云:“晴窗點檢白云篇。”注云:“謂武帝《秋風詞》也。”

張垍雖為詞臣,恩澤厚耳。今有“黃麻似六經”之句,莫之改聞。此篇押十六韻,敘垍富貴及交游之情,若甚親密,然卒章若自拔于疏外,無附麗之意,與《別韋左丞》詩云:“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若甚德韋公者。然末句云:“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公自植立,每如此。

《哀王孫》云:“長安城頭頭白鳥,夜飛延秋門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待同馳驅。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亂世惟富貴尤難全。

“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中原消息斷,黃屋今安否。”去蜀之吳楚,身與妻子弟妹未知逃生之所,而以“中原消息斷,黃屋今安否”為憂,此山谷所以有“長使詩人拜畫圖,煎膠續弦千古無”之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县| 紫阳县| 肇庆市| 南江县| 临桂县| 荔浦县| 海淀区| 新密市| 基隆市| 高安市| 甘德县| 仪征市| 宁夏| 离岛区| 乌苏市| 鄂州市| 和静县| 淮安市| 兴义市| 台湾省| 辽宁省| 鹤壁市| 桐梓县| 玉树县| 安西县| 高尔夫| 罗源县| 菏泽市| 沈丘县| 泗水县| 绥宁县| 井冈山市| 蒙阴县| 抚顺市| 龙川县| 垣曲县| 板桥市| 田东县| 崇义县| 浙江省| 临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