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 弘道書
  • 費密
  • 1112字
  • 2015-12-20 17:04:10

圣賢事業圖宋干道庚寅李元綱著

歷代圣賢傳大中至正之道行之萬世而無弊: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顏子、曾子子思孟子明道、伊川

獨行圣賢其道可救一時不可傳于萬世:伯夷、柳下惠荀況、揚雄

獨行圣賢其道可救一時不可傳于萬世:瞿曇、老聃楊朱、墨翟

圣賢事業圖謂歷代圣賢傳大中至正之道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居中瞿曇老聃楊朱墨翟居右似矣以伯夷柳下惠荀況揚雄居左配之何也伯夷柳下惠圣人之所稱未嘗不大中至正所謂異于是者有時伯夷可有時柳下惠可非如后世之佛老不同道也至荀況揚雄乃孟軻一流人自漢至唐未嘗別或稱荀孟或稱楊孟宋始以王安石程顥程頤各接孟軻遂加詆黜此歸有光所力辨也且佛老以為不可傳今其人林林郡邑以為可救一時佛老之可救一時者安在其論之難通所未能解若削七十子與漢唐而以顥頤上繼自以為道統乃宋世妄論夫堯舜至于宋三千年聞道纔有十四人由堯舜至于湯五百有余歲由湯至于文王五百有余歲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歲帝舜之稷契夔龍垂益殷之傅說甘盤伊陟箕子即孟軻所稱皐陶伊尹萊朱太公望散宜生皆在所棄而程顥兄弟并時而接逮于南渡源源而來古何圣人之少而宋何圣人之多也恐皆杜撰臆說此未免深有罪于圣門七十子與歷代帝王及公卿賢喆也可深痛哉

三教一源圖陶九成錄

○儒:理健仁、義信: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順禮、智

性陰真、靜本:不思而得不勉而中

陽知、覺

命用執中、惟一妙合:無物不有無時不然

體神明、虛靈

○釋:戒健行、相識:觀心無常觀古無我

順受、色

定陰念、根正:不與法縛不事法脫

陽覺、力

慧用精進、解脫圓覺:圓同太虛無欠無賒

體清靜、真如

○道:精健干、元貞: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順亨、利

炁陰金、水土:窈窈冥冥天地同生

陽木、火

神用無形、無名自然: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體無情、無為

此圖見陶九成輟耕錄不知其所從來觀柳宗元送元十八山人序云學孔氏者黜老子學老子者黜孔氏其后有釋氏固學者所怪駭舛逆其尤者也河南元生其為學恢博而實統數取向之所以異者通而同之據此則儒與二氏混而相比雖起于梁至唐中葉始盛未曉有圖否也輟耕之圖則宋后之說何以知之圖言理為先而繼以性命終之以妙合先圣賢易曰干健也坤順也干陽物也坤陰物也干道變化各正性命干以易知坤以簡能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是乾坤健順陰陽一而已理性命皆在乾坤之內何得以健順屬理而陰陽屬性哉至于體用出參同契本于黃老之人古經并無此言宋周惇頤通書后有太極圈南宋朱熹移于通書之前盛稱之通書云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胡直曰既言五行陰陽一太極太極本無極是無極二五殆無不合也又何待妙合而凝胡直之言可深長思也自來性理之說興發源二氏始以理為至極而居未有天地之先圣門何嘗有此諸公別立支派名為道學觀此圖世遂以儒之

道統正系圖

伏義神農黃帝唐堯爻舜夏禹商湯文王武王、周公孔子顏子、曾子子思孟子濂溪明道、伊川朱子、陸子陽明

道統問[見周汝登圣學宗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许县| 凌源市| 厦门市| 多伦县| 沂南县| 丁青县| 璧山县| 禄劝| 临安市| 灵川县| 太白县| 石阡县| 丹巴县| 巫溪县| 新丰县| 丹阳市| 廊坊市| 广宗县| 额敏县| 丁青县| 深圳市| 鄂托克前旗| 营口市| 中阳县| 聂荣县| 余姚市| 三亚市| 杭锦旗| 保靖县| 饶河县| 凤山市| 建瓯市| 凤冈县| 汉中市| 连州市| 刚察县| 若尔盖县| 沧源| 兴和县| 广西| 富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