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0章

夫數息之法,攝心之意也。攝心在數,則勿散亂。(如心息相根據,雜念不生,則止勿數,任其自然。)每子午卯酉時,或不拘時候,靜室中濃褥,鋪于榻上,解衣寬帶,平直其身,縱任其體,不倚不曲,盤腳大坐,瞑目視臍,以綿塞耳,心絕念慮,隨意呼吸,一來一往,上下于心腎之間,勿極勿徐,任其自然,坐一柱香后,覺得口鼻之氣不粗,漸漸和柔。又一柱香后,覺得口鼻之氣似無出入,然后緩緩伸腳,開目去耳塞,下榻行數步。又偃仰榻上,少睡片時起來,啜淡粥半碗,勿勞惱怒,以損靜功。每日專心根據法行之,兩月自見功效。

《經》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胎息經》云:氣入身來謂之生,神去離形謂之死。知神氣者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氣,神行氣行,神往氣往,若欲長生,神氣須注。丘長春曰:息有一毫未定,命非已有。《仙經》曰:人在氣中,如魚在水中,魚一刻無水即死,人一刻無氣即亡,神是性兮氣是命,神不外馳氣自定:又曰:陽氣一分不盡則不死。東垣曰:氣乃神之祖,神乃氣之子,氣者,精神之根蒂也。桑榆子曰:精化為氣,氣化而神集焉。元氣充滿,神必備矣。憂患動中,則知見因而暫虧,氣亦權有不至者,氣猶母也,猶子也,以神召氣,如有母召子。

《靈樞》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是《經》所謂,根于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于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有情無情,皆有四者。)故器者,生化之宇,(凡有形者,皆謂之器。)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人之生也有涯,故器散而分則陽氣于天,陰反于地,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化有小大,小物大物。)期有遠近,(大年小年。)四者之有,升降出入有貴常守,反常則災害至矣。故曰:無形無患,此之謂也。

后天氣與先天氣同出而異名,先天氤氳于無形,后天有形可見,其實一而已矣。故曰:采先天,練后天,相制化,作神仙。善養氣者,行欲徐而穩,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直,聲欲低而和,使此身常在太和元中,久久自有圣賢氣象。息有四相,呼吸有聲者,風也,非息也,守風則散,雖無聲而鼻中澀滯者,喘也,非息也,守喘則結,不聲不滯,而往來有跡者,氣也,非息也,守氣則勞。所謂息者,不聲不滯,不出不入,綿綿蜜蜜,若存若亡,心不著境,無我無人,神氣相根據,是息相也。更有何息可調至此?則神自返,息自定,心息相衣,水火相媾,息息歸根,金丹之母。

十六字訣曰: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不拘行住坐臥,舌攪華池,抵住上 ,滿口津生,咽下 有聲,咽下 響,百脈自調勻,隨于鼻中,吸清氣一口,以意目力,同律送至臍下一寸三分,略存一存,謂之一吸。隨將下部,輕輕如忍便狀,以意目力,從尾閻提起,上夾脊雙關,直至玉枕,透入泥丸,謂之一呼。周而復始,咽時有津固妙,無津亦谷谷然咽之,不拘多寡,只要每日無間,久行精神強旺,百病不生,蓋真水灌靈根之法也。

凡心靜則神悅,神悅則福生,人能化毒性以救死,養喜神以延生,必去身災,兼除人患。

發宜常梳,面宜常擦,胸宜常護,目宜常運,耳宜常凝,口宜常閉,齒宜常叩,氣宜常提,津宜常咽,濁宜常呵,背宜常暖,腹宜常摩,囊宜常裹,肢節宜常運動皮膚宜常浴,大小事宜閉口勿言。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交合太早,斫喪天元,乃天之由男子八八而天癸絕,女子七七而天癸絕,精血不生,入房不禁,是自促其壽算。人生之血,百骸貫通,及欲事作,撮一身之血,至于命門,化精以泄。夫精者,神之倚,如魚得水氣根據之,如霧覆淵,不知節嗇,則百脈枯槁,交熱無度,必損腎元,外雖不泄,精已離宮,定有真精數點,隨陽之痿而溢出,如火之有煙焰,豈能復返于薪哉?!

任督二脈導引秘旨

夫人身之有任督,猶天地之有子午也。人身之任督,以腹背言,天地之子午,以南北言,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見陰陽不離,合之以見渾淪無間,此修真者之周行也。惜夫舉世昏昏,自趨歧徑,煉日月,采精華,運氣機,行火候,朝呼三魂,暮攝七魄,種種旁門,豈離任督?獨舍正路而不由,惜哉!知之者,四門外閉,兩目內觀,心如止水,身似空壺,締觀黍米之珠,權作黃庭之主,含光嘿嘿,調攝綿綿,握固內守,注意玄關,頃刻而真元內還,未幾而一陽來復,兩督如湯煎,膀胱似火熱,任督猶車輪,四肢若山石,鼓巽運坤,天機自動,微以意定,則水火自然升降,不知身之為我,我之為身,神之為氣,氣之為神。不規中而自規中,不胎息而自胎息,此是最上一乘,慎勿身中摸索。重于修者,其知所務哉!精欲漏時,提氣守泥丸,或微呵一二次,勿使心氣下從,雖有走漏,可無大傷,切忌子后行房,陽方生而頓滅之,一度傷于百度。

孫真人曰:大怒交合,成癰疽。疲倦入房,虛損少子。寡欲固佳,清心尤要。若勞心耗散心血,縱寡欲精氣難生,益精生于血也。故內養神氣,則根本固矣。但身體常使小勞,則百達和暢,氣血長養,精神內生,經絡運動,外邪難襲,譬如水流不污,戶樞不朽,皆因運動故也。常當內視五臟,了了分明。鼻引清氣,口吐濁氣,欲出氣少,人氣多。頭勿向北臥,頭邊勿放火爐。居處凡有小隙進風,受病最大,切宜避之。食畢嗽口數遍,令人齒固。勿食一切腦子損人。凡遇大風豪雨,震雷昏霧,皆是諸煞惡神經過,宜入室閉戶,燒香靜坐避之,否則損人。

學道之人,須要真切真行,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固氣存神,此真功也。修仁蘊義,濟貧拔苦,先人后已,與物無私,此真行也。云房真人曰:有功無行,如無足,有行無功,步不前,功行兩全,足自備,誰云無分作神仙?脊骨二十四節,從下起第一節,是尾閭,此骨如金鼎,上有九竅,名下關。從此數起上至第十八節,名中關。又上至玉枕、天柱三節,直至頂門為上關,名泥丸宮,是為上丹田。泥丸、尾閭二穴,乃一氣升降,成陰成陽之都會也。

鼻有兩竅,口有一竅,其三竅,此是神氣往來之門。人身火有內外,外火有質,藉谷氣而生,內火無形,隨神意而起。內火有三種,精為民火,氣為臣火,神為君火。君火者,心火也,性火也。性火發動,如木出火,身焚乃止。《仙訣》曰:性火不動則神定,神定則氣定,氣定則精定。三火既定,并會于下丹,是謂三華聚臟。

運氣之法,先閉目端坐,鼻吸精氣,降至丹田,轉過尾閭,隨即提起,如忍大便狀。自夾脊雙關,透上直至泥丸宮,轉下鵲橋, 然咽下,仍歸氣海。初行功時,焚香一柱為度,漸增三炷,功行七日為止。初時行三日,發大汗,以攻陰邪,進熱粥以發汗渴,則漱玉泉以咽下之,饑則炊熱粥以食之,如患在上身,收氣當存想其處,放氣則散于下體,患在下體,收氣亦存想其處,放氣則歸于丹田,患在遍身,當分經絡,屬上屬下,運法亦如之。

十二段錦

一叩齒齒為骨余,常宜叩聲,使筋骨活動,身神清爽。每叩三十六數,小解閉口咬緊,解畢方開,永無齒疾。

二咽律 將舌抵上 ,久則津生滿口,盒飯咽下,咽下 然有聲,以多咽為妙,使靈液灌溉五臟,則火自降矣。

三浴面部 將兩手自相摩熱,覆而擦之,自頸及發際,如浴面之狀。

四鳴天鼓 雙手于耳,以指頭彈腦后兩骨,二十四次,其聲狀大為焦。

五運膏肓穴 此穴在肩上背心兩旁,藥石針灸不到之處,常將兩肩扯轉七次,能散一身諸證。

六托天 將兩手握緊,以鼻收氣,運至泥丸,即向天擎起,隨放左右膝上。如前法,每行三次。

七左右開弓 要閉氣將兩手伸直,右手作攀弓狀,兩眼梢隨右手左右各行三次,瀉三焦之火。

八擦丹田 將左手托腎囊,右手擦丹田三十六次,后將左手換轉,如前法行。

九摩內腎穴 要閉氣,將兩手搓熱,向背后擦腎經、命門,各三十六次。

十擦涌泉穴 用左手抱住左腳,右手擦左腳心三十六次,換轉右腳,如前行。

十一摩夾脊穴 此穴在背脊之下,大便之上,統一身之血脈,運之大有益。

十二灑腿 足不運則氣血不和,行動不能爽健,須將左足立定,右足提起,灑七次后,換右足立定,如前行。

清心說

運氣功夫,加以十二段錦,則血氣流通,宿疾自去。但此心不清,或為錢財女色,或為意氣,或預料將來,追悔既往,種種妄想,欲火煎熬,則真陰消爍,前功盡棄矣。當回想之時,譬不復生。凡錢財女色,一切身外余物,盡情放下,此即卻病之方,長生之訣也。故曰:酒色財氣傷人物,多少英雄被他惑。若能打退四兇魔,便是九霄云月客。至于采藥,用女人之精,燒銀煉爐火之術,此外道邪魔,天上無貪財好色之神仙也。

玄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雅县| 繁昌县| 昌图县| 屯留县| 上高县| 贞丰县| 南宫市| 和田县| 藁城市| 永年县| 衡水市| 洪洞县| 句容市| 池州市| 平顶山市| 年辖:市辖区| 昌黎县| 永和县| 洛扎县| 都昌县| 延庆县| 广安市| 扶余县| 潼关县| 柳河县| 合作市| 卢氏县| 山西省| 富源县| 会东县| 珲春市| 四会市| 嘉义市| 辽宁省| 富平县| 泸西县| 黔南| 虎林市| 卫辉市| 施甸县| 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