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清高宗實錄選輯四(12)
- 臺灣資料清高宗實錄選輯
- 佚名
- 4794字
- 2015-12-19 14:49:59
五月十二日(戊辰),諭軍機大臣等:『據伍拉納等奏「清厘軍需款項」一折,內稱「閩省辦理軍需,惟臺灣南、北兩路地方情形與各省不同,而辦理因之迥異;無例可引,至今尚未奏咨。均須先行清厘款項、詳加考核,與則例相符,始準入銷;若與成例不符、斷難清銷者,應俟報銷全竣之后分別攤賠」等語。閩省動用軍需款項繁多,必須逐細核查底案,據實報銷;雖南、北情形不同,其為軍需則一。況海船裝載糧餉,順風徑渡,尤非山路崎嶇可比;該督等不得以此借口,致有冒濫。今自臺灣蕆事以后延至一載有余,該督并未查明分別奏咨辦理,惟將「臺灣情形與內地不同,軍需支給款項多與定例不符」之語先行奏明,豫留冒銷地步,殊屬不合。著傳諭伍拉納、徐嗣曾務宜各矢天良,秉公確核;將一應支用款項據實詳查、迅速辦理,毋任承辦官員托故遷延、浮開侵冒,以歸確實。如果有侵欺情弊,該督等率據報銷,朕斷不能因此折先入之言聽其弊混也』。
以福建臺灣協副將李芳園為福建金門鎮總兵。
——以上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二十八。
十七日(癸酉),福建巡撫徐嗣曾奏:『琉球國番民平良等十六人乾隆五十三年十月裝載棉花至中山王府交納,回至大洋遭風破船,其十人不知去向;平良等六人得生,經臺灣府委員護送抵省,照例安插撫恤』。報聞。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二十九。
閏五月初三日(戊子),諭〔刑部〕:『據奎林等奏「審擬刑逼良民為匪之縣丞史映彩」一折,內稱「詢明所誣匪犯簡武、李廉二名實無為匪情事,因被李安喜挾嫌控告、差拏到案,該縣丞因循拖延,發交原差張璉、莊茂管押。簡武等并無銀錢送給,該差因將簡武等用竹棍撐開兩手、繩吊屋梁,連夜迭加拷打,以致簡武等誣認從逆為匪。請將張璉、莊茂發往烏魯木齊給種地兵丁為奴;在臺灣枷號半年,滿日發遣」等語。張璉、莊茂因本官發交管押之人恣意需索,已屬不法;復敢于嚴禁班館之時,將簡武等濫行迭加吊拷,以致畏刑誣服、拖累良民,情殊可惡!臺灣民刁俗悍,若僅如內地案件照定例辦理,不足以儆刁惡而安善良;張璉、莊茂著交該地方官在臺灣照樣吊拷一月,然后枷號半年,滿日再行依擬發遣』。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三十。
十七日(壬寅),以翰林院侍讀陳嗣龍為福建鄉試正考官、工部主事劉青照為副考官。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三十一。
六月初五日(己未),以福建陸路提督梁朝桂、廣西提督海祿對調。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三十二。
十九日(癸酉),諭軍機大臣等:『據伍拉納等奏:「黃仕簡應繳認罰軍需銀三十萬兩、完繳司庫銀八萬兩,未完之數甚多。據黃仕簡之孫黃嘉謨將所有田園地租、房屋呈請入官估變,共估銀二十五萬余兩,現在查追變繳」等語。黃仕簡因循畏葸、貽誤軍務,罪有應得;因念其年老多病,格外施恩,從寬免死。其罰繳之項,自應按數查追。但念黃仕簡業經身故,所估家產抵變罰項外,余剩無幾;且一時亦未能盡行變價,徒滋延擱。著加恩于應繳罰項內,再酌免十五萬兩,留為家屬養贍之資,不必全行抵變,以示朕格外加恩至意。將此傳諭伍拉納、徐嗣曾知之』。
又諭:『據伍拉納奏:「臺灣為海外要區,將軍與督、撫、提督例應分年輪往稽查;本年先令水師提督哈當阿前往巡查」等語。臺灣大功甫行告竣,經此大加懲創之后,該處兵民自必倍加震懾,咸知安分守法;且有奎林在彼,足資彈壓。現在福建內洋盜劫頻聞,沿海一帶地方較之臺灣更關緊要;哈當阿系水師提督,董率弁兵緝捕奸宄是其專責,難以遽離。此時哈當阿亦可不必前往;俟明歲察看內地情形,或伍拉納、或哈當阿,伊二人屆期再自行商酌一人奏聞,前往巡查。將此傳諭知之』。
以上——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三十三。
秋七月十二日(丙申),諭曰:『奎林等奏「審明傷斃事主之盜犯蘇番、黃偉、李耳等正法」及「緝獲挾恨同謀殺人之首犯何涉處斬梟示」各折,向來在臺灣居住之漳、泉各村民人素性獷悍,搶劫械斗之事不一而足,雖經奎林等節次拏獲嚴辦,而本日所奏又有因搶劫傷斃事主及同謀殺人之事;可見該處積習,一時尚未能悛改。著傳諭奎林、萬鍾杰務須實力整頓,使從前剽悍之風湔除凈盡。如遇該處民人逞兇械斗搶劫等事,即行嚴加處治,有犯必懲;不可稍事姑息,致負委任』。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三十四。
二十日(甲辰),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嘉義縣添設斗六門縣丞,應增俸薪役食,請照外地縣丞額設之數支給』。下部議行。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三十五。
八月十二日(乙丑),諭曰:『奎林等奏「審明笨港守備李文彩得受偷越船只番銀一案,將李文彩依枉法贓八十兩絞監候律,問擬絞決;其經手收贓之胥吏方升,依說事過錢與正犯同罪至死減一等例,問擬杖流,發往伊犁給兵丁為奴」等因一折,所議失之輕縱。臺灣甫經大加懲創、痛革積弊之時,乃守備李文彩于偷越船只到港,復敢得贓縱放,實屬藐法已極!而李文彩得受錢文,系方升說合,是方升為此案罪魁;李文彩之死,皆由該犯慫惥所致。若因其贓未滿數,僅發伊犁,豈足蔽辜!況此而不從重辦理,將該處官吏無所忌憚,勢必日久因循,又釀成柴大紀貪黷之案;殊非整飭官方、綏靖海疆之道。李文彩竟應改為斬決、方升亦應改為絞決,以示懲儆。所有奎林等定擬折,著軍機大臣會同行在法司速議具奏』。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三十六。
十六日(己巳),諭:『各省學政,現屆應行更換之期。………福建學政,著劉躍云去』。
十八日(辛未),刑部等議覆:『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奏稱:「查明臺灣各營饋送柴大紀夫價、得受包差庇賭錢文之把總虞保麟等分別革職,發往新疆效力贖罪」;均應如該督所擬』。得旨:『把總虞保麟、陳龍饋送柴大紀夫價,又得受包差庇賭錢文,擬以發往新疆,實屬罪所應得;孫泰元于該管兵丁庇賭得錢毫無覺察,本亦應照部議革職。第念該弁等前在臺灣曾經帶兵出力,虞保麟、陳龍著改為革職留任,十年無過,方準開復,所得錢文仍著查明按數追繳;孫泰元著改為革職留任,照例開復』。
二十一日(甲戌),諭軍機大臣等:『前因柴大紀種種貪婪不法,釀成滋事巨案;是以將伊子發往伊犁給兵丁為奴,以示懲儆。本日據保寧奏:「柴大紀長子柴際盛已經解到,其次子柴際甲尚未到遣所」等語。柴際甲于上年冬間,據瑯玕奏「即行發遣」;何以至今七月尚未解到伊犁?非起解遲延,即屬沿途逗留所致。所有沿途各督、撫著傳旨申飭;仍即飭屬速解,勿任再有延逾。并將柴際甲究在何處稽遲之處,查明據實覆奏』。
二十三日(丙子),諭曰:『奎林等奏「臺灣彰化縣民陳報殺死戍兵郭振生一案,因陳報曾借郭振生錢文,郭振生班滿欲回內地,屢次索討、不能清還,遂起意用刀很戳,殺死郭振生;將陳報問擬斬決,請敕部議」一折,臺灣甫經懲創之后,該處民人自應加倍安分守法。今陳報負欠不還,已屬理曲;乃因屢次逼討,輒敢用刀很戳,致將郭振生實時斃命,兇頑殘很,不法已極!奎林等于審明后,即應將該犯一面正法、一面奏聞,何得復拘常例請旨辦法耶?奎林等何不知事理輕重若此!除將原折交行在軍機大臣會同法司即口復議外,奎林等著傳旨申飭』。
——以上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三十七。
九月初七日(庚寅),吏部等部議覆:『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等奏稱:「臺灣淡水同知所轄之新莊巡檢,該處地廣人稠,巡檢難資佐理;又臺灣縣所轄之羅漢門縣丞,該處民戶無多,祗須設一巡檢,足以彈壓。請將新莊巡檢改為新莊縣丞,仍歸淡水同知管轄;羅漢門縣丞改為羅漢門巡檢,仍歸臺灣縣管轄。該縣丞、巡檢各有原建衙署、額編養廉及書役俸工,祗須互為改駐支撥,無庸議增」。應如所請』。從之。
十四日(丁酉),福建學政劉躍云丁母憂,命通政使吉夢熊提督福建學政。
——以上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三十八。
十七日(庚子),戶部議覆:『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等奏稱:「戍臺班兵,例給眷口銀米。近來臺灣添設戍守弁兵一千二百一十六名應得眷口銀,于每年例賞四萬兩內同舊額戍兵按名分派,足數支給;惟眷米難以勻攤。請照舊額戍兵例,每名月給米一斗,共應添給眷米一千四百五十九石二斗;遇閏之年,加給米一百二十一石六斗。所撥兵內如福寧鎮向來支給折色,仍匯入兵餉估發;其余各營,具支給本色。再,新添戍兵換班往回盤費、游巡弁兵車腳及革伍病故各兵回籍路費等項,每年約需銀一千八百六十六兩有奇;請動項開銷」。應如所奏』。從之。
二十二日(乙巳),諭曰:『奎林等奏「拏獲盜犯及糾眾械斗各犯分別辦理」暨「榜示有名逸匪審明正法」各折,均已批交該部矣。臺灣搶劫兇斗之案,本年經奎林等督率訪緝,已拏獲多案,逐次嚴辦;尚為認真。奎林、萬鍾杰,著交部議敘。其在事出力之文武員弁,并著奎林等查明,一并咨部議敘。至閩省民風刁悍,盜劫頻聞;前經降旨:該省行劫糾斗案犯從復位擬,俟三年后再照舊例辦理。但臺灣孤懸海外,非閩省內地可比;該處民人又屬五方雜處,經上年大加懲創之后,而奸宄兇橫之徒仍敢接踵犯法,看來積習已深,非一時所能悛革。所有臺灣行劫糾斗之案,總當隨時嚴辦,不必拘定三年;俟將來該處民人果能洗心革面,實知畏法斂戢,該督、撫、鎮、道等據實奏聞,候朕降旨再照舊例辦理。嗣后奎林等仍宜加意整頓,實力訪查;遇有不法滋事者,立予嚴懲,以靖海疆而化頑獷。該鎮、道皆系特加簡用之人,諒不至以現拏多案仰邀甄敘,遂爾心存懈弛也』。
二十七日(庚戌),諭軍機大臣等:『據伍拉納奏:「澎湖于七月初三、四等日颶風大作,擊碎該協營哨船一只,折桅斷椗、損漏三只。又,龍溪縣帶送各處公文商船一只、彰化縣配載兵米商船一只,俱在洋擊碎,米石沉失;惟舵水及縣役等泅水得生,余俱不知生死。其沿海民房及衙署、倉廒,間有被風刮壞」等語。此次海洋颶風大發,其勢甚猛;彰化系臺灣所轄,而澎湖地方亦相距甚近,何以奎林等于該處擊碎船只及刮壞房屋之事未見奏報?想遠隔重洋,尚未馳達也。至沿海各處陡遭風暴,民田、廬舍自不無損壞之處;著該督、撫等飭屬詳悉查勘。如有應行撫恤者,即奏明分別辦理,毋致失所;其船戶人口有無淹斃?亦著照例查辦。將此由五百里傳諭該督、撫并諭奎林等知之,仍著各行據實覆奏』。尋奎林等奏:『澎湖被風緣由,臣等于八月十一日始接據澎湖廳詳報;聞該廳已于七月初六日通詳督、撫,所以臣等未經專奏』。報聞。
——以上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三十九。
冬十一月初六日(戊子),諭曰:『奎林等奏「拏獲結會匪犯、審明分別正法」及「審擬汛弁兵丁得贓縱放偷越船只」各折,已交部核議速奏矣。臺灣搶劫械斗之案,本年節經奎林等拏獲多犯,逐次嚴懲;前已交部議敘。今于李效等犯創立邀會名目、糾眾煽惑一案,該鎮等一經稟聞,即迅速查拏就獲,訊出實情,立予正法;辦理甚為妥速。奎林、萬鍾杰,著再交部議敘。其會同訪拏出力之文武員弁,著該鎮等查明咨部,一并議敘』。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四十二。
十六日(戊戌),諭曰:『孫永清奏:「據署東蘭州知州黃圖稟報,該州安插福建臺灣案內股頭鄭管、陳廷二名,于本年八月二十二日與流犯周亞卿同逃,當差兵役追拏;見該犯等乘坐小船順流而下,兵役等趕上,拏獲周亞卿一名,其鄭管、陳廷持篙拒捕,被兵役打落水中,現在撈捕無獲,生死未定。請將東蘭州吏目繆晉階革職拏問,署知州黃圖革審」等語。臺灣股頭皆系從賊匪徒,因投首免死,安插各省;地方官遇有此等人犯,該撫等自應諄飭所屬時刻留心,嚴加防范,不容稍有疏縱。今鄭管等膽敢勾同流犯結伴同逃,殊屬不法!該管官平日既不能嚴行管束,致匪犯脫逃。及追捕時,又不能實時擒獲;打落水中,復未撈獲尸身:安知非受賄縱放,裝點情節,希圖了事!若不從嚴懲治,無以示儆。東蘭州吏目繆晉階,著革職拏問。署知州黃圖僅予革職,不足蔽辜;著一并革職拏問。其該管道、府并不隨時稽查,漫無管束,非尋常玩忽可比;著交部嚴加議處。至巡撫、臬司不能先事督飭所屬防范匪徒,咎亦難辭;亦著交部議處。所有鄭管、陳廷二犯,著該撫等迅速查拏務獲,毋任遠揚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