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耆舊錄內編二(學業)(3)

  • 侯官縣鄉土志
  • 鄭祖庚
  • 2642字
  • 2015-12-20 13:44:51

張 翼 原名人和。字箎仙。貢生。襟懷沖淡,極好作詩,風格逼真楊誠齋,所著有《牡礪瓶齋詩鈔》。

林 瀍 字洛西,少慕裴迪,自號非衣子。讀書不再誦,圖繪音樂之屬,一語而悟。工詩文,師友促使應試,輒不應。以時事多艱,恣情山水,顏其安民里所居曲巷為“蠖宦”,以示不屈之意。所著《有秋來堂文》二卷,《詩》二卷、《蠖宦談藝錄》三卷、《草堂語剩》四卷,不以示人。惟對客抱甕,則出以佐酒,咸豐七年卒,年三十四。

楊仲愈 榜名仲愉。字子恂,又字去疾。父鶴鳴,以名孝廉官同知,早世。從其季父和鳴官庶常,改工部。受父書,弱冠補弟子員,與從兄叔懌由舉人,歷官浙江紹興府。齊名。咸豐初,舉于鄉,官內閣中書兼侍讀。同治初,成進士,以癸亥朝考第一人入詞林,充國史館協修,散館改主事。上書合肥相國李文忠公,條便宜十二事。時華洋互市之局成,海禁大開,仲愈目營八表,預知后此必有夷禍,故書中嘗論及之。文忠得書,大贊賞之,出貲為之加捐直隸補用道,擬大用。仲愈歸,挈眷出山,甫抵滬上,與諸名士流連詩酒,卒。仲愈幼穎異,稱神童。比長,風流文采,照映一時。有李青蓮、杜樊川之目。自士大夫及褦襶子無不知名。上則名公巨卿,交相推重,惜乎未竟其才,遽赴玉樓之召也。所著有《劍秋閣詩文集》,未刊。

趙 新 字又銘。咸豐初進士,選庶常,授檢討。累典江西、廣西鄉試,轉左春坊贊善。同治五年,充冊封琉球國王正使。既至其國,歷覽其山川道路,考其制度禮俗而筆之書,蓋有合于古大夫九能之義焉。丁卯,出為陜西督糧道,總理漕務,歲有贏額。后告歸,光緒三年卒,年六十九。生平于書無所不讀,貫穿諸子百家,尤熟于《六經》、《三史》,能文,工詩,文步兩漢,而詩則出入漢魏六朝。在詞垣十余年,以英才碩學為一時推重。每朝廷有大制作,同列爭以屬新。新輒一揮而就,其張燕公之流亞歟!所著有《周易述》四卷、《易漢學擬旨》一卷、《續琉球國志略》二卷、《雜著》四卷、《詩文集》若干卷。

楊 浚 字雪滄。咸豐初舉人,內閩(11)中書,充國史館、方略館分校,未幾告歸,為左文襄所器,歷辦正誼書局、桑棉局及南臺團練局務。文襄之督師平回也,馳檄召浚,浚橐筆度隴,佐戎幕。文移函札,多出其手。文襄以浚能,累命會辦營務處,兼筦陜西軍需局。久之旋閩,掌教漳州丹霞、霞文,廈門紫陽,金門浯江各書院。甲申馬江之役,閩中大局岌岌。會垣戒嚴久。度支不繼,林公壽圖籌團防,浚勸其族晉江人楊啟善者,出巨費為團練,于是人心大定。尋病卒于省第。浚通子史百家言,于古今篆籀之學,靡不研究。工書法,能作擘窠大字。生平著述宏富,有《冠悔堂駢散文集》、《詩集》、《賦集》、《金筴飏言》、《金石考證》、《小演雅纂輯》、《易義鍼度補》、《先文靖公續通紀通紀補遺》、《島居隨錄》、《續錄》、《三錄》、《四錄》、《閩南唐賦》、《淡水廳志》各書。

劉紹綱 字云圖。幼敏慧,弱齡補弟子員。工詩歌古文詞。與都轉鄭元璧、茂才何卓然諸先生結飛社,有聲于時。時林學士天齡、謝侍讀章鋌方倡聚紅詞社,征集十九人,皆一時豪俊,紹綱亦與焉。觴詠風流,略無虛晷,洵盛事也。旋因家貧,枚策游粵不遇,復游楚不遇。侘傺無聊,幾有仲宣登樓之感矣。會沈文肅公督辦馬江船政,綱時倦游家居,公雅聞其名,因檄委監督各廠。文肅素耽詩,暇則召賓佐,刻燭聯吟,而獨賞紹綱豪宕,遂有《船司空雅集錄》之刻。尋以船工告竣,奏保授廣東知縣。甫得差,即丁艱歸。晚益嗜學,日事編輯,所著有《屏綠山房詩詞集》若干卷。

陳與冏陳璓瑩附 陳與冏,字緘齋。兵部寶廉子,而河間守崇砥猶子也。十歲卒業,《十三經》背誦如流。光緒庚辰成進士,以編修歷充國史館協修、功臣館纂修,典試山左,與其兄宜興令與同友愛。其讀書識大體,于古今治亂之跡,無不了了。工古文辭,尤長于詩,在史館修《食貨志》,未脫稿,卒官。著有《讀經說約》、《讀鑒隨筆》、《緘齋雜輯》、《疏納草》凡若干卷。時同邑陳琇瑩,字蕓敏,亦以編修、御史,累掌文衡,有才子之目。

林 晸 榜名如玉。字希村。父云南巡撫鴻年,自有傳。詳《事功錄》。晸幼即穎異,喜讀書,兼精詞章考據之學,甚有文譽。少年時,頗負盛氣,使酒罵座,人皆畏避之。晚游四方,痛自折節,學益粹。嘗主臺灣學海堂講席,劉壯肅銘傳撫海東,呼為畏友焉。視撫墾大臣林太仆維源以下,無一當意。以優貢連膺鄉舉,官終浙江知縣。

丁 菁附弟蕓 丁菁,字莪池。曾祖桐,以進士仕至刑部郎。菁幼孤露,性至孝,長于制舉文字,尤工詞翰,兼以書法擅名。林方伯壽圖愛其才,以女妻之,僅得一第而卒。弟蕓字耕鄰,繼膺鄉舉,靜默喜讀書,不慕仕進。其品節亦為士林器重,著有《爾雅釋疑》、《鐘鼎錄》、《閩詩存》諸書若干種。侯官丁氏多才人,菁從祖,曰椿年,曰錞、曰鈺,曰斌,曰毓琛,曰綬,俱以文學貴。斌宰蕪湖,毓琛官刑部,均能不負其學。鈺所著者,有《潛確山寮日記》、《吾師錄》、《見見聞聞錄》,獨鴻標則以忠義著稱。鴻標,字鳴韶,邑諸生,以貲為丞。發逆竄江蘇,鴻標運糧,遇賊大罵不屈而死。

郭柏蒼子溶附 郭柏蒼,字蒹秋。以舉人訓導、中書主事、晉員外郎銜。一門貴顯,獨不慕仕進,日以著述自娛。所著有《閩會水利故》,《海錯百一錄》、《閩產錄異》、《葭木付草堂集》、《竹間十日話》等書行世。子溶,由拔貢登順天鄉榜,以道員指分河南。時兩河大荒,大吏檄往賑,溶躬親履勘。日行胔骼中,不避癘疫。按戶施賑,民困以蘇。尋署彰衛懷兵備道。值沁河決,議堵筑,溶督治工役,距成僅五閱月,工速而費省。以母疾告歸,后卒于里第。

何嵩祺 字伯希。道光己酉優貢,嘗任惠安訓導。咸豐壬子領鄉薦,庚申成進士,改兵部主事。在都供職二年歸。時沈文肅公督辦馬江船政,聘嵩祺襄理。文肅旋奉諱,嵩祺與當事者不合,遂拂衣去。嗣主越山及龍光書院講席二十余年,士林帖服。晚歲失明,侍者讀課卷,暝坐涂乙之,第其高下,不差累黍。性孤介,不妄干人。能文,工詩,著有《蓮因室詩集》十六卷,卒年六十六,入祀鰲峰名師祠。

校 注

(1)原文作“杜燮”,“杜”字誤,應為“士”。

(2)原文作“土燮”,“土”字誤,應為“士”。

(3)原文作“宣”,“宣”字誤,應為“宜”。

(4)原文作“本州學教諭授”,“諭”字當衍。

(5)原文作“鄭善之門”,“善”下漏一“夫”字。

(6)原文作“善之卒”,“之”字誤,當為“夫”。

(7)原文作“富于春作”,“春”字誤,應為“著”。

(8)原文作“子吉人”,“子”字誤,應為“字”。

(9)原文作“肅然”,“肅”字誤,應為“蕭”。

(10)原文作“兩戒以內”,按文義,當衍。

(11)原文作“內閩中書”,“閩”字誤,當為“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暨市| 谷城县| 石家庄市| 开化县| 泰安市| 镶黄旗| 剑川县| 安阳县| 三河市| 黑水县| 尼勒克县| 临武县| 尼勒克县| 凌源市| 开远市| 醴陵市| 图木舒克市| 青州市| 仁布县| 延寿县| 杭锦旗| 阳谷县| 昌都县| 普兰县| 大英县| 河间市| 重庆市| 西乌珠穆沁旗| 昭平县| 南乐县| 泰安市| 平遥县| 宣武区| 五家渠市| 延吉市| 美姑县| 佛冈县| 贵溪市| 密云县| 资兴市|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