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2章 清高宗實錄選輯二(13)

諭軍機大臣等:『前因黃仕簡感患風疾,特令伊子黃秉淳前往省視。茲據雅德奏:「黃秉淳已抵廈門,即日前赴臺灣,至伊父駐札處所隨侍」等語。現在黃仕簡所患風疾業已漸次就愈,如尚須伊子隨侍,即多留旬日亦屬甚善;倘自揣精力已覺平復,一切俱可照常辦理,無須黃秉淳在彼,即令其仍回原任亦無不可:總聽該督自行酌量可也。將此諭令知之』。

二十七日(辛未),諭:『前已降旨將柴大紀仍留臺灣鎮總兵之任,其汀州鎮總兵即著陸廷柱調補矣。陸廷柱原系南澳鎮總兵、武隆阿原系汀州鎮總兵,今柴大紀已留臺灣,武隆阿著仍回汀州、陸廷柱著仍回南澳各本任。武隆阿且不必來京陛見,俟屆三年時,再行奏請』。

——以上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二百五十一。

夏四月二十一日(甲午),予福建因公猝遇生番戕害之淡水同知潘凱賞恤如例。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二百五十三。

六月十一日(癸未),以內閣侍讀毛鳳儀為福建鄉試正考官、編修李堯棟為副考官。

十二日(甲申),諭:『兵部議駁雅德「酌定考核兵丁技藝」一折,已照議行矣。至另折奏,將提督任承恩革職之處,固屬照例辦理。提督為專閫大員,各鎮將備兵丁俱其所轄,如果平日玩愒廢弛,于操演事宜有心貽誤,自應即予革職,以肅戎行。但今此案,雅德參奏汀州鎮總兵武隆阿廢弛營伍,彼時朕即看出系因前經保奏富勒渾操守可信,及聞其業經敗露,故特將武隆阿嚴參具奏,以為救過見長之地。且折內稱武隆阿到任七年以來,貪圖安逸,以致將備相習成風,兵丁毫無紀律。因閱內廷所貯該督上年折奏總兵考語,則武隆阿考居上等,稱其營伍整飭;乃閱時未及半截,而即奏其營伍廢弛,忘其前奏。可見該督祗知以劾奏補過見長,而不顧其自相矛盾。是以前次降旨明白宣諭,任承恩為該省陸路提督,于所轄鎮屬營伍廢弛不行及早參奏、置若罔聞,予以革職,亦屬罪所應得。姑念雅德此奏系為救過見長起見,并非實心整飭軍伍。由此觀之,任承恩尚非實在有心玩誤徇庇者可比;著從寬改為革職留任。嗣后該提督務宜實力整頓,俾所屬將備兵丁咸知訓練,以贖前衍;倘復仍前因循玩忽,經朕察出,必當加倍治罪,不能再為寬貸也』。

——以上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二百五十六。

二十九日(辛丑),諭曰:『……雅德著革職;所有閩浙總督事務,著常青兼署。……閩浙總督員缺,著富綱調補』。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二百五十七。

秋七月二十一日(壬戌),諭:『「明史紀事本末」一書,系榖應泰所撰。朕從前在書房時,即曾見其書;以其舉有明一代之事,仿袁樞「通鑒」紀事之體逐事貫穿始末,俾覽者了然,而逐段所論四六文頗佳。茲因四庫館鈔出進呈,復詳加披閱。其中所載「李自成攻陷京師,挾太子、二王東向永平;吳三桂頓兵山海關,悉銳出戰,擊殺數千人;大清兵繞至三桂之右,所向披靡,自成遁走。三桂復率大兵追賊,連戰于保定、正定、西度固關入山西」等語,其言不足傳信。當流賊攻陷京城時,吳三桂以一旅偏師頓兵山海關外,而賊方以太子、二王為奇貨,載之馬上東行;且欲招致三桂,執其父襄脅令作書以誘其子。其時三桂之懼賊,不啻風鶴皆驚,一軍膽寒。其所以乞兵復仇,皆藉本朝兵力及我睿親王奉命統率義師入關討賊,我兵奮勇沖殺,賊人望風披靡,自相蹂踐,自成遂棄京師西走;而英親王復率師驅逐,賊即狼狽竄死:「實錄」所載甚明。是李自成之竄敗,皆系本朝滿洲兵力;使三桂彼時果能辦此,伊尚將攘為己有,安肯復請本朝兵乎?此自成之敗,非三桂之力更為彰明較著也。而榖應泰乃稱三桂頓兵山海關,悉銳出戰,擊殺數千人,追奔逐北;似賊人之敗于三桂而非敗于本朝。榖應泰系漢人,猶及明末,未免意存回護,故為左袒;而非當日實在情事,不足傳信。著軍機大臣詳查「開國方略」所截入關殺賊實事,將此書中一節重行改正,以昭正論信史』。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二百五十九。

八月初六日(丙午),以福建澎湖協副將魏大斌為浙江溫州鎮總兵。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二百六十二。

九月辛未朔,諭:『各省學政現屆差滿,應行更換之期。……福建學政,著陸錫熊去』。

又諭曰:『黃仕簡奏:「諸羅縣奸民捐貢楊功懋(即楊光勛)、監生楊功寬(即楊媽世)兄弟二人因爭財起釁,各立會名,糾眾樹黨,經臺灣鎮、道飭屬查拏;該汛把總陳和拏獲會匪張烈一名,伙黨搶奪,陳和被殺。現督飭員弁緝獲首、從各犯楊功懋等五十余名,從重辦理」等語。此案楊功懋等釁起家庭,膽敢私立會名、結黨聚眾,經把總陳和拏獲匪犯張烈,復敢奪犯傷官,實屬不法!所有現獲之首、從各犯楊功懋等五十三名,著常青、黃仕簡等審訊明確,一面具奏、一面將首要各重犯即在該處正法示眾。至把總陳和因獲犯解審,中途被劫遇害,著交部照例議恤。至臺灣鎮柴大紀、臺灣道永福辦理此事尚屬迅速妥協,著交部議敘;其在事出力文武員弁,亦著該督等查明,分別咨部議敘』。

——以上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二百六十四。

十九日(己丑),諭〔軍機大臣等〕:『大名糾眾滋事正犯段文經、徐克展及伊陽拒捕戕官之素國棟俱在逃未獲,已節次降旨令鄰省各督、撫一體嚴緝。第恐該犯等聞拏緊急,改裝易服,或由山東、江、浙一帶海口竄往臺灣,希圖潛匿。該處地隔重洋,最易藏奸;著傳諭常青嚴飭臺灣鎮、道及廈門等處沿海地方文武員弁留心查察,實力偵緝,毋任要犯潛蹤漏網。至常青現署閩浙總督,浙省亦其所轄;所有浙江乍浦、寧波一帶,亦著一并嚴飭所屬上緊截拏,以期弋獲。并諭伊齡阿知之』。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二百六十五。

冬十月辛丑朔,諭:『……常青著即補授閩浙總督』。

以熱河副都統恒瑞為福州將軍兼管閩海關事務。

——以上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二百六十六。

十二月十三日(壬子),諭〔軍機大臣等〕:『從前諸羅縣奸民楊光勛等兄弟結會樹黨、劫囚滋事一案,業據常青等將首要各犯陸續拏獲正法;其案內逸犯張烈、賴榮、葉省、蔡福、張員等五名現據柴大紀等奏,尚未就獲。張烈等系幫助楊光勛等劫囚害官重犯,恐因臺地查拏緊急,自必潛逃至漳、泉一帶內地藏匿;著傳說常青等嚴飭所屬將張烈等五犯嚴密偵緝,務期迅速弋獲,以正刑章,毋任遠揚漏網』。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二百七十。

二十七日(丙寅),閩浙總督常青奏:『臺灣彰化縣賊匪林爽文結黨擾害地方,十一月二十七日知縣俞峻在大墩拏賊遇害,縣城失陷;臣聞信,飛咨水師提臣黃仕簡領兵二千名由鹿耳門飛渡進剿,并派副將、參將、都司等帶兵分路夾攻。臣駐泉州,與陸路提臣任承恩居中調度,委金門鎮總兵羅英笈赴廈門彈壓;飭沿海州、縣防范,咨廣東、浙江督撫嚴查海口堵拏』。得旨:『即有旨諭』。諭軍機大臣等:『臺灣地隔重洋,民刁俗悍,屢次滋事;今有彰化縣賊匪林爽文等糾眾騷擾,殺害官長、攻陷城池,尤為罪大惡極,不可不痛加殲戮以示懲創。彰化知縣拏匪被害,該縣不能嚴密防范,雖失之疏懈,但帶兵緝犯事屬因公;并著該督、撫查明該縣如平日并無別項劣跡及激變情事,即據實奏聞,候朕降旨交部議恤。至黃仕簡甫經病愈,一聞匪犯滋事之信,即帶兵渡臺,殊屬奮勉可嘉!著賞給荷包等件,以示優眷;并著于辦理搜捕諸務外,仍加意調攝,勿過勞勚。至賊匪么囗〈麻上骨下〉烏合,黃仕簡到彼督率該鎮、道盡力堵剿,無難立就撲滅。但恐余黨四散竄逸或偷越內渡,常青、任承恩現駐蚶江一帶,著嚴飭沿海口岸地方文武員弁實力巡防,最為緊要。常青、徐嗣曾等總須不動聲色,妥協辦理;若因外洋遇有此等案件,該督、撫紛紛調遣,跡涉張皇,轉至內地民人心生疑駭,殊有關系。該督、撫不可不處以鎮定也』。

二十八日(丁卯),閩浙總督常青奏:『賊匪滋事,臺灣郡城緊要,臣與陸路提臣任承恩會籌調提標兵千二百名,由提臣帶領于鹿耳門前進,并撥各營兵候調,先為保守郡城計,且與水師提臣黃仕簡聲勢相援。臣于泉州、蚶江、廈門等處往來督察,派道、府經理糧餉』。得旨:『總以鎮靜內地為要;看爾等俱屬張皇失措,為此朕卻牽念。臺灣常有此等事,此次何至汝等如是張皇畏懼』!又奏:『臺灣匪徒聚眾滋事,地方官平日全無防范,罪實難辭』。得旨:『此應事定后嚴查,但非目前急務;目前惟當鎮靜內地,速剿滅逆賊』。又奏:『逆首林爽文系漳州人,其附從率籍隸漳屬,但無內外勾連情事。漳、泉尤為內地根本,除加意防范外,并咨兩廣督臣于連界處一體防范』。得旨:『應留心』。又奏:『水師提臣黃仕簡已領兵開渡。鹿耳門為臺地咽喉,尤須厚集兵力;現添派各標營兵,候風出口』。得旨:『看來爾等皆過于張皇矣。豈有因一匪犯,使合省以及鄰疆皆懷恐懼之理』!

二十九日(戊辰),福建陸路提督任承恩奏:『彰化縣被賊匪攻陷,俟督臣到泉日,臣即登舟渡臺協同黃仕簡剿辦』。得旨:『豈有兩提督往辦一匪類之理!若不誠,是巧詐;若誠,是至愚』。又奏:『查臺灣賊即漳州頑民,屢次滋事;懇簡重臣到閩督辦』。得旨:『更不成話!不料汝亦如此至愚』。諭軍機大臣等:『此等奸民糾眾滋事,不過么囗〈麻上骨下〉烏合。上年臺灣即有漳、泉兩處匪徒械斗滋擾等案,一經黃仕簡帶兵前往督辦,立即撲滅。今林爽文等結黨橫行,情事相等。該提督到彼,匪黨自必望風潰散;即使該提督病后精神照料未能周到,亦止可添派能事總兵一員,多帶兵丁前往協剿。乃任承恩竟欲親往,豈有水、陸兩提督俱遠涉重洋辦一匪類,置內地于不顧之理!至所請簡派欽差督辦,更不成話。督、撫、提、鎮俱有綏靖地方之責,設一遇匪徒滋事,輒請欽派大臣督辦,又安用伊等為耶!從前康熙年間臺匪朱一貴滋擾一案,全臺俱已被陷;維時止系水師提督施世驃帶兵渡臺進剿、總督滿保駐札廈門調度,不及一月,即已收復蕆功,伊等豈竟未聞之乎!又據常青馳奏:「詢悉淡水同知程峻之子程必大:彰化失陷,文報梗塞情形;已派兵二千二百名,令任承恩及參將福蘭泰等由鹿耳門前進,會同夾攻」等語,與前奏大概相同。任承恩本不應前往,今既已渡臺,亦不須拘泥回任;務須實力勇往,會同黃仕簡分路夾攻,速擒逆匪,以期克日蕆功。常青仍祗須駐札蚶江、廈門一帶調度策應,此時應以鎮靜內地為要』。

——以上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二百七十一。

乾隆五十二年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一七八七)春正月初二日(辛未),諭軍機大臣等:『現在臺灣彰化地方有賊匪林爽文等糾眾滋擾、劫縣戕官一案,水師提督黃仕簡、陸路提督任承恩已俱帶兵渡臺剿捕;漳、泉地方緊要,不可無大員彈壓。藍元枚系福建世家,眾所深悉,于該處情形自能熟諳;著傳諭藍元枚即行馳驛迅速前往泉州,署理福建陸路提督;即駐札蚶江一帶,幫同常青調度接應一切事宜,以期迅速蕆事。所有江南提督印務,著李世杰于該省總兵內揀選,暫行署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梓潼县| 保定市| 定边县| 临湘市| 霍州市| 光山县| 民乐县| 新乐市| 盱眙县| 赫章县| 吉林市| 肇州县| 柳江县| 乡城县| 定边县| 安多县| 泾源县| 花莲市| 杭州市| 天祝| 嘉荫县| 中西区| 玛多县| 凌云县| 麻江县| 当阳市| 南京市| 黑山县| 镇安县| 商水县| 孟连| 昆山市| 大埔区| 浏阳市| 珲春市| 武义县| 科技| 靖安县| 乌兰察布市| 兴义市| 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