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3章 陳璸

  • 碑傳選集
  • 錢儀吉
  • 3082字
  • 2015-12-20 15:02:41

追授禮部尚書署閩浙總督福建巡撫清端陳公璸傳

陳清端公傳

福建臺灣府臺灣縣邑侯陳公功德碑記

升授偏沅巡撫都察院臺廈道陳公去思碑

追授禮部尚書署閩浙總督福建巡撫清端陳公璸傳吳蘭修

陳璸,字文煥,號眉川;??等恕S追f異,好學(xué);為人清介簡重。

康熙癸酉,登賢書。甲戌,成進(jìn)士(「府志」),授福建古田令。以才能,調(diào)臺灣。有惠政:貧民渡海謀生,苦船丁要索;禁革之(見任蘭枝「南樓文集」)。四十二年行取,授刑部主事;遷本部員外郎,又遷郎中。

四十八年,充會試同考官;出任四川提學(xué)道。圣祖仁皇帝誡飭四川官員加派恣肆,諭及璸任學(xué)道操守清廉。福建巡撫張伯行奏請以璸為臺灣廈門道,上從之(「舟車聞見錄」)。道臣兼理學(xué)校,璸至以興化易俗為先;鼎新學(xué)宮、建朱子專祠,示諸生以正學(xué),勤宣圣諭,海外蒸然向化。時吏治少媮,璸率之以廉,衣御布素、食無兼味;所屬憚之,治績甚著。五十三年,超擢偏阮巡撫。入見,圣祖目之曰:『此苦行老僧,國家之瑞也』(見「南樓集」)!至撫閩疏言防海之法,謂『臺、廈海防與沿海不同,沿海之賊在突犯內(nèi)境,臺、廈海賊乃剽掠海中。自廈門出港同為商船,而劫商船者,即同出港之商船也。在港時,某商之貨物、銀兩探聽既真,本船又有引線之人;一至洋中,易如探囊取物。故臺、廈防海,必定會哨之期、申護(hù)送之令、取連環(huán)之保。今水師哨船「書某營某哨」于旗上,每月會哨一次,彼此交旗為驗。如提標(biāo)水哨至澎湖交旗、澎湖至臺協(xié)交旗,俱送臺灣鎮(zhèn)驗;臺協(xié)水哨至澎湖交旗、澎湖水哨至廈門交旗,俱送提督驗。若無哨旗交驗,即取某營官職名;某月海洋有失事,則取巡哨官職名:則會哨之法行矣。廈門至澎湖商船不宜零星放行,候風(fēng)信順利,齊放二、三十船。臺、廈兩汛各撥哨船三、四護(hù)送至澎湖交代,各取「某日護(hù)送商船自某汛出港、至某汛并無疏虞」甘結(jié),按月護(hù)送督、撫衙;如無印信甘結(jié),即以官船職名申報:則護(hù)送之法行矣。商船二、三十同出港時,把口官逐一點明各船貨物、搭客及器械填單,取各船連環(huán)保;若遇賊必首尾相救,不救,即以通同行劫論:則連環(huán)保之法行矣』。疏下部議,以「防海已有定例,所奏繁瑣難行」議覆;上是璸所奏,如所請行。是年,兼攝閩浙總督。

五十六年,卒于官;年六十有三。追授禮部尚書,凡祭葬、立碑與謚皆照尚書例,并蔭一子入監(jiān)讀書;尋賜謚「清端」。廣東巡撫楊宗臣以璸子居隆、居誠并舉人,請蔭孫子溫;部議從之(「舟車聞見錄」)。

璸為張伯行所薦,稱天下清官。其撫閩,與伯行相后先;伯行清慎而性多凝滯,璸易之以簡易。初,雷之東有洋田萬頃,堤岸水閘為海潮沖激,日就圮壞;璸常憂之。及官巡撫,遂請修筑;圣祖下其議,因鳩工興筑,海、遂二邑蒙其利焉(見「南樓集」)。

乾隆六年,恩賜其孫陳子良舉人。十三年,以原蔭之陳子溫未仕而故,允部議補蔭璸孫陳子恭;授刑部員外,遷郎中,出任知府(「舟車聞見錄」)。

陳清端公傳賀代伯

陳璸,號眉川;??等???滴跫仔邕M(jìn)士,起家古田令,調(diào)臺灣令。行取入都,督四川學(xué)。調(diào)臺灣道,旋撫閩,薨于官。贈禮部尚書,謚「清端」。

公清操絕俗,自奉尤菲;蓋草具粗糲,日啖姜少許而已。而特捐置學(xué)田,瞻諸生焉。增書院學(xué)舍,聘蔡文勤太傅主講;以太傅所著「學(xué)約」下各府州、縣,九郡之英萃于一堂。蓋書院于是始有主講,肄業(yè)生加多焉。初令臺灣,引諸生考校,教以立品敦倫;夜躬巡,聞讀書聲,則重獎之。其勤教化以厚風(fēng)俗,蓋素然也。

既薨,士奉主祀院祠。政跡具府、省「名宦傳」。

福建臺灣府臺灣縣邑侯陳公功德碑記張雄

古稱吏治尚矣,召父、杜母,昭垂史策;豈求之今,果無其人歟!良以士君子讀書懷古,侈談經(jīng)濟;及一行作吏,輒忘素抱者多也。若我大邑侯陳公,毓秀于英靈,壯年掇巍科、重橤榜,不以富貴攖心、不以仕宦棄學(xué)。當(dāng)其制錦古田也,政績彰彰,亦既孔邇興歌,父母咸戴矣。方今圣天子勵精圖治,車書大一統(tǒng)之模,聲教遵四訖之休;而于親民作牧縣令之選,尤慎且重。壬午春,臺令告缺;督、撫喜公廉能為最,上其事于朝,得改古田之任而調(diào)臺焉。

夫臺新辟海宇,登版圖者方二十余載;環(huán)大海而阻巨洋,舟車幅輳、番民雜處,治人、治法相需甚亟焉。公至之日,以興賢育才、勸相農(nóng)桑為先;興利欲滋,去弊務(wù)盡。不憚煩劇之勞,寓撫字于催科;故案無留牘,而野不苦追呼。去歲秋成失稔,雨澤違時。抱己饑己溺之痛,開倉賑恤,民賴以生;竭誠致禱,甘霖立應(yīng)。且按期課士,而文風(fēng)為之丕變。絕苞苴、杜請托,被絮飲蘗,安之若素。要皆秉性廉明,長才碩學(xué),始能忠國愛民,治行可風(fēng);方古循良之吏,其又何歉焉!于是臺之父老頌公之功、感公之德,咸忻欣然不惜波濤之苦,相與渡海東來,扶杖至止;懇懇為余言,惟恐上考榮遷,不得長蒙其治化。預(yù)擬匍陳上憲,冀遂借寇之愿;屬余數(shù)言以紀(jì),而勒之貞珉于不泯。余思縣有神君,百里稱平;公之治一邑者如是,他日立朝端、宰天下,亦當(dāng)如是矣。然則公之功,不可沒;公之德,不可忘。余偷息梓田,竊被鄰治之光;不揣固陋,妄徇父老之請,不覺樂紀(jì)其盛,見海邑巖疆得之宏猷碩畫,寬猛相濟、張弛得宜,自鳴能琴奏績,治登上理,垂勳名于永久,以為后之膺民社者法也。

公諱璸,號眉川;甲戌進(jìn)士,雷州府??悼h人。

一、開倉救兇,活命數(shù)萬。

一、詳豁水丁,恤窮民數(shù)萬。

一、征額銀祭丁及各祀壇,不費民財。

一、賦粟,聽民自執(zhí)斛蓋。

一、平戥完餉。

一、捐俸修整道、府、縣衙署,不費民財、民力。

一、革去污史蠹役。

一、尊師重道,捐俸建立明倫堂,不費民財、民力。

一、捐俸筑蓋倉廒,不費民財、民力。

一、革去徭役雜費,不費民財、民力。

康熙四十二年十二月,十五里、一莊子民公立。

升授偏沅巡撫都察院臺廈道陳公去思碑

公諱某,號某;粵東雷之??等艘病P粤疂崳实?;所學(xué)以程、朱為宗,非圣賢之書不讀。由甲戌名進(jìn)士,出宰古田;即以廉能,改調(diào)臺邑。

渡海以來,美政相續(xù);圣天子嘉厥丕績,不俟秩滿,擢入秋曹。臺人士轅扳轍臥,不遂借寇;公亦怏怏登舟,以作興吾臺者猶未備也。時勒石志德,以永膽依;過其下者,咸嘆慕仰企!復(fù)乃天從人愿,中丞張公以吳撫系念海疆,薦公巡宣島外;時公督學(xué)川省,破格允從。蒞臺之日,歡聲騰沸,遍道聚迎;婦女、兒童,亦識為司馬相公復(fù)來也。不特民喜,公易喜甚;以前所未得自便者,令可一意舉行。視事之后,即厘剔積弊數(shù)十端;巨奸豪蠹,斂跡遠(yuǎn)竄。凡有便于民者,不動聲色,煥然一新。數(shù)年來,臺民樂樂利利于堯天、舜日中者,孰非公之賜乎!碑短政多,難以枚舉。其最切者,如建社倉以備旱災(zāi),歷郊原而詢疾苦;甲午歲饑,減騶從,單騎履田間灑勘,或為請蠲、或為緩征;至于街坊市肆,貿(mào)易雜伙,而供億無聞:公之于民也,至矣!建學(xué)、設(shè)塾,宗祀先賢;親詣黌宮,講明絕學(xué);環(huán)諸生童子于旁,示以作文關(guān)鈕:公之于士也,至矣!嚴(yán)部伍、申紀(jì)律,戶籍虛者補之、苦樂偏者均之;未嘗以細(xì)微之事,役使行間:公之于兵也,亦至矣!乃其自奉甚薄,菜蔬之外,無余物。官庀所入,饒有余資;公惟取以修建郡邑文廟、啟圣、文公、文昌、名宦諸祠及祀典所載如社稷壇祭,余俱封儲府庫;雖以萬計,淡如也。且其勞于事也,雞鳴而起,夜分不寐,連餐旰食。愛公者屢以意請,而公不答;蓋知謀國而不知營家、知恤民而不知愛身,其天性然也。

臺例:三年即遷;公自庚寅蒞臺、癸巳秩滿,臺人士蜂擁蟻附,詣各上憲懇留;疏奏得請,民呼萬歲。天子特擢公開府湖南,聞報日,闔郡悲喜交集:喜則喜公異典超升為古來所未有,而悲則私惜其去也。斯行也,不敢復(fù)仰扳轅計。群道公為九重特識,不日爰立作相,將來坐廟廊、理天下,島外雖遙,呼吸相通;公雖去,公實未嘗去也??と舜鞴哒\、思公者切,其豎斯石重志公德,命曰「斯石可泐,公德不朽」!

——以上見「碑傳集」卷六十八「康熙朝督撫」(下之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县| 灌阳县| 泾源县| 翼城县| 江川县| 静安区| 五华县| 大余县| 和林格尔县| 商都县| 屯门区| 清河县| 巴里| 洛隆县| 晴隆县| 资兴市| 图木舒克市| 时尚| 宁安市| 民权县| 吴堡县| 桐柏县| 朝阳县| 确山县| 乃东县| 盐津县| 栾城县| 锦州市| 万全县| 灯塔市| 巴林右旗| 资兴市| 城市| 吉木萨尔县| 马尔康县| 微山县| 礼泉县| 济阳县| 潼南县| 石泉县| 长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