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1章

  • 宮女卷
  • 佚名
  • 3452字
  • 2015-12-20 16:15:12

自從到了爇河之后,肅順頗受咸豐倚重,尚書頭銜之外,更加了大學士及贊襄政務大臣的名義,嚴然就是宰輔的地位。這一次領頭抗辯,還不等兩宮太后裁示,便把董元醇的奏章交給軍機處駁回。老好人慈安倒還罷了,眼高氣傲的慈德卻不肯善罷甘休。

留在北京與外國交涉的恭親王奕訴,是咸豐的親弟弟,很有才能,別號叫“鬼子六”,一直受咸豐排擠。現在慈德要奪權,那就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就拉攏。當即密詔奕訴前來爇河奔喪,在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中,定下誅除肅順等人的大計,慈禧然后又馬上與手握兵權的情人榮祿取得聯系,布置既定,下旨回鑾。

一八六一年九月二十三日,由肅順護送著咸豐的靈樞先行,第二天兩宮大后偕小皇帝由載垣、端華等扈從,打從捷徑日夜兼程,比肅順先一步趕回京城。第二天就把由醇親王奕-,也就是慈禧妹妹蓉兒的丈夫,預為擬定圣旨,洋洋灑灑地向天下臣民宣示:先帝蒙塵,崩逝行宮,肅順等人擅權抗旨,欺膜孤兒寡婦,說是:“伊等辜負先帝厚恩,若再事姑容,何以仰對在天之靈?又何以服天下公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顧命八大臣-一逮捕治罪。緊接著任命奕訴為議政王,奕訴立即以“咆哮狂肆,目無君上,抗旨違法,離間宮幃”等罪名,賜令載垣、端華自盡,而肅順則被斬首抄家,其他五人分別革職充軍。慈禧太后以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寡婦,使滿朝文武驚惶駭異,面對著仆萄滿殿的文武百官,慈禧清楚地感到登上權力頂峰的快意和滿足。當時慈安住在東邊的綏履殿,慈禧住在西邊的平安宮,因此被分別稱為“東太后”和“西太后”。又把皇帝的年號由“祺祥”改為“同治”,寓有兩宮太后共同治理的意思。

慈禧太后春秋正盛,權力、物欲、情欲各方面的需求部表示得相當強烈,慈安則恰好相反。原來咸豐還是大阿哥的時候,原本以太常寺少卿富泰的女兒為嫡福晉,可惜她命薄福薄,在丈夫即帝位的前一年便一病不起,咸豐即位后,便收了她身邊的侍婢為貞嬪,后來就被冊封為孝貞皇后,即現在的慈安。慈安生性柔順,又未嘗學問,所有奏摺不但全由慈禧太后批閱,還得唇焦舌躁地向慈安解釋其中的意思,慈安覺得十分厭煩,便說;“妹子!凡事兒你就看著辦吧!得空兒把大概的意思跟我說說,實在忙不過來也就算啦!”就這樣名義上是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實際上成了慈禧一人獨攬一切朝政。

慈禧掌權后,進一步扶植自己的親信勢力,樹立自己的威信。比如授予曾國藩節制四省的重責大任,賦予他征討太平天國的一切權柄。終于在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攻克金陵,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

又大力支持一批新貴舉辦的洋務運動,于是北京同文館、上海廣方言館、江南制造局、馬尾造船廠、天津機器廠等等相繼成立。一時間,開學堂、購軍艦、買機器、設炮臺、翻譯書籍、派遣留學生等工作都次第展開,給這個已十分古老的國家,裝點了一些新氣象。

依依高處不勝寒,慈禧太后也有很深的寂寞孤單感。同治乙丑會試,試題是“蘆筍生時柳絮飛”,慈禧也就此題擬定了一首詩:

南蒲篙三尺,東風笛一聲;

笛聲連夜雨,萍蹤故鄉情。

另外同治癸酉年會試,試題是“江南江北青山多”,慈禧也就此題擬了一首詩:

雨后螺深淺,風前雁往還;

舍連春水泛,峰雜夏云間。

這些都流露出她很深很深的對童年的追憶,追憶那時無憂無慮的生活,追憶那里的山山水水。慈禧正當壯年,守著寡,自有難言,的苦處。早在圓明園中就已經與榮祿陳倉暗渡,于今地位尊榮,反_倒不便于常常往來,慈禧只好就地取材,把滿腔欲火渲泄在太監安得海的身上。據說安得海有“-毒之術”,更服用了一種特制的村藥,能夠使陽道復生,于是慈禧與安得海在宮中無法無天,惹得恭親王奕訴、慈安、小皇帝聯成一氣,密詔山東巡撫丁寶幀,趁安得海招搖出京,路過山東的時候,抓起來就地正法,大大地傷了慈禧的心,吃了個啞巴虧。

同治十二年同治帝大婚,在前一年選后時,慈禧所中意的察富氏只當了慧妃,而選了慈安中意的人為后,也使慈禧氣惱不已,因此便對皇后阿魯特氏處處挑剔,年輕氣盛的同冶對母親的橫加干預閨房之私頗為反感,因而獨宿乾清宮以示抗議,使慈禧更加煩憂。繼而同治在不肖太監與無恥佞臣的引誘下微服出游妓院,染患梅毒,不治身亡。

慈禧立即意識到這是她進一步加強權力的機會。同治死后,理應由他的后輩“溥”字輩中選一人為帝,然而慈禧卻決定由四歲的載-入承大統。載-是同治帝的堂弟,慈禧妹妹的兒子,一來沾親帶故,二來如果由“溥”字輩的人入承大統,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地位愈尊,與皇帝的距離就愈遠,從中躁縱,多所不便。立載字輩則可仍為皇太后,可再度訓政。那天慈禧召集親貴大臣,一面吸著淡巴菰,一面慢條斯理地說;“醇親王之子載-生性聰慧,必能繼承大統,吾欲立之,卿等以為如何?”這些人都領略過她的厲害手段,一個個唯唯諾諾,四歲的載-成了光緒帝,慈禧再度垂簾。

也有傳說,說載-慈禧的私生子,是她與榮祿私通的產物,生下后由妹妹幫她帶大。甚至還有人說這孩子是北京京華飯店堂倌史集的種子,或者他的父親就是戲子楊月樓。

慈禧正在為自己的這一步棋洋洋得意的時候,接下去發生的一件事情使她進一步認識到權力的重要性。

那天,慈安自作聰明地對慈禧說:“吾姐妹今已老矣!早晚歸天仍會服侍先帝咸豐。吾二人相處二十年,始終同心,無一語勃-,這里有一樣東西,是過去先帝咸豐交給我的。”說著從袖中怞出一紙,遞給慈禧,慈灣一看,勃然變色,只見上面寫著:

西宮母以子貴,不得不并尊為太后,然其人絕非可倚信者,即不有事,汝亦當專決;彼果安份無過,自當始終曲全恩禮,若其失行彰著,汝可召集近臣,將朕此旨宣示,立即賜死,以杜后患。

慈安索回遺詔,慈禧已經嚇出一身冷汗,只聽慈安喃喃說道:“吾今日可以向先帝復命矣!”說著將遺詔放在燭上燒掉了。

從此慈禧心存戒懼,無復過去的驕縱,同時殺機迅速升起。過了幾天,慈安吃了慈禧弟媳送來的點心,就此死去。到中法戰爭以后,慈禧又以“因循貽誤”的罪名,免除恭親王奕訴的一切權力。于是慈禧唯我獨尊的局面奠定下來。光緒皇帝大婚以后,在形式上慈禧已把政權交給了皇帝,然而皇帝的“起居服御”乃至于朝廷的“軍國機宜”,仍然在慈禧的掌握之中,光緒帝很想有一番作為,于是如火如荼的維新運動便興起了,新興的勢力與保守的勢力由對立而火拼,最后是維新變法灰飛煙滅,慈禧太后第三度垂簾聽政,而且這次與前兩次不同,前兩次都還有一個小皇帝坐在朝堂上,她是隔著簾兒在旁遙控,這次是把光緒抓起來,自己坐到朝堂上處理政事,因而這次又叫“臨朝聽政”,或者“親政”。

六十開外的慈禧已經成為舊勢力的核心,她先是想利用義和團運動來對抗洋人,結果在八國聯軍侵華過程中,自己狼狽逃到西安,一面下令清軍斬殺義和團,一面派李鴻章簽訂《辛丑條約》,說什么“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國主義的走狗。二十世紀初,全國上下紛紛要求革新,革命浪潮風起云涌,光緒帝囚禁在瀛臺,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慈禧太后居然說出:“寧亡外人,不與家奴!”這種混帳透頂的話。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日,慈禧在宮中爇爇鬧鬧地度過了她七十四歲的生日,忙累了一天津神已感不支,夜里又貪看慶祝的焰火節目,初冬時節霜寒露重,上了年紀的人受了一點風寒,第二天便渾身酸疼,臥床不起,病了十來天了,病情不見好轉,這時她念念不忘光緒,時刻派人打探光緒的情況,有人報告她,光緒聽說她病重不起后,喜形于色,她默念著:“我不能比皇帝先死!”她身邊的人也老是想著倘若大后有個三長兩短,而皇帝仍然健在。他們哪里還有活命的機會,于是在十月二十一日上燈時分,紫禁城里敲起了喪鐘,好端端的光緒皇帝突然駕崩。二十二個小時后,慈禧也離開了人間,彌留之際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不要再讓婦人當國!”

終慈禧一生,在英法聯軍攻北京之前,中國向以天朝自居,此后便覺得洋鬼子的槍炮不容忽視;中日甲午戰爭以后,海軍一敗涂地,開始對洋人產生一種痛恨的心理,終至割地求和;經過八國聯軍的一陣猛攻猛打,中國的尊嚴與信心已經徹底被擊潰,到日俄兩國作戰,中國竟劃出東北給他們做戰區。

在慈禧七十歲生日,章太炎寫下的這副對聯廣為流傳: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時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拋,只顧一人歌慶有;

五旬割琉球,六旬割臺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

據史實考證:滿清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以“七大恨事”為借口向明朝開戰,許多仍忠于明朝的藩屬,便起而與努爾哈赤作戰,其中尤以葉赫那拉部族奮戰最力,及至被滅,青壯男丁盡被屠戮。首領楊古臨刑時曾恨恨地說;“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州!”有人說葉赫那拉蘭兒,也就是慈禧的所作所為,正應證了這一句臨刑時狠毒的咒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南县| 元江| 龙岩市| 将乐县| 聂拉木县| 安达市| 平邑县| 茂名市| 县级市| 察雅县| 报价| 长海县| 宁化县| 横峰县| 安丘市| 泸溪县| 建始县| 许昌县| 兖州市| 杨浦区| 乐亭县| 林周县| 常德市| 滦平县| 宿迁市| 晋宁县| 高青县| 新宾| 鹤峰县| 和平区| 五华县| 克东县| 新兴县| 营口市| 长葛市| 临沧市| 高阳县| 阿拉善左旗| 尼木县| 桓台县| 无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