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9章

  • 廣弘明集
  • 佚名
  • 2657字
  • 2015-12-20 16:45:41

弘曰。一悟之談常謂有心。但未有以折中異同之辯。故難于厝言耳。尋覽來論所釋良多。然猶有未好解處。試條如上為呼可容。此疑不既。欲使彼我意盡覽者。泠然又對無兆兼當造膝。執筆增懷。真不可言

王弘敬謂答王衛軍問

問曰。由教而信而無入照之分。則是闇信圣人耶。若闇信圣人理不關心。政可非圣之尤。何由有日進之功

答曰。顏子體二未及于照則向善。已上莫非闇信。但教有可由之理。我有求理之志。故曰關心。賜以之二。回以之十。豈直免尤而已。實有日進之功

問曰。暫知為假。知者。則非不知矣。但見理向淺。未能常用耳。雖不得與真知等照。然寧可謂無入照之分耶。若暫知未是見理。豈得云理暫為用。又不知以何稱知

答曰。不知而稱知者。政以假知得名耳。假者為名非暫知如何。不恒其用豈常之謂。既非常用。所以交賒相傾。故諫人則言政理悅已則犯所知。若以諫時為照。豈有悅時之犯。故知言理者浮談。犯知者沈惑。推此而判。自圣已下無淺深之照。然中人之性有崇替之心矣

問曰。教為用而累伏。為云何伏耶。若都未見理專心闇信。當其專心唯信而已。謂此為累伏者。此是慮不能并。屬此則彼廢耳。非為理累相權能使累伏也。凡厥心數孰不皆然。如此之伏根本末異。一倚一伏循環無已。雖復彌久累何由滅

答曰。累伏者屬此則廢彼。實如來告。凡厥心數孰不皆然。亦如來旨。更恨不就學人設言而以恒物為譏耳。譬如藥驗者疾易痊。理妙者吝可洗。洗吝豈復循環。疾痊安能起滅。則事不侔居然已辨。但無漏之功。故資世俗之善。善心雖在五品之數。能出三界之外矣。平叔所謂冬日之陰。輔嗣亦云。遠不必攜。聊借此語以況入無果無阻隔。靈運自一悟理。質以經誥??芍^俗文之談。然書不盡意。亦前世格言。幽僻無事聊與同行道人。共求其衷猥辱高難。辭微理析莫不精究。尋覽彌日欣若暫對。輒復更伸前論。雖不辯酬。釋來問且以示懷耳。海嶠岨迥披敘無期。臨白增懷。眷嘆良深。謝靈運再拜

王衛軍重答書

更尋前答。超悟亦不知。所以為異。政當爾已。送示生公此間道人。故有小小不同。小涼當共面盡。脫有厝言。更白面寫未由寄之。于此所散猶多

竺道生答王衛軍書

究尋謝永嘉論。都無間然。有同似若妙善。不能不以為欣。檀越難旨甚要。切想尋必佳通耳。且聊試略取論意以伸欣悅之懷。以為茍若不知焉能有信。然則由教而信。非不知也。但資彼之知理在我表。資彼可以至我。庸得無功于日進。未是我知。何由有分于入照。豈不以見理于外非復全昧知不自中未為能照耶

與安成侯嵩書

姚興

吾曾以己所懷疏條摩訶衍諸義。圖與什公平詳厥衷。遂有哀。故不復能斷理。未久什公尋復致變。自爾喪戎相尋無復意事。遂忘棄之。近以當遣使送像。欲與卿作疏。箱篋中忽得前所條本末。今送示卿。徐徐尋撫。若于卿有所不足者。便可致難也。見卿未日并可以當言笑

吾前試通圣人三達觀以咨什公。公尋有答。今并送。往請此事皆是昔日之意。如今都無情懷。如何矣

通三世論

曾問諸法師明三世或有或無。莫適所定。此亦是大法中一段處所而有無不泮。情每慨之。是以忽疏野懷聊試孟浪言之。誠知孟浪之言不足以會理。然胸襟之中欲有少許意。子不能默已。輒疏條相呈。匠者可為折衷。余以為三世一統循環為用。過去雖滅其理常在。所以在者。非如阿毗曇注言。五陰塊然喻若足之履地。真足雖往厥跡猶存。當來如火之在木。木中欲言有火耶。視之不可見。欲言無耶。緣合火出。經又云。圣人見三世。若其無也。圣無所見。若言有耶。則犯常嫌明過去未來雖無。眼對理恒相因。茍因理不絕圣見三世無所疑矣

什法師答

雅論大通甚佳。去來定無此作不通。佛說色陰。三世和合總名為色。五陰皆爾。又云。從心生心。如從谷生谷。以是故知。必有過去無無因之咎。又云。六識之意識。依已滅之意為本而生意識。又正見名過去業未來中果法也。又十力中第二力知三世諸業。又云。若無過去業則無三途報。又云。學人若在有漏心中。則不應名為圣人。以此諸比。固知不應無過去。若無過去未來則非通理經。法所不許。又十二因緣是佛法之深者。若定有過去未來則與此法相違。所以者何。如有谷子地水時節牙根得生。若先已定有則無所待有。若先有則不名從緣而生。又若先有則是常倒。是故不得定有不得定無。有無之說唯時所宜耳。以過去法起行業。不得言無

又云。今不與目對。不得言有。雅論之通甚有佳致。又大品所明。過去如不離未來現在如。未來現在如亦不離過去如。此亦不言無也。此實是經中之大要。俟得高對通復盡之。通不住法住般若眾生之所以不階道者有著故也。是以圣人之教恒以去著為事。故言以不住般若。雖復大圣玄鑒應照無際。亦不可著。著亦成患。欲使行人忘彼我遺所寄。泛若不系之舟。無所倚薄則當于理矣

通圣人放大光明普照十方

圣人之教。玄通無涯。致感多方。不可作一途求。不可以一理推。故應粗以粗。應細以細應。理固然矣。所以放大光明現諸神變者。此應十方諸大菩薩將紹尊位者耳。若處俗接粗。復容此事耶。阿含經云。釋氏之處天竺四十余載。衣服飲食受諸患痛。與人不別。經又云。圣人亦入鹿馬而度脫之當在鹿馬。豈異于鹿馬哉。若不異鹿馬應世常流。不待此神變明矣。每事要須自同于前物。然后得行其化耳

通三世

眾生歷涉三世。其猶循環。過去未來雖無眼對。其理常在。是以圣人尋往以知往。逆數以知來

通一切諸法空

夫道者以無為為宗。若其無為。復何所有耶

安成侯姚嵩表

臣言。奉珠像承。是皇后遺囑所建。禮覲之日永慕罔極。伏惟感往增懷。臣言。先承。陛下親營像。事每注心延望遲冀。暫一禮敬不悟圣恩垂及。乃復與臣供養此像。既功寶并重。且于制作之理擬。若神造中來。所見珠像誠當奇妙。然方之于此信復有間瞻。奉踴躍實在無量。夫受乾施者無報。蒙恩隆者無謝。雖欲仰陳愚誠。亦復莫知所盡。臣言

臣言。奉陛下所通諸義。理味淵玄辭致清勝。簡詣踰于二篇。妙盡侔乎中觀。詠之玩之。紙已致勞而心猶無厭。真可謂當時之高唱累劫之宗范也。但臣頑闇思不參玄。然披尋之日真復詠歌弗暇不悟。弘慈善誘乃欲令參致問難。敢忘愚鈍輒位敘所懷。豈曰存難。直欲咨所未悟耳。臣言

臣言。上通三世甚有深致。既已遠契圣心。兼復抑正眾說。宗涂亹亹超絕常境。欣悟之至。益令賞味增深。加為什公研該兼備。實非愚臣所能稱盡。正當銘之懷抱以為心要耳。臣言

臣言。上通不住法住般若義云。眾生所以不階道者。有著故也。圣心玄詣誠無不盡。然至乎標位六度。而以無著為宗。取之于心誠如明誨。即之于事脫有未極。夫無著雖妙似。若有不即真兩冥。有不即真兩冥。恐是心忘之謂耳。竊尋玄教如更有以。謹牒成言以攄愚見。故經云。以無所舍法具足檀波羅蜜。以此三事不可得故。三者既冥有無。無當無當之理即同幻化。以此而推。恐不住之致。非直忘彼我遺所寄而已

難上通圣人放大光明普照十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靖县| 大渡口区| 延安市| 旬阳县| 彩票| 惠东县| 宁夏| 花垣县| 抚松县| 东乡县| 上饶市| 新巴尔虎右旗| 景洪市| 亚东县| 赤水市| 石棉县| 江津市| 齐齐哈尔市| 镶黄旗| 英吉沙县| 景东| 富蕴县| 南江县| 清水河县| 哈密市| 鹤山市| 诸暨市| 千阳县| 云霄县| 靖州| 忻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荃湾区| 明光市| 江山市| 周宁县| 马山县| 安塞县| 巨鹿县| 博爱县|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