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 揮麈錄
  • 王明清
  • 3220字
  • 2015-12-20 13:54:48

舊制,監司雖官甚卑,遇前執政宰藩,亦肩輿升廳事。宣和初,薛肇明自兩地出守淮南,有轉運判官,年少新進,輕脫之甚,肇明每不堪之。到官未幾,肇明還舊廳,因與首臺蔡元長語及之,且云:“乘轎直抵腳踏子始下。呵輿之聲驚耳,至今為之重聽。其他可知也。”元長大不平,翊日降旨諸路監司,遇前宰執帥守處,即入客位通謁。自是為例。(王孟玉云)

張載賢者,不當使鞠獄

熙寧中,神宗命館職張載往兩浙,劾知明州苗振。呂正獻與御史程伯淳俱言:“載賢者,不當使鞫獄。”上曰:“鞫獄豈賢者不可為之事邪?”弗許。

立法貴得中制

明清家有徐東湖所記太上皇帝圣語。其略曰:“大宗正行司將至行在,南班宗子所居當作屋百間。上曰:‘修營舍宇,固非今所急。然事有不得已者,故《春秋》于此事得其時制則不書。不書者,圣人之所許也。近時營造之制一下,百姓輒受弊,蓋緣州縣便行科配矣。’又嘗語宰臣等曰:‘為法不可過有輕重。惟是可以必行,則人不敢犯。太重則決不能行,太輕則不足禁奸。朕嘗語徐俯:異時宮中有所禁,初令之曰必行軍法,而犯者不止。朕深推其理,但以常法處之,后更無犯者。乃知立法貴在中制,所以決可行也。’”

太宗還西夏所獻鶻

淳化三年,西夏李繼捧遣使獻鶻,號海東青。上賜詔曰:“朕久罷畋游,盡放鷹犬。卿地控邊塞,時出捕獵,今還以賜卿,可領之也。”宣和末,耶律禧繇此失國。烏乎,太宗圣矣哉。

朱紱自陳與奸人同姓名,蔡元長大喜

元名卿朱紱者,君子人也。嘗登禁從。紹圣初,不幸坐黨錮。崇寧間,亦有朱紱者,蘇州人,初登第,欲希晉用,上疏自陳與奸人同姓名,恐天下后世以為疑,遂易名諤,字曰圣予。蔡元長果大喜,不次峻擢,位至右丞,未及正謝而卒,年方四十。(薛叔器云)

徐德占讀詔,聲音之訛

熙寧中,御史言徐德占奉祠太廟,嘗廣坐云“仁宗有遺行”。詔問狀坐客,客不敢對,以為無。德占云:“臣比行事至章懿太后室,因為客言,章懿實生仁宗而不及養,后以帝女降后之侄瑋,主乃與瑋不協,使仁宗有遺恨。臣實洪州人,聲音之訛,遂至風聞。”上以其言有理,笑而薄罰之。

董彥遠連徵蔡居安瓜事,果補外

宣和中,蔡居安提舉秘書省。夏日,會館職于道山,食瓜。居安令坐上征瓜事,各疏所憶,每一條食一片。坐客不敢盡言,居安所征為優。欲畢,校書郎董彥遠連征數事,皆所未聞,悉有據依,咸嘆服之。識者謂彥遠必不能安,后數日果補外。(蘇訓直云)

曾文肅夢衣綠謝恩

曾文肅帥定,一日晨起,忽語諸子曰:“吾必為宰相,然須南遷。”啟其所以,公曰:“吾昨夕夢衣十郎綠袍,北向謝恩,豈非它日貶司戶之征乎?”后十年果登庸,既為蔡元長所擠,徙居衡陽,已而就降廉州司戶參軍,敕到,取幼子纟弁朝服以拜命,果符前夢。十郎,即纟弁排行也。

虜主犀帶磁盆

韓似夫與先子言:“頃使金國,見虜主所系犀帶,倒透中正透,如圓鏡狀,光彩絢目。似夫注視久之。虜主云:‘此石晉少主歸獻耶律氏者。唐世所寶日月帶也。’又命取磁盆一枚示似夫云:‘此亦石主所獻。中有畫雙鯉存焉,水滿則跳躍如生,覆之無它矣。’二物誠絕代之珍也。”盆蓋見之范蜀公《記事》矣。

建隆遺事詞多誣謗

《建隆遺事》,世稱王元之所述,其間率多誣謗之詞。至于稱趙普、盧多遜受遺昌陵,尤為舛繆。案《國史》,韓王以開寶六年八月免相,至太平興國六年九月,始再秉衡鈞。當太祖升遐時,政在外,何緣前一日與盧丞相同見于寢邪?稱太祖長子德昭為南陽王,又誤矣。初未嘗有此封。元之當時近臣,又秉史筆,豈不詳知?且載《秦王傳》中云云,安有淳化三年而見《三朝國史秦王傳》邪?可謂亂道。此特人托名為之。又案,元之自有《小畜集序》及《三黜賦》,與《國史》本傳俱云:“淳化二年自知制誥舍人貶商州。至道二年,自翰林學士黜守滁上。咸平二年,守本官知齊安郡。”而此序年月次序,悉皆顛錯,其偽也明矣。

張賢良應制科,遇所著論中選

張賢良咸,漢陽人。應制舉,初出蜀,過夔州,郡將知名士也,一見遇之甚厚。因問曰:“四科優劣之差,見于何書?”張無以對。守曰:“載《孟子注》中。”因檢示之,且曰:“不可不牢攏之也。”張道中漫思索,著論成篇。至都,閣試六論,以此為首題,張更不注思而就。主文錢穆父覽之大喜,過閣第一。黃六丈叔愚能記守之姓名,嘗以見告,今已忘之。張即魏公乃翁也。

久在館中,始呼學士

唐文皇聚一時名流于冊府,始有十八學士之號。后來凡居館殿者皆稱之。國朝以來,仕于外,非兩制,則雖帥守監司,止呼寄祿官;惟通判多從館中帶職出補,如蔡君謨湖州,歐陽文忠公滑州,王荊公舒州,東坡先生杭州,如此之類甚多。劉貢父《赴泰ヘ詩》云:“壁門金闕倚天開,五見宮花落早梅。明日扁舟滄海去,卻尋云氣望蓬萊。”蓋在道山五載,然后得之。學士之稱施于外者,繇通判而然。今外廷過呼,大可笑矣。

高宗得尉拒敵,故得南渡

建炎己酉歲二月,金人舉國南寇,時太上駐蹕維揚,虜既次臨淮郡,相距甚邇。有招信尉以所部弓手百余人拒敵,是日也塵氛蔽日,虜初不測其多寡,遂相拒。逾半日,尉與眾竟死不退,于是探騎得疾走上聞,乘輿百僚,僅得南度。儻非尉悉力以扼其鋒,俾探騎得上聞,則殆矣。尉之姓名不傳于世,可恨。友人王彥國獻臣能道其詳,他日當問之,為求大手筆作傳。近見程可久云:“尉姓孫。”亦嘗以白國史汪圣錫矣。”(后聞孫名榮)

飲酒談禪貴安自然

《三朝史錢儼傳》云:“儼能飲酒,百卮不醉,嘗患無敵。或言一軍校差可倫擬,問其狀,曰:‘飲酒多手、益恭。’儼曰:‘此亦變常,非善飲也。’”《東軒筆錄》云:“馮文簡在太原,以書姹王靈芝曰:‘并門歌舞妙麗,吾閉目不窺,但日與和甫談禪耳。’平父答曰:‘所謂禪者,只恐明公未達耳。蓋閉目不窺,已是一重公案。’馮深伏其言。”以二條觀之,萬事莫不安于自然也。

國初吏部給出身,兼說歲數形貌,以防偽冒

本朝及五代以來,吏部給初出身官付身,不惟著歲數,兼說形貌,如云“長身品,紫棠色,有髭髯,大眼,面有若干痕記”;或云“短小,無髭,眼小,面瘢痕”之類,以防偽冒。至元豐改官制,始除之。靖康之亂,衣冠南渡,承襲偽冒,盜名字者多矣,不可稽考,乃知舊制不為無意也。

靖康追褒,或有僥幸

靖康間,欲追褒司馬溫公,輿論以謂惟范忠宣在元間尤為厚德,可儷,而有司一時鹵莽,乃誤書文正之名,批旨行下,遂俱贈太師。蓋不知文正以忠宣、德孺為宰執,已追贈至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魏國公久矣。適何文縝在中書,以鄉曲之故,乃以張天覺廁名其間,亦贈太保。而天覺熙寧中自選人受章子厚知,引為察官,事見《邵氏辯誣》。為舒信道發其私書,貶斥流落于外。紹圣初,子厚秉鈞,再薦登言路,攻擊元諸賢,不遺余力,至欲發溫公、呂正獻公之墓,賴曾文肅公力啟于泰陵,始免。其為慘酷甚矣。晚既免相,末年以校讎《道藏》復職,又有“二蘇狂率,三孔闊疏”之表,詩有“每聞同列進,不覺寸心忙”之句。常希古亦力言其奸。后來閩中書坊間《骨鯁集》,輒刊靖康詔書于首,繇此天下翕然推尊之。事有僥幸乃如此者,可發一嘆!(張文老云)

張文潛元帶閣職

建炎末,贈黃魯直、秦少游及晁無咎、張文潛俱為直龍圖閣。文潛生前,紹圣初自起居舍人出,帶此職蓋甚久,亦有司一時稽考之失也。

李成因子覺為國博,贈光祿寺

李成,字咸熙,系出長安,唐之后裔。五代避地,徙家營丘。弱而聰敏,長而高邁。性嗜杯酒,善琴弈,妙畫山水,好為歌詩。瑣屑細務,未嘗經意。周世宗時,樞密使王樸與之友善,特器重之,嘗召赴輦下。會樸之亡,因放誕酣飲,慷慨悲歌,遨游紳間。太府卿衛融守淮陽,遣幣延請,客家于陳。日肆觴詠,病酒而卒,壽四十九。子覺,仕太宗,兩歷國子博士。其后以覺贈至光祿寺丞云。此宋白撰《志文》大略如此。王著書,徐鉉篆。覺字仲明,列《三朝國史儒學傳》,敘其世家又同。覺子宥,仕至諫議大夫,知制誥,有傳載《兩朝史》。傳云:“祖成,五代末以詩酒游公卿間,善摹寫山水,至得意處,殆非筆墨所成。人欲求者,先為置酒。酒酣落筆,煙云萬狀,世傳以為寶。”歐陽文忠公《歸田錄》乃云“李成仕本朝尚書郎”,固已誤矣;而米元章《畫史》復云“贈銀青光祿大夫”,又甚誤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溪县| 万山特区| 石家庄市| 宝应县| 普安县| 怀仁县| 抚远县| 南丹县| 贵南县| 瓦房店市| 都安| 黄大仙区| 屏东市| 鹿泉市| 青海省| 酒泉市| 绥江县| 平塘县| 繁昌县| 南康市| 巴彦淖尔市| 榆社县| 泸溪县| 广宁县| 泰州市| 贡觉县| 象州县| 札达县| 临清市| 高安市| 奎屯市| 大方县| 扎兰屯市| 吴堡县| 绥滨县| 威远县| 威宁| 济阳县| 灌阳县| 定南县| 天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