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叔父諱師錫,字某。少孤,則致孝于其母,憂悲愉樂,不主于己,以其母而已。學于他州,凡被服、飲食、玩好之物,茍可以愜吾母而力能有之者,皆聚以歸,雖甚勞窘,終不廢。豐其母以及其昆弟、姑姊妹,不敢愛其力之所能得;約其身以及其妻子,不敢慊其意之所欲為。其外行,則自鄉黨鄰里,及其嘗所與游之人,莫不得其歡心。其不幸而蚤死也,則莫不為之悲傷嘆息。夫其所以事親能如此,雖有不至,其亦可以無憾矣。
自庠序聘舉之法壞,而國論不及乎閨門之隱,士之務本者,常詘于浮華淺薄之材,故余叔父之卒,年三十七,數以進士試于有司,而猶不得祿賜以寬一日之養焉。而世之論土也,以茍難為賢,而余叔父之孝,又未有以過古之中制也,以故世之稱其行者亦少焉。蓋以叔父自為,則由外至者,吾無意于其間可也。自君子之在勢者觀之,使為善者不得職而無以成名,則中材何以勉焉?悲夫!
叔父娶朱氏。子男一人,某。女子一人,皆尚幼。其葬也,以至和四年,祔于真州某縣某鄉銅山之原皇考諫議公之兆。為銘,銘曰:
夭孰為之?窮孰為之?為吾能為,已矣無悲!
王安石-廣西轉運使蘇君墓志銘
慶歷五年,河北都轉運使、龍圖閣直學士信都歐陽修,以言事切直,為權貴人所怒,因其孤甥女子有獄,誣以奸利事。天子使三司戶部判官、太常博士武功蘇君與中貴人雜治。當是時,權貴人連內外諸怨惡修者,為惡言,欲傾修銳甚。天下洶洶,必修不能自脫。蘇君卒白上曰:“修無罪,言者誣之耳。”于是權貴人大怒,誣君以不直,絀使為殿中丞、泰州監稅。然天子遂寤,言者不得意,而修等皆無恙。蘇君以此名聞天下。嗟乎!以忠為不忠,而誅不當于有罪,人主之大戒。然古之陷此者相隨屬,以有左右之讒,而無如蘇君之救,是以卒至于敗亡而不寤。然則蘇君一動,其功于天下豈小也哉!蘇君既出逐,權貴人更用事。凡五年之間,再赦,而君六徙,東西南北,水陸奔走輒萬里。其心恬然,無有怨悔。遇事強果,未嘗少屈。蓋孔子所謂剛者,殆蘇君矣。
君又嘗通判陜府。當葛懷敏之敗,邊告急,樞密使使取道路戍還之卒再戍儀、渭。于是延州還者千人,至陜聞再戍,大恐,即歡,聚謀為變。吏白閉城,城中無一人敢出。君徐以一騎出卒間,諭慰止之,而以便宜還使者。戍卒喜曰:“微蘇君,吾不得生。”陜人曰:“微蘇君,吾其掠死矣。”有令刺陜西之民以為兵,敢亡者死。既而亡者得,有司治之以死,而君輒縱去,言上曰:“令民以死者,為事不集也。事集矣,而亡者猶不赦,恐其眾相聚而為盜。惟朝廷幸哀憐愚民,使得自反。”天子以君言為然,而三十州之亡者皆不死。其后知坊州,州稅賦之無歸者,里正代為之輸,歲弊大家數十,君悉鉤治使歸其主。坊人不憂為里正,自蘇君始也。
蘇君諱安世,字夢得。其先武功人。后徙蜀,蜀亡,歸于京師,今為開封人也。曾大考諱進之,率府副率。大考諱繼,殿直。考諱咸熙,贈都官郎中;君以進士起家三十二年,其卒年五十九。為廣西轉運使,而官止于屯田員外郎者,以君十五年不求磨勘也。君娶南陽郭氏,又娶清河某氏。子四人:臺文,永州推官;祥文,太廟齋郎;炳文,試將作監主簿;彥文,未仕。女子五人:適進士會稽江松,單州魚臺縣尉江山趙揚,三人尚幼。君既卒之三年,嘉祐二年十月庚午,其子葬君揚州之江都東興寧鄉馬坊村。而太常博士知常州軍州事臨川王安石,為之銘曰:
皇有四極,周綏以福。使維蘇君,奠我南服。亢亢蘇君,不圓其方,不晦其明,君子之剛。其枉在人,我得吾直。誰懟誰慍!祗天之役。日月有丘,其下冥冥,昭君無窮,安石之銘。
王安石-金溪吳君墓志銘
君和易罕言,外如其中,言未嘗極人過失。至論前世善惡,其國家存亡、治亂、成敗所由,甚可聽也。嘗所讀書甚眾,尤好古而學其辭,其辭又能盡其議論。年四十三,四以進士試于有司,而卒困于無所就。其葬也,以皇祐六年某月日,撫州之金溪縣歸德鄉石廩之原,在其舍南五里。當是時,君母夫人既老,而子世隆、世范皆尚幼。三女子,其一卒,其二未嫁云。
嗚呼!以君之有,與夫世之貴富而名聞天下者計焉,其獨歉彼耶?然而不得祿以行其意,以祭以養以遺其子孫以卒,此其士友之所以悲也。夫學者將以盡其性,盡性而命可知也。知命矣,于君之不得意,其又何悲耶?銘曰:
蕃君名,字彥弼,氏吳其先自姬出。以儒起家世冕黻,獨成之難幽以折,厥銘維甥訂君實。
王安石-萬年太君黃氏墓志銘
夫人江寧黃氏,兼侍御史知永安場諱某之子,南豐曾氏贈尚書水部員外郎諱某之婦,贈諫議大夫諱某之妻。凡受縣君封者四:蕭山、江夏、遂昌、雒陽。受縣太君封者二:會稽、萬年。男子四,女子三。以慶歷四年某月日,卒于撫州,壽九十有二。明年某月,葬于南豐之某地。
夫人十四歲無母,事永安府君至孝,修家事有法。二十三歲歸曾氏,不及舅水部府君之養,以事永安之孝事姑陳留縣君,以治父母之家治夫家。事姑之黨,稱其所以事姑之禮。事夫與夫之黨,若嚴上然。視子慈,視子之黨若子然。每自戒不處白人善否。有問之,曰:“順為正,婦道也,吾勤此而已。處白人善否,靡靡然為聰明,非婦人宜也。”以此為女與婦,其傳而至于沒,與為女婦時弗差也。故內外親,無老幼疏近,無智不能,尊者皆愛,輩者皆附,卑者皆慕之。為女婦在其前者,多自嘆不及,后來者皆曰可矜法也。其言色在視聽,則皆得所欲,其離別則涕洟不能舍。有疾皆憂,及喪來吊哭,皆哀有馀。於戲!夫人之德如是,是宜有銘者。銘曰:
女子之德,煦愿愉愉。教墮弗行,婦妾乘夫,趨為亢厲,勵之顓愚。猗嗟夫人!惟德之經。媚于族姻,柔色淑聲。其究女初,不傾不盈。誰疑不信,來監于銘。
王安石-給事中孔公墓志銘
宋故朝請大夫、給事中、知鄆州軍州事、兼管內河堤勸農同群牧使、上護軍、魯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六百戶、實封二百戶、賜紫金魚袋孔公者,尚書工部侍郎、贈尚書吏部侍郎諱勖之子,兗州曲阜縣令、襲封文宣公、贈兵部尚書諱仁玉之孫,兗州泅水縣主簿諱光嗣之曾孫,而孔子之四十五世孫也。其仕當今天子天圣、寶元之間,以剛毅諒直,名聞天下。嘗知諫院矣,上書請明肅太后歸政天子,而廷奏樞密使曹利用、上御藥羅崇勛罪狀。當是時,崇勛操權利,與士大夫為市;而利用悍強不遜,內外憚之。嘗為御史中丞矣,皇后郭氏廢,引諫官、御史伏閣以爭,又求見上,皆不許,而固爭之,得罪然后已。蓋公事君之大節如此。此其所以名聞天下,而士大夫多以公不終于大位,為天下惜者也。
公諱道輔,字厚濟。初以進士釋褐,補寧州軍事推官。年少耳,然斷獄議事,已能使老吏憚驚。遂遷大理寺丞,知兗州仙源縣事,又有能名。其后嘗直史館,待制龍圖閣,判三司理欠憑由司,登聞檢院,吏部流內銓,糾察在京刑獄,知許、徐、兗、鄆、泰五州,留守南京,而兗、鄆御史中丞皆再至。所至官治,數以爭職不阿,或絀或遷,而公持一節以終身,蓋未嘗自絀也。
其在兗州也,近臣有獻詩百篇者,執政請除龍圖閣直學士。上曰:“是詩雖多,不如孔某一言。”乃以公為龍圖閣直學士。于是人度公為上所思,且不久于外矣。未幾,果復召以為中丞。而宰相使人說公稍折節以待遷,公乃告以不能。于是又度公且不得久居中,而公果出。初,開封府吏馮士元坐獄,語連大臣數人,故移其獄御史。御史劾士元罪,止于杖,又多更赦。公見上,上固怪士元以小吏與大臣交私,污朝廷,而所坐如此,而執政又以謂公為大臣道地,故出知鄆州。
公以寶元二年如鄆,道得疾,以十二月壬申卒于滑州之韋城驛,享年五十四。其后詔追復郭皇后位號,而近臣有為上言公明肅太后時事者,上亦記公平生所為,故特贈公尚書工部侍郎。
公夫人金城郡君尚氏,尚書都官員外郎諱賓之女。生二男子:曰淘,今為尚書屯田員外郎;曰宗翰,今為太常博士,皆有行治世其家。累贈公金紫光祿大夫、尚書兵部侍郎,而以嘉祐七年十月壬寅,葬公孔子墓之西南百步。
公廉于財,樂振施,遇故人子,恩厚尤篤。而尤不好鬼神禨祥事。在寧州,道士治真武像,有蛇穿其前,數出近人,人傳以為神。州將欲視驗以聞,故率其屬往拜之,而蛇果出,公即舉笏擊蛇殺之,自州將以下皆大驚,已而又皆大服,公由此始知名。然余觀公數處朝廷大議,視禍福無所擇,其智勇有過人者,勝一蛇之妖,何足道哉!世多以此稱公者,故余亦不得而略也。銘曰:
展也孔公,維志之求。行有險夷,不改其辀。權強所忌,讒諂所仇。考終厥位,寵祿優優。維皇好直,是錫公休。序行納銘,為識諸幽。
王安石-兵部員外郎馬君墓志銘
馬君諱遵,字仲涂,世家饒州之樂平。舉進士,自禮部至于廷,書其等皆第一。守秘書省校書郎,知洪州之奉新縣,移知康州。當是時,天子更置大臣,欲有所為,求才能之士,以察諸路,而君自大理寺丞除太子中允、福建路轉運判官。以憂不赴。憂除,知開封縣,為江淮、荊湖、兩浙制置發運判官。于是君為太常博士,朝廷方尊寵其使事以監六路,乃以君為監察御史,又以為殿中侍御史,遂為副使。已而還之臺,以為言事御史。至則彈宰相之為不法者,宰相用此罷,而君亦以此出知宣州。至宣州一日,移京東路轉運使,又還臺為右司諫,知諫院。又為尚書禮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同判流內詮。數言時政,多聽用。
始君讀書,即以文辭辨麗稱天下。及出仕,所至號為辦治。論議條鬯,人反覆之而不能窮。平居頹然,若與人無所諧。及遇事有所建,則必得其所守。開封常以權豪請托不可治,客至有所請,君輒善遇之,無所拒。客退,視其事,一斷以法。居久之,人知君之不可以私屬也,縣遂無事。及為諫官御史,又能如此。于是士大夫嘆曰:“馬君之智,蓋能時其柔剛以有為也。”
嘉祐二年,君以疾求罷職以出,至五六,乃以為尚書吏部員外郎、直龍圖閣,猶不許其出。某月某甲子,君卒,年四十七。天子以其子某官某為某官,又官其兄子持國某官。夫人某縣君鄭氏。以某年某月某甲子,葬君信州之弋陽縣歸仁鄉襄沙之原。
君故與余善,余嘗愛其智略,以為今士大夫多不能如。惜其不得盡用,亦其不幸早世,不終于貴富也。然世方懲尚賢任智之弊,而操成法以一天下之士,則君雖壽考,且終于貴富,其所畜亦豈能盡用哉?嗚呼!可悲也已。
既葬,夫人與其家人謀,而使持國來以請曰:“愿有紀也,使君為死而不朽。”乃為之論次而系之以辭曰:
歸以才能兮,又予以時。投之遠途兮,使驟而馳。前無御者兮,后有推之,忽稅不駕兮,其然奚為?哀哀煢婦兮,孰慰其思?墓門有石兮,書以余辭。
王安石-仙居縣太君魏氏墓志銘
臨川王某曰:俗之壞久矣。自學士大夫,多不能終其節,況女子乎?當是時,仙居縣太君魏氏,抱數歲之孤,專屋而閑居,躬為桑麻以取衣食。窮苦困厄久矣,而無變志。卒就其子以能有家,受封于朝,而為里賢母。嗚呼!其可銘也,于其葬,為序而銘焉。序曰:
魏氏其先江寧人。太君之曾祖諱某,光祿寺卿;祖諱某,池州刺史;考諱某,太子諭德:皆江南李氏時也。李氏國除,而諭德易名居中,退居于常州。以太君為賢,而選所嫁,得江陰沈君諱某,曰:“此可以與吾女矣。”于是時,太君年十九,歸沈氏。歸十年,生兩子,而沈君以進士甲科,為廣德軍判官以卒。太君親以《詩》、《論語》、《孝經》教兩子。兩子就外學時,數歲耳,則已能誦此三經矣。其后子迥為進士,子遵為殿中丞、知連州軍州,而太君年六十有四。以終于州之正寢,時皇祐二年六月庚辰也。嘉祐二年十二月庚申,兩子葬太君江陰申港之西懷仁里。于是遵為太常博士、通判建州軍州事,而沈君贈官至太常博士。銘曰:
山朝于躋,其下惟谷。纘我博士,夫人之淑。其淑維何?博士其家。二子翼翼,萼跗其華。詵詵諸孫,其實其葩。孰云其昌?其始萌芽。皇有顯報,曰維在后。碩大蕃衍,刲牲以告。視銘考施,夫人之效。
歸有光-歸府君墓志銘
府君姓歸氏,諱椿,字天秀。大父諱仁,父諱祚,母徐氏。嘉靖十五年正月初八日卒,年七十一。娶曹氏,父諱永太,母高氏,嘉靖十年三月十九日卒,年六十八。子男三:雷、霆、電;女一,適錢操。孫男五:諫,縣學生;謨、訓,皆國學生;讓,幼。女三。曾孫男六。以嘉靖二十六年十二月庚申日,合葬于馬涇實濆涇。
按歸氏出春秋胡子,后滅于楚,其子孫在吳,世為吳中著姓。至唐宣公,仍世貴顯,封爵官序,具載唐史。宋湖州判官罕仁,居太倉。其別子居常熟之白茆。居白茆已數世矣,由湖州而下,差以昭穆。府君,我曾大父城武公兄弟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