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平田之地,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原自高山撒落平洋,牽連鋪展,平坦而來,微有脊脈。當春夏灌溉之時,滿目皆水,俗眼見此,不忽其為泥污,則棄其為水瀝,安知其有美地存焉?但結穴之處,必須有銀錠,束氣融聚,分水伶俐,忽起微突,開口明白,界水交織,方為眞穴。雖水田滿目,不足畏也。
或然穴在土皮上,名曰培土葬。
注培土葬者,其地氣浮于上,故下棺之時,不深穿井,放棺土皮之上,外以客土培之,故曰培土葬也。朱子曰:“漳、泉間,棺只浮于土上,深者僅有一半入地,所以上面封土甚高。后來見福州人舉移舊墓,稍深者無不有水,方知興化、漳、泉淺葬者,防水耳。”按:淺葬之法,不特漳、泉為然。蓋地土有厚薄之殊,龍脈有浮沉之異。地土厚,龍脈沉,有葬至數(shù)丈者,不謂之過深;地土薄,龍脈浮,有安柩土皮之上,用客土培成塜者,不謂之過淺。噫!非圓機之士,其孰能之?
或然穴在石罅中,有土氣斯通。
注此石山土穴也。《葬經(jīng)》云:“氣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蓋頑石之不可掘鑿者,則隔斷生氣,且多生水,所以不可下也。故石山必有土穴為眞。廖氏云“漱石莫疑安石罅,土穴端無價”是也。楊公云“也有穴在大石間”,卜氏云“石間穴貴得明師”,皆言石間有穴,卻不明言,立穴處必須有土為眞。張子微云:“石巧之穴石盤生,如琢如鐫如切成。上無縫脈穿鑿計,且無寸土為遮蔽。”又云:“此穴依山不須鑿,結切安柩平處是。自然融結得山脈,不必鑿開泄石氣。”則又直指頑石之上安柩。誠如所言,是又與《葬經(jīng)》相背。且石山土穴,或石山鑿見土脈為穴,予聞其語矣,亦見其地也。石穴不可掘鑿,則是頑石,無生氣。今言安柩其上,以土封之,吾聞其語矣,未見其地也。雖云有之,終于我心有所不安,不敢取以為法,寕從廖,不從張。
也曾見穴水直流,下后出公侯。
注眞龍大地,包里重疊,而正穴必居眾山擁從之內(nèi),小水直流,勢所必有。陶公云:“直流百步,弈世為官。”必須外面大河大溪,逆潮橫遶,而山腳重重攔截。《賦》云“元辰水當心直出,未可言兇。外面山轉(zhuǎn)首橫攔,得之反吉”是也。然直流之穴,必須龍長氣旺,力量極大,又得兩畔山腳包收,水雖去而山則回,穴甚周密則可。若龍短力少,一步去水亦不可下。廖氏云:“第一莫下去水地,立見敗家計。”至驗至驗,戒之戒之!
也曾見穴砂斜飛,下后著裶衣。
注眞龍貴穴,面前或多順水之砂,俗眼必望而畏之,或指為退田筆,或指為離鄉(xiāng)砂,縱有美地,亦不敢信。豈知此乃曜氣,為極貴之應哉!楊公云:“或如刀,或如劍,隨水順流俱冉冉。庸師只斷定離鄉(xiāng),豈知內(nèi)有眞龍占。”蓋眞龍正穴既已融結,雖有微砂順水,多是秀曜,不可一例斷作退田筆、離鄉(xiāng)砂。何也?蓋砂如美女,貴賤從夫,故爾。如大貴人既在此建府創(chuàng)第,或開藩建節(jié),則軍將兵衛(wèi),或左或右,或出或入,皆是為貴人奔走服役,故順去者亦無所畏,乃為秀曜貴氣之驗。然亦須要收拾之,不可使蕩然而去。張子微云:“如龍穴眞正,而有兇殺照射,或順水走攛,惟在收拾。能收拾,則縱有兇殺,既為我用,不相刑射。譬如大官貴宦,黥卒賤徒,皆為我用。何者?權在我故也。故大貴之地,本身龍氣重,未免無殺氣,而護從朝應之山,如武夫悍卒,披堅執(zhí)銳于我側,未免無可畏狀。然不知皆侍衛(wèi)我者,非悔我者也。為我所用,何畏之有?適足為貴證矣。
也曾見穴無包藏,一突在平洋。
注包藏者,穴之護衛(wèi),以蔽風寒,不可無也。訣云:“立穴處最怕風吹。”又云:“穴要有包裹。包裹穴無破。”甚言穴之貴于包藏也。但法貴通變。如平洋一突,又不必若是之泥矣。蔡文節(jié)公云:“平洋之地不畏風。”楊公云:“平洋不怕八風吹。”此皆直指平洋不須畏風,不必論其左右之有無也。蓋以平洋之地,一望無際,風行地面,不入地中,故雖無包藏,亦不為害。譬如人在平原曠野,皆無障蔽,終日受風,不至為病害。若居密室坐臥之所,有窗欞罅隙,賊漏射入之風,則能為患。故山谷最怕凹風,而平洋之地,既無凹風,又何必拘于周密乎?
也曾見穴多余氣,山去數(shù)十里。
注大龍氣盛,一時收斂不盡,故結穴后有余氣之山,或去數(shù)十里。此地力量極大,俗眼觀之,龍氣未盡,必懷疑惑,不敢下之。殊不知大福力地,其結穴必不在大窮盡處。《經(jīng)》云:“大地皆從腰里落,余枝前去作城郭。”吳公云“余氣不去數(shù)十里,決然不是王候地”是也。范越鳳云:“眞龍蟠泊,必分牙布爪,結穴之外,有三五里余氣,并皆暗拱。如人之巨室,寢息之處,必在堂奧之中。”喻亦親切。但所去之山,必須回環(huán)護穴,或去為下手,或去為后杠,或去為障峽,或去為水口捍門,雖去猶為我所用則可矣。
也曾見穴坐后空,得水不嫌風。
注廖氏云“坐空轉(zhuǎn)面去當朝,不怕八風搖”是也。蓋來龍躍踴雄猛,及入首結穴之際,忽然翻身轉(zhuǎn)面,逆水當其洋潮,雖或坐空,必有水繞,不足畏也。《葬經(jīng)》云:“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此類是矣。然亦須穴場藏聚,如前所謂登穴煨聚則善。
也曾見穴面前欺,顧祖不嫌低。
注此回龍顧祖之穴也。張子微云:“高山落平岡之穴,而為回龍顧祖之地,則前朝之山皆我祖宗父母,雖高無害,亦不惡其逼迫。”卜氏云:“回龍顧祖,祖不厭高。”蓋以子孫見祖宗,則尊卑之禮出乎自然,雖高逼不以為欺,非客山來朝之比。若是客山高迫,則有陵壓之患,謂之客山欺主,不可下也。然顧祖穴雖不畏前朝高逼,亦須其山開面平正秀麗,而無粗惡欹斜、臃腫丑陋形狀,及尖射飛走、破碎巉巖等像則可。
也有巧穴名合氣,來脈雙龍至。
注合氣之穴,力量極大,或二龍、三龍,以至九龍,合者愈多愈勝。《經(jīng)》云“更有二龍合一氣,兩水三山共一場”是也。
也有巧穴名龍脫,來脈水中過。
注龍脫者,山脈斷絕,穿落過水,如人脫離而去,無所拂著之意。卜氏云:“棄甲曳兵,過水重興營寨。”陶公云:“馬跡過水,攬衣渡河。”皆謂龍脈從水中渡過,然后復起星辰結穴也。然氣乘風則散,脈界水則止。今言過水,何也?蓋必有石梁之脈穿水過,如俗所謂“十大崩洪”石梁渡脈過水之說方是。如海中諸島,亦是水底石脈聯(lián)屬耳。蓋水不界石脈,而界土脈。邵子曰:“水則人身之血,石則人身之骨,土則人身之肉。故血行于肉,不行于骨。血以資肉,肉以養(yǎng)骨以資身。惟氣無往而不通也。”訣曰:“漏脈過時看不得,留心仔細看龍格。穿河渡水過其蹤,認他石骨為眞脈。”此詧龍脈渡水之要訣也。
此皆奇巧令人疑,造化隱眞機。
注已上皆巧穴而怪者,共二十二體,乃造化隱機,必俟有德之人而后得之耳。
更有丑穴尤難識,福應無差忒。丑拙丑拙何丑拙,眞有玄微訣。君子盛德貌如愚,良賈藏若虛。
注眞龍藏幸而為丑拙之穴,極其難識。即其形狀,若為可棄。然驗之仙蹤,福應無爽毫末。若此者,豈非其有玄微妙訣乎?故得其訣,雖丑拙亦為可取。猶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老子曰“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是也。以穴之丑拙而棄美地,猶以貌取人,而失之子羽矣。
又如女子德淑賢,貌丑不須嫌。
注悅色而不好德,世俗之蔽。如女子貌陋而有淑德,世多以丑棄之。貌美如有穢行,世反以美取之,識者必為長太息也。西施絕色,適以傾人之國;而無鹽丑女,乃以興邦。信不在色,而在德耳。故凡論穴,當以龍為主。龍既眞,則穴必的。外雖丑拙,而內(nèi)含眞氣融結,法有可取。猶女子之有淑德,而特外貌不揚。君子取以自配,必成內(nèi)助之功。若必欲拘于穴之明顯,而不審乎龍之是非,是為悅色而不好德也,寕不置美地于無用哉!
為君泄破天機秘,丑拙莫輕棄。也曾見穴乳直長,左右莫攔當。
注長乳者,一乳中出獨長,兩邊龍虎抱衛(wèi)不過。人之見此,莫不以脈露而棄之。殊不知正脈中出,氣力旺盛,勢難頓止,故獨出而且長也。至結穴處,開窩開鉗,自有本身龍虎衛(wèi)穴,外山護脈,雖后來左右為托送之山短縮,纏不過穴,亦不為害。楊公云“貪變廉貞梳齒樣,長枝有穴無人葬。人言龍虎不歸隨,誰知葬后生公相”是也。若乳頭不開窩鉗,或轉(zhuǎn)向左右,則是抱衛(wèi)他山之砂而孤露矣,不可下也。
也曾見穴腦偏側,時俗難辨識。
注眞龍閃跡,變態(tài)不一。世俗只識端正之穴,豈知藏幸之龍穴,多在偏側處融聚。厲伯韶云“談水談山世俗多,用拙不能將奈何?誤葬每因求正面,不扦渾是棄偏頗。豈識眞玄奇妙處,仙人多是下偏坡”是也。但偏側之穴,后有鬼樂方為眞的。如無鬼樂,不可妄下。
也有穴下生尖嘴,楓葉三丫體。
注楓葉三丫,星長穴下出嘴,騎刑坐煞扦之,主貴有威權,文官兼武。
也有穴前嘴直長,鑿作臂回遠。
注結穴已完,而余氣猶去不住,當鑿其去處為內(nèi)堂,作一臂逆掬為妙。如婺源縣九都程氏一地在長慶者,開帳而下,結穴甚美。只是前去直長,俗皆于盡處取穴,不利。程氏于頂來脈成星體處扦穴,而截去直長之贅疣,鑿作逆掬一臂為內(nèi)堂,當代出貴,聯(lián)登科第。
也有穴后是空槽,玉筋夾饅頭。
注陽中陰之變也,即合鉗穴。
也有穴前是深溝,金枧與銀槽。
注陰中陽之變也,即正鉗同。
也有丑穴如鶴爪,突露無人曉。
注楊公云“祿存帶祿為異穴,異穴生成鶴爪形。鶴爪之形兩邊短,一距天然撐正身。此是祿存帶祿去,長股之穴為正形。起頂或成衣冠吏,短短低生左右臂。左臂短如揷笏形,右臂短如佩魚勢。時師到此多狐疑,卻嫌龍虎不纏衛(wèi)”是也。
也有丑穴似牛皮,懶坦使人疑。
注平坡之穴,微有窟突,俗眼視之,如牛皮懶坦,無處可下。不知散中求聚,力量極大。楊公云“撒網(wǎng)之形似牛皮,不著緋衣多食祿”是也。
也有丑穴少一臂,時師容易棄。
注世俗論地,只愛左右均勻。纔有欠缺,則所不取,此其常耳。卻不知有等眞龍大地,結作詭異之穴,多不齊整。或有龍無虎,或有虎無龍。明師見之,自有定訣。古歌云:“有龍無虎亦為吉,有虎無龍未是兇。只要外山連接應,分明有穴福常豐。”卜氏云:“或有龍無虎,或有虎無龍,無龍要水繞左邊,無虎要水纏右畔。”范越鳳云:“水來自左,無左亦可;水自右來,無右亦裁。”張子微云:“又有如釵長短股,無乳無穴何處取?此名龍縮縮處尋,短股頭間氣脈聚。或左或右穴皆然,定有外山作龍虎。”楊公云:“也有左長右枝短,也有左短右枝長,世俗庸師多不取,豈知異穴生賢良。”皆確論也。蔡氏云:“欠缺不齊,天地之奇。”此類是矣。
也有丑穴體粗頑,細認太極安。
注粗頑之處,人多厭棄。不知其有微茫大極窟突之形,蝦須、蟹眼界水分合明白,乃為貴穴。然此穴多能誤人,若體察不眞,不可草草,必須細察龍脈眞的,方可扦之。
也有怪穴是擔凹,樂起貼身高。
注張子微所云“又有凹穴兩肩起,正對主峰凹入底。乳頭又更對凹生,作穴如何安頓是?此名天潛不可輕,凹處深藏有妙理”者是也。凡擔凹之穴,必要有后樂貼身蓋照。若垂乳結穴而乳頭長者,則是氣鍾于乳,雖無樂亦不妨,卻要后宮包裹,不可空曠,或有孝順鬼尤妙。
也有怪穴是仰瓦,氣蹙前頭下。
注凹腦之穴,氣蹙于前,必要后宮仰瓦。若仰瓦內(nèi)又出一乳,則非眞結。此穴須有后樂為準。若垂乳者,穴立乳頭。后有孝順鬼,無樂亦好。此與擔凹穴同一格耳。
也有怪穴似拖槍,只要護纏長。
注楊公云:“尖槍之山要外裹,外裹不牢反生禍。外山包裹穴如槍,左右包來尖不妨。山來雄勇勢難竭,是致尖形也作穴。只要前山曲抱轉(zhuǎn),針著正形官不絕。”又云“有如破軍變貪狼,貪狼入穴如拖槍。拖槍之穴人嫌丑,只緣纏護兩山長”者是也。
也有怪穴如鬪斧,須要鬼樂守。
注鬪斧之穴,如穿針對線,橫來直受,直來橫受。楊公云“亦有異穴如鬪斧,不拘左右生龍虎。橫龍卻向直中扦,直山卻向橫中處”是也。卻要有鬼有樂以為證應,方可安穴。廖氏云:“橫龍結穴必要鬼,樂山宜后峙。”蔡氏云:“此等之穴,先看有鬼無鬼,次看前山朝水。二者相應,再看托樂,便可下手扦之。若無鬼樂,從有前面山水,不可下也。”
也有怪穴無龍虎,何人將眼睹?
注世俗看地,惟求龍虎二山弓抱而已,此外無復知識。楊公云“只來山上覓龍虎,又要圓頭始云吉”是也。殊不知龍穴眞結,不必有龍有虎。若龍穴不眞,縱是有龍有虎,反為花假之地。《經(jīng)》云“君如識穴不識怪,只愛左右包者是。此與俗人無以異,多是葬在虛花里。虛花左右似有情,仔細辨來非正形。虛化作穴更是巧,仔細看來無甚好”是也。
也有怪穴無案山,諸水聚其間。
注天造地設眞龍正穴,有主山必有賓山。廖氏云:“第一尤嫌無案山,衣食必艱難。”今乃有眞穴而無案對,俗眼見之,必以有主無賓棄之。豈知水潮即是山朝,楊公云“也有眞形無朝山,只看諸水聚其間。汪汪萬頃明堂外,內(nèi)局周回如抱環(huán)”是也。
也有怪穴如反掌,窩靨形微坦。
注楊公云:“也曾見穴如反掌,卻與仰掌毋兩樣。”蓋反掌之地,形體偏反,但亦有窩靨之穴,卻與仰掌之掌心穴法不異矣。
也有怪穴要鍬皮,苞節(jié)認玄微。