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侗子在華附 林侗,字同人。《通志》作閩縣人,《續志》及《府志》皆作侯官縣人。博涉經史,弱冠補博士弟子,食餼于癢。隨宦三秦,縱觀三輔名勝。歷游邊徼,走莊浪涼州間,金石碑版,搜考無遺。康熙丙辰,檄署尤溪教諭,以二親垂老,絕意功名,卜居城西荔水莊,以著述自娛。所著有《來齋選》、《古井野識涂》、《昭陵石跡考略》、《金石考略》、《李忠定公年譜》,年八十八卒。子在華,字渭云,工詩律,分修《省志》,多所訂,著有《隋農遺稿》。
林 佶子正青、在峨附 林佶子(8)吉人,號鹿源。侗弟。受業于長州汪琬,拔貢入成均,受詩于新城王尚書士正。時華亭王司農鴻緒,總裁《明史》,延佶與鄞縣萬斯同商訂編輯。己卯舉于鄉,丙戌特旨入直武英殿,抄寫御集。壬辰,欽賜進士第一,官內閣中書,分纂《詩經》傳說,匯纂子史菁華,陳相國廷敬、澤州。徐司寇乾學、昆山。宋冢宰犖,商邱。咸先后推轂。家多藏書,尤好借抄,徐尚書乾學刻《通志堂經解》,朱檢討彝尊選《明詩綜》皆就傳抄。供其博覽。為文得力于韓、曾,著有《樸學齋集》吳江潘耒為之序。又《焦山古鼎》、《甘泉宮瓦詩》各一卷,刻于《昭代叢書》。性喜金石,工篆、隸、行、楷,上自王公,下至琉球、高麗,無不購求。子正青,字洙云。少為諸生,張中丞伯行選入鰲峰書院,名籍甚。嘗預修《福州府志》,著有《瓣香堂詩文集》、《榕海舊聞》、《榕海詩話》、《小海場志》。在峨,字涪云,博雅好古,工文詞書翰,與修《古今圖書集成》,例敘知縣。乾隆初元,游京師,大學士趙國麟將特薦之,會罷不果。著有《陶舫集》、《硯史》各若干卷。
吳履泰 字文岸,號茹原。雍正庚戌翰林。洊升侍讀學士,以疾假旋。時子憲青令桐廬,養疴官舍。邑有桐江書院,每朔望,與諸生辨論義理,考究文藝,士喜得師。既歸,主道山書院講席,仿鵝湖、白鹿規條,訓飭諸生,一時士風,蒸蒸日上。
陳 繩 字騮季,一字禮園。雍正十一年,應博學宏詞科,旋舉孝廉方正,授教職歸,當事聘修《惠獻貝子功績錄》,選長汀學訓導,調諸羅,修《臺灣郡志》、并《臺海番社二采風圖考》,尋以卓異選貴州貴陽經歷,遷清鎮知縣,尤工于詩,根底盤深,由元、白上溯杜、韓云。
鄧 浩 宇星瀾,號畸人。乾隆辛酉舉人,以足疾不仕,教授永福,遂家焉。著有《孫吳統箋》十六卷、《車載博議》四卷、《炮戰源流》三卷,《圭旨撮要》四卷、《道藏詩文選注》六卷、《漢魏詩評注》十卷,《馬班古文通義》十卷、《詞苑丹頭》二十卷、《瀚海拔尤》十卷、《文壇舉逸》二十卷、《黃庭經注》二卷、《道德經補注》四卷,《青鳥經注》一卷、《文集》四卷、《詩集》二卷,藏鄭玉瓚家。毀于火,士林惜之。浩老死丹鉛,而不獲用世。著作終身,亦士之不得志者之所為,身后遺書,又扼于火,天之忌才,何其至哉!
陳祈廣 字漢如。邑稟生。為人溫文爾雅,刻意古學,恥作時文。其詩規模唐賢,著有《望云樓集》。
王九征 字明侯。博極群書,工詩古文詞,游歷名山,必題詠以見志。晚謝舉子業,杜門課子,以書史自娛。子孫皆以文學起家,克繼其志,著有《北征日記》、《墨禪》、《水云》、諸草、《竹村詩集》。
張 遠附許珌、藍漣 張遠,字超然。生兩月而孤,母陳氏授之讀,長遇耿亂,避地常熟,贅于何氏家焉。游江右,題詩滕王閣,為侍郎曹溶嗟賞,詩名震一時。膺康熙三十八年鄉舉第一人。晚宰祿豐,卒官,著有《無悶堂詩文集》共四十余卷。世稱閩人詩,遠第一,許珌。字天玉,友從兄。《鐵堂集》次之,藍漣字公漪。《采飲集》又次之。
黃 任 字于莘,號莘田。籍永福,居本境。以舉人宰四會,判決如流,民無冤者。鹿澳塘賊蠢動,即往平之。大水潰堤,捐俸修之。作《筑基歌》以勸工,與《賑粥行》、《勸農詩》,皆真摯語,不亞唐人《舂陵》、《秦中》諸什,終以詠塵,觸上官怒,劾歸,唯攜硯十枚,詩數束而已。因自署十硯老人,卜筑光祿坊許氏紫藤庵,曰:“香草齋”。詩清新有逸韻,絕句尤綺靡。善言情,有《秋江集》六卷,重宴鹿鳴,乃卒。從子惠,成進士,官終瑞州同知,亦擅文譽,與任同纂《福州府志》。惠孫慶安,榜名拱,以進士官工部,出視河工,終陳州守。工詩,搜求莘田故硯,僅得其二枚,遂以二硯軒名其集。族人圖南,字滄秋,以庶子視學黔中,詩亦超妙。鐘,字養九,舉人,教諭,著《鱔鯖集》六十卷,《蓬心草》四卷。鐘孫嘉爾,進士,彭澤令,與劉紹綱同輯《船司空雅集錄》。任又有族子經,字笛樓,官縣丞。經子育韓,榜名燊,字忻園。以舉人選融縣,卒官。經從弟彝、敬熙,俱能詩,世以詞章名其家。敬熙兩次授四川之安縣,曾守城退賊。育韓在叔幕、與有力焉。
劉士棻 字心香。嘉慶辛酉進士。知廣東歸善縣。清廉自矢。歸田后,宦橐肅(9)然,主講玉屏書院,以詩酒自娛,所著有《綠滿齋詩鈔》。
魏本唐附子秀仁、起 魏本唐,字又瓶。舉嘉慶己卯鄉試第一。謁選得縣令,不就,歸為學官,以師道自持。好讀書,九經三史,點注殆遍。著有《愛卓齋文集》。子秀仁,字子安,道光丙午舉人,困于春官、歷游秦、晉、齊、蜀,復不遇。嘗主講成都芙蓉書院,值寇起,軍事日壞,乃出其聞見,為《咄咄錄》,復從邸報,博考名臣章奏及通人詩文集,作《詩話》若干卷。生平著述甚多,此二書尤關風教,足為治鑒,惜皆不甚傳于世。起,字子壽,諸生。博通經史,授徒講學,以著述自娛。所著有《古文尚書講授遺跡》、《漢書地理志補注》、《水經注校本》等書。
楊維屏 字翠巖。籍連城。道光乙未舉人,嘗知甘肅中衛縣。少有異才,尤工詩。詩學李義山、黃山谷,幾亂楮葉,著有《云悅山房偶存稿》。
黃紹芳 字小石。幼穎悟絕人,鐘情吟詠。道光丙申進士,官刑部主事。素無宦情,未幾即乞養歸,家居杜門,益肆力于詩,所著有《蘭陔山館詩鈔》。
林昌彝 字惠常,號薌溪。道光己亥舉人。博極群書,諸子百家,靡不穿貫,尤通達時務。性豪邁,不可一世。當庚申變起。昌彝談海氛事,輒慷慨激昂,拔劍起舞,有陸劍南“請以十萬師,月明度桑乾磧”之概。嘗著《平夷十六策》及《破逆志四卷》,林文忠稱為有用之書,以謂在粵屢破英兵,率與此法暗合,其偉略可見一斑矣。既累上公車不第,乃歷游南北,遍交海內賢士大夫,以是兩戒以內(10)進賢冠中人物無不知有昌彝。文宗御極,公卿交章論薦,昌彝遂挾《三禮通釋》四百萬言,詣闕上之,得旨賞教授。歸益困,因授徒自給,著書滿家以終。所著有《遂初樓詩鈔》,論者謂合汪堯峰、吳梅村、朱竹土宅,宋荔裳為一手,猶風雅之余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